中篇 新教育 第七章 回歸正常

除了簡單描述事情發生的經過和我們的感想之外,還有一個方法問題。使用什麼樣的方法才能達到教育的效果才是問題的關鍵。

其實,我們眼中並沒有所謂的方法,只有兒童本身。我們可以看到兒童們的心靈擺脫了束縛,可以率性地張顯自己的個性。我們所看到的孩子們表現出來的特徵正是他們生命本性的體現,而這樣的結果完全不是「教育方法」的產物。教育可以採用一種幫助兒童自然成長的方法來保護和培養他們,從而達到影響他們自然個性的目的。

我們可以把教育對於兒童的作用比作培養一種新類型的花。園藝家可以通過適當的培育和處理改變一種花朵的色彩、香味以及其他自然特徵。在「兒童之家」我們可以觀察到兒童自然的心理特性,雖然這些特性不如植物的自然特徵那麼明顯。兒童的心理具有易變的特點,以至於當環境不適宜時,他們的某些自然特徵會可能完全消失,或者被其他東西所取代。因此,我們在設計一個教育體系之前,應當為他們創造一個適宜的成長環境,發展他們的天賦。所有這一切需要的只是清除兒童發展的障礙,這應當是新教育的基礎,也是所有教育的出發點。

如果我們對那些偶然引起兒童天性正常發展的一系列條件進行認真的研究,就可以發現其中某些條件特別重要。

第一個條件是讓兒童生活在一個愉悅的環境之中,那裡幾乎所有的事物都是屬於他們自己。整潔的教室、為他們專門定製的嶄新的小課桌和帶扶手的小椅子,以及院子里溫暖陽光照耀下的草地。對於那些來自貧困家庭的窮苦孩子來說,這樣的新環境會讓他們感到非常滿意。

第二個條件是成人的中立態度。他們的父母沒有文化知識,他們的老師沒有任何功利之心,也沒有先入為主的偏見。這一切會形成一種平和的心態。人們早就認識到老師必須平和,但這種平和應該是一個性格,一種氣質。而且,這種平和應當是一種更深沉的鎮定,一種空白的,或者說是一種沒有阻礙的心理狀態,它可以使老師保持清醒的理智。這種平和包括精神的謙卑和心靈的純潔兩個部分,它們是理解兒童的前提條件。因此,老師應當具備這樣的平和。

第三個重要的條件是為兒童提供合適的物品,能夠吸引他們去工作,在工作中進行自我的感官教育,以此發展自己的運動能力和分析能力。所有這些物品可以令他們集中心智,而言語的說教卻無法做到這一點。

從上可以看出,兒童需要的是三樣東西:一個適宜的環境、一位謙遜的老師和一些適合他們的物品。

現在,讓我們去發現兒童對外界影響的反應吧。最令人驚嘆的是那些需要手腦並用的活動。我們可以看到兒童源自內部衝動的表現,比如「重複練習」、「自由選擇物體」,這些動作展現了兒童的真正特性。我們看到兒童不知疲倦地工作,而且樂此不疲,這樣的活動就像是他們的心靈在進行新陳代謝一樣,通過這種方式他們才能不斷地成長。他們熱切地響應諸如安靜練習等測試,痴迷對那些能夠帶來榮譽感和正義感的課程,迫切地想要掌握那些能夠促進他們心智發育的工具。但是,獎品、玩具、糖果之類的東西卻引起不了他們的興趣。此外,他們還表現出對於秩序和紀律的需要,並且把他們內化於心,作為自己行為的守則。但是,他們還只是孩子,他們愛哭愛笑,真實、可愛,充滿了生機和活力;他們會因為高興而大喊大叫,四處亂跳;他們會到處奔跑,大聲地為他們送上問候;他們會慷慨地表達自己的謝意,滿懷感激之情地跟隨那些幫助他們的人;他們對一切表達著善心,接受所看到的一切,並且去適應一切。

下面我們可以羅列出來他們喜歡的東西和一些自發的表現;同時,我們也可以列舉出他們排斥的東西,這些東西讓他們覺得是在浪費時間。

1.喜歡的東西

重複練習;

自由選擇;

控制錯誤;

分析運動;

社交活動中良好的行為規範;

環境秩序;

個人衛生;

感覺訓練;

獨立於閱讀的書寫;

書寫先於閱讀;

不用書本的閱讀;

自由活動中的紀律。

2.排斥的東西

獎勵和懲罰;

單詞拼寫課本;

集體課程;

教學計畫和考試;

玩具和糖果;

