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2 破解你的思維遊戲 14.認識你的生命遊戲

人生就是一幕戲,每個人都是主角。然而,我們不只是在演出,更是這幕戲的創作者。因為一般戲劇總有個既定的結局,人生則不同,結果往往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

——摘自日本著名企業家稻盛和夫的著作《活法》(二)

「你此生唯一的目的是凈化你的靈魂。」

日本著名企業家、兩家全球500強企業京都陶瓷和第二電電(電信、電話)的創始人稻盛和夫如是說。

他是一名佛教徒,他這個說法有輪迴的意味。不過,就算把他這句話的宗教色彩去掉,它仍然是一個很好的人生哲學。

在講人生哲學這種大道理前,我先講幾個小故事。

前不久的一天晚上10點半時,我想打計程車回家。本來這麼晚打車應該很容易,但下起了不大不小的雨,車很難打。

好不容易有一輛空車停在我面前,我趕緊坐進去,對計程車司機說,去某某樓盤。

說這句話時,我是低著頭的,說完這句話後,我稍一轉頭,發現有兩道冷冷的眼光向我掃來,司機說,他不願意去郊區——我所住的這個樓盤是在郊區。

這時,我才注意到,這輛計程車讓我覺得很不舒服。我坐在前排,而前排司機位和副駕駛位之間有一道很結實的鐵絲網,而且鐵絲網隔開的兩個空間中,司機位比較大,而副駕駛位顯得很擁擠。更重要的是,司機的那兩道充滿敵意的目光,讓我覺得好像我是一個壞蛋似的。

他可能是遇到過不好的事情才這麼提防吧。一般遇到司機不情願,我不會勉強,會換一輛車,但這麼晚了,又下雨,我不想再等了,於是想打消他的疑慮,便問他:「師傅,晚上開車小心點很重要,但你看我這個人像是壞蛋嗎?」

他很認真地打量了我一下,沒再拒絕我。

我很好奇他是怎麼回事,於是路上問他:「開計程車不容易吧?」

這一句話讓他打開了話匣子,他感嘆說,真的很不容易,今年才過去5個月,他已經遇到7次顧客不給錢的事了,不知道會不會打破去年的紀錄,去年他遇到13次這樣的事情。

譬如,有一次開車送一個客人到某地,到了目的地後那客人手裡玩著一把亮閃閃的刀子說:「哥們兒,多少錢啊,我沒錢咋辦啊?」好漢不吃眼前虧,他沒要這個人的錢。

有時客人仗著人多不給錢,有時客人仗著自己是地頭蛇不給錢,其中有幾次他還鬧到了派出所,但令他氣憤的是,警察根本不把他的事當回事,甚至還偏袒那些不講理的傢伙。

有這麼多不幸的遭遇,看起來,他很值得同情。但是,我想,假若我蠻橫一些,可能也會不給他錢,至少,我對他有了很大的惱怒。

一路上,這種惱怒來了好幾次,一開始被他當賊看令我惱怒,路上他幾次講話不中聽也讓我有類似的惱怒。相對而言,我覺得自己脾氣是很好的,但仍被他激起惱怒,那些脾氣大的人就更沒什麼好說的了。

後來幾次打計程車,我都把這個故事講給司機,他們毫無例外都很驚訝。他們都說,客人不給錢和搶劫甚至殺死計程車司機這樣的事情,他們只是聽說過,但自己從來沒有遭遇過。

只有一個司機說他遭遇過一次,他當時馬上給也在做計程車司機的老鄉們打電話,結果呼啦啦來了好多輛計程車,那客人被嚇住後也就不再張狂了。

這樣看來,一年半時間裡20次遭遇客人不給錢,是那個司機自己一個人的命運了,而這種命運,十足是他自己造成的結果——他總把客人當作強盜來看,果真有些脾氣大的客人在他那裡成了強盜。

依照心理學的理論,他之所以會有這樣的際遇,是因為他內心中有「充滿提防的內在小孩」和「經常實施迫害的內在他人」這樣一個內在關係模式,他的外部關係模式,不過是這個內在關係模式的自然展現而已。

另一個經典的故事發生在我的一個哥們兒Z身上。他在北京,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他想把他的大房子租給看奧運會的人,賺一筆橫財。

他的房子很不錯,位置也好,消息發出去後,很快就有很多人來看房子,但這些人都令他不舒服。他打電話給我說:「小武啊,這個世道怎麼了,怎麼來看我房子的人全是一些混蛋呢?」

他舉例說,有不隱瞞身份的有錢男人和二奶,有像是一對男同性戀的外國人,還有講起價來蠻不講理的潑婦……

一開始,我還想反駁他,那可能都是他看到的表象,未必是事實,但Z給我列舉了很多證據,他是一個心細如髮的人,這些證據顯示他的推測基本是靠得住的。

這是怎麼回事呢?怎麼「混蛋」都跑他那兒去了?

