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輯 性愛四講 第一講 談愛情

性、愛情、婚姻的問題是人人都關心的一個問題,尤其是年輕人,但其實不年輕也一樣,一個人一輩子都會關心這個問題的。一個人感到幸福不幸福,實際上和自己在性、愛情、婚姻這個問題上的遭遇有很大的關係。我們可以回想一下,我們自己一生的經歷,真正給自己帶來了極大快樂的事情恐怕就是愛情,但往往也是這個問題上的遭遇可能給自己帶來最大的苦惱。愛情可以使人極樂,也可以使人極悲。許多人間的悲劇也是發生在愛情、婚姻這個領域裡,有些人因此就看破紅塵了,把人世看淡了。譬如說賈寶玉,他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導致他最後遁入了空門,當和尚去了,當然原因很複雜,但至少愛情悲劇是一個重要原因。為了愛情而自殺的人,恐怕比為別的什麼事都多。有的是失戀,比如歌德筆下的維特,這個維特在生活中是有原型的。有的是殉情,兩個人相愛得不得了,但就是不能結合,結果就一起去死吧,比如莎士比亞筆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其實這樣的故事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是時常發生的。還有的人可能是因為在愛情方面受挫吧,就變得玩世不恭了,反正我看透了,哪裡有什麼愛情,那我就不要愛情了,我只要性。拜倫寫的唐璜就是這樣,先後和一千零三個女人上床,拜倫自己也差不多,對於女人,他主張用土耳其後宮裡的做法,拍一下手,讓僕人把她們帶來,完事後再拍一下手,讓僕人把她們帶走。我們在生活中可以看到很多這樣的現象,在文學作品裡可以看到很多這樣的描寫,就是愛情對人的這種巨大牽扯,使人大喜大悲。愛情有這麼大的威力,對我們的生活有這麼大的影響,這個問題當然就值得我們來認真思考一下。

不過這個問題很難談,實際上我們每個人對於愛情、婚姻的看法,對於異性的評價,往往都和自己在這方面的經歷有關。經歷好一點,就會比較樂觀,覺得愛情還是存在的,還是很美好的。經歷不太好的,有過挫折,受過傷害,就可能對愛情的評價比較低,對異性的評價比較低,甚至完全灰心了,對整個異性世界感到失望了,比如認定世界上沒有一個好男人,這種現象也很普遍。所以,愛情觀往往和自己親身的愛情經歷分不開,今天讓我來談,恐怕我也很可能會加入我自己的這種因素,很難是客觀地、理性地去考慮。但是我想,既然是面向公眾的講座,我就應該盡量做到客觀和理性。

從人性的角度上來看,性行為、愛情、婚姻三者是兩性關係的三種形式,它們是和人性的三個層次相對應的:性行為是人的生物性;婚姻是人的社會性;愛情是人的精神性。三者之間當然是有密切聯繫的。這個聯繫首先就表現在,生物性是一個基礎,如果沒有性,愛情和婚姻都談不上,都不可能產生,都沒有存在的理由,愛情和婚姻都是建立在性的基礎上的,這是它們的一個共同的生理基礎。愛情和婚姻之間也應該有密切的聯繫,尤其在我們現在的文明社會,要求把婚姻建立在愛情的基礎之上。

但是,性、愛情、婚姻又是三個不同的東西,所以它們之間既有緊密的聯繫,又會有衝突。性是肉體生活,遵循的是快樂原則;愛情是精神生活,遵循的是理想原則;婚姻是社會生活,遵循的是現實原則。困難就在於如何把三者統一起來。

尤其是愛情,有了愛情衝突就會更大。按照恩格斯的說法,愛情是兩性關係的最高形式,在歷史上最晚出現。在野蠻時代,大家都不講愛情,和誰發生性關係都沒有關係。自從人們講愛情之後,麻煩就來了,愛情是要求專一的,可是人的生理機能並沒有因此改變,性的指向仍然可能是廣泛的,這就有了衝突。婚姻和愛情之間也會發生衝突。如果你不講愛情的話,那婚姻也很好辦,你或者是按照傳統的倫理道德維護它,安於結婚生子就可以了。如果沒有愛情的追求,婚姻一定是很穩固的,因為標準很實際。如果僅僅是從利益出發,譬如說家族利益,或者經濟利益,都比較簡單,找個比較門當戶對的或比較富的結婚就行了,沒有那麼多複雜的考慮。但是,你一旦追求愛情,這個愛情和婚姻之間就會發生衝突。

今天我著重講性與愛情的關係,愛情與婚姻的關係下次再講。在性與愛情的關係上,最讓人頭疼的是情和欲的衝突,情和欲的糾纏。首先一個問題是你這個界限怎麼劃,實際上我們往往很難分清楚,譬如說我對這個異性產生了好感,到底是慾望在支配我呢,還是我對她真有愛情,這個界限怎麼劃?同樣,別人在追求你的時候,你也會產生這個問題,尤其是女孩子,他在追求我,他到底是真的愛我呢,還是其實不愛我,只是想得到我,她一定會有這樣一個考慮。所以,我們著重來討論這個問題:情和欲的界限到底在哪裡?

