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輯 談人文精神 在鳳凰衛視講人文精神

主持人王魯湘:如果在座的同學還有一點記憶的話,可以回憶起幾年以前,在中國的學術界,可以說不僅僅是學術界,包括我們大學校園裡頭和社會上的文學界都在討論一個非常時髦的詞叫人文精神。那麼什麼是人文?什麼是人文精神?經過那一段時期的討論以後,其實也沒有得出一個所以然來。有很多人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但是結出的碩果卻並不是很多,真正有獨立的哲學思考,有生動的東西也並不是很多,這是我們對那一場人文精神討論的一個遺憾。但是今天我們請來一位學者,這位學者既是一位哲學家,也是一位詩人,他用散文的筆調寫他的哲學思考,用哲學思考來貫穿他的文學寫作。那麼這一位哲學家和詩人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周國平教授。那麼今天我想問的就是,周國平先生,有人說您是一個不務正業的哲學家,因為在搞哲學的人中間,在暢銷書的書架上頭,能夠自己把自己的自選集擺一架的人,大概只有您一個人,您認為您是一個不務正業的哲學家嗎?

答:從什麼角度看了,如果說一個哲學家就是應該對那個哲學的一個問題進行系統的研究的話,找各種資料,然後做出一些研究,從這個角度來說,我也做過一些,譬如說尼采,尼采我寫過兩本書。但是如果說我還願意更多地做一點,那就算不務正業的話,我可以算不務正業。如果說哲學家只能用一種方式來寫作,就是學術專著,如果你寫了學術專著以外你還寫別的東西,譬如說散文那就算不務正業,那我可能就算是。

主持人:好,就是您覺得不務正業這個詞,你很坦然受之,並不認為就是一個對您有什麼很影響的事,是吧?

答:其實我就覺得正業這個詞很彆扭,一個人為什麼一定要有正業和副業之分呢?

主持人:到底誰規定的?

答:對呀,你感興趣就行,你喜歡就行。

主持人:對。

答:我覺得一個人最重要的是要做自己喜歡的事,然後你做得讓自己滿意,這就是最大的成功。當然如果你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而且自己滿意,而且能夠靠這個養活自己,過得比較好,那我就覺得更好。

主持人:大家都記住了沒有?今天周國平先生講話大家一定要注意,稍不留意就是一句至理名言。好了,那麼下面我想問的就是,您今天的主講題目叫做「人文精神的哲學思考」,那麼我想問一個問題:什麼是人文精神?下面請聽周國平先生講。

我是想借這個話題來談一談我對歐洲的精神文化傳統的一種認識,因為我研究西方哲學嘛,我覺得西方哲學最可貴的一點,就是培育出了這個傳統。哲學本身很多問題是無法回答的,最後也沒有一個答案,兩千年來的西方哲學,它追究的問題是不是找到答案,如果從這個角度來說,它可以說是失敗的。但是,在這麼一個探索這些不可解的問題的過程中,它培育起來了一種精神,我覺得這種精神概括地說可以說是人文精神。所以,我實際上想借這個話題來談一談我對西方哲學所培育的這種精神文化傳統的認識。

人文精神這個詞,如果我們要在西文裡面,英文也好,德文也好,要找一個對應的詞的話,恐怕就是humanism這個詞,原來我們一般是翻譯成「人道主義」,或者是「人本主義」,或者是「人文主義」,實際上都是這一個詞。「人文主義」這個詞和「人文精神」就非常相近了,實際上是同義詞。所以我是這樣理解的,我說你要談人文精神的話,你就要了解這個詞在西方文化傳統里的含義,那麼humanism這個詞,實際上它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是指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一種思潮,但是廣義地來說,就是指我剛才說的由西方哲學所培育起的那種歐洲精神文化傳統,我是按照這個廣義的含義來談這個問題的。那麼,在我的理解中,人文精神這個概念是表達了西方從古希臘開始的一種精神文化傳統。它的主要的精神是什麼呢?就是尊重人,尤其是尊重人作為一種精神存在的價值。那麼什麼是精神存在呢?實際上是有兩個方面,一個是人是有頭腦的,有理性的,有一種認識能力的;另外一個方面呢,人是有靈魂的,有超越性的。人的精神屬性其實包括兩大屬性,一個就是能夠思考問題的、有頭腦的,這叫理性,還有一個呢人是有靈魂的,他是要追問生命的意義的,這叫超越性。所以我要把這個問題講清楚,我就要講三點,就是在我看來人文精神所包含的三個元素。第一個就是人性,就是對人的尊重,可以用一個概念來說明它,就是人的尊嚴,那麼這個含義呢,實際上也就是廣義的人道主義精神。第二個元素呢是理性,你可以說是對真理的追求,頭腦對真理的思考,那麼這個含義呢是科學精神,是廣義的科學精神。第三個元素用一個詞就是超越性,就是對生命意義的追求,那麼這個含義在我看來就是廣義的宗教精神。所以,我想從這三個方面來談清楚我對人文精神的理解。

