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計 從善如流——剛愎自用只會亂了大局 精彩案例

春秋戰國時,齊威王整天喝酒、聽音樂,不理朝政。

一天,一個叫鄒忌的齊國人說自己會彈琴,要見齊王。見了齊王,鄒忌卻不彈琴。齊王問:「你不是來彈琴的嗎?為什麼不彈?」鄒忌說:「我不會彈琴,卻知道琴的道理。」齊王聽了一愣,說:「琴的道理?你說說看。」鄒忌說:「彈琴就是為了讓人走向邪路。琴,前寬後窄,象徵著尊貴與卑賤;琴聲輕重緩和,象徵君臣和睦,天下太平。現在大王只知聽琴聲,卻不治理國家,恐怕天下會不太平呀。」齊王聽了,整容說道:「先生說得很對。」於是就任命鄒忌為相國。

在鄒忌的輔助下,齊國一時間成為強國,齊王對鄒忌十分信任。

一天早晨,鄒忌穿戴好衣帽後,照著鏡子問妻子:「我和城北的徐公誰英俊?」妻子說:「您美極了,徐公哪比得上您呢。」城北徐公是齊國有名的美男子,鄒忌不信自己比徐公美和,就又問他的妾:「你說我和徐公哪一個漂亮?」妾說:「您當然比徐公漂亮。」鄒忌還是不相信。第二天,有個客人來找鄒忌,他又問客人:「你老實說,我城北徐公誰好看?」客人說:「徐公不如您好看。」又過了一天,徐公來了。鄒忌仔細地看著徐公,自己覺得不如徐公漂亮。徐公走後,鄒忌看著鏡子,又覺得自己與徐公相差很遠。晚上躺在床上後,鄒忌一直想著這件事情,他自言自語道:「妻子說我漂亮,是偏愛我;妾說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說我漂亮,是因為他有求於我。」

第二天,鄒忌就入朝拜見齊威王說:「我知道自己實在不如城北徐公漂亮,可是我妻子因為偏愛我,就說我比徐公漂亮;我的妾因為害怕我,客人因為想讓我幫他辦些事情,也都說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齊國王地方圓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市,宮中的婦女和左右的近臣,沒有一個不偏愛大天;朝廷的大臣,沒有一個害怕大王;四境之內,所有人都有求於大王。由我和徐公比美這件事看來,大王您整天聽到許多恭維的話,您受到的蒙蔽就更厲害了。」

齊威王聽後,連連點頭,於是發布命令:「朝廷大臣、官吏以及老百姓,能當面指責寡人過失的,給予上等獎賞;上書勸告的,給中等獎賞;能在大庭廣眾之下指責寡人,而且傳到我耳朵里的,就給予下等獎賞。」

命令剛發下去,當官的與一般老百姓都來進諫,門庭若市。幾個月後,還斷斷續續有人進諫,一年以後,即使有人想說,也沒有什麼可說的人。燕、趙、韓、魏等國聽到這種情況,都到齊國來朝拜。這就是所說的從朝廷上戰勝敵人。

俗話說得好:「忠言逆耳利於行」,對領導者來說,要善於聽眾下屬的諫言,正面意見要聽取,反面意見也要聽取。領導者只有廣開言路、胸無狹私,才能發現真情實況,改正自己的錯誤。

韓信自從得到蕭何的保舉被劉邦拜為大將後,「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助劉邦一舉平定三秦,打開了東進的通道。接著又東奔西逐,南征北戰,滅魏,破代,平趙,取燕,定齊,南摧楚軍二十萬。戰功赫赫,威震天下。

此時,齊國人蒯通是個能力很強的人,他知道天下大勢的關鍵就在於韓信,就想給韓信出主意。蒯通假裝成看相人,來勸說韓信。

蒯通見到韓信,說:「我以前學過給人看相,讓我也給您看看吧。」

韓信問道:「先生怎麼給人看相,能說說嗎?」

蒯通回答說:「一個人是高貴還是卑賤,主要看骨相。是憂愁,是喜悅,要看臉色。成功還是失敗,那就要看他的判斷力怎麼樣了。用這三條來相人,可以說萬無一失。」

韓信說:「好!那就請先生給我相一面吧!」

蒯通說:「天機不可泄露。希望能讓其他的人暫時迴避一下。」韓信示意,手下的人全都退了出去。

蒯通這才繼續說:「看您的『面』,只能封侯,而且危機重重,要是看您的『背』,真是大貴啊!」

韓信說:「請先生具體說說。」

蒯通說:「當初天下人剛剛起義反抗秦國的時候,英雄豪傑們自立為王,天下勇士雲集。那時大家只是擔心能不能打敗秦國。如今和以前不一樣了,楚王跟漢王爭奪天下,使天下百姓受苦受難,暴露在荒郊野外的屍骨不計其數。楚漢之間連年戰爭,其實都已經兩敗俱傷,國庫里的糧食也不多了,百姓疲憊不堪,不斷抱怨,人心也不安寧,不知道投靠誰。按我的看法,能改變天下這種局面的,一定是聖賢之士。而這位聖賢之士就是您。

「現如今,劉邦、項羽兩人的命運就掌握在您的手上。您替漢王出力,漢王就勝利,替項王出力,項王就勝利。我為您著想,我看您不如誰都不幫,讓他們雙方對峙,然後您跟著三分天下,鼎足而立。三方對立,誰也就不敢先動手了。憑著您的才智,再加上兵強馬壯,佔據著強大的齊國,還牽制著燕國和趙國,要是您出兵牽制劉邦和項羽,阻止楚漢紛爭,為百姓請命,那麼天下百姓就會爭著響應您,誰還敢不聽從呢?