講台。

很顯然,我們可以從上面兩個清單中看出一個教育體系的大致輪廓。兒童本身為我們建立一種獨特的教育體系提供了實際存在、具有積極作用並且經過實踐檢驗的規範。在這個教育體系之中,兒童自己的選擇是我們的指導原則,他們生機勃勃的活力可以控制錯誤的發生。

在以後我們建立教育體系的過程中,這些原則讓我們聯想起了脊椎動物的胚胎。在這個胚胎中我們可以看到一條模糊的生命線,它將發育成為動物的脊柱。這個生命線分為三個部分:頭部、胸部和腹部。同樣,我們的教育體系也有一條主線,可以劃分為環境、老師和教具三個要素。它們按照既定的規律像脊椎動物的脊柱一樣發育,並且逐漸顯現出一些獨有的特徵。

一步步地追蹤這個原始輪廓的演變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我們可以從其中看出當初對於兒童秘密的洞察如何發展成為一個可以深刻影響人類社會的理念。這個獨特的教育體系不斷發展完善,或許我們可以稱之為進化,因為它會隨著環境的發展而不斷產生出新鮮的東西。雖然環境是成人提供給兒童的,但是它在兒童成長的過程中提供了正面的、積極的能力,從而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東西。

我們的教育體系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傳播到世界各地,適用於不同種族和社會類型中的兒童。這又反過來給我們提供了豐富的實踐素材,使我們可以從中總結出共性的特點和普遍的趨勢,進而發現兒童教育的自然規律。

還有另外一類孩子,他們生活在特殊的環境下,那就是富家子弟。人們可能會以為,相對於第一所「兒童之家」中貧困人家的孩子和墨西拿地震後倖存的孤兒,教育他們應該是一件比較容易的事情。這些富家子弟是如何實現「皈依」的呢?生活在富裕家庭的孩子,心安理得地享受著優越的物質條件,這似乎變成了他們應得的特權。但是,在與來自歐洲和美國的教師溝通之後,我們發現這些嬌生慣養出來的孩子對於我們的教育方法有著強烈的抵觸情緒,教育他們並非易事。

這些富家子弟對我們提供的優雅的環境並不「感冒」,曲徑通幽的花園和盛開的鮮艷花朵無法引起他們的興趣。那些令貧困孩子著迷的教具對他們沒有任何吸引力,他們總是要求那些超越他們基本需求的物品。這讓老師們感到非常困惑,同時由於教學活動沒有取得應有的效果,他們感到沮喪和氣餒。

一般情況下,當看到我們提供的教具,貧困兒童會迫不及待地衝上去,但是這些富家子弟已經玩膩了更為精美的玩具,因此這些東西對他們沒有任何刺激作用。一位美國的女教師G小姐在華盛頓寫信告訴我:「這些孩子對東西本身並不感興趣,他們似乎總喜歡把東西搶來搶去。他們彼此爭奪對方手中的東西,當我給一個孩子一件東西時,他們會丟掉自己手中的東西然後跑過來搶。當我向他們展示一個教具,講解使用方法的時候,他們爭先恐後地圍過來搶個不停。這些孩子根本安靜不下來,給他們一件物品時他們看都不看地扔在一旁。他們四處亂跑,掀翻椅子,碰歪桌子,腳踩發給他們的教具,絲毫不考慮行為的後果。他們就像狗熊掰玉米一樣,拿起一件丟掉一件,不停地從一個地方跑到另一個地方。」

有一位D小姐從巴黎寫信對我說:「我不得不承認我的經歷非常痛苦。這些兒童很難集中精力,往往一個事情只做幾分鐘就跑開了。他們缺乏自製,注意力難以持續,常常像一群羊一樣相互跟隨。一個孩子拿了一樣東西,其他人都會要求同樣的東西。有時他們會在地板上打滾,弄翻椅子。」

一所位於羅馬的專門招收富裕家庭孩子的學校告訴我們:「紀律是我們最關心的問題。這些兒童在工作時拒絕接受老師的指導,一切都亂七八糟。」

但是,經過一段時間之後,情況有所好轉。下面是對新情況的描述。

來自美國的G小姐又寫信告訴我們:「那些由雜亂無章的懸浮粒子組成的星雲(指不遵守紀律的兒童)終於開始成形了。突然之間這些孩子似乎有了方向,開始對以前不屑一顧的玩具產生了興趣,並且活動顯示出獨立性。當一個孩子開始全神貫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他會心無旁騖,不去想另外一件東西,也不去看其他孩子在做什麼。

「有時孩子會被某種東西激發出強烈的興趣。我們的努力獲得了回報。孩子的這種熱情有時會突然不期而至。有一次,我拿著幾乎整套色板給孩子講解,希望引起他們的興趣,但是沒有點燃他們激情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