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輯 談哲學 尼采偉大在哪裡

我簡單地介紹一下尼採的思想。

尼採的思想,當然現在外邊流傳的很多,有各種各樣的概括,比如說他的哲學是超人哲學,或者說是權力意志哲學,有不同的概括。我覺得,任何一種概括可能都是片面的,都可能會對尼采造成一個誤會。所以我主張對尼採的學說,應該做一個全面的理解,就是到底他在想什麼問題,他想解決什麼問題,他又是怎麼解決的,藉此才能了解他的思想核心在什麼地方。

那麼根據我的研究和閱讀,我覺得他作為一個思想家,到底在想什麼問題呢,想解決什麼問題呢。從小的來說,他在想他自己對生命的困惑,對於這個問題,他從小就發出了疑問。很小的時候,他父親死亡,他就接觸了死亡這個現象,於是他對人生發生了懷疑,到底人生有什麼意義,他想所有的人都是這樣,結果都是一場空,都是死,都是虛無了,什麼都沒有了,那麼活著又有什麼意義?這種疑問他從小就產生了。這是一個問題,就是生命到底有什麼意義。

但是一個哲學家如果僅僅是考慮這樣一個問題,那他也許有一種哲學素質,但他可能對一個時代不會產生什麼影響,而尼采是對時代產生極大影響的一個哲學家,那是為什麼呢?我是這樣想的,就是尼采他思考的問題和那個時代的問題恰恰是統一的,一致的。他自己感覺他對生命的意義發生了疑問,然後他看同時代的那些人,他覺得他們的生活也沒有意義,用他的話來說,就是虛無主義。當時他就有一個提法,說歐洲有一個不速之客正在到來,他已站到門前,這個客人的名字叫做虛無主義。

什麼是虛無主義呢?按照尼採的解釋,就是說最高價值失去了價值。原來以為是最高的價值,最後卻發現一點價值都沒有,生活失去了目標、意義,這就是虛無主義。尼采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話:上帝死了!按照海德格爾的說法,「上帝死了」是尼採用來概括虛無主義的一個基本命題。什麼意思呢?我們中國人可能不了解,沒有這個感覺。我覺得這是因為我們沒有真正的宗教,或者說沒有本土的宗教。佛教是從印度傳來的,至於什麼儒教、道教,它們不是教,不成其為宗教。就是說沒有超越的信仰,像基督教信仰一個上帝那樣信仰一個比我們生活著的世界更高的世界,更高的一個境界,沒有對那樣一個世界的崇拜。你可以想想,我們中國是沒有這樣的一個宗教的。

但是西方人、歐洲人,可以說從古希臘哲學開始,從柏拉圖開始,就有這樣一個傳統,覺得我們現在的生活並不是最高層次上的生活,僅僅是最高生活的一個影子。按照柏拉圖的說法,就是有一個理念世界,我們可以說是這個理念世界的影子,我們的靈魂是從那個理念世界來的,最後還要回到理念世界去。這個理念世界按基督教的說法就是天國。那麼為什麼他們這樣想呢?他們實際上就是要解決一個問題,就是生命的意義的問題。就是如果說生活的意義全部在我們活著的這個世界上,吃喝、工作、奮鬥,最後就死了,最後這些意義不是都落空了嗎?如果你就局限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從這裡去找意義的話,那麼這個意義,最後就會隨著你的死,這個意義就沒有了。所以他們就要找一個更高的東西,就是不會隨著你的生命而消失的東西,他們要尋找這樣的東西。所以他們就形成了這樣一種信仰,相信人是有靈魂的,靈魂不會隨著你的肉體死亡而死亡的,因為它有一個更高的來源,從天國、從理念世界來的,肉體死亡以後靈魂還要回到那裡去。由於他們相信這個東西以後,他們就不怕死了。死不是完全的毀滅,不是完全的虛無,至少這個東西還在,還延續下去了。

可是到了十九世紀,到了尼採的那個時代,實際上大部分人對於基督教的信仰已經崩潰了。當然,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自然科學的發展,對於世界有了一個科學的解釋,經過這樣解釋就沒有上帝的位置了,對上帝、天國、靈魂的存在已經絕望了,這些東西已經不存在了。尼采把這種情況就概括為:上帝死了!

上帝死了對西方人來說是一個極為嚴重的事件。用尼採的話來說,就好像地球失去了太陽。本來人們的生活是圍繞上帝的存在而旋轉的,因為有上帝存在,所以生活才有了意義;因為有上帝存在,所有人的生命也就有了一個最終的保證。可是沒有了上帝,這一切都沒有了,生命也就沒有保證了。用尼採的話說,因為上帝死了,我們不得不面對叔本華所提出的問題:生命究竟有一個意義嗎?

