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計 公平公正——對待人才要一碗水端平 活學活用

●拋棄成見,唯才是用

張方林是A司的業務骨幹,能力出眾,處處為公司著想,和同事關係融洽,可是在公司四年了一直得不到晉陞。張方林的上司一直向老闆舉薦可是都被以各種理由推搪。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不但張方林自己摸不著頭腦,同事們也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有一次張方林和老闆的心腹張明一起吃飯,張明酒後向張方林透露了他得不到晉陞的原因——老闆對他抱有成見。張方林剛進公司的時候由於業務不熟,工作量大而導致犯了點小錯誤,給公司帶來了損失。按說這點錯誤也算不了什麼,很多老同事都經常犯,何況是個新同事,缺乏經驗,犯這樣的錯誤也是情有可原的。但是就是這點事情讓老闆一直掛懷,張方林的形象在老闆的心目中也就永遠被定格在這件事情上。得知真相後的張方林頓悟,原本幹勁沖天的他深刻的認識到,只要老闆不換,自己在這家公司是不會有前途的。於是張方林很快採取行動,轉投到競爭對手F公司,做了業務部經理。新公司的老闆對他非常信任,給了他充分的發展空間。老闆的知遇之恩讓張方林備受感動,熱情高漲。在他的帶領和策划下,F公司不斷蠶食A公司的市場份額,牢牢控制了市場競爭的主動權。

從這個案例可以看出,成見這個東西是要不得的,是損人不利己的。成見是什麼的?維基百科對「成見」的解釋如下:

「成見或刻板印象(亦稱印刻作用),是一個社會學名詞,專指人類對於某些特定類型人、事、物的一種概括的看法。這種看法可能是來自於同一類型的人事物之中的某一個個體給旁人的觀感。通常,刻板印象是大多數是負面而先入為主的,並不能代表每個屬於這個類型的人事物都擁有這樣的特質。」

可見,成見是人對特定的人、事、物的負面的、先入為主的看法。管理者要知人善任,舉賢任能,對員工抱有成見是大忌。《三國演義》中龐統初見劉備,劉備嫌其貌丑必無大用,只安排他做耒陽縣令,所幸張飛識才,軍師及時趕回,這才挽留住鳳雛先生,幫助劉備三分天下。如果劉備不及時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讓龐先生投靠了曹操,那麻煩可就大了。

管理者如何才能拋棄成見,唯才是用呢?首先,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個人。事物總是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之中,對人的觀察也要與時俱進;其次,對人的考察要全面,不能以偏概全;再次要能容忍人的缺點,用人之長必容人所短;最後要建立長效的員工晉陞制度,努力做到人盡其才。

●做分配工作的內行

上司如果能幹,定能將員工之工作分配得極為妥當,引發從業人員的工作意念,否則部屬會有反抗的心理。

所謂善於分配工作的好上司如下列所述:

第一,經常檢討個人負責的工作內容,適當地估計工作的質與量,以求分配平均。

第二,考慮到某份工作量所需完成的時間。

第三,若派予其他員工,會先由員工本身工作進行的狀況而定。

工作分配如果不妥當,就易造成不滿的情緒。分配工作雖是小事,卻與從業人員的士氣大有關係,千萬不可忽略。任人,顧名思義,即任用人才之意。世界上的人才成千上萬,有全才,有偏才;有鬼才,有怪才;還有雄才,有奸才。但無論什麼樣的人才,都各有其用,關鍵在於領導者如何任用。任用正確,則坐擁天下,一切盡在掌握之中;任用不當,則危機四伏,大局不定,可謂「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善於用人的領導者,適時升降,恰到好處,覺得人傑雄才遍地有;拙於任人的領導者,亂用一氣,適得其反,直嘆人才實在難尋找。可見,任人也須講究方法與藝術,並非隨心所欲,胡亂任用。

●堅持平等的原則

某些單位領導者不屑於與部下平起平坐,把等級觀念看得很重,認為決策權是自己地位的象徵,不想與部下共同決策,這種帶封建色彩的管理思想早就過時了。也有的領導者認為自己了解的情況,比部下全面,自己的能力、水平也比部下強,部下提不出比自己更高明的計策來,這是許多領導者共同的誤區。應該承認,這些人成為單位最高領導人,的確是因為有過人的才幹,但往往正是這些能力強的領導者。自恃才高,不願聽部下看似愚蠢的意見,獨斷專行。

