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精神胚胎 第三章 心理的塑造

不需要任何引導,剛出生的嬰兒會自我感知世界,進行最初的心理塑造活動,儘管這種活動非常隱秘,也談不上具體的表現形式。但是,如果因為我們無法觀察到這種最初的心理塑造活動,就否定它們的存在,那就太愚蠢了。人們可能難以想像,雖然嬰兒的發聲器官尚未具備自主活動能力,但是語言的因子已經深深種在嬰兒的靈魂裡面。在沒有老師的幫助下,僅僅通過生活的積累,兒童就可以成功地學會一門語言。而成人卻必須付出百倍的努力才能掌握一門新的語言,但即便如此,他們也不可能像幼年時學到的母語那樣自然流暢地發音。

兒童的心理世界是不同於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另一個世界,語言、行為等都不過是外在的表達方式。每一個孩子都擁有自我塑造的天賦,藉助外部提供的工具構建內心世界。兒童天真無邪,每一刻都歡天喜地,不知疲倦地做著遊戲。正是在遊戲中他們熟悉了環境,適應了社會,而我們成人進入一種新環境時,往往手足無措,狼狽不堪。

人們嘴中常講的「成長」實際上指的是兒童身體的發育,是一種外在的現象,這是一種顯而易見的事實。直到最近,我們才逐漸了解它的內部機制。現代科學研究從兩個方面入手認識兒童:一是內分泌腺。內分泌腺對兒童的生長發育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引起了人們的廣泛興趣和關注;二是敏感期。對敏感期的研究讓我們了解了兒童的心理發展。

荷蘭科學家雨果·德弗里斯發現了動物的敏感期。而我們在學校里,通過對兒童生活的觀察,發現了兒童的敏感期,並且應用於教育活動。

敏感期是指在生物發展的過程中一些特殊的敏感性。這些敏感性具有暫時性的特點,在獲得某種特徵之後便會消失。某一成長時期出現的特定敏感性對應著相應的敏感期。每一種特徵都是在敏感性的推動作用下確立的。

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講,人的成長並不是什麼模糊的東西,或者固定遺傳的結果,而是一種在暫時性本能細緻入微引導下的長期工作。這些本能活動與成人有意識的活動截然不同。

德弗里斯最先在那些通過蛻變進入成蟲階段的生物,比如昆蟲身上觀察到了敏感期。以蝴蝶的幼蟲為例,蝴蝶幼蟲最初幾天只能吃柔嫩的葉子,但蝴蝶卻把卵產在樹榦與樹枝連接處的角落裡。在破繭而出之後,幼蟲如何知道哪裡能夠找到柔嫩的葉子呢?答案是光,光線會引導飢腸轆轆的幼蟲爬上樹梢置身嫩葉之中汲取營養。幼蟲對於光有著無法抗拒的力量,會追隨光線的指引爬到最明亮的地方,那正是嫩葉之所在。

令人奇怪的是,當蝴蝶幼蟲度過這一時期,可以吃其他食物之後,它們對光便失去了敏感性。這一點也得到了科學試驗的證明。在一個沒有葉子的暗箱中,蝴蝶幼蟲會蠕動身體爬向從預先在暗箱中設置的小洞中進入的任何一絲光線。但是度過這個階段之後,幼蟲便開始另謀出路,尋找其他食物,對於光線的照射無動於衷,本能不再發揮作用。

然後,另外一種敏感性又在頃刻之間把吮吸嫩葉汁液甚至破壞植物的貪吃者變成了齋戒的苦行僧。齋戒期間,它們一刻不停地工作,建造一個「棺材」,然後就像死人入棺一樣把自己密封在其中。在這個「棺材」之中,成蟲正在形成,有一天它會破繭而出,成為一隻擁有美麗和明亮翅膀的蝴蝶。

眾所周知,蜜蜂的幼蟲也要經歷類似的一個階段,在此期間所有的雌性幼蟲都有可能成為蜂后。但是,蜂群只會選擇其中一隻成為蜂王,工蜂會為這隻未來的蜂王製造一種特殊的食物,動物學家稱之為「蜂王漿」,而這隻幼蟲也會毫不客氣地大吃大喝。在「蜂王漿」的滋補之下,幼蟲會成為蜂群的女王。在這段時期經過以後,即使蜂群為另外一隻雌性幼蟲餵食「蜂王漿」,它也永遠不可能成為蜂王。原因是幼蟲服食「蜂王漿」的敏感期已經過去,它的身體已經不再具備成為蜂王的能力。

這些現象為我們揭示了兒童發展問題的關鍵所在:兒童身上蘊藏著生命的衝動。這些衝動將循著兩個方向發展:一是生機勃勃,推動兒童完成奇妙驚人的事情;二是無動於衷,兒童錯過成長的關鍵期,碌碌無為。因此,兒童如果不能夠在敏感期按照意志的力量行事,他們就會永遠失去機會,一生忙碌卻無所作為。

在兒童心理發育的過程中,他們會獲得種種感覺指令,這些指令對他們而言彌足珍貴。但是,在成人眼中,這些事情看起來稀鬆平常,進而漠視、忽略了孩子的心理需求。

試想,一個從虛無中而來的嬰兒如何能夠在複雜的人世之間生存?他們有著何種天賦能夠讓他們分辨事物,掌握語言與人溝通?