另外一個,西方人的道德也是建立在上帝存在這樣一個基礎上的。不像我們,我們的道德是為了更好地處理人際關係,使社會更加穩定。西方人的道德是有一個絕對命令的,你必須那樣做,因為上帝要求你那樣做。怎樣看待良心?他們認為良心是上帝的指示。但是既然上帝死了,道德也就沒有基礎了,你幹什麼就都可以了,人活著就是那麼一回事了,吃吧,喝吧,嫖吧,賭吧,搶吧,殺吧,反正最後都是這麼一回事,沒有道德了,道德沒有一個基礎了。

所以這個對於歐洲人來說是個極為重大的事情,是一個嚴重的問題。用尼採的話來說,這就是虛無主義到來了。我們的生活沒有一個目標了,道德沒有一個基礎了,這就是虛無主義。但是在尼采看來,當時他們的那個時代,虛無主義還只是剛剛來臨,剛剛露了個頭。用他的話來說,是站在門前,但是已經在用千百種徵兆說話了,已經有各種各樣的徵兆表明虛無主義到來了。

很多人當時還維持著所謂的信仰,基督教信仰,照樣進教堂,做禮拜。所以尼采說,它雖然還沒有完全到來,但是就要到來了,他預言,虛無主義時代將延續二百年,我們現在還處在他預言的那個期限內,他如果是以十九世紀後期來預定的,那麼就要到二十一世紀後期才滿二百年。

當時已經有很多徵兆,根據他所舉的例子,主要的徵兆有那麼幾點。第一點,沒有信仰,人們普遍都沒有信仰。尼采認為,沒有信仰並不僅僅表現在人們不信教,不信基督教,不進教堂,實際上很多進教堂的人都沒有信仰。沒有信仰尤其表現在人們對信仰無所謂了,有沒有信仰無所謂。他說,在這個時代,真正的虛偽也是極其罕見的,虛偽屬於有強大信仰的時代,被迫接受新信仰的時候不放棄舊的;而現在人們輕鬆地放棄和接受,而且依然是誠實的。這是什麼意思呢?他說真正有信仰的時代,一個人譬如說外界強迫你信仰一個東西,但是你內心是有自己的信仰的,當一定要你信仰某種東西、某種主義或某種宗教,你不信的話,可能就會有禍,就會把你抓起來,甚至判死刑,用火把你燒死,基督教時代有很多這種情況。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你怎麼辦呢?在內心有信仰的時代,人們就表面上接受這種信仰,而內心的信仰他是不放棄的。現在不一樣了,現在人們可以輕鬆地接受,輕鬆地放棄,信什麼都無所謂,而且好像他們都是誠實的,因為他們本來是沒有什麼信仰的,所以他良心沒有什麼不安。

這是一種,對信仰他是無所謂的。還有一個表現,就是在生活方式上,匆匆忙忙。我都不知道尼采要活到今天,他會有什麼感覺。他那個時代人們已經夠悠閑的了,今天人們要比一百多年前匆忙得多。尼采說,現在人們匆忙地生活,手裡拿著表思考,掐著鐘點看我能想幾分鐘,不能多想,吃飯的時候還忙著看報紙。他說,我經常坐在鬧市口,看人們都是行色匆匆地從我旁邊走過,我當時就產生了一個奇怪的問題,他們到底去幹什麼,為什麼那麼匆忙?他說,現在這個時代,人們不再沉思,也害怕沉思,人們心裡很難安靜,如果安靜下來就感到很慚愧,我怎麼靜下來了?為此會起良心的責備。他說,現在的人,勤勞是第一美德,大家都勤勞地去掙錢,去花錢。這種生活方式尤其使人變得沒有信仰,根本沒有時間去關注自己的靈魂了,最後連這種需要也沒有了,天天就這麼過了,一輩子就這麼過了。現代人完全被他的職業、義務、娛樂、時尚佔領了,不再有內心生活,用尼採的話來說,現代人只是帶著一種遲鈍的、驚訝的表情把他的存在在世界上注了冊,這個諷刺是很辛辣的。

還有一個徵兆表現就是文化。用尼採的話來說,就是現在的文化是一個大平庸的時代,非常的平庸。一方面,現在的文化是內在的貧困,沒有創造力。尼采說,現代人永遠處在飢餓中,急於去填補,急於去佔有,帶著一種擠入別人宴席的貪饞,徒勞地模仿一切偉大創造的時代,收集以前文化的無數碎片來裝飾自己。所以他說,現代文化是一件披在又凍又餓的裸體上的一件彩色的衣服。我覺得用一個我們現在常說的詞來說,現代文化就是一個包裝的文化,外面比較漂亮,拆開來一看,裡邊是空虛的,沒有內容。你們可以到王府井書店的各個樓層去看看,我覺得大部分書都是這樣的。現在的書,包裝是越來越漂亮了,可是裡面的內容卻是越來越貧乏,雷同,抄來抄去,大部分沒有內容,垃圾多得很。

一方面是內在的貧困,外表的華麗,另一方面,是和包裝文化相對應的快餐文化。用尼採的話來說,商業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