有人說:精英管理是獨裁管理,道理也就在這裡。其實,領導者的想法再高明,部下不接受,那也是一廂情願廢紙一張。領導者要想辦法使自己的決策,變成是部下的想法。能誘導部下自己提出來,讓他們認為這是他們自己提出來的,這樣的領導者才是最高明的。當然,參與決策的人越多,單位機密被泄露的可能性也越大。而且,參與的人越多,所花費的時間也越長,決策的執行也可能因此而受到延誤。儘管有這些不利因素,但下這個賭注是值得的,因為讓人們參與決策對他們有影響的變革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領導者要得到部下全力以赴的支持,就必須讓他們共同參與行動,而且愈快這樣做愈好。一旦在相同的目的之下,充分發揮相輔相成的作用和機能:急躁的上司配以穩重的部下,膽大的領導配以心細的員工……任何成就的造就都會變得容易、迅速得多。有一次,美國瑪麗?凱公司競爭對手公司的助理副總裁向瑪麗?凱求職。他很傷心地對她說:「我已經無路可走了,我們公司已經無法再繼續發展,再待下去我實在也沒有前途可言。」他們談了一會之後,瑪麗·凱發現了他抱怨該公司的真正理由。那家公司正在修訂行銷策略,而這位助理副總裁沒有被列入策略修改委員會的一員,而正如他所說的,凡是這個委員會的成員都被視為「高級幹部」。因此,他對該委員會提出的任何改革政策都極力反對。所以,瑪麗·凱不得不下這個結論:假如他也成為委員會的一員,他就會採取支持的態度。他是一位聰明的年輕人,如果能參與這項工作,一定能對該公司有所貢獻;相反的,正因為他無法參與,他的反對態度甚至促使他辭職而去。

歸結來說,就是一個優秀的工作人員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每個人都有自我意識,不論你喜不喜歡這個事實,身為領導者,當你在做有關屬下人事決定和其他決策時,都必須慎重考慮。

●處理事務要公私分明

公私不分、假公濟私或欠缺公正的領導者在下屬的心目中不會具有威信。因此,切忌假公濟私。公私分明是一名領導者用權的標準。唯有如此,才能正己立身,才能管好下屬,否則,就會完全掉進私慾的陷阱之中不能自拔,造成毀滅性打擊。

公私分明,為古已有之的用權戒律。

對一位領導者或者企業主管而言,公與私是不能同時滿足的,因私必然害公!因私害公的領導或主管,在下屬眼中就會毫無威信可言。人一旦做了主管,自尊心就會隨之提高,常常會莫名其妙地感到自己被忽視,別人一說悄悄話,或在暗中商討事情,就會覺得很不是滋味,像某信息公司的李經理就是這樣的:

「經理,請你在合同修改書上簽字。」

「為什麼不事先和我商量?我根本就不知道這件事。」

「可是我現在不是來告訴你了嗎?」

「你早就自己決定了!可見你根本就不把我放在眼裡,我不能簽字了。」

像這種例子,屢見不鮮。的確,未經事先商討,對經理而言,可能是不太禮貌。但經理也大可不必因此心懷恨意,如此阻礙工作進行,於己何利?

作為主管,「不知道」和「不了解」是自己的過錯,不應責怪下屬。在平時,主管就應該多做調查,聽取下屬報告;或巡視各部門的工作現況,以了解他們實際的工作情形。不能掌握下屬行事的主管,是一個差勁的主管。同樣,作為領導者,像這種因私害公的情形最好不要在自己身上出現。

作為一個現代企業的領導,同樣只有無私才能無畏!相信每個人在工作崗位上,都會對下屬採取公平的處理。但是,什麼是「公平」呢?如何判斷自己對待下屬是否公平呢?下判斷的要訣是無私,即不可考慮自己的利益所在。

比如說分配任務。當遇到困難的工作,不要想任用之人成功完成任務後自己將得到的獎勵或讚譽,也不要因為工作輕鬆又可獲得利益,便想掠奪過來,企圖自己做。這樣的念頭,都會使下屬對你的信心大減。因為你的企圖很容易被下屬看穿。因為不論何時,由上往下看,往往不太能知道實情。然而,由下往上看,卻大致能正確地了解一切。

就企業的利益而言,你必須從工作的重要性、緊急性綜合判斷,在判斷的過程中,絕不可摻雜絲毫的自我利益。你從工作大局,從企業的未來發展情況而做出考慮,你可以光明磊落地著手去做。但是,你必須妥善處理組員之間的爭執。從這層意義來看,你是選擇了艱難的道路。

一個指導下屬的主管,是應該經常關懷弱者。然而,付出過多的關懷有時是於事無補的。最好的要訣是做個無私的領導者。

●避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