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技巧篇:演講助你走向成功 第十四章 結尾:給演講畫上圓滿的句號

現代的快節奏,要求演講者的演說要簡短有力,而不是洋洋洒洒沒完沒了。如若那樣,只會招來聽眾的反感。

文章應該精,而不宜長。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說只有10句話。這些都是簡潔的典範。我們演說也應如此,冗長的演說是不會受歡迎的。

如果結束語是用複雜的長句逐步展開的,那麼最重要的結束語應該用短句,甚至可以用句子的一部分。例如下面一段話:

你們是否能夠認識自己正在進入的這個世界,將取決於你們是否堅定地保持自己正直的人格。如果你們這樣做了,其他的一切自然會應運而生。你們的生活將不是人們平常所謂的幸福生活;你們的生活將不得不與逆境抗爭。但是這將是有意義的生活,有尊嚴的生活,有價值的生活。這一點對任何人都足夠了。

或者反過來,在最後一段中大部分使用短句,而在結尾處引出長句,就像引人深思的演講《怎樣丟掉一筆生意》那樣:

這就是丟掉一筆生意的全部含義。你丟掉了一筆生意,但是得到一個潛在的客戶。你丟掉了這一筆生意,但是得到了這筆以外的所有交易。你丟掉一筆生意,但是得到了對自己的銷售技巧的深刻洞見。你不斷思考,你留心觀察,你隨時嘗試。某一天,如果你不懈地努力,很可能變成一位如此高明的丟生意的行家,以至於根本丟不掉任何一筆生意。

注意對比上面第一段演講的最後一句話和上面第二段演講的決定性語句,看它們的長短對句子的收尾性產生哪些效果。

演講的心理收尾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由直接向聽眾發出呼籲來實現,尤其是說服性講話。直接號召他們採取特定的行為方式(採納、延緩、終止或繼續),或者請他們改變態度。

你設計的最後一句話一定要像第一句話一樣簡潔有力。每次演講都應該用一句話使聽眾毫無疑問地明白演講已經結束。沒有想好決定性的結束語時,發言人只好繼續總結,同時不得不努力考慮怎樣不留痕迹地收尾。結果,許多人不得不有些沮喪地或用下列乏味無力的結束語收尾:

我想這些就是我要講的全部內容。

噢,時間到了!我還是就講到這裡吧。

雖然我還想多講一些內容,但是應該回答大家提出的問題了。

另外一些演講者倒是不顯得猶豫不決,而是戛然而止,使聽眾不知道中間的空白是暫時停頓還是最後的結束。

演講時可以採用一種斬釘截鐵的有效收尾與開場白時吸引聽眾注意力的辦法相呼應:詳盡回答演講開始時所提出的那些引人深思的問題;再次提及開頭講過的笑話或故事,使它變得更有趣,或者把它稍加改動,使之適用於你的主題。

不要用「謝謝大家」來代替決定性的收尾。在教學發言或業務報告會上通常不對聽眾表示感謝。只有當你作為受人尊敬的特殊嘉賓應邀發言時才應該這樣做。這種情況下,「謝謝大家」可以作為從結論的其他部分轉到決定性語言的過渡語。

畫龍點睛的結束語與正文內容一樣重要。不要敷衍潦草而含混不清地說出最後一句話,或者用最後幾分鐘收拾自己的演講筆記準備溜走。要熟記自己的結束語,這樣在總結陳述時可以始終保持與聽眾的目光交流。結束講話後,短暫地收回目光,然後重新與聽眾進行目光交流,表示你願意回答他們提出的問題,或者接受大家的掌聲。就像開始時一樣,這時候你的自我意識也會非常強烈,這是不可避免的。你會感到大家的注意力又從演講內容轉移到你身上。這時不要忘記為聽眾留下肯定的自我印象,從而不至於削弱最後一句話的效力。

演講結束語最常用的方式,就是用極其精練的語言,總結收攏全篇的主要內容,概括和強化主題思想。這種結尾,扼要地總結演講內容,能起到提醒、強調的作用,給聽眾留下完整的總體印象。除非演講非常簡短,否則建議你在結尾中清晰陳述你的主題和主要思想。

演講者在演講中,為了闡述自己的觀點和主張,往往利用一切手段,從正面、反面和側面等各個方面來進行分析和論證。到了結尾處,就應總結全篇,突出重點,深化主題。這不僅能幫助健忘的聽眾回憶前面所講的內容,而且也能畫龍點睛,給聽眾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使整個演講顯得結構嚴謹,首尾呼應,通篇渾然一體。

例如,莎士比亞的名著《愷撒大帝》一劇里,伯魯特斯對市民演講他刺死好友愷撒全是為國為民的結尾,就用了總結全篇的方法:

