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天下大亂 第245章 河內才俊悉入吾彀

河內人楊俊拿著蓋俊的書信到晉陽找上別駕王信,表達想要留在晉陽的願望。王信一見并州牧手書,言語間頗為重視其人,不敢怠慢,當即提出欲征楊俊為吏,出乎預料的是,楊俊拒絕了,只說給他提供一塊落腳的地方即可。

王信亦不強求,由於楊俊一行足有數百千人,便將龍山腳下,汾水河旁一塊地撥給他,命工匠、傭人以最快的速度搭建數十棟房屋,並留下種子、鐵具、耕牛等物。

蓋俊回到晉陽次日,周遊州府,不見楊俊等人,問起此事,王信把事情經過一一道來,蓋俊臉上露出一絲驚訝之色,點點頭,將話題轉回政事。并州宿麥即將成熟,兼且此次南下取得河東、河內二郡千里沃土,今年并州應該不會再為糧食發愁了,不過也僅僅是溫飽而已,想要達到富足,不僅需要大量的時間,目前的地盤也不夠。

午後稍得清閑,蓋俊親自到龍山腳下拜望楊俊,不湊巧,後者已離家三日,司馬朗作陪。兩人漫談,從司馬朗的口中,蓋俊得知楊俊乃是陳留大儒、九江太守邊讓的學生,邊讓和丈人蔡邕同鄉,兩人皆為文宗,惺惺相惜,堪為至交。

楊俊外出,並非訪友,而是尋訪人才,沒錯,楊俊同閻忠、何顒一樣,有識人之鑒。說起識人之鑒,并州最著名者非已逝的郭泰郭林宗莫屬,而今并州凡稱得上名士之人,十有六七經過郭林宗點評。拿并州目前最具權柄的兩個人來說,別駕王信,因郭林宗點評成名,治中郭勛,郭林宗族人也,其人在并州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說實話蓋俊對這種并州人隻手遮天的現狀很不滿,尤其是一個系統出身的人。沒有哪個當政者會希望看到這樣的事情,無奈賈詡孤身一人,不成勢力。

歷史上劉焉為益州牧,大力提拔避亂蜀地的三輔士族打壓益州本土豪族,孫策、孫權兄弟用徐州南渡的士人壓制揚州本土豪族,劉表到任荊州,收關中、兗州、豫州學者千許人,都是一樣的道理。相反的例子則是徐州,無論是陶謙、劉備,抑或呂布,雖掌軍權,亦被左右。

蓋俊正是要用北上的河內士人抗衡并州郭林宗一脈。

抱著這種特殊的心情,蓋俊與司馬朗相談甚歡,日落前離去。

數日後楊俊歸來,蓋俊再往河內人駐地,當天春光明媚,鳥語花香,非常適合郊遊踏青,遂邀請楊俊、司馬朗二人攀登鮮紅唯美的龍山。

行在崎嶇的山路,蓋俊一邊觀那紅花碧樹,一邊問楊俊道:「聞季才有識人之鑒,旅居晉陽月余,可有收穫?」

楊俊步履從容,容姿出塵,氣質瀟洒,頷首道:「人人皆言自郭林宗後,太原人才輩出,果然不假,余陸續遊歷近月,便發現兩位少年俊傑。」

蓋俊好奇問道:「哦?是哪兩位?」

楊俊緩緩道來:「一名令狐,名邵,字孔叔,年及弱冠,父為故烏桓校尉,余與之攀談,發覺他見解非凡,依俊之見,其未來成就當不會弱於伯達。」

見楊俊拿自己做比,司馬朗輕輕一笑,不以為意。

蓋俊點點頭,令狐乃是太原郡著姓,令狐邵出仕不是問題,但蓋俊還是記下了這個名字,若他才幹真的不輸給司馬懿兄長司馬朗,無疑是位大才,當好生觀察、培養。

楊俊繼續道:「另一人早有名聲,姓孫名資,字彥龍,比孔叔(令狐邵)年長數歲,其三歲喪親,由兄嫂養大,入太學時頗得同郡王(允)司徒欣賞,近來董卓遷都,太學荒廢,由是返家。此子有宰相之干,將軍宜儘早納入幕府。」

蓋俊面色詫異,宰相之干,這個評價明顯已經超過了令狐邵。

司馬朗也是目露訝然。

「季才稱頌者,必然不假,今日回去便招兩人入府。」蓋俊說道這停了一下,又道:「并州邊鄙之地,人才短缺,遠不及河內鼎盛繁華,隨季才而至晉陽者,有幾多大才?季才只管道來,我必斟酌,一一錄用。」

楊俊、司馬朗相視一眼,隱約間猜到了蓋俊的目的,前者言道:「伯達(司馬朗)將軍已有了解,自不待言,其族兄司馬芝,字子華,雖名聲不顯,但為人剛正,才華出眾,特為將軍進之。」

「又有常林者,字伯槐,河內溫人也,同孫彥龍一樣,為太學生,因家境貧寒,惟有和妻子耕種田畝自養,期間猶然廢寢忘食攻讀五經,本人好學而有才智,是我河內不可多得的才俊之士。」