那麼第一點就是人性,或者說人道主義精神,最基本的意思就是對人的價值的尊重,把人看作是宇宙間的最高價值,人比物重要,比東西重要。同時也是人和神相比較,因為實際上這個人道主義和中世紀的神學是一種對抗。尊重人的價值,它具體表現在肯定人在這個塵世間的幸福,人生的價值應該在這個世界上實現,不能推到無限遙遠的未來,人有權追求自己的幸福。這是一個方面。

但是,我覺得更重要的一個方面,把人看作是人,就是不光把人看作一個肉體的存在,同時他也是一種精神的存在。人有兩個方面,人一方面是有肉體的,從肉體的方面來說,人是動物,但是另一方面呢,人是有靈魂的,有頭腦的,那麼從這一方面來說,人是比動物更高級的東西,是更高的一種存在,那麼人的尊嚴就在於人身上這個精神性的存在,我覺得人道主義更強調的是這一點,也就是尊嚴高於幸福。這是人文精神的一個核心,在這個問題上,我覺得德國哲學家康德說得最清楚,而且康德的觀點確實被看成是人文主義的一個經典表達。

康德是怎麼說的呢?康德說,人有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人有一個身體,這個身體屬於現象界,所謂現象界也就是受制於自然規律的,他是不自由的,你餓了就得吃,這個肉體他需要生存就必須遵循自然界的規律,這是一個方面。但另一方面呢,人又是一種精神性的存在,這是人的更本質的方面,從精神性的存在來說,人是屬於本質界、本體界的,不光是屬於現象界的。作為精神性的存在,人能夠為自己的行為樹立一個法則,道德這個法則,能夠按道德來辦事情,所以康德說人是自己行為的立法者,這正是人的尊嚴之所在。作為這樣一種存在,康德說人是目的。人是目的,這是康德提出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他的意思是說,作為精神性的存在的人是目的,你不能把這樣的人就是本質的人用作手段。那麼什麼情況是把人用作手段呢?如果說,你如果為了自己的利益,你完全不要你的尊嚴了,完全不要你的人格了,那個時候你實際上就是把你的精神性的存在的那個人,你的更本質的那一面,當作了滿足你的那個物質性的存在,你的現象的那一面,也就是滿足那個肉體慾望的手段了。一個人如果為了物質的利益而不要人格,他實際上就是把自己當手段了。

我自己覺得,在我們中國的文化裡面,特別缺的一點就是人的尊嚴這個觀念。前一段經常討論一個問題,就是中國人最缺乏什麼,普遍的一個看法是認為我們現在最缺的是誠信。那麼誠信、信任這個問題為什麼中國缺呢,我覺得你要追究它的根源的話,恐怕就要從中國文化裡面缺少人的尊嚴這個觀念,要從這裡找原因。誠信就是誠實、守信用對吧,這個誠實和守信用我覺得是一種自尊,就是把自己的尊嚴很看重,是以這個自尊為基礎的。實際上誠實和守信用是這個意思,就是說,我坦率地告訴你,這是我的想法,而且我會對它負責任的,這就是誠實和守信用,那麼我這樣對你說的時候我是非常自尊的。那麼信任是什麼呢?信任實際上是對他人的尊重,是以對他人的尊重為基礎的。信任就是說,我想知道你的真實的想法,而且我相信你會對它負責任的,這就是信任。那麼我這樣說的時候我是常常尊重對方的,我把對方做人的尊嚴是看得很重的。所以我覺得,誠信實際上是以打交道的雙方所共有的人的尊嚴這樣一種意識為基礎的,沒有這個基礎的話,就根本沒有誠信可言。其實,一百年以前,嚴復就提過這個問題,說中國人辦公司,公司本來是個好東西,但是傳到中國以後就變味了,兩個人辦公司也是互相欺騙。沒有尊嚴的人與沒有尊嚴的人打交道,就必然是這個樣子。

那麼這是人道主義的主要含義了,就是人的尊嚴,而對人的尊重應該落實到對每一個個人的尊重,這就是個人主義了。我們以前對個人主義的概念,老覺得是一個貶義詞,實際上應該說個人主義也是西方精神傳統中的一個很重要的部分。你尊重人,你就要落實到每一個個人。個人主義本來的含義是什麼?就是要把每一個個人都看作是一個獨一無二的、不可重複的生命體,在這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