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精神胚胎 第四章 兒童成長的障礙

當兒童成長到可以獨立行動的時候,他們和成人之間的矛盾也就開始了。當然,沒有任何人可以完全控制兒童去看、去聽,並且征服兒童的心理世界。當兒童可以獨立行走,自主地去觸摸各種東西的時候,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無論有多麼愛自己的孩子,成人的內心中都有一種無法抑制的保護本能。這種保護欲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是他們會對孩子的行為產生恐懼,認為孩子的衝動和盲目會傷害自己的身體;二是擔心孩子會不小心損壞他們的個人財產。

正在發育過程中的兒童有著與成人的這種防禦心態截然不同的態度。兩種心理狀態相互衝突,如果不做必要的調整,他們之間就無法和諧地生活在一起。

我們很容易可以看出,在調整的過程中,兒童處於弱勢的一方,因此就難以避免調整對孩子成長造成的障礙。當兒童的行為與成人的要求不一致時,兒童只能任人擺布,接受各種束縛和限制。

但問題的關鍵在於成人意識不到自己面對兒童時自我保護的心態,而是強調自己對兒童無私的愛和做出的犧牲。

成人潛意識中的這種自私性防禦本能通過一種偽裝表現出來,他們會小心翼翼地保護自己的東西,以免被兒童損毀。而且,成人打著「有責任正確教育兒童」的旗號掩飾自己的行為,他們的借口是「為了孩子的健康,應該讓他們多休息。」事情的真相卻是害怕兒童打破他們的安寧,所有的借口不過是掩人耳目而已。

一個沒有教養的勞動婦女為了不讓孩子打擾自己,可能會打孩子、罵孩子,甚至把孩子趕出家門。隨後,她又會親昵地擁抱孩子,熱情地親吻孩子顯示自己對他們的愛。

上層社會母親的表現可能會稍微好一些。這是由社會地位所決定的,愛、犧牲、責任都會被視為應盡的義務,而且母親們還會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為。也正是因為如此,社會層次較高的母親自我保護本能的偽裝性更強。因為她們更樂於擺脫孩子的糾纏而把孩子託付給保姆照看,讓保姆帶著孩子出去玩耍或者哄孩子睡覺。這些母親對待保姆顯得非常耐心,而且態度和藹,甚至謙恭。實際上,這種態度是一種心照不宣的默契,保姆清楚地知道只要讓這些煩人的孩子離得遠一點,女主人就會寬恕和容忍一切。

當兒童好不容易邁出人生的第一步,為自己能夠自由行動欣喜若狂的時候,他就會遇到一群強大的「巨人」阻擋。他們會阻止他的每一個行動。

保護自己的財產免受侵犯是人的本性,尤其是在那些處於衝突之中的民族身上體現得更為明顯。然而,這種本能的根源卻深藏在人類心靈的潛意識之中。當成人為了捍衛自己的平靜生活和私有財產免受下一代人的侵犯時,這種本能就會釋放出來。但成人無法阻止這些入侵者的步伐,兒童會為了自己的生存和發展,與成人決死一戰。

父母的愛與兒童的天真無邪之間的鬥爭是在無意識或者說偽裝的狀態下進行的。

成人可以很隨意地說:「孩子不能亂跑,不能亂碰東西,不能亂喊亂叫,他們應該躺著、吃飯或者睡覺。」這是在要求兒童離開家,與親人之外的陌生人待在一起。成人因為自己的惰性總是選擇最簡單的方式應付孩子,即讓他們睡覺。

有誰會去否認孩子需要睡眠呢?但孩子活潑愛動,睡覺並不是他們的天性。兒童只需要正常的睡眠,而那些強加給他們的睡覺都是無益的。所以,成人作為強勢的一方是在暗示兒童到了睡覺的時候,而兒童作為弱者在暗示的作用下就會開始睡覺。也就是說,成人在潛意識中採用心理暗示的方法為兒童催眠。

無論是社會層次較低的母親,還是有教養的母親,甚至是專業的兒童教育者,他們在照顧兒童的過程中,採用了共同的方法去對付那些活潑可愛的生命,那就是讓他們睡覺。不僅是年齡幼小的嬰兒,即使是那些已經長大到2歲、3歲甚至4歲的兒童也會被強迫接受超過他們正常需求的睡眠。

倒是那些貧困人家的孩子有幸逃過了這種迫害,因為缺少照看,他們整天在大街上嬉戲玩耍,這也不會引起母親的反感。所以,與那些文化程度較高的家庭的孩子相比,窮人家孩子的心理狀態更自然、放鬆。睡眠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是違背意願的睡眠非但不能保證身體健康,反而有損於兒童的心理健康。

有一個7歲的男孩曾向我透露,他從來沒有看到過星星,因為家人總是讓他在夜幕降臨之前就上床睡覺。他告訴我:「我很想在夜裡爬上山頂,躺在地上數星星。」而很多家長卻在炫耀自己的孩子有早睡的習慣,這樣他們就可以有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了。