「又有……」

「……」

楊俊一口氣道出十餘人,蓋俊撫掌稱好,河內避地并州者何止數萬?楊俊介紹的這些只是河內最出眾的人,在他們背後,是成百上千的河內士子,蓋俊相信只要自己大力扶持,他們一定會形成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制衡并州本土士人。

司馬朗笑道:「大兄說了這麼多人,為何獨獨不說最該為將軍介紹的人?」

楊俊亦笑道:「最重要的人自然要最後才介紹。」

「何人值得二位如此重視?」蓋俊聽了一臉好奇。

楊俊朗聲道:「張公儀。」

「張公儀?」蓋俊怔了一下,隨後大吃一驚道:「河內張公儀?他在晉陽?」

蓋俊太感意外了,張公儀名范,祖父張歆官至司徒,父親張延官至太尉,兩世兩公,乃是河內第一著姓。張范名門子弟,博學多才,然恬靜樂道,忽於榮利,不願為官,袁紹叔父、太傅袁隗早年曾想將女兒嫁給他,張范想也沒想就拒絕了,絲毫沒給天下第一門閥、汝南袁氏閥主面子。

楊俊、司馬朗、司馬芝、常林等河內士人太過年輕,亦無盛名,不能驟然提拔高位,但張范不同,張范今年已經三十多歲了,出身高貴,名聲高遠,就是直接授予他兩千石也沒人敢說一個不字,如果請出張范,河內人立刻就有了和并州人爭衡的本錢。

楊俊點頭道:「不怪將軍不知,張公儀才至晉陽不久。」

司馬朗接話道:「不只張公儀,其二弟伊闕都尉張公先亦在。」

張公先名承,兄弟二人並有名聲。蓋俊皺眉道:「張氏兄弟做客晉陽,而我為主人,竟然絲毫不知,實在不該。」

楊俊道:「張公儀性喜安靜,可能是不想眾人打擾。」

蓋俊很想現在就掉頭下山,去拜訪張范,不過那樣做固然顯得他求賢若渴,卻有失身份,當下沉住氣,和楊俊、司馬朗談笑著登到山頂,飽覽一番美麗風光後才返程。

蓋俊從楊、司馬二人口中打聽到張范住地,臨將分別,對楊俊道:「我欲以季才為主薄,可乎?」

主薄地位不及別駕、治中,卻是州君親近之人,號為腹心,楊俊長揖道:「宰牧有命,豈能不從?」

司馬朗有才能,就是年輕太小了,才剛滿二十,蓋俊把他安排進太原郡,先從郡一級做起,歷練個兩三年再調入州府大用。至於司馬朗族兄司馬芝、常林等河內士人及楊俊相中的孫資、令狐邵二人,或入州府、或入郡縣,皆有安排。

蓋俊別過兩人,在上百名侍衛的護送下去往張范居處,望著把自己護得嚴嚴實實的護衛,蓋俊覺得很彆扭,有種透不過氣來的感覺,但這是他自己做的決定,怪不得旁人。他很怕死,因為他有著太多太多的牽掛、羈絆,孫策是怎麼死的他最清楚不過。

蓋俊在京中斷斷續續數載時光,看似碌碌無為,實則不然,比如和張范雖然談不上交往,卻也見過幾面,這就叫人脈,是以幾乎沒費什麼周折對方就答應見他,要知道張范可是把袁隗弄得下不來台的狠角色。

張范年約三十六七歲,身長七尺余,肌膚白皙,眉清目朗,頜下半尺淡須,是一位難得相貌、氣質俱佳的美男子。其二弟伊闕都尉張承年少數歲,姿貌同樣絕倫。

張范邀之入座,道:「將軍遠來,有失遠迎,恕罪恕罪……」

「張兄不怪我冒昧叨擾就好。」張范這般客氣使得蓋俊頗為『受寵若驚』,道:「二兄做客晉陽,應該通知我一聲才是,好讓我盡地主之誼。」

張范笑著說道:「將軍掌一州之地,治民百萬,公務繁忙,豈敢打擾。」

寒暄結束,蓋俊問道:「張兄為何會來晉陽?」

張承接話道:「董卓作亂,我欲合徒眾連勢關東討之,三弟公明時為議郎,謂我關東州郡無智,將不知兵,兵不習戰,無能為也。董卓暴逆,固不能久,早晚死於非命。勸我們擇選一地,待時而動,然後可以如志。吾與兄然之,乃至并州。」

蓋俊恍然大悟,張范、張承三弟名昭,字公明,和江東二張中的張昭同名。

「并州鄙陋,人才難得,何況二兄這般高才。二兄肯出山助我一臂之力否?」蓋俊姿態放得極低,他是誰?他可是驃騎將軍領并州牧,由此足見誠意。

張承怦然心動,目視兄長。

張范劍眉微蹙,似有不願,蓋俊暗叫不妙,對方一旦拒絕,就再難請動他了,急忙說道:「我素知張兄生性清靜,不喜煩勞,可為散職如師友從事、議曹從事,也可為文學從事、五業(五經)從事,勸民學問,教化百姓。」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