對此,用現在流行的「吸引力法則」來解釋,可以說,這是他吸引來的。他自視很高,而對別人總是心懷蔑視和敵意,而這蔑視和敵意就是他的需要,他需要一些「混蛋」,那樣好投射出去他的蔑視和敵意。

用心理學來解釋,則可以稱,他有一個「被蔑視的內在小孩」和「『混蛋』的內在他人」,這個內在關係模式一展現到外部世界,就是他的遭遇。

Z另外一個說法是,女人都是吃軟飯的,而他談戀愛數十次,那些女性除一個之外都是想吃他軟飯的,這也是同樣一個道理。

甚至,同樣一個女人,既認識他又認識我另外的朋友,和他在一起時就變成了一個不講道理的「壞女人」,而和我另外的朋友在一起時就是一個「好女人」。可以說,這也是他的需要,因為只有當一個女人變成吃軟飯的人之後,他才好投射他的蔑視和敵意。

這樣看起來,人真的是沒救了。那名計程車司機和Z好像一點覺知力都沒有,從未對自己的特殊際遇有過自省——這是不是我招來的啊,他們從未認識到,這其實是自己在玩的一個心理遊戲而已。

所謂命運,依照心理學的經典解釋,就是我們將自己童年的關係模式投射到成年的人際關係中,結果命運就成了一個無聊的輪迴。

但輪迴的目的,就是為了不斷製造同樣的機會,讓自己處在同樣的人際關係模式中,好從中修鍊自己的心性。

怎麼修鍊呢?這涉及心理學兩個核心的概念——投射和內攝。

所謂投射,即將自己的內心投射到外部世界中去,具體而言,即將自己內在的關係模式投射到外部關係中。

所謂內攝,即將外部世界吸入到自己內心中,具體而言,即將外部關係吸入到自己內心中。

我們每玩一個輪迴的遊戲,都是在製造一個機會,先將內心的東西投射到外部世界中,然後再將外部世界的樣子吸入到內心中。假若我們發現,這個外部世界和自己的本心似乎有些不同,那就意味著,我們的心改變了。

當然,改變有可能是朝著好的方向而去,也有可能是朝著壞的方向而去。我們有可能通過一輪的投射和內攝後,變得更寬容、從容、靈活、信任,也有可能變得更狹隘、焦慮、偏執、懷疑。

決定我們去向何方的關鍵因素是覺察。

最好的覺察是直接去關照自己的內心,在沒有做任何事的情況下,就發現自己內心的種種變化過程,並洞察到自己內在的心理遊戲的變化過程,從而直接了悟到一些真諦,心沒有經歷任何事情就凈化了。

但是,這很難,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自己的內心就是一塊模模糊糊的難以辨認的存在,直接去看的話,什麼都看不清,還會讓自己非常焦慮。

所以,我們絕大多數人,需要將心通過事情而展現出來,也就是說,將自己的內在投射到外部世界,這幾乎是一個必然的需要。

關鍵是,我們要明白,自己看到的一切外在,都是自己內在投射的結果,我們要有這樣一個明確的意識。有了這個意識,我們就不會輕易地埋怨別人,並將事情的責任一味推到別人或其他事物身上,而知道首先要看自己。

這也是傳統的心理治療的核心功能。至少在我看來,心理治療的目的不是去解決一個問題,而是幫助來訪者明白,自己的心是如何製造這個問題的,自己的心又如何展現在這個問題中,當來訪者比較敏銳地發現自己的心與這個問題之間的聯繫後,這個問題就化解了一大半。

我的治療經驗也顯示了這一點,經常,似乎沒有發生任何明顯的變化,只是來訪者逐漸了解了自己在一些瑣碎的事情上的內心變化,結果他們覺得事情完全不一樣了。有時會解決問題,有時問題還在,但他們對自己內在的覺察令他們覺得更寬容、更從容、更靈活、更信任自己和別人,所以可以和那個問題共處,甚至那個問題已不再是問題,雖然事實看上去還是一樣。

譬如,對於我的朋友Z,通過那次聊天,他第一次開始反思,經常遇到「混蛋」和「吃軟飯的女人」,這很可能是他自己內心所營造的。當他這樣想時,他的內在就鬆動了,尤其是,他的注意力不再完全投注於外部,而是有相當一部分開始去看他的內在變化,這勢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