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技巧篇:演講助你走向成功 第十七章 語音和語調:打造第二印象

口齒清楚、語音純正、語氣生動、表情達意鮮明,這些都是有聲語言的特徵。演講者有聲語言的聲音美,往往能使演講更易入耳入心,引人入勝,獲得最佳的演講效果。要讓語音在演講中發揮最好的效果,我們應該注意下面幾個方面的內容。

聲調和諧

比如,毛主席的演講《反對黨八股》中有一段話:「這裡叫空洞抽象的調頭少唱。有些同志卻硬要多唱。這裡叫教條主義休息,有些同志卻叫它起床。」這裡,每句結尾都是兩個音節,兩兩相對,顯得音節勻稱;而且語末音節的平仄相錯,講起來就有聲調的高低相配,急緩相間,抑揚相應,聽起來聲調和諧,清婉悅耳。

演講要適當地注意聲調的配合,以形成波瀾起伏、抑揚頓挫的和諧美。

韻腳自然

毛主席的演講《抗日戰爭勝利後的時局和我們的方針》有一段:

人民靠我們去組織。中國的反動分子,靠我們組織起人民去把他打倒。凡是反動的東西,你不打,他就不倒。這也和掃地一樣,掃帚不到,灰塵照例不會自己跑掉。

這段話的韻腳「倒」、「到」、「掉」都是同一個韻母,講起來順口,聽起來悅耳。

詩歌,尤其是古詩都是講究押韻的。押韻確能體現出音韻美和旋律美,所以,演講也可以適當地押韻,講究一下韻腳的自然美。但是,演講畢竟不是詩歌韻文,決不能舍意就韻。

音節協調

郭沫若的演講《科學的春天》音調就非常的協調。音節是語音結構的基本單位。漢語的特點是一個字一個音節,但現代漢語中雙音節詞占多數,還有四音節詞等。雙音節詞和四音節詞及片語有很大的優點,即語音的強度、節奏感強,講起來朗朗上口,聽起來清脆有力。因此,為了使音節搭配勻稱協調,最好將相同音節的詞並列使用,雙音節詞與雙音節詞匹配,多音節詞與多音節詞匹配,就可形成對稱、均衡的「建築美」。

疊聲復沓

聞一多先生的《最後一次的講演》中就有幾次運用了疊聲:

今天,這時有沒有特務!你站出來!是好漢的站出來!你出來講,憑什麼要殺死李先生?(鼓掌)殺死了人,又不敢承認,還要誣衊人,說什麼「桃色事件」,說什麼共產黨殺共產黨,無恥啊、無恥啊!(熱烈的鼓掌)這是國民黨的無恥,是李先生的光榮!

聞一多先生在情感最激烈處用了疊聲,像一發發子彈射向敵人的要害,表現出巨大的精神力量。

演講中運用疊聲可以加強語勢,抒發更為強烈的思想情感,形成聲音的復沓之美。

如何確定演講中的重音

我們在演講中,為了引起聽眾的注意,加深聽眾對所講內容的印象,顯示演講的感人力量,常常必須重讀某些詞句。通過重讀,使演講聽起來音調高低起伏、抑揚頓挫,從而收到良好的演講效果。

在演講語句中,為表達感情的需要,我們要稍稍加重某些詞句的讀音,這就是重音。重音和非重音在一個語段中是相對存在的,沒有絕對的非重音,也沒有絕對的重音。重音與非重音在一個語段中的音調總的說來是一致的,它絕不是要特意突出什麼,也並非要高聲地重重地讀。重音的確定,對於演講來說十分重要。確定重音必須聯繫演講的中心思想,考查一定詞句在演講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準確地識別重音,正確地讀出重音,是提高演講效果的重要一環。一般說來,重音的確定有以下幾種情況。

1.列舉的同類詞語,或排比句中表示排比標誌的詞語,該重讀

下面三例中哪個詞語應該重讀?

我愛我們的藍色,它是大海的韻律,它是天空的廣闊,它是和平的徽號,它是我們理想的寄託。

這是清高,是奉獻,還是書獃子氣,任其議論好了。我們自我意識很好,我們沒有辜負黨的培養,對得起人民的哺育,對得起社會,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貢獻,心地坦然,光明磊落。

讓我們以真誠的心,不屈的意志,聰明的智慧,在父老前輩面前,在弟弟妹妹面前,在子孫後代面前,塑造起一座嶄新的、巍峨的豐碑吧!

