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 回歸你的身體感覺 3.身體知道心靈的答案

作為一個催眠師,你要先和自己鏈接,再和個案鏈接,這樣他好像可以透過你的身體呼吸。

讓你與個案的鏈接左右一切,引導一切。一定首先是身體的鏈接,意識或思維是不能鏈接的,意識和思維是孤獨的片段,它們會四處亂跑。

——美國著名催眠治療師史蒂芬·吉利根

2008年,我曾兩次到廣州蓮花山學催眠,授課老師是享有世界聲譽的美國催眠治療師史蒂芬·吉利根。

坦白地說,在這個課上,我並不是一個優秀的學生,因為我不僅自己難以進入很深的催眠狀態,也難讓我課上的拍檔們進入很深的催眠狀態,即使他們能進入,那也主要是因為他們懂得自我催眠。不過有一次,我也進入了很深的催眠狀態。

那一次,做我拍檔的是知名的幼兒教育專家孫瑞雪。她坐在我的右側,一開始,我感受到她散發出強大的能量,好像我身體中的很多無形的東西被她的能量場給「吹」到了身體左側。我把這個感受說出來後,孫瑞雪立即做了調整,我的這種感覺隨即消失了。我在她的引導下逐漸進入很深、很舒服的催眠狀態——我看到了一根抽象的脊柱,它會隨著我呼吸的節奏而有韻律地起伏,那種感覺實在是美妙極了。

為什麼有的學員能享受催眠並能做一個很好的催眠師,而有的學員,譬如我就難以做到這一點呢?

按照吉利根老師的話來理解,前一種學員比較容易和他們的身體取得鏈接,而像我這樣的學員,因為平時注意力都在頭腦上,所以較難和自己的身體取得鏈接。

吉利根老師說,我們有三種智慧:身體的智慧、認知的智慧和場域的智慧。在催眠中,如果能同時使用這三種智慧,那麼一個好的催眠很容易產生,但太多人過於依賴認知的智慧,甚至認為這是唯一重要的,這時他們就會被限制住,既不能和自己的靈性取得鏈接,也不能和對方取得鏈接,好的催眠就不可能產生。

太依賴認知的智慧,我們就會被割裂在一個個孤獨的世界中,這也正是自戀幻覺的關鍵所在。我們沉浸在自己頭腦所想像的世界中,而且還希望將這個想像的世界強加給真實的世界,結果我們越是在乎一個關係,我們就越容易將自己的幻覺強加給對方,於是愛的渴望反而導致了傷害。

那麼,怎樣才能跳出自戀幻覺呢?或者說,怎樣才能與別人建立真正的鏈接感呢?

一個很簡單的答案是,先與自己的身體取得鏈接。即,先去發展自己的身體智慧,試著用身體去聆聽別人發出的信息。認知的鏈接常是幻想中的鏈接,而身體的鏈接則是真實的鏈接。

與身體的鏈接並不難,它一直存在著,我們只需給予它足夠的注意,它就會逐漸發展起來。

首先是身體的智慧。它一直在運作,最多只是和意識分離而已,健康和快樂都跟身體有關。

我們的生命之旅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活在花園中,和美好的環境幸福地融為一體,這是生命最初的2~3年;第二階段,被放逐在沙漠里,體制的教育會發生在你身上,你被教育要用頭腦思考,你的頭腦和身體開始分離。每個人的一生都一定會經歷被放逐。但這不完全是壞事,因為人在放逐中會學到很多生存技巧;第三階段,越發感受到要回到花園的使命感,內心深處有一個聲音一直在召喚你。

在催眠中,我們帶個案回到花園,第一個家在自己的身體里。你的第一個家在你身體環繞的能量里。每當你真的想要回家,你的身體值得信任,你可以聆聽,可以和它做朋友,這是第一種智慧的意思。

其次是認知的智慧,也即自我。這種智慧中,「我」和其他事物是分開的、獨立的,這是人類一切問題的來源。我們須找到第一種智慧和第二種智慧的鏈接,如果認知的智慧能和身體的智慧相通,就是和諧的,這一定是非常令人稱羨的。如果切斷了,認知的智慧就會左右我們,而身體的智慧就被忽略了,幾乎所有人都發生過這種事情。

