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輯 談教育和文化 居住文化的哲學解讀

朋友們好。我感謝華聯置業集團邀請我到這個「文化大講堂」來和深圳的朋友們交流。其實我是不太喜歡作講座的,對於這方面的邀請一般都拒絕,因為我有自知之明,我這個人口才不好,剛才主持人說余秋雨先生也來這裡講過,我可沒有他那個出口成章的能力。我自己覺得我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坐在家裡看書、寫東西,我覺得這是我最舒服的狀態,所以一般我不太願意出來作講座。

但是,我比較願意到深圳來作講座。(掌聲)為什麼呢?我來過幾次,包括讀書月活動、團中央和深圳團委舉辦的青年文化節活動,我還在何香凝美術館講過尼采美學,這些講課的經歷給我一個感覺,我覺得深圳人熱愛文化、深圳人有文化。我生活在北京,北京當然是有文化的地方,但北京的特點是文化集中在一些學者、作家也就是所謂的文化人身上,一般的市民對文化不是特別感興趣。我覺得深圳雖然沒有那麼多的文化人,但是各個階層的人、各個行業的人都對文化有一種渴望。從個人的文化素質來說,我認為像學術一類的東西是淺層次的,深層次的是一個人的教養、對文化的尊重和熱愛,這個東西是更重要的。從這一點來說,我很欣賞深圳人的素質。(掌聲)深圳作為一個開放的城市,一個移民的城市,來自各地的有抱負的人到這裡來闖事業,本來就有相當的文化素質,不管從事什麼行業,這種對文化的熱愛仍然存在,這是我比較喜歡來深圳做交流的原因。

但是,對於今天講的題目,說實話我一開始是猶豫的,主辦方一開始邀請我的時候,我是推辭的,因為我對人居文化不是特別關注,我覺得我沒有資格講。我這個人就算講熟悉的話題都有點困難,如果講陌生的話題就更張不開嘴了。後來跟我聯繫的人說,沒有關係,就按照我自己的思路講,講我熟悉的東西,至於居住文化,稍微沾一點邊就行了。我一聽,就像讓我參加一場考試,考官說不管考得多糟都及格。(笑聲)但是我自己覺得還是不能離題太遠,所以我還是做了一些準備,圍繞居住文化的問題使勁調動我的知識儲備。對中國傳統居住文化也好,對建築文化也好,我確實是一個外行。我會做一些宏觀的聯繫,肯定不專業,對居住這個問題,我總是有一些直觀的感受吧,我會聯繫起來說一說。

我著重從哲學角度談談我對居住文化的一些想法,不能說是理論,只是一些很不嚴密的想法。

首先我談談對「居住文化」這個概念的理解。最近我看了一些這方面的資料,居住文化這個話題好像還比較熱。什麼叫居住文化呢?我覺得首先要搞清楚什麼叫文化。對文化這個概念有很多的解釋,從我的看法來說,我覺得文化是指人區別於動物的活動及其產品。人的生活有兩個方面,一個是動物性、生物性的活動,這個不能稱為文化,文化是從人跟動物有了根本區別的時候開始。比如馬克思說,文化是從製造工具開始的。又比如根據有一些人的看法,當原始人在岩洞的壁上畫簡單的圖畫的時候,文化就開始了。也就是說,文化不僅僅是滿足生物性慾望的,當人的活動中出現滿足精神性需要的因素時,那樣的活動就已經是文化了。

文化又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純粹的文化,比如哲學、科學、宗教、藝術、文學,這些可以稱作精神文化,這些活動及其產品純粹是滿足人的精神需要的。我們現在講的居住文化是另外一個層次的,我把它稱為日常生活的文化。衣食住行這些活動本來是直接滿足人的身體需要的,是為了維持人的生存的,如果僅僅這樣,這些活動本身還不能稱為文化。但是,一旦人在身體需要得到滿足的同時,從這裡面還得到了一種精神享受,那個時候文化就開始了。

比如說人的兩大本能,食和色。食,如果只是為了填飽肚子,那個時候你不會談所謂的食文化,如果你談就會很可笑。可是,一旦你不滿足於填飽肚子,還要從吃這個行為中得到更多的快樂,甚至得到審美的快樂,講究烹調藝術,所謂色香味,那就是文化了。又比如,如果自己一個人在那裡吃東西,我覺得這很不文化,這種感覺特別難受。我在家裡工作的時候,白天只有我一個人,中午總是我獨自填飽肚子,這個時候我就覺得這個行為特別多餘,很不舒服。但是,如果有幾個好朋友在一起,一邊吃飯、喝酒,一邊聊得很投機,那個時候你就會覺得很有文化,是一種精神享受。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有一篇著名的對話,就是《會飲》,專門講幾個朋友在一起又吃又喝又聊天,聊什麼呢?聊愛情,你看多有文化。當吃不僅僅是為了填飽肚子,吃本身成了快樂的源泉和審美的行為,你從吃的行為中得到了精神享受,那個時候吃就成了所謂的飲食文化。

