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技巧篇:演講助你走向成功 第十九章 演講分類:具體類型具體對待

演講作為一門藝術,雖然也是以「講」為主,但是這種「講」還要體現「演」。它不僅要把事和理講清楚,讓人聽明白,而且還要通過在現場上的直觀性言態表達把事物和道理講得生動、形象、感人,既有情感的激發力,又有聲態並作的審美感染力。在演講活動中,演講者的身份各不相同,演講的目的多種多樣,演講的內容包羅萬象,演講的方式各有特點,演講的場地千差萬別,演講的聽眾形形色色,致使演講活動種類繁多,異彩紛呈。

為了全面深刻地認識和掌握演講藝術的本質特徵及社會功效,以便更好地組織演講活動和順利地發表演講,首先,可以把演講按內容劃分為:軍事演講、經濟演講、學術演講、法律演講、道德演講、禮儀演講等等。

其次,從形式上劃分有以下三類。

1.命題演講,即由別人擬訂題目或演講範圍,並經過準備後所發表的演講。它包含兩種形式:全命題演講和半命題演講。全命題演講的題目一般是由演講組織部門來確定的。例如,某單位舉辦「讓雷鋒精神在崗位上閃光」主題演講,為了讓演講者各有側重,分別擬了《把愛送到每個顧客的心坎上》、《練好本領,為民服務》、《從一點一滴做起》三個題目,給了三個演講者,要求以此組織材料,準備演講。半命題演講指演講者根據演講活動組織單位限定的範圍,自己擬訂題目進行的演講。例如,1986年,中央電視台和《演講與口才》雜誌社聯合舉辦的「十城市青少年演講邀請賽」命題演講即是以「四有教育」為範圍,具體題目自擬。命題演講的特點是:主題鮮明、針對性強、內容穩定、結構完整。

2.即興演講,即演講者在事先無準備的情況下就眼前場面、情境、事物、人物臨時起興發表的演講。如婚禮祝辭、歡迎致辭、喪事悼念、聚會演講等。它的特點是:有感而發、時境感強、篇幅短小。它要求演講者要緊扣主題,抓住由頭,迅速組合,言簡意賅。

3.論辯演講,指由兩方或兩方以上的人們因對某個問題產生不同意見而展開的面對面的語言交鋒。其目的是堅持真理、批駁謬誤、明辨是非。比如,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法庭論辯、外交論辯、賽場論辯,以及每個人都曾經歷過的生活論辯等。它的特點是:針鋒相對,短兵相接。論辯演講較之命題演講、即興演講更難些,要求演講者必須具備正確的思想、高尚的品質、嚴密的邏輯性、較強的應變能力。

再次,從風格上劃分則有激昂型、深沉型、嚴謹型、活潑型。從發展趨勢看,交際場合的即興演講和學術方面的專題演講是備受關注的兩大類型。

最後,從功能上劃分,可分為以下幾類。

1.「使人知」演講。這是一種以傳達信息、闡明事理為主要功能的演講。它的目的在於使人知道、明白。如美學家朱光潛的演講《談作文》,講了作文前的準備,以及文章的體裁、構思、選材等,使聽眾明白了作文的基本知識。它的特點是知識性強,語言準確。

2.「使人信」演講。這種演講的主要目的是使人信賴、相信。它從「使人知」演講發展而來。如惲代英的演講《怎樣才是好人》,不僅告知人們哪些人不是好人,也提出了三條衡量好人的標準,通過一系列的道理論述,改變了人們以往的舊觀念。它的特點是觀點獨到、正確,論據翔實、確鑿,論證合理、嚴密。

3.「使人激」演講。這種演講意在使聽眾激動起來,在思想感情上與演講者產生共鳴,從而歡呼、雀躍。如美國黑人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的《在林肯紀念堂前的演說》,他用幾個「夢想」激發廣大的黑人聽眾的自尊感、自強感,激勵他們為「生而平等」而奮鬥。

4.「使人動」演講。這比「使人激」演講進了一步,它可使聽眾產生一種欲與演講者一起行動的想法。法國前總統戴高樂在二戰期間的英國倫敦發表的演講《告法國人民書》,號召法國人民行動起來,投身反法西斯的行列。它的特點是鼓動性強,多以號召、呼籲式的語言結尾。

5.「使人樂」演講。這是一種以活躍氣氛、調節情緒、使人快樂為主要功能的演講,多以幽默、笑話或調侃為材料,一般常出現在喜慶的場合。這種演講的事例很多,人們大都能聽到。它的特點是材料幽默,語言詼諧。