從理論上來分析,愛情到底是個什麼東西?愛情是以性本能、性慾為生理基礎的,沒有性本能就不可能對異性感興趣,就談不上會發展成愛情,所以這是一個前提。有的人說,兩個人即使互相沒有性的慾望,也可以發生愛情,完全是精神上的愛情,叫做柏拉圖式的愛情。其實這種說法我覺得是對柏拉圖的誤解,柏拉圖並沒有主張過這種愛情。

柏拉圖是古希臘最大的哲學家,也是最早從哲學上去分析愛情的一個哲學家。他有一篇對話叫做《會飲》,在這本書裡面,他並沒有否認愛情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有肉慾的方面,有身體的方面;另一方面有精神的方面。當然,他認為精神方面是更崇高的,愛情的目標應該是從肉慾的愛、身體的愛上升到精神的愛,但是他不否認有肉慾的愛,只是認為不應停留在肉慾的愛。愛情包含性慾,但比性慾多,那多出的部分就是愛情的特殊本質,那是一種精神性的東西。

如果說愛情的第一步是生理需要的話,第二步就是審美情感。從生理需要來說,性慾是指向整個異性世界的,沒有特定的對象,在理論上無論哪一個異性都可以滿足你的這種需要。可是,實際上你必有選擇,你會對某一個或某幾個異性特別感興趣,覺得他或她有魅力。也就是說,他或她使你產生了一種特殊的美感。在這個時候,性吸引就由生理層面進入了心理層面,生理需要上升成了審美情感。這種審美的情感,我覺得是很可貴的。我想我們每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在青春期的時候,都有過這樣的感覺,彷彿突然有一個世界打開了,在你面前出現了一個美妙的異性世界。在那個時候,你會開始注意異性的美,女孩子注意哪個男孩子多麼帥,男孩子注意哪個女孩子多麼靚,互相開始被吸引,對異性的美非常敏感了。而在這個時候,你的心裏面真是會發生一個變化,真覺得世界太美好了,生活太美好了,人生對你充滿了誘惑力。正是在性本能開始成熟的時候,會伴隨著這種強烈的美感。

對於這種情況,就在我剛才提到的柏拉圖的《會飲》中,蘇格拉底有一個解釋,他說這叫做「在美中孕育」。意思是說,性本能是自然之道,為了傳宗接代,但是你不會隨便找一個人干這件事,只要辦得到,你一定要找一個你看得順眼的人、你覺得美的人干這件事,你要讓這件事具有美感。

當然,這麼多的異性,你不會覺得個個都是美人,這個範圍已經比性慾的可能對象大大縮小了。不過,你眼中也不會只有一個美人,你看得順眼、願意與之干這件事的人完全可能不止一個,這個範圍還是比愛情要大,究竟大多少就是因人而異的了。也就是說,某個異性使你產生了美感,對你有了吸引力,這還不等於你已經愛上了他。在多數情況下,由於主客觀的限制,你也就是審美一下罷了,未必能走到愛情這一步。但是,我相信審美是必要的一步,在多數情況下,愛情是從審美開始的。如果看著都不順眼,不「來電」,很難想像以後會愛上那個人。

從審美情感再朝前發展,下一步就到了我稱之為道德情感的階段。我所說的道德情感是廣義的,不是指我們通常說的道德品質之類,而是指一種精神上的認同和默契。

在彼此產生好感或者說美感之後,隨著了解的加深,雙方互相之間,或者一方對另一方,可能覺得這個人不過如此,甚至感到很大的失望,那麼感情就不會朝前發展。也可能會熱烈一段時間,但因為缺乏精神一致的基礎,比如在人生觀、價值觀上有很大差異,最終仍是分手。能夠發展成真正的愛情的,一定是在心靈層面上也相知相愛,就像蘇格拉底所說的,從欣賞美的形體上升到了欣賞美的心靈和行為。

用比較嚴格的標準來衡量,應該說,僅僅停留在愛美的外貌,這還不能算是愛情。兩個人看對方的外貌都覺得順眼,相處久了,卻發現話不投機,就遲早有一天會覺得對方看起來也不順眼。人畢竟是一種精神性的動物,道不同就不相謀,更不必說要在一起生活甚至生活一輩子了。

如果說生理基礎導致兩性相吸,到了審美情感階段是兩情相悅,那麼,到了道德情感階段,就應該說是兩心契合、心心相印了。

從道德情感再前進一步,應該是宗教情感了。兩個人到了好得不得了的時候,就感覺好像在一次一次的輪迴中一直在互相尋找,現在終於找到了,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