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技巧篇:演講助你走向成功 第十三章 正文:直接關係到演講的成敗

正文是演講稿主體,篇幅較大。要使演講的觀點站得住,立得牢,就必須做到內容充實豐滿,有血有肉,要圍繞中心論點,處理好論點與論據間的關係,合乎邏輯地逐層展開論述,做到結構有力,層次清楚,過渡自然。在這一部分中,要組織和安排好演講高潮,使演講者和聽眾在情感上產生強烈的共鳴,達到使「快者掀髯,憤者扼腕,悲者掩泣,羨者色飛」的出神入化的境界。

例如,有一篇題為《在血與火的征途上》的演講,演講者在介紹了一位烈士腹部中彈,毫無畏懼地把腸子壓在腰帶下面繼續衝鋒,最後用自己的身體滾雷,為戰友開闢通路的英雄事迹後,深情地說:

這些風華正茂的青年戰士,如果活到將來,有誰敢說他們之中不會有將軍、部長、博士?可他們剛剛活到新中國的好時辰,就告別人間,把蓬勃的生命和美好的理想,託付給活著的人們,化做向四化進軍的足音和號角,化做一對對倩影在湖面蕩舟的安寧和溫馨……

這扣人心扉、感人肺腑的敘述和議論,為聽眾創造了一個動人的意境,把演講自然地推向高潮,使許多聽眾不禁潸然淚下。

演講稿的正文是演講稿的主體部分,直接關係著演講的成功與失敗。寫好演講稿的基本要求有下面幾個方面。

內容要緊扣主題

「總文理,統首尾」,從開頭到結尾,展開論證也好,進行敘述也好,縱然千波百轉,也要緊扣主題。一個問題可能是多側面、多角度的,但無論多少個側面和角度,必定有其主要的一面;一篇演講可能包含幾個問題,但無論多少個問題,它們都應當相互聯繫,並有主次之分。演講者必須抓住主幹,理清脈枝,分清主次輕重,不可「開口千言,離題萬里」。

條理要清楚,層次要分明

材料的組織安排一定要井然有序、有條不紊。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在科學分析的基礎上,把散亂的材料分門別類,分清主次和先後,把它們組織安排好,從而更充分、更有力地表現主題。比如,哪些應該先說,哪些應該後講;哪些要詳講,哪些要略說;如何開頭,如何結尾,如何照應,如何過渡,都要有周密的計畫。演講者要做到胸有成竹,這樣演講才不至於眉目不清、條理不明、亂七八糟、支離破碎。特別要處理好層次與段落、過渡與照應等。

結構要富於變化

講述的內容應當千波百折,有起有伏,使整個結構富於變化,多姿多彩,以其結構的藝術性吸引、打動並說服聽眾。

心理學家認為,人聽講話的有意注意力每隔5~7分鐘就會有所鬆弛,而跌宕起伏、張弛有致的結構,就能很好地適應聽眾的這一特點。演講者應當時而是嚴峻的說服,時而又是輕鬆的談笑,時而慷慨陳詞,時而詼諧幽默,甚至還可以根據需要適當穿插一些奇聞軼事、小故事、詩文警句、談資笑料等。這樣會使內容豐富多彩,也使形式搖曳生輝,使聽眾精神振奮,樂於傾聽。

製造幾個高潮

高潮不僅可以渲染氣氛、產生良好的現場效果,而且能加深聽眾的印象。

林肯在葛底斯堡的演講,不到3分鐘,聽眾鼓掌5次。陳毅1962年在廣州做關於知識分子的長篇演講時,聽眾歡笑聲達62次。高潮能產生現場效果,所以演講者要儘可能地製造高潮,調動聽眾情緒。如果一次演講沒有高潮,那麼它必然是平淡無奇的。

條理清晰是對演講正文的基本要求。演講是比較系統的談話,必須有條有理,讓別人聽得章法井然才好。

演講條理的重要性

演講條理清楚是從結構上來說的。平時交談,說一兩句簡短的話談不上條理清楚。如果要說的事比較複雜,頭緒繁多,就需要將話題安排得有條不紊,脈絡清晰。而在演講過程中,如果一位演講者從一個問題跳到另一個問題,然後又回過頭來再談一遍這個問題,就會像一隻蝙蝠在夜色中那樣飛翔不定。沒有什麼比這種演講更令人感到困惑和糊塗了。

為了不使聽眾墜入雲里霧裡,就要對所講內容有深刻的理解,並對要說的事情進行系統而又周密的安排。一定要抓住並緊緊地圍繞主線,安排好次要線索,注意前後銜接,首尾照應,這樣條理就自然清楚了。

但有些人常常犯一個毛病,那就是演講雜亂無章。

有的人興之所至,高談闊論,說著說著就把話題扯到別的地方去了;