政治演講,是指人們針對國內外重大事務、歷史變革等表明立場、闡明觀點、宣傳主張的一種演講。它是政治鬥爭的重要武器,其內涵豐富,適應面極廣。

諸如政府首腦的競選演講、施政演講、就職辭職演講、各級領導宣傳大政方針和實施計畫的演講,以及在政治集會上代表一定階級、政黨或個人發表的演講等,都是政治演講。好的政治演講,總是具有巨大的思想容量、精闢的政治見解、旗幟鮮明的立場觀點。不僅如此,好的政治演講,其觀點總是先進而健康的,符合歷史發展的規律,起著推動社會前進的積極作用。

例如馬克思1848年2月22日在布魯塞爾舉行的紀念克拉科夫起義兩周年大會上所做的《論波蘭問題》的演講,高度評價了克拉科夫革命把民族問題和民主問題以及被壓迫階級聯繫在一起的做法,並指出這為歐洲樹立了光輝的榜樣,也為歐洲文明指明了未來革命的方向。

論波蘭問題

先生們:

歷史上常常有驚人的相似之處。1793年的雅各賓黨人成了今天的共產主義者。1793年俄羅斯、奧地利、普魯士瓜分波蘭的時候,這三個強國就以1791年的憲法為借口,據說這個憲法具有雅各賓黨的原則因而遭到一致的反對。

1791年的波蘭憲法到底宣布了什麼呢?充其量也不過是君主立憲罷了,例如宣布立法權歸人民代表掌握,宣布出版自由、信仰自由、公開審判、廢除農奴制等等。所有這些當時竟被稱為徹頭徹尾的雅各賓原則!因之,先生們,你們看到了吧,歷史已經前進了。當年的雅各賓原則,在現在看來,即使說它是自由主義的話,也變成非常溫和的了。

三個強國和時代並駕齊驅。1846年,因為把克拉科夫歸併給奧地利而剝奪了波蘭僅存的民族獨立,它們把過去曾稱為雅各賓原則的一切東西都說成是共產主義。

克拉科夫革命的共產主義到底是什麼呢?是不是由於這革命的目的是復興波蘭民族,因而就是共產主義的革命呢?要是這麼說,歐洲同盟為拯救民族而反對拿破崙的戰爭何嘗不可以說成共產主義的戰爭,而維也納會議又何嘗不可以說成是由加冕的共產主義者所組成的呢?也許由於克拉科夫革命力圖建立民主政府,因而就是共產主義的革命吧?可是,誰也不會把共產主義意圖妄加到伯爾尼和紐約的百萬豪富身上去。

共產主義否認階級存在的必要性;它要消滅任何階級,消除任何階級的差別。而克拉科夫革命家只希望消除階級間的政治差別;他們要給不同的階級以同等的權利。

到底在哪一點上說克拉科夫的革命是共產主義的革命呢?

也許是由於這一革命要粉碎封建的鎖鏈,解放封建勞役的所有制,使它變成自由的所有制,現代的所有制吧?要是對法國的私有主說:「你們可知道波蘭的民主主義者要求的是什麼?波蘭民主主義者企圖採用你們目前的所有制形式。」那麼,法國的私有主會回答說:「他們幹得很好。」但是,要是和基佐先生一同再去向法國私有主說:「波蘭人要消滅的是你們1789年革命所建立的、而且如今依然在你們那裡存在的所有制。」他們定會叫喊起來:「原來他們是革命家,是共產主義者!必須鎮壓這些壞蛋!」在瑞典,廢除行會和同業公會,實行自由競爭,現在都被稱為共產主義。《辯論日報》還更進一步,它說:「剝奪20萬選民出賣選票的收益,這就意味著消滅收入的來源,消滅正當獲得的財產,這就意味著是一個共產主義者。」毋庸置疑,克拉科夫革命也希望消滅一種所有制。但這究竟是怎麼樣的所有制呢?這就是在歐洲其他的地方不可能消滅的東西,正如在瑞士不可能消滅分離派同盟一樣,因為兩者都已不再存在了。

誰也不會否認,在波蘭,政治問題是和社會問題聯繫著的。它們永遠是彼此不可分離的。

但是,最好你們還是去請教一下反動派吧!難道在復辟時期,他們只和政治自由主義及作為自由主義的必然產物的伏爾泰主義這一沉重的壓力戰鬥嗎?

一個非常有名的反動作家坦白承認,不論德·梅斯特爾或是博納德的最高的形而上學,最終都可以歸結為金錢問題,而任何金錢問題難道不就是社會問題嗎?復辟時期的活動家們並不諱言,如要回到美好的舊時代的政治,就應當恢複美好的舊的所有制,封建的所有制,道德的所有制。大家知道,不納一稅,不服勞役,也就說不上對君主政體的忠誠。

讓我們再回顧一下更早的時期。在1789年,人權這一政治問題本身就包含著自由競爭這一社會問題。

在英國又發生了什麼呢?從改革法案開始到廢除穀物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