臨了,我要告訴諸君一聲:因為羅馬帝國,我不得不刺殺我的好友愷撒,刺死愷撒的便是我,便是這把短劍。假使他日我的行動和愷撒一般,請諸君就用這把短劍來刺我吧!要是大家的行為,也有和愷撒一樣的,那麼這把短劍,終是不肯饒過你的。請諸君認清這把短劍,請諸君認清賣國賊,認清愛國的好漢。

伯魯特斯的結尾不過短短十幾句話,卻完全包括了他整個演講的意思,而且表現出他的熱情。

下面是《世界也有我們的一半》的結尾:

……聽聽我這個沒當成的女者的心聲吧:

我相信,女性是偉大的!

我也相信,男性是偉大的!

我更希望我們都相信,偉大的男性和偉大的女性加起來才是偉大的人民!

他們的自信、自尊、自愛煥發出來的巨大搏力才是偉大的文明!

這個結尾懇切、熱情、概括,點化主旨,給聽眾留下了清晰、完整而又深刻的印象。

這類結尾,雖然基本上是在重複已講過的話,但因強調和突出了中心、重點和主旨,強化了印象,因此,演講所發出的信息最大限度地進入了聽眾的心靈。下面讓我們選兩個實例,來感受一下這種結尾。

法國大革命時期,資產階級革命領袖羅伯斯庇爾曾做過一篇演講,後人追加的題目是《關於對路易十六判刑的意見》。

羅伯斯庇爾做這場演講的背景是:罪惡滔天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六被資產階級革命黨人抓獲了。憤怒的人民群眾強烈要求當時以羅伯斯庇爾為首的資產階級臨時革命政府立刻以絞刑將其處死。然而,處死路易,對剛剛勝利不久的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還埋藏了一個危險:由於歐洲各國皇室之間長期以來形成的血親關係,處死路易,會使整個歐洲反動的封建勢力聯合起來撲向法國,圍攻和絞殺這場革命。出於這種擔心,是否處死路易,在新生的政權內部引起了激烈的爭論,使他們一時難做決定。羅伯斯庇爾雖一時感到騎虎難下,但立刻做出了明智的選擇:路易必須死!然而執行決定前,羅伯斯庇爾不能不首先說服那些軟弱的「理智派」。1792年12月3日,就路易的處置問題召開了一次國民公會。羅伯斯庇爾藉此機會,做了主體發言。他在曆數路易16種不可饒恕的罪行並分析權衡了殺與不殺的各自利弊之後,以下面的話做結尾:

國家要生存,路易就必須死。在內外都平靜無事、我們獲得自由和受人尊敬的時候,也許可以考慮寬大的處理辦法。但是,在還沒有獲得自由的今天,在我們做了那麼多的犧牲和戰鬥以後嚴刑峻法還只適用於不幸者的今天,在暴君的罪行還成為爭論題目的今天——在這樣的時刻,不能有慈悲的想法;在這樣的時刻,人民要求的是報復!

「人民要求的是報復」是「撞鐘」和「豹尾」之句。它暗含著這樣的意思:法國革命的勝利靠的是人民,新生政權的維持和勝利果實的保衛也要靠人民的力量,沒有比滿足人民的要求和站在人民一邊更重要的了。因此,法國人民的仇敵和暴君——路易必須死!

在技術性或辯論性演講中,準確地重述自己的主題和要點尤其重要。

在有些演講中你可能認為這樣做顯得過於機械。那麼你可以選擇解釋要點而不是重複原話,總結內容而不是重述原文。例如下句:

我希望今天的演講能使你們對其他地方怎樣成功利用配偶探監製度有一定的了解,以及知道這樣做可以對犯人和整個社會有哪些好處。

如果你的發言很簡短且只有一個要點,那麼即使省略總結也絕對不會出現問題。否則,你沒有理由不進行總結——總結沒有任何壞處,只會使內容更明晰準確。

用熱情洋溢的話做結尾

一個充滿激情的演講者,總是試圖讓聽眾的情緒激動起伏。結尾時運用一些情感激昂,富有鼓動性、號召性的良言激語,注重以巨大的情感力量,把聽眾的情緒推到最高的浪峰上,使他們振奮起來,躍躍欲試,進一步激起聽眾的情緒、信念,鼓起幹勁,促進行動。古今中外的演講家大都善於運用這種方法收場。

例如,周總理的《在亞非會議全體會議上的補充發言》:

十六萬萬亞非人民期待著我們的會議的成功。全世界願意和平的國家和人民期待著我們的會議能為擴大和平區域和建立集體和平有所貢獻。讓我們亞非國家團結起來,為亞非會議的成功而努力吧!

這種結尾多是提希望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