有的人講話層次不清,顛三倒四,往往一個問題還沒有說完,忽然又節外生枝,岔到別處去了;

有的人說話沒頭沒腦,常常中途突然冒出一句莫名其妙的話,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演講一定不能出現雜亂無章的毛病,而且這個毛病是有辦法克服的。除非按預先擬好的講稿照念,否則一般都不可能沒有發揮。特別是即興演講,言語順序不特別嚴謹,有時會插進一些題外話,有時發現已講過的某個問題尚有遺漏還可以臨時補充等,這樣很容易使演講顯得雜亂。但是作為一個高明的演講者,應時刻把演講中心記在腦子裡,這樣不管怎樣插話、補充,不管換了多少個話題,都不會偏離演講的中心。

演講層次的安排方法

演講前要認真地考慮清楚,按照一定的順序來進行。安排順序的原則以聽眾是否方便為準。不要顛倒時間的次序,最好沿著時間的順序,從過去一步一步地講到現在,由遠及近,有條不紊地敘說。千萬不要一會兒講現在,一會兒又倒敘三年前的事情;一會兒回到現在,一會兒又補充了一件五年前的事情。

安排層次要注意通篇格局,統籌安排,給人以整體感;要主次分明,詳細得當,給人以穩定感;要互相照應,過渡自然,給人以勻稱感。同時,演講稿主要是用以講給人聽的,是轉瞬即逝的,結構層次不能太複雜,要給人以明朗感。

演講稿的層次排列形式可分為縱向組合結構、橫向組合結構和縱橫交叉結構。

1.縱向組合結構

縱向組合結構是指按照時間的推移來排列層次,包括直敘式和遞進式兩種。

(1)直敘式

直敘式即以時間先後為序,或以事情的發生、發展或變化過程為序。這種結構層次比較單一,事情的來龍去脈很清楚。運用這種方法,要注意突出重點,兼顧一般,切忌平均用力,平鋪直敘。

(2)遞進式

遞進式,即按事理展開或認識由淺入深的遞進過程來安排結構層次,或按演講者感情發展的脈絡來安排層次。按事理展開,多採用「敘事—說理—結論」的模式,即擺情況,做分析,下結論,也就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按照由淺入深的遞進過程安排層次,其內容則呈螺旋式層層深入,由表及裡。這樣的安排,說理透徹,說服力強。按照演講者感情發展的脈絡來安排層次,內容起伏跌宕。

2.橫向組合結構

橫向組合結構,或按事物的組成部分展開,或按空間分布展開,或按事物的性質歸屬關係展開。按照不同的排列展開方式,橫向組合可分為簡單列舉式和總分並列式。

簡單列舉式即圍繞主旨,把選取的材料逐條逐項並列排出。它們從不同角度來表現演講中心。總分並列式則常遵循總分思路輻射式地展開,並列的各部分按事物的邏輯關係分類安排,分別圍繞主旨闡述一個問題,或說明事物的一個側面。

採用橫向組合結構,要力戒開中藥鋪似的羅列現象,而要注意發掘各部分材料間的必然聯繫,發揮整體效應。

3.縱橫交叉結構

有些內容豐富、容量較大、時間較長的演講,常採用此種結構。它以時間順序為主線,穿插橫向組合材料,或者以橫向組合為主,其間穿插縱向組合材料。先按縱向組合容易看出事物發展的全過程,先按橫向組合則易於分析出事物各部分之間的聯繫和區別。採用這種結構,不宜搞得太複雜,否則,聽眾難於理解。

演講的入題、破題與點題是演講成功與否的關鍵。通常情況下,人們選定一個演講題目之後,首先應當考慮的便是這個題目如何進行組織,如何儘快根據自己對題目的興趣引發出聽眾同樣的興趣,如何以自己對題目的感覺和熱情去點燃聽眾內心的感覺與熱情之火,如何以自己對題目的精深理解去啟迪聽眾沿著這一思路去思索。這些,都關乎演講的成敗,也都同解題的方式——入題、破題和點題緊密相關。「立文之道,唯字與義」,演講也同樣如此,抓住了與入題、破題、點題相關的字與義,也就抓住了解題的「牛鼻子」,從而取得理想的演講效果。

入題要快

入題要快而毫無疑義。欲使聽眾儘早進入自己規定的主題,就必須重視入題的速度和方式兩方面的安排。既要「開門見山,一針見血」,這就是「快」;又要有邏輯上的懸念、起伏和跌宕,以收到「文似看山不喜平」之效。欲達到這樣的效果,首先要開門見山,以期迅速將聽眾帶入規定情境和思路中去。恩格斯的《在馬克思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