最後是場域的智慧。這是在你之外的智慧,你與其他事物的關係中所圍繞著的智慧,不論你怎麼想,永遠有一個比你更偉大的存在。你的想像是無限的,但這個偉大的存在更無限。

試著去接納這三種智慧,達到三種智慧的統一。最初可以探討的是,怎樣和身體的智慧取得鏈接,如果沒有和身體取得鏈接,身體會痛,而頭腦則會一直在矛盾中思考。

一個人進入催眠後,就不在意你說什麼話。一個很棒的催眠是有一個很溫暖的場域,讓人覺得安全、有趣、自在,一切事情可以很自然地流動。

當我們與身體的智慧取得鏈接時,就會有這樣的結果。相應的,做催眠時最大的障礙是,催眠師太注重技巧,而沒有建立非語言的鏈接。

催眠可以說是一個奇蹟,個案此刻完全自由,意識沒有受限,完全追隨他的潛意識。催眠師要常說:「你可以完全追隨你的潛意識。」同時,催眠師也在追隨自己的潛意識,並把自己的身體智慧和個案的身體智慧相鏈接,這就營造了一個和諧的場域。

要和個案的心跳合拍,這就是催眠的節奏。

需要注意的是,催眠師在開口講話前,自己要先靜下來,先感受自己,與自己的身體取得鏈接,再感受個案的身體。

在催眠課上,有一個學員來自法國,精通法語、英語、希伯來語和漢語,吉利根老師讓他用一種大家都聽不懂的語言抱怨5分鐘,他選了法語。

他抱怨時,我的胸部感應到了奇特的波動,一直在一松一緊地動。而他抱怨結束後,吉利根老師對這個法國學員說,自己的胸部很難受,而這個法國學員則說,他也感受到了自己胸部的難受。

然後,吉利根老師讓他做一個練習:帶著對胸部這種難受的覺知,繼續抱怨5分鐘。

結果,有趣的事情發生了,這個法國學員嘗試了一會兒後說,他發不出抱怨了。

對此,吉利根解釋說,抱怨是針對別人的,我們之所以向別人發出負面的信息,其實是在逃避自己內在的痛苦,而內在的痛苦總是會先表現為身體上的不舒服,假若我們覺知到了身體的這種不舒服,我們就與自己的內在建立了一定程度的鏈接,那時我們就不必再向外尋求鏈接了。

從蓮花山回來後,我在諮詢中開始使用這一方法,結果發現,身體的鏈接是非常容易建立的。

譬如,在一次諮詢中,當聽來訪者講一段話時,我發現我的脖子和肩部綳得很緊,於是我說:「我的脖子和肩部很緊,你的脖子和肩部有什麼感覺?」

同樣,她的脖子和肩部也很緊。

又如,在另一次諮詢中,有那麼一會兒,我覺察我的兩個前臂很熱,於是我說:「我的兩個前臂很熱。」

來訪者有點詫異地問我:「這和我有什麼關係嗎?」

「不知道,」我回答說,「你的身體有什麼感覺?」

她回答說:「我的全身都很熱。」

還有一次諮詢中,我照搬了吉利根老師的辦法,先讓來訪者抱怨,再覺察身體的不舒服,然後讓她帶著對這種不舒服的覺察繼續去抱怨。結果,她的抱怨發不出來了。

當在諮詢中注意身體的感受時,作為一個諮詢師,我在諮詢中的敏感度提高了很多。

以前,我可以通過分析發現來訪者的問題,這可以非常準確,但這時沒鏈接感產生,好像無論我怎麼努力,我都與來訪者有著相當的距離感。現在我明白了,如果只使用頭腦,人與人之間就有一個《聖經》上所說的巴比倫塔,在這個塔上,每個人說的語言都不同,而真正的合作就不可能產生,這時不管我們多麼渴望與別人親近,我們最終只能陷入孤獨。

然而,當同時使用頭腦和身體時,頭腦會變得更敏銳,原來那種距離感也減輕了很多,我和來訪者也更加平等,更加親近。本來,我從不希望自己有什麼身份感,不想以專家自居,但當我主要使用頭腦時,我發現,來訪者很容易將我放在專家的地位上,而當我學會同時使用頭腦和身體時,來訪者自然就不太把我視為專家了。

在我自己的生活中,我也開始嘗試這種辦法。在某些場合中,當我感覺到有些不自在時,我就去覺察自己的身體,那時身體總有一個部位不舒服,然後帶著對這個部位的不舒服的覺察去和這些場合中的人相處,立即便恢複了鎮定。

現在,我也試著在和別人相識時,先去注意自己身體的感覺,結果發現,每個人發出的能量都是不一樣的,最常見的維度是冷與熱。有的人接近我時,我會感到一種熱的能量,這種熱有時很舒服,有時不舒服;有的人接近我時,我會感覺到冷,而冷一般都是不舒服的。有一次,剛認識一個男子,和他相處時,我感覺有一股「陰風」不斷襲來,令我很不舒服,並立即想起了古龍小說中常寫的「殺氣」。後來,認識他的幾個人說,他們和他相處時都感到很不舒服,忍不住想遠遠地避開,現在回想起來,他們的感覺和我一樣,也是覺得他「陰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