所有這一切都需要在敏感期中尋找答案。兒童在發育過程中也有敏感期,他們在敏感期中獲取的事情如此妙不可言,如同一盞照亮黑夜的明燈,使得他們以一種異常快速和強烈的方式與外部世界建立聯繫。對於兒童而言,這一切都顯得輕而易舉,一切都充滿了活力與激情,每一次的努力都是一種能力的增長。

當一種激情的火焰燃燒殆盡,另外一種激情就會迸發出來。兒童就是在這種持續不斷的旺盛生命力之中,完成一個又一個的征服。我們將這種生機勃勃的活力稱之為天真和快樂。這種美麗的心靈火花熊熊燃燒,永不熄滅,實現著創造兒童心理世界的偉大工程。

兒童的天真無邪正是大自然的奇蹟,他們有著一種天然、特殊的活力,不知疲倦地適應著外部世界。如果兒童的敏感性遭到了破壞,或者在敏感期遭遇障礙,他們就會迷失自我,呈現在他們內心的將會是一個扭曲的外部世界。而且,一旦兒童的敏感期消失,人類只能通過勤奮的學習和思考獲取智慧,對生活的激情不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實踐中,我們經常看到,當外界對兒童的活力發展造成障礙時,他們反應強烈,而且顯得異常痛苦。成人無法解釋這些現象,認為孩子是在無理取鬧,把責任歸咎為孩子的「任性」。久而久之,人們把所有這些原因不明、沒有邏輯和無法說服的行為認定為任性,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任性的特性不斷累積,並且成為兒童長大以後某些極端行為的根源。但是,我們也沒有找到對付這些問題的辦法。

現在,我們可以用敏感期解釋很多兒童無端的任性行為。如之前所講,敏感性具有暫時性的特點,因此,敏感期是過渡性的。隨著兒童長大成人,這些敏感性會逐漸消失,但並非無跡可尋,它們會給成人的心理健康帶來重要的影響。

兒童的任性行為是因為在敏感期他們的特殊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兒童通過這些異常的表現向成人發出警報。如果成人能夠接收兒童發出的這種訊息,給予足夠的理解和滿足,任性會立刻停止,兒童會從一種變態的病症馬上轉變成一個乖小孩。因此,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應當去關注孩子任性背後的東西,去探索發現兒童心靈的秘密,為孩子營造一個靜謐、安詳的心理氛圍。

「肉身成人」和敏感期是我們觀察兒童心理發展的兩個通道。通過觀察,我們發現了決定兒童心理發育成長的內部機制。

兒童的心理發展並不是偶然事件,也不是源於外界的刺激,而是受暫時的敏感性引導。暫時的敏感性是人類的本能,可以使兒童獲得某些特性。儘管兒童的心理發展離不開外部世界,但這並非決定因素,而僅僅是為心理發育提供了必要的媒介,如同身體發育需要從外部獲取食物和空氣一樣。

兒童內在的敏感性指引他們從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中選擇適合自己的成長條件和生長要素。這種指引使兒童僅僅對某些特定的事物敏感,對於其他東西卻熟視無睹。

當敏感性在兒童體內產生時,就如同身體發出一束光線照亮他們關注的事物,這些事物構成了世界的全部,其他東西被完全排斥。

但是,這種本能並不局限於僅僅趨向於某種環境或者吸收某些因素。兒童通過敏感性獲益,增強心理能力,掌握運用各種器官的能力,從而促進自我的發展。這才是敏感性的目的所在。

在兒童與外界環境的聯繫之中,兒童的心理無疑是一把鑰,既可以打開外部世界,也可以打開自己的心靈世界。而兒童心理發展的奧秘就是精神胚胎,它創造了人類的成長奇蹟。

我們可以把這種匪夷所思的創造活動想像為一系列源自於潛意識的強烈情感,這些激情在與外界環境的接觸中締造了人類的意識。從混沌開始,之後變得清晰,繼而開始進行創造性的活動,譬如兒童語言能力的取得就是這一過程的證明。

最初,外部世界的全部聲音都雜亂無章,無法辨識;突然之間,嬰兒感覺到一種迷人而富有魅力的聲音,雖然無法理解但卻清晰可聞。這時,儘管嬰兒尚未具備思考的能力,但他的心理世界中瀰漫著動人的音樂。嬰兒的神經被激活了,但不是全部的神經,而是那些一直蟄伏的之前只用於毫無節制的哭叫的神經被激活了。現在,這些被喚醒的神經改變了運動方式,以一種井然有序、富有節奏的方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