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計 精心培育——羅致人才更要培育人才 精彩案例

●樹立楷模培養人才——漢宣帝樹楷模育才

漢朝時,對官吏的培養以漢宣帝樹立良吏作為楷模最為興盛。漢宣帝樹楷模的措施不僅抓得紮實,而且對良臣的獎勵也十分優厚,所以,當時的官吏都爭相為賢,吏治達到了清廉剛正。據記載,當時俸祿拿到兩千石的官,凡是治理、政績有顯著成效的,就會被樹為楷吏,皇帝還會下詔書加以勉勵,增加薪俸,給予重賞,或者是加官封爵。如果公卿有缺,就會從被樹為楷吏中次第選用。

王成在膠東當相的時候,治理的政績是全國最好的,當時國內外都知道王成的政績。漢宣帝就最先樹王成為楷吏。漢宣帝在公元前67年下詔全國說:「現在膠東的相王成,工作不辭勞苦,積極鼓勵慰勞人民,使得境內大治。外流的人口都聞訊自動回來上報戶口,計有八萬餘人。王成的治理政績突出,效果顯著。現在特別賜予王成關內侯的爵位,俸祿是中兩千石。」宣帝把這個決定昭告天下,令中外臣吏以王成為楷模。

還有黃霸,他轉任好幾個地方,政績都很突出,人民都很擁護。於是漢宣帝下詔說:「讓御史制定詔書,把以賢良和高風亮節著稱的揚州刺史黃霸擢升為潁川太守,俸祿是比兩千石,賜他的官車上有車蓋,車蓋可以高一丈,在他的官車的車轅處抹上高級的明油,以這些來彰顯黃霸的有為有德。」詔書面向全國,黃霸的品德得到表彰,也號召全國的官吏和臣民向其學習。

八年後,黃霸的政績考核又是全國第一,漢宣帝高興地又下詔書通告全國,特別賜封黃霸關內侯爵位,獎賞黃金百斤,俸祿加到中兩千石,並把他樹為全國官吏的楷模。漢宣帝覺得這還不能彰顯黃霸的功勞,於數月後又擢升黃霸為太子太傅、御史大夫。最後擢升為丞相。

由於宣帝十分重視在臣吏中樹立楷模,所以當時出現了一大批優良的官吏。被樹為楷吏的大臣還有許多,他們都身先示範,帶動培養了一批又一批人才為國儘力。漢宣帝樹立的楷模朱邑死後,噩耗傳到宣帝處,宣帝十分悲痛,他命令,特賜朱邑的兒子黃金百斤,讓他用來奉祀自己的父親。宣帝如此懷念、尊崇、保護良吏,是對所有官員的極大鼓勵,他激勵了更多的人去爭取做良吏,達到了培養人才的目的。

功夫不負有心人,漢宣帝積極樹立楷模培養人才,大大調動了臣吏的積極性,良吏清官不斷出現,賢臣輩出,天下大治。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漢宣帝通過樹立良吏作為楷模,並且給予獎賞,也就是給很多人樹立起了追求的目標,使得全國的官吏都向他們看齊,自然地全國的吏治清明,包括楷模在內的一大批人才也就培養出來了。

領導者在培養人才的時候,為了使人才按照自己預想的標準發展,樹立一個楷模讓大家效仿就很有成效,也很有必要。所以,我們看到,高明的領導者總會不時地表揚、獎賞成績突出的下屬,以此來激勵更多的人才發揮自己的能力,培養更多的人才。

●堅定立場育人才——靖郭君與兒說

兒說是能言善辯之士,宋國人,持「白馬非馬」論的就是他。他投奔到齊國靖郭君的門下,靖郭君對他非常友好。

兒說的為人很受人們的非議,兒說到了靖郭君的門下,因為大家都不喜歡他,所以門人對他的到來都很不高興。有個叫士尉的門客勸告靖郭君不要收留兒說,說如果繼續收留他,門人們就會相繼離去。但是靖郭君並沒有聽從他的建議,士尉沒有辦法,就辭別靖郭君走了。

靖郭君的兒子孟嘗君聽到門人們的議論,也私下裡對靖郭君說不要收留兒說。靖郭君聞言大怒,咆哮著說:「即使把我的家族清除了,把我的家破壞了,如果可以滿足兒說,我也不會做任何推辭的!」於是就讓兒說住在了上房裡,命令自己的大兒子伺候他,每天早晚的飯都是大兒子侍奉陪同。

這樣過了數年,齊威王去世,齊宣王即位。靖郭君連同其交好都不被宣王看好,於是他就辭別了國君趕到薛地,兒說也一起跟隨著靖郭君。沒過多長時間,兒說就辭別靖郭君,準備去見齊宣王。靖郭君說:「宣王非常不喜歡我,您去必定會死的。」兒說辯解說:「我本來也沒有求生,請一定讓我去。」靖郭君最終沒能阻止他。

兒說到了國都,要見齊宣王,宣王聽說後就壓著怒火接待他。兒說見了齊宣王,宣王說:「你就是靖郭君言聽計從、十分愛護的那個人吧!」兒說回答道:「愛護是有的,言聽計從沒有。大王您當太子的時候,我曾經給靖郭君說:『太子的相貌不仁厚,他的下巴就像豬一樣,長著這副相貌的人必定要干出叛逆之事。我們不如把太子廢了,立郊師為太子。』靖郭君大哭著說:『不可以,我不忍心呀。』他當初若是聽了我的話,一定不會有今天的患難了。這是一個。至於薛地,楚將昭陽曾經想用數倍的土地來換取薛地,我又說:『一定要聽他的。』靖郭君卻說:『我的薛地是先王授封的,現在雖然後來的王不喜歡我,但是我怎麼向先王交代呢?況且先王的宗廟在薛地,我怎麼可以把先王的宗廟給楚國呢!』又不肯聽我的。這是第二個。」

齊宣王聽到這裡,憤怒已經去了很多,感動的表情表現出來,說:「靖郭君對於寡人竟然這樣好呀!寡人年紀輕,實在不知道這些,您能為我請來靖郭君嗎?」兒說回答說:「遵命。」

靖郭君穿著齊威王生前所贈的衣冠,拿著他的劍,來到了國都。齊宣王親自到郊外迎接,遙望見靖郭君到來就先哭了。隨後,宣王就請他做齊國的相。靖郭君推辭不掉,不得已還是接受了。不出幾日,宣王對靖郭君已經言聽計從了。

那個時候,靖郭君可以說是能發現、信任、培育人才了。能信任人,所以儘管人們攻擊兒說,靖郭君也不失去對兒說的信任。正是因為這樣,兒說才能不顧生命危險,經歷磨難,勇於赴難來報答靖郭君的知遇、培育之恩呀。

就像故事裡所說的,兒說之所以能夠不顧危難毅然決然地去為靖郭君辯解,以至最後靖郭君重新獲得齊宣王的信任,這與靖郭君始終信任、培養兒說,兒說心存感激是分不開的。倘若當初靖郭君不能站穩立場,被門人或者兒子說動,那麼結果又會是怎樣呢?

其實,我們從靖郭君與兒說的故事中能學到很多東西,尤其是領導者更應該學會像靖郭君那樣立場堅定對人才予以信任和培養。讓自己的長子親自伺候一個門客早晚的飯食,對於當事人會是怎樣的心靈教育,聰明的領導一定會從中領會到很多育人的道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