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4 讓你的身心重歸流動 26.不含敵意的堅決

覺察和接納,是消融負面情緒冰山的最好方法。

——摘自張德芬經典作品《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

差不多一半給我來信的讀者,以及許多來找我求助的來訪者,一開始的焦點總在別人身上。

例如,他們會問,怎樣可以幫到我的父母呢,我的配偶到底是怎麼想的?我的孩子真讓我頭疼……

之所以會這樣,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們的確會認為,我的痛苦是別人所導致的,如果這個人改變了,我就可以不那麼痛苦了。還有一個看起來似乎比較表面的原因是,我們很難做到對別人說「不」,別人,尤其是重要的親人將他們的某些東西加給我們,我們不舒服,但卻難以拒絕。

當不能拒絕別人的事情發生時,會有一個矛盾。一方面,如果你接受了親人的這些東西,你會難受;另一方面,如果你拒絕,你會覺得內疚,或擔心對方不高興,甚至離你而去。

化解這個矛盾的一個原則是我常提到的「溫和而堅定」。首先是堅定,即我堅守我的立場,無論如何都不改變;其次是溫和,無論對方有什麼情緒或做什麼事情,我的情緒都是溫和的,不會失控。

溫和而堅定,對這個原則,美國心理學大師科胡特有另外一個術語可以描繪——「不含敵意的堅決」。這個術語突出了「非敵意」,即無論你怎樣,我都不會有敵意產生。

這個原則,聽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並不容易,甚至理解起來都不容易。非常有意思的是,我曾連續三個晚上在夢中,自己對自己不斷講解什麼叫「不含敵意的堅決」。從夢中醒來後,會在半睡半醒的狀態中繼續很自然地進行思考,但這種思考,沒有任何努力的成分。

正是在這樣的狀態中,我對這個看似簡單的原則有了更深的體會。

要理解「不含敵意的堅決」,關鍵是「投射性認同」,也即我曾屢屢提到的「自戀幻覺」的遊戲。

概括起來,這個遊戲是一個三部曲:我做了A,你要做B,否則會有C。這個C,是怨氣,是威脅性的信息。

有時,這三部曲會簡化成兩部曲——我希望你做B,否則會有C。當一個人大權在握,而且又有極強的控制慾望時,這兩部曲會出現。但在大多數人際關係,尤其是親密關係中,更常見的是三部曲。

為什麼我們會有那種矛盾呢?按照對方的要求做事就會難受,而拒絕對方又會內疚或擔心對方不高興。

因為,每個人都想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動,所以當強迫自己按照別人的要求做事時就會感到難受。但是,因為對方發出了C的威脅性信息,我們也會接受到這一信息,儘管對方意識上未必發出,我們意識上也未必意識到這個信息,但我們的潛意識會捕捉到,而我們的身體會有反應。

有意思的是,每個人都有一個核心的三部曲,這個三部曲在自己最在乎的親密關係中會表現得淋漓盡致。我有多個朋友和來訪者的三部曲是「可憐」,具體說來就是「我好可憐,你不關心我,我要疏遠你(或我會讓你後悔,或你不是好人,等等)」。

一開始,這個三部曲很容易奏效,尤其是女性。因為,當女性顯得楚楚可憐時,男性會覺得對方很需要自己,所以很容易建立關係。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男方會越來越不願意繼續可憐她,而她也會覺得男方越來越忽視自己,於是這個關係就越來越脆弱了。

從男方的角度看,他漸漸發現,自己的行動好像被限制了,自己只能用一種方式對待她,假若換成其他方式,她就會不高興。為了讓她高興,他願意做很多努力,但他越來越覺得沒有自由,最後他會感到很厭煩,一看到她的可憐樣就會忍不住有怒火產生。

從女方的角度看,她對自己的邏輯很執著,這種執著不僅是思維上的,更主要是感受上的。她的確覺得,只有當自己被呵護被照顧被安慰的時候,才能感受到男方是愛自己的,而換成其他方式,她似乎都沒有什麼感受。

結果會成為一個惡性循環,男性越是覺得厭煩,越是覺得想逃離,女性就越是擔心失去這個關係,這時她就會對「我很可憐」的遊戲更為執著。於是,她會自覺不自覺地將「我很可憐」的遊戲推向極致,如生病,甚至發生一些災難,好讓對方可憐自己。但這時,男方常常已是厭煩到極點。這個關係隨時就可能會斷裂。

這的確是一個兩難境地。作為男性,他會發現,如果他繼續可憐她,自己會難受,如果不可憐她,她會不高興,會生病甚至出現一些莫名其妙的災難,尤其令他擔心的是,她好像會離自己而去。