2.文章中起照應、重複作用的詞語,要重讀

例如,《為了悲劇不再重演》一文中的分數一詞要重讀:

分數,你牽動著多少家長的心;「分數」,你困擾著多少教師的日夜;分數,你操縱著多少教師的悲歡;分數,你製造著多少人間的悲劇……

說話時聲音的高低、輕重、快慢、停頓的變化都可以稱為語調。一般來說,除了要求吐字準確清晰外,聲音的輕重疾徐,還應隨著演講內容的變化而變化。語調是最能表達感情色彩的,只有和演講內容相配合,才能恰如其分地發揮作用。

注意語調的高低變化

在演講中,為了更有效地表達思想感情,就不能不對語言做高低抑揚的變化處理。既不能一味地高,破嗓裂喉;也不能一味地低,有氣無力。只有使音調的高低隨意而變,隨情而變,才能收到最佳的演講效果。

語調有高低變化,或者說抑揚變化。一般來說,高音為升調,即句子調值由低到高,句尾發音往往最高,一般用於疑問句。低音為降調,即句子調值由高到低,句尾發音往往最低,一般用於陳述句、祈使句和感嘆句。

注意語調的輕重變化

演講者的成功經驗表明,一般的演講,尤其是那種議論型的演講,其結尾段往往重音較多,甚至整段都是重音,以此來造成一種強烈的氣氛,突出結尾所概括的演講的主要內容、中心議旨,把整個演講推向高潮,給聽眾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對演講來說,利用輕重音起伏跌宕的變化來有效地傳情達意,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當然,這是指邏輯重音的運用。它既能突出演講中某些關鍵的詞、句和段,從而突出地表現某種思想感情,又能加強語言的色彩,美化語言。

運用語調的快慢變化

演講語音的變化,應當是自然、順暢的。只有語速適宜,快慢有致,才既能有效地傳情達意,又能令聽眾感到優美入耳。如果語速不當,缺乏快慢變化,始終保持一個速度,那就很難準確、恰當地表達出演講者內心的思想感情,也會使聽眾感到厭煩,難於接受。

演講的聲音應當有快慢緩急變化。怎樣變化呢?主要是根據表達思想感情的需要。在表達一般內容時,語速可以適中,既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當表達熱烈、興奮、激動、憤怒、緊急、呼喚的思想情感時,出言吐語就要快些,勢如破竹;講到莊重、懷念、悲傷、沉寂、失落、失望的思想情感時,語速可以放慢些,娓娓道來。

關注語調的停頓變化

停頓是演講的一種非常有效的表達藝術。運用停頓藝術,不但不會使演講散亂,反而能使整個演講抑揚頓挫,起伏跌宕,連貫暢通,令聽眾享受到一種語言的節奏美。

停頓,就是說話時的間歇。演講不僅要有停頓,而且還應該利用停頓,使停頓變為一種表達藝術,以求更有效地表達演講者的思想感情。

那麼,究竟怎樣停頓呢?一般說來,停頓有三種:一是自然停頓,即詞語或句子間的自然間隙;二是文法停頓,即段、句之後的較長一點的停頓;三是修辭停頓,即由於某種修辭效果的需要而做的停頓。對演講來說,應綜合運用這三種停頓,使它們變為一種技巧性的停頓、藝術性的停頓。

具體來說,在一般情況下,可做一般性停頓。然而,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則應做較長一些的停頓了。比如,在向聽眾提出某個問題之後,在提出自己的某個觀點之後,在道出某個妙語警句之後,在講清一個相對完整的意思之後,都要做較長一點的停頓。

跌宕起伏的節奏,清晰響亮的語音,是成功演講必須具備的特點。演講的節奏能激起千百萬聽眾情感的波瀾。演講者思想感情起伏變化結構的疏密鬆散,語調的抑揚頓挫、輕重緩急以及演講者的舉止等要素,有秩序、有規律、有節拍地組合,便形成了演講的節奏。

根據會場的情緒和氣氛調整節奏

李燕傑在《德才學識與真善美》的演講報告中講道:

一位母親春節到大學看望兒子,可兒子正在實驗室里聚精會神地工作。母親不忍心驚擾他,來到了他的宿舍,發現三年來兒子用的被褥基本沒拆洗過。母親很心疼,動手拆洗了被子,又去拆褥子。可是當她把褥子掀起來的時候,淚落如珠,眼淚刷地流下來了。

講到這裡,演講者突然停止演講,一聲不響地眼看著聽眾達30秒之久。此時的聽眾滿腹狐疑,不知因何這位母親淚落如珠,她到底看到了什麼。

正當人們猜測不定時,他說:「原來整個褥子底下是一片鈔票……」

演講者抓住會場聽眾的情緒,運用演講節奏術,使人們將「張」、「弛」有機地融為一體,既有緊張的「提神」,又有鬆弛的「休息」,並且能使聽眾一個勁地往下「追」。褥子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