性也是這樣。如果性只是為了生殖、繁衍後代,那個時候就一點都不文化。但是,從人類把性不僅僅當作繁衍後代的手段,有了更高的目的,比如說快感成為更主要的目的,甚至獲得審美享受,性就成了一種文化。無論中國還是西方,歷來都有性文化和情色文化。古羅馬有一個作家叫奧維德,他寫了一本書,書名叫《愛經》,成了經典,專門講男人怎麼勾引女人,女人怎麼使自己有魅力,男人怎麼使自己有魅力,在性上玩出了許多花樣。中國也有很多性文化的經典,像《素女經》,專門講怎麼從性行為中得到最大的快感。在我看來,性文化的最高表現是愛情,在愛情中,人得到了兩性關係所可能提供的最強烈、最高級的精神快樂。

日常生活的文化還有服裝文化。如果穿衣僅僅是為了抵禦寒冷,那還不能稱為文化。不過,衣服最早的起源還不是為了抵禦寒冷,而是因為羞恥心,要把自己的下體遮蓋下來,這本身已經是一個文化行為了。按照《聖經》的說法,亞當和夏娃是在吃了智慧果以後,懂得了羞恥,才開始用無花果葉做成圍裙把生殖器遮擋起來。食和性是動物都有的,但穿衣是動物沒有的,只有人才有,所以衣著本身就是一個文化行為。當然,人對穿衣越來越講究,服裝開始反映時代和風尚,開始表達個性,才談得上服裝文化。現在女性的時裝好像和夏娃那時候相反,不是因為羞恥心而遮掩,而是用遮掩來暴露,故意欲蓋彌彰,把性感和誘惑發揮到極致。當然,從夏娃的性羞恥到現代的性誘惑,女性服裝文化是大大進步了。

現在要說到居住文化了。最早的人類是穴居的,住在現成的山洞裡,利用自然的條件躲避寒暑和野獸,那個時候當然談不上居住文化。後來,人類開始給自己蓋最簡單的房子,韓非子稱之為有巢氏時代,構木為巢,用木頭搭房子,以躲避禽獸蟲蛇等群害,這就是文化行為了。不過,如果人建築居室只是為了生存和安全,你說是文化也只是一個非常初級的文化。前些年我們的住宅普遍比較小,比較擁擠,那時候沒有人談居住文化。現在我們開始談居住文化了,說明我們的居住條件大有改善,對居住就有了更高的要求,開始向居住要求精神享受,要求它滿足我們的精神需要,所以居住文化才成為一個討論的話題。

這麼看來,居住應該能夠使人獲得精神享受,才成為文化。那麼,居住能夠使人得到什麼樣的精神享受,應當滿足人的什麼樣的精神需要呢?我認為大概有這麼幾個方面——

第一,親近自然的需要。一開始的時候,人蓋房子是為了避免自然對人的傷害,包括風雨、寒冷、暑熱、野獸、蟲豸等等,實際上是要把自己和自然隔開一個安全的距離。但是,人歸根到底是自然的孩子,用《聖經》里耶和華對亞當說的話來說,就是你來自泥土,還要歸於泥土,土地是人的永恆家園,自然對於人具有永恆的、根本的價值。我們需要一種人工建築把自己和自然隔開一定的隔離,避免受自然的傷害,但是我們不能隔離到那種地步,把人和自然的聯繫切斷了。如果那樣的話,你建造起來的東西,實際上它的害處更大,它把人最根本的需要的滿足渠道給堵塞了,它壓抑了人的更本質的需要。一種把人與土地完全隔離的裝置,它不能被稱作家園。好的居住環境應該是能夠把人和自然聯繫起來,達到一種親密、和諧的關係。這是居住文化的一個很重要的要求。

對於這一點,我自己很有體會。我從小是在大城市裡長大的,在上海,像我的祖母、祖父、外祖母,他們都在上海郊區,我記得小時候最快樂的日子是去鄉下,去他們那裡。現在那裡都變成城市了,那個時候是鄉村,村裡有一條小河,有農田,有樹和草,田野里有蟋蟀和各種昆蟲,河裡有魚和螃蟹。為什麼在那裡感到特別快樂呢?因為你感到自己是大自然的一員,你是屬於大自然的。我稱之為大自然的生命共同體,你和這個生命共同體有血肉的聯繫,你有很多親戚,植物、動物都是你的親戚,你感到你的生命很充實。相反,我感到城市裡的生活很單薄,我就說城市裡的孩子是沒有童年的。現在情況更嚴重了,土地被大肆鯨吞,田野已成稀有之物,使得我們絕大多數的孩子都沒有了童年。他們始終在封閉的環境里生活,和土地是隔離的。

人和大自然的聯繫不光是和土地的聯繫,還有天空,天空是更大範圍的大自然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