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 神奇的力量 俄瑞斯忒斯的傳說

談到心理健康與心理疾病,我曾提出或暗示過一系列結論,表面上,這些結論毫不相干,比如:神經官能症是人生痛苦的替代品;要讓心理恢複健康,就要不惜任何代價堅持真理、尊重事實;如果我們偏離潛意識的意願,就會產生心理疾病。現在,讓我們繼續討論心理疾病的話題,並把上述結論整理成一套完整的、系統的觀念。

我們生活在現實世界裡,為了生活得更好,必須儘可能地了解世界的本質,但真正的了解無法一徽而就。要洞悉世界的本質,認清我們和世界的關係,我們就可能經受各種痛苦,而惟有經受痛苦,才能夠最終走向真理。

我們趨向於逃避一切痛苦和折磨,因此對某些消極現象可能熟視無睹,對殘酷的現實可能不聞不問,我們的目的,只在於捍衛我們的意識層次,不讓現實資訊侵人其中,心理學家把這種情形稱為「意識的防衛機制」。每個人都可能採用這種機制,有意限制個人的認知範圍和認知能力。但是,不管是出於懶惰還是害怕痛苦的原因,我們採用防衛機制,阻礙自己的認知過程,我們對世界的認知就會少得可憐,我們的心靈就會與現實脫節,言語和行為也會變得不切實際。這種情形發展到一定程度,我們就會產生嚴重的心理疾病。即便我們自己沒有察覺,別人也會清楚地看到:我們正在脫離現實,成了可憐的怪人或者異類。我們自以為很正常,其實我們的心理疾病可能相當嚴重。

在健康出現惡化之前,潛意識就會察覺到我們的變化,注意到我們的適應能力越來越差。它通過各種方式,提醒我們情況變得不妙—頻繁的噩夢、過度的焦慮、極度的沮喪,類似的癥狀在我們身上不斷出現。雖然意識可能與現實脫節,但無所不知的潛意識總能看清真相,並以上述癥狀的產生提醒我們做出及時的改變。換句話說,心靈產生的種種癥狀,或許讓我們難以接受,但它們卻是神奇力量的體現,它們是在我們的意識之外,滋養心靈的強大力量發生作用的結果。

我在前面簡短列舉過憂鬱症的病例。一個人出現憂鬱的癥狀,說明他(她)的生活狀態與心理需求發生了衝突,因此需要做出及時的調整。前面談到的許多病例,固然是為了說明某些道理,但它們都可以證明一個事實:出現心理疾病的癥狀,意味著選擇了錯誤的道路,意味著病人的心靈非但沒有成長,而且處於嚴重的危機當中。下面,我還想再舉一個例子,證明心理癥狀在人生道路上的作用。

貝特西是個22歲的女子,她聰明可愛,但常常不苟言笑,顯得過於假正經。她患有嚴重的焦慮症。她是一個工人家庭的獨生女,父母篤信天主教,省吃儉用,供她讀完了大學。儘管貝特西學習成績優異,不過她剛剛讀完一年級,就突然選擇了輟學,嫁給了鄰家的小夥子—一個汽車修理師,貝特西本人則到超市做了收銀員。婚後的兩年尚且順利,不過,她很快出現了奇怪的心理癥狀:總是無緣無故地感到焦慮,有時甚至難以控制。她外出購物,或是在超級市場上班,或是獨自走在街上,常常會產生強烈的恐懼感。她不得不丟下手頭的事,馬上趕回家中或是丈夫的修理廠。只有和丈夫在一起,她的恐懼感才會消失。這種癥狀越來越嚴重,迫使她不得不辭去工作。

她去看過許多醫生,而醫生的鎮靜劑無法讓她平靜下來,她的病狀也沒有改善。貝特西不得不向我求助,她哭泣著說:「我不知道出了什麼問題。我的生活都很正常,丈夫對我也很好,我們彼此深愛,我也喜歡我的工作。現在情況卻糟透了,我快要發瘋了!請你幫幫我,讓我恢複到原來的樣子。」其實,貝特西的處境,不像她描述的那麼美好。通過治療,她承認並接受了一個令她一直痛苦的事實:儘管丈夫對她很好,可是,丈夫身上的某些缺點總是讓她無法容忍。她的丈夫性格粗魯、興趣狹窄,惟一的興趣就是看電視,這讓她感到厭煩。另外,在超級市場做收銀員,同樣讓她感覺極度無聊。我們開始探討她為什麼中途輟學,去過眼下這種單調的生活。「我就讀的大學讓我覺得不安,」她說,「許多同學都在吸食毒品,亂搞男女關係。他們生活糜爛,不務正業。我覺得無法接受,整天都很不自在,別人卻認為是我有問題。不只那些想和我有那種關係的男生那樣想,我的女性朋友也認為我不正常,還說我過於天真和幼稚。我甚至也開始懷疑自己,懷疑教會和我父母的價值觀。我真是被這種局面嚇壞了,所以不得不選擇輟學。」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貝特西最終能夠鼓起勇氣,面對逃避的一切。而且,她決定回到學校繼續學業。幸運的是,她的丈夫願意改變缺點,與妻子一同進步,因此也決定進入大學讀書,他們的人生視野迅速擴大。貝特西的焦慮症,自然而然地痊癒了。