「然後,您再分割大國,削弱強國,用來分封諸侯,諸侯恢複了原來被割去的土地之後就會聽從您的指揮。這樣,您既能穩守齊國故土,又可以安撫全天下的君王,這可是世世代代的根基啊!俗話說『上天賜給您的東西,要是不接受,就會受到懲罰』,希望您能順應天意,認真考慮我的意見!」

韓信聽了這一番話,毫不猶豫地說:「漢王待我一向很好,把自己的車讓給我坐,把自己的衣服讓給我穿,自己吃的食物讓給我吃,這種待遇,有誰能夠做到?我怎麼可以背叛他,怎麼能背信棄義,唯利是圖呢?」

蒯通說:「漢王這些做法,其實都是表面現象,是做給您看的。您自認為跟漢王交情很深,想幫他建功立業,我認為您想錯了。當初,張耳和成安君陳餘還是平民的時候,結成了生死不渝的朋友,可是後來怎麼樣,兩人互相怨恨,成了仇人,最後陳餘被張耳所殺,被天下人所恥笑。這兩個人開始的交情可以說是深厚無比,然而最後卻互相殘殺,原因就是人太貪心啊!人心難料!現在您跟漢王的關係並不比張耳、陳餘他們交情更深更可靠,而你們之間的利益衝突卻比他們大得多。所以我認為,您那麼堅決地肯定漢王不會危害自己,實在是錯誤的想法。

「再說,君臣關係就可靠嗎?當初,文種和范蠡幫助越王勾踐渡過了難關,助他稱霸,可是勾踐功成名就了以後,文種身死,范蠡逃亡。論交情,您和漢王比不過張耳、陳餘;論忠信,你們也超不過文種、范蠡與勾踐的關係,這兩種人的下場足可以讓您借鑒的了,希望您考慮考慮。

「況且,有勇有謀、超過君主的人往往自身難保,功業天下第一的人無法賞賜。可是您呢?您俘虜了魏王,擒獲了夏說,攻佔了井陘口,殺了成安君,攻取了趙國,制服了燕國,平定了齊國,摧毀了楚國20萬大軍,殺了楚將龍且。您豐厚的戰績,出眾的謀略,天下沒有人能比。您的威勢超過了漢王,您的功勞無法賞賜。您歸附楚國,楚國人不敢信任您;歸附漢國,漢國人也擔心您。您歸附哪邊合適呢?如果您不自立,怎麼可能保全性命呢?」

韓信沉思了很久,說:「請先生先不要說了,我考慮考慮!」

幾天過後,蒯通見韓信還是沒有行動,就又勸他說:「善於聽取意見,才能成就大業,敢於行動,才是辦事成功的關鍵。如果安於干小差事的雜役,就會失去掌握國家大權的機會,要是滿足於稍高一點的俸祿,就會失去公卿宰相的地位。所以,聰明人應該當機立斷,遲疑不決是辦不成大事的。俗話說:『猛虎要是猶豫,還不如勇敢的黃蜂:駿馬要是躊躇,還不如穩步的劣馬。雖然像舜禹一樣聰明,但如果不說出來,那就還不如聾啞人的比劃手腳。』這說明最可貴的是雷厲風行。功業成功很難,失敗卻很容易,得到時機很難,失去機會很容易。機會是不會重複光顧您的家門的!還請您儘快決定!」

韓信思前想後,猶豫不決,還是不忍心背叛漢王。他覺得自己有這麼多的功勞,漢王沒有理由加害自己,於是就謝絕了蒯通。蒯通的勸說沒被採納,擔心禍從口出,就裝瘋做了巫師,看來他這個說客也還是打動不了韓信的心啊!

後來,呂后與相國蕭何謀劃,騙得韓信入宮,派武士捆縛而斬首。臨死前,韓信仰天長嘆,痛悔沒有聽從蒯通的話。

就這樣,一代蓋世英豪,不僅自己被斬首,而且還被株連三族,斬盡殺絕。

兔死狗烹,韓信不信蒯通之言,終於釀成了自己的悲劇。

蒯通和韓信的對話是最原始版的「隆中對」,無疑,蒯通是諸葛亮,可惜韓信不是劉備。當一個人端了個飯碗等待別人的嗟來之食時,挨餓還是山珍海味全靠自己的造化了!韓信啊韓信,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好事自己不做,最後被誅滅三族也怪不得別人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