我們可以想像,成人的床非常舒適,睡覺的時候可以自由伸展身體。而嬰兒床雖然漂亮柔軟,但卻像是一個高高的鐵籠,將嬰兒囚禁其中。父母總喜歡把兒童放在他們自認為非常滿意的「窩」里,免得自己夜晚爬起來照顧他們,而且即使嬰兒哭鬧,也不用為安全擔心。嬰兒就是在這樣的缺乏光亮的環境中睡覺,即使太陽出來,陽光也不能喚醒他們。

幫助兒童塑造健康的心理,首先要改革他們的床,改變強迫兒童長時間不自然睡眠的習慣。兒童有權利按照自己的意願睡眠,當他們睏倦的時候可以睡覺,當他們願意的時候可以隨時醒來。傳統的兒童用床應該被撤換成低矮的童床,兒童可以隨心所欲地上下床。

像所有其他幫助兒童心理發展的改革一樣,童床改變的效果非常明顯。兒童需要的就是簡單的東西,那些諸多複雜的事物會阻礙兒童的成長。目前,很多家庭都做到了這一點。父母把一個小床墊放在地上,再鋪上舒服的褥子。晚上兒童會高興地自己上床睡覺,早晨起床時也不會打攪父母。

這些事例說明我們成人在照顧兒童時存在著思想認識的錯誤,我們竭力想要為孩子提供最好的條件,結果卻事與願違,並沒有給孩子帶去方便和快樂。成人所做的一切都是受到自我保護本能的驅使,而且這種自私性很難克服。

這一切表明,成人應當儘力去理解兒童的需求,儘可能為他們提供最合適的環境滿足他們的成長需要。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結束兒童的「悲慘時代」,將他們從成人的壓制之中解救出來,不再被視為成人的私有物品,不再被隨意地指使。唯有如此,我們才能開創一個兒童教育的新紀元,建立一個真正幫助兒童成長的新時代。所有母親和兒童教育工作者的方嚮應該是尊重兒童在自我發展中的主體地位,使自己成為兒童成長的幕後英雄,理解兒童,愛護並幫助他們生活。我們應當認識到兒童的個性是脆弱的,在培養兒童個性的過程中成人應當去除自己的強勢,給予孩子更多的引導。需要謹記:理解和寬容是一種高尚的表現。

成人應該去做的事情就是不要自以為是,要放棄自私自利,要去理解兒童,滿足他們的要求。

高等動物出於本能會犧牲自己去適應幼仔的需要,大象就是很好的例子。當母象把小象帶進象群後,整個象群都會放慢腳步以便小象能夠跟上隊伍的步伐。當小象累了停下來休息時,象群也會停下來。

在文明社會中,我們也可以經常看到對於兒童的關愛。有一天,我觀察一位日本父親帶著大約1歲半的孩子散步。孩子突然停了下來抱住父親的腿,於是父親也停下腳步,讓孩子繞著腿玩耍。當孩子不再玩耍時,又接著慢慢地散步。過了一會兒,孩子在路邊停下,父親也停下陪在孩子的身邊。整個過程父親都非常輕鬆,沒有任何其他的動作,只是帶著兒童散步。

這就是我們成人應該做的事情。我們應該帶著兒童外出散步,這樣孩子就可以進行基本的行走練習,鍛煉各個器官的協調能力,培養平衡感。因為只有人類才具備直立行走的能力,而用兩條腿走路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人類和其他哺乳動物一樣都擁有四肢,但人類不是用四肢而是用兩條腿直立行走。猴子的前肢較長,在行走的時候可以藉助前肢支撐地面。而人完全依靠兩個下肢保持身體的平衡,直立行走。哺乳動物向前爬行時,會抬起對角的前爪和後爪,這樣可以有兩個支撐點保持身體的平衡;而人類的兩條腿在交替行走時,身體的重心是在一隻腳上。大自然採用了兩種不同的方式解決行走問題,一個是動物本能的四肢爬行,另一個是人類通過主觀努力完成的直立行走。

兒童的直立行走能力並非與生俱來,而是需要不斷的後天練習。父母們都懷著無限的喜悅迎接孩子邁出人生的第一步。這一步意義非常,它代表著對自然的征服,標誌著兒童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自此,他從一個無行為能力的人變成了一個有自主行為行為能力的人,開始了一種全新的生活。

從生理學角度看,直立行走是人正常生長發育的基礎。通過不斷的行走練習,兒童掌握了行走的平衡感和穩定性。人們都知道,兒童在蹣跚學步時帶著一種難以抑制的衝動和勇氣。兒童勇往直前,不懼艱難。他們就像士兵一樣,為了勝利,衝鋒陷陣,無所畏懼。正是因為這樣,成人總想保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