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認知」的字眼,幾乎貫穿本書始終。以邪惡為目標的人,總是拒絕觀察本相;心智成熟的人,卻能深刻地意識到懶惰的存在。儘管如此,對於自己的宗教觀和世界觀,一般人卻無知無覺。要使心靈獲得成長,必須認清自己的偏見和局限。我們經過愛、包容和關懷,就會漸漸了解自己,了解所愛的人和整個世界。自律最重要的意義之一,就是認清我們的責任和決策的能力,我們將這一部分心智稱為「意識』,。所以,心智的成熟,也可界定為」意識的成長「,或是」意識的進化"。
「意識」這個詞來源於拉丁文,本意是「共同的認識與了解」。那麼,意識的對立面是什麼呢?我認為它就是潛意識,潛意識知道的事情,永遠比意識多得多。我們獲得一項真理,得到一種啟示,不過是重新認識潛意識久已熟知的事情。獲得新的真理和啟示,其實是意識和潛意識達成一致,具有共同的認識和了解。意識獲得成長與進步,意味著它開始認同潛意識熟知的一切,此時意識與潛意識逐漸融合—心理醫生最清楚這種觀念,因為心理治療的過程,就是使潛意識層次浮現到意識層次的過程。換句話說,心理醫生的職責,就是擴大病人的意識領域,使其範圍和方向與潛意識領域更為接近。
那麼,為什麼潛意識如此「淵博」,能夠知道意識不知道的諸多事情呢?也許這個問題也太過「基本」了,我們還未找到科學的答案,暫時也只能提出假設。在我看來,最令人滿意的假設是:我們人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個極為親密的上帝,親密到他甚至是屬於我們自身的部分。要獲得神的恩典,我們就必須見到上帝。最接近上帝的地方,就是我們的心靈。想達到崇高的精神境界,就應經常自我反思。上帝與我們的界面,相當於潛意識與意識的界面,簡而言之,我們的潛意識就是上帝,我們內心的上帝。我們是上帝的一部分,上帝一直與我們同在,包括現在和未來。
也許你可能會說:「這怎麼可能呢?」也許有的讀者還認為,把潛意識看成上帝,簡直是大逆不道。可是他們應該想到:即便是基督教信徒,也應該記得基督教的信仰之一—上帝就在信徒的心中。這與上面的說法本質上完全相符。要更好地理解上帝和人的關係,我們不妨把潛意識假想成是龐大的、一種埋藏在地下的樹根,意識則是地面上矮小的植物,吸收潛意識供給的氧分。這個比喻來自榮格,他曾說過:我一直認為,生命就像是一種植物,依賴地下的根系供給養分。真正的生命隱藏在根系裡。我們看到的地面以上的部分只能存活一個夏季,然後會歸於枯萎—它的生命何其短暫!生命和文明永遠更迭交替,這使我們感到一切都是一場虛空。但是,我也始終有這樣的感覺:在永不停歇的變化之中,總有一種東西存活在我們腳下,我們只看到花開花落,而生命的樹根卻巋然不動,萬古長青。
榮格沒有直接指出,上帝存在於人的潛意識,不過他上面的說法,卻顯然印證了這一點。他把潛意識分為兩種:一種是淺層次、個體化的潛意識,另一種是深層次、屬於全人類的集體潛意識。在我看來,集體潛意識就是上帝,意識則屬於個體,而個體潛意識屬於兩者的界面—相當於上帝的意志與人的意志較量的戰場,戰場上隨時都可能出現衝突和亂,出現彼此搏殺的場面。潛意識是溫和的、充滿愛的領域,我相信這是事實。夢卻不一樣。夢包含良性智慧的信息,卻也不乏大量衝突的信號。它們可能進行良性的自我完善,但也可能帶來極其混亂的夢魔。
不少科學家認為,潛意識隱藏著某種狂暴狀態,這種狀態即心理疾病的根源,似乎潛意識就是心理疾病的罪魁禍首。心理疾病的表現癥狀,就像潛伏在地下的魔鬼突然現身,因此才使人們在一夜之間,就會精神錯亂,猶如中了魔征。實際上,意識是精神病理學探討的重心,所有的心理疾病,其實是意識出了問題所致。我們之所以生病,正是意識抗拒潛意識智慧的結果—意識患了疾病,潛意識想給它進行治療,意識就會與之發生衝突。心理疾病的起因,就是意識背離上帝意志的結果。所謂上帝,就是我們的潛意識。
心智成熟的終極目標是人神合一,即個人與上帝應當具有共同的認識和了解。既然潛意識就是上帝,我們不妨這樣界定心智成熟的目標:使意識達到上帝的境界,使我們整個人完全成為上帝。那麼,這是否意味著我們應該努力讓意識與潛意識完全融合,最後只剩下潛意識呢?答案是否定的,我們的目標是一方面成為上帝,一方面仍需保留意識。不妨這樣假設:在潛意識的「樹根」的基礎上,如果我們能讓意識萌生出豐碩的果實,並最終使我們成為上帝的話,那就意味著「上帝」可以擁有另外一種生命形式,這就是我們自身。這也是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所在。作為意識的自我,我們生來註定要面對這一事實:我們可以不斷成長,成長為具有「上帝」的一種嶄新的生命形式。
我們的意識,具有一種罕見的強大力量。它掌管生命的一切行動,負責做出決定,並把決定付諸實施。假如只有潛意識而沒有意識,我們的生命就像新生的嬰兒,即使心靈可以實現「人神合一」,我們仍無法採取任何行動,也無法讓他人感覺到「上帝」的存在。在印度教和佛教的神秘思想中,存在著一種容易使人走向退化的特質—它們把沒有自我界限的嬰兒階段比做「涅架」,進人「涅梁」就如同返回母親的子宮。我提出的神學思想則與之相反:我們的目標,不是要變成犧牲自我,最後只剩下潛意識的嬰兒,而是培養出成熟、自覺的自我,進而發展成神性的自我。
有自主行動能力的成年人,可以獨立做出影響他人和世界的選擇。這種成熟而自由的意識,可以使我們和心靈的上帝達成一致,上帝就會經由我們的意識,獲得強有力的嶄新的生命形式。我們可以成為上帝的左膀右臂,成為他的全權代理人。另外,我們也能有意識地做出選擇,按照上帝的意願,來影響世界和他人,因此,我們的一舉一動,也會成為一種「神奇的力量」。我們代替上帝而為人類服務,去播灑愛的雨露,在沒有愛的地方創造愛。我們可以讓同胞們學習自律,產生和我們相同的認知,進而推動整個人類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