這樣一來,他就很難不玩這個遊戲,因為一旦他決定不再配合,往往就是關係結束之時。

不過,很多時候,「我很可憐」的女性未必給男性這個機會,她們會不斷製造「我很可憐」的處境,而只要男性有幾次忽視了她,她就會主動結束這個關係,而繼續尋找下一個目標。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三部曲,譬如有人的三部曲是「我很優秀,你不能指責我,否則我會離開你」,有人的三部曲是「我很性感,你要為我激動,否則你就不是真男人」,有人的三部曲是「我很強大,你得服從我,否則你會很慘」,等等。

如果你遇上一個「我很強大」的男人,或遇上一個「我很可憐」的女子,你該怎麼辦呢?到底是應該尊重自己的難受而拒絕他們,還是為了維持這個關係,或保護自己的安全,而順應他們呢?

聽上去,我們只有兩個選擇,要麼拒絕他們,要麼順應他們。並且,如果仔細地去體會的話,我們會發現,當拒絕時,會有憤怒產生,而順應時,會有壓抑感。

這種憤怒,這種壓抑,其實都是敵意。

所以才會有科胡特的解決辦法——「不含敵意的堅決」。這個術語,我自己的理解是,拒絕別人的投射時,你很堅決,但同時,你又沒有一點敵意。

敵意之所以會產生,是因為對方投射的威脅性信息C刺中了自己,而不產生敵意,是因為這個C沒有刺中自己,自己沒有對它產生任何反應。

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例如,假若一個人沒有道理地用槍指著你的頭,威嚇你跪下來,你要麼會產生恐懼,要麼會產生憤怒,要麼這兩者同時存在。總之,他的威脅性信息會激起你很大的情緒反應。設想,他的威脅是10分,那麼你的情緒反應也常常是10分,不管是恐懼還是憤怒。恐懼意味著你徹底被投射了,而憤怒意味著你把他的投射徹底反彈了回去。

也就是說,他投射來的10分的敵意,也激發了你的10分的敵意。

但有沒有可能,你沒有敵意產生呢?

被人用槍指著頭,這種挑戰太激烈了一些。換一些簡單的情景,設想你遇到一條哈巴狗,它在向你狂吠。狂吠,自然是一種敵意。那麼,你可以不對這種敵意產生敵意嗎?

很多人難以做到,我經常見到,有人對向自己叫的小狗產生強烈的憤怒。但也有很多人可以做到,他們會對狂吠的小狗微微一笑,他們知道,這條小狗根本威脅不到自己,是它自己在瞎緊張而已。

那麼,情景更進一步惡化呢?現在是一條猛犬在對你發出低沉的吼聲,你會如何?

我有一個好朋友,她尤其喜歡大型犬,每當見到大型犬時,她會喜不自勝地走上前,撫摸它們,抱它們,和它們說話。好幾次她這樣做時,我都會擔心,但結果每次都證明,那些看起來不好惹的傢伙都和她處得很好。但是,它們只是對她這麼友善,如果我接近它們,它們還是會很警惕,甚至發出威脅性的聲音。

她能做到這一點,是因為她心中對它們沒有一點敵意,結果她的善意馴服了它們,而我做不到這一點,是因為我心中對它們有敵意,所以也喚起了它們的敵意。或者也可以反過來說,只要它們有一點敵意,我心中也會有敵意,而這會接著喚起它們更大的敵意……

記得一個小說中,寫一個女子在男友的威脅下,去敲詐自己的前情人,那個情人有一個詩人朋友,他也在現場。當時是在海邊,這個女子在自己的願望無法達成時,她退到懸崖邊,威脅說,你不要走過來,如果你走近我,我就會跳下去。但這個詩人沒有為她所動,而是微笑著走近她,輕鬆把她從懸崖邊拉了回來。

類似的情境,在電影中常出現,而在現實生活中,我也有朋友做到過。他們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是因為他們沒有認同對方投射來的敵意,最後化解了對方的敵意。

但通常,我們對這種威脅的反應要麼是擔心或順從,要麼就是不耐煩,甚至說,你想死是嗎?那你去死啊,你為什麼還不去死?!這兩種做法,都意味著我們被對方的投射嚴重影響了。

怎樣可以做到不被影響呢?怎樣可以做到「不含敵意的堅決」呢?

在香港學催眠時,史蒂芬·吉利根教我們做一個小練習:一個人向你打出一拳,你可以當面去感受這一拳打來,你也可以轉身站在對方的後邊,從這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