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計 從善如流——剛愎自用只會亂了大局 妙計詳解

縱覽歷史,不難發現從善如流者往往能夠成就一番事業。秦王嬴政頒逐客令,李斯冒險上《諫逐客書》,力陳逐客之弊,秦王納諫收回成命,使得大批客士得以安居秦土,發揮才智,最終完成了統一天下的偉業;漢高祖劉邦豁達大度、從善如流,充分發揮蕭何、韓信、張良等人的才幹,最後以弱勝強,成就帝業;一代明君唐太宗,更是虛懷若谷,重用諫相魏徵等人,興利除弊,終成「貞觀之治」,為後世稱頌。

領導雖位在眾人之上,但也並非是萬能的,畢竟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俗話說得好「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領導者也需要集思廣益、從善如流,以補自己的不足之處,這樣既顯民主又顯得胸懷廣闊。

常言道:「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一個成功的領導,一定是一個能夠隨時檢討自己、改正錯誤的人,而不是一個從不犯錯的人。事實上世界上沒有不發生錯誤的領導,而只有不知錯誤、知錯不改或知錯改錯的領導。一個領導可能發生錯誤的地方太多了。比如進貨是不是太多,造成滯銷?是不是貨色太偏了,致使縮小了顧客群?是不是服務態度怠慢了,引起了顧客的不滿?是不是商品的陳列太過零亂,以致引不起顧客的消費欲?是不是管理作風惡劣,致使員工工作情緒低落?錯誤的種類繁多,歸結起來就是經營失當。

一個領導者最大的錯誤就是剛愎自用。這種人總以為員工是我用錢請來的,我叫他們怎樣他們就該怎樣。僅僅把員工當成勞力和商品,可以用錢交換,而不是把員工當成和自己一樣有感情、有眼光、有智慧、有創造力的人。

事實上人不是神。再怎樣偉大的「董事長」都不可能是三頭六臂、全知全能的「超人」。因此不能一眼洞察明日的流行趨向,一眼看透消費者的心理,更不能準確地掌握經營方針。

唯一能夠彌補「董事長」能力之不足的辦法,就是民主作風,集思廣益,察納雅言。需要提醒的是,領導者僅能從善如流是不夠的,還必須胸有主見,在遇到重大問題時,比一般人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想得更深;還應該對下級提出的各種意見從善而行、沙里披金,作出科學的決策。「不畏浮雲遮望眼」,這是領導者應具備的能力。當然,我們講的胸有主見,是建立在從善如流、科學判斷基礎上的,與剛愎自用、主觀臆斷有著本質區別,與家長制、一言堂更是兩碼事。

從善如流,棄其狹私而納之;胸有主見,擇其善者而從之。作為決策者,必須具備這兩個方面的素質,並在實踐中辯證地統一起來。只有這樣,才能在團隊隊全面建設的進程中正確地指導、科學地決策,不斷改進,使得企業又好又快地發展。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