貝特西的焦慮感,屬於一種「廣場恐怖」,就是置身於超級市場等大型公共場所時,不自覺地產生的一種心理恐懼症。對於貝特西本人而言,這是自由感帶來的恐怖。儘管她可以自由地走動,同別人溝通和交往,可是假如她獨自出門,沒有丈夫「保護」,焦慮和恐懼的癥狀就會隨時出現。因自由感而產生的恐懼,是她的心理疾病的本質,它使得貝特西患上了嚴重的焦慮症。我們從另一個角度觀察,也許更容易了解她的病情:早在焦慮症出現前,貝特西就產生了對自由感的恐懼,她選擇從大學輟學,更是限制了其心智的成熟。根據我的判斷,早在焦慮症出現三年之前,她就患上了「自由恐懼症」。她對此一無所知。她也不知道選擇輟學只能使病情日益加重。當她莫名其妙地感到焦慮時,才意識到患上了某種心理疾病。好在經過治療,貝特西終於回到了心靈成長的道路上。我相信,大多數心理疾病都與上述模式有關,即早在癥狀頻繁出現之前,疾病就存在於人的身體里。癥狀本身不是疾病,而是治療的開端,儘管它們不受歡迎,而且為我們所厭惡和恐懼,但是,它是來自潛意識的一種至關重要的信息。它使病人意識到他們的身心健康正在出現問題,因此,他們可以及時自我反省,或接受必要的心理治療。

如同對待潛意識的態度一樣,大多數人總是拒絕這種提醒,他們以各種方式逃避,不肯為疾病承擔起責任。他們對癥狀視而不見,還振振有辭地說:「人人都可能出現異常狀況,或者偶爾遭受到小災小病的打擊。」為了逃避應當承擔的責任,他們也可能中斷工作,停止駕車,搬到新的城市,或者放棄參加某些活動。他們也可能吃止痛藥,服用醫生開的藥丸,藉助酒精或其他藥品麻醉自己,試圖自行消除這些癥狀。即便承認出現某些奇特的癥狀,他們也下意識地把責任歸咎於外界—家人的漠視、朋友的虛偽、上司的壓榨、社會的病態,甚至把問題歸咎於自身命運不濟。只有少數人正視自身癥狀,他們清楚地意識到,之所以出現異常是內心深處出現問題所致。他們聽從潛意識的暗示,並從中獲得幫助。他們接受缺點和不足,忍受治療中必經的痛苦,也由此得到巨大的回報。根據基督教《聖經?馬太福音》,耶穌在「登山訓眾」時曾說過:「虛心者必有福氣,因為天堂屬於他們。」我想,這種說法,和心理治療的本質如出一轍。

有關「潛意識」與心理疾病的關係,我認為最好的例證之一,就是希臘神話中俄瑞斯忒斯與復仇女神的故事。俄瑞斯武斯是阿特柔斯(希臘古城邁錫尼之王)的孫子。阿武柔斯野心勃勃,想證明自己無與倫比,甚至比諸神更偉大,所以遭到諸神的懲罰,他的後代都遭到了詛咒,導致俄瑞斯忒斯的母親克呂泰墨斯特拉與人私通,謀殺了自己的丈夫—俄瑞斯忒斯的父親阿伽門農。就這樣,詛咒又降臨到俄瑞斯忒斯頭上—根據古希臘倫理法則,兒子必須為父親報仇。但是,拭母的行為同樣為希臘法理所不容。俄瑞斯忒斯進退兩難,承受著巨大的痛苦,最後他還是殺死了母親。於是諸神派復仇女神晝夜跟蹤,對他進行懲罰。有三個形狀恐怖、只有他看得著聽得見的人頭鳥身怪物,時刻都在恐嚇他、襲擊他、咒罵他。

不管走到哪裡,俄瑞斯忒斯都被複仇女神追趕。他到處流浪,尋求彌補罪過的方法。經過多年的孤獨、反省和自責,他請求諸神手下留情,撤銷對阿特柔斯家族的詛咒。他說,為了弒母之罪,他已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復仇女神不必緊追著他不放。諸神於是舉行了大規模的公開審判。太神阿波羅為俄瑞斯忒斯辯護,說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親手安排的,他下達的詛咒和命令,使俄瑞斯忒斯陷人了弒母雪恥的困境。此時,俄瑞斯忒斯卻挺身而出,否認了阿波羅的說法,他說:「有過錯的是我,是我殺死了母親,與阿波羅無關。」他的誠懇和坦率,讓諸神十分驚訝,因為阿特柔斯家族的任何人都不曾有過為自己行為負責的情形,他們總是把過錯推到諸神頭上。最終,諸神決定赦免俄瑞斯忒斯,取消了對阿特柔斯家族的詛咒,還把復仇女神變成了仁慈女神。人頭鳥身的怪物變成了充滿愛心的精靈,從此給予俄瑞斯忒斯有益的忠告,使他終生好運不斷。

這個神話的含義並不難理解,只有俄瑞斯忒斯能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