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聽眾篇:演講助你贏得人心 第八章 了解分析聽眾

聽眾按照不同的標準可以劃分為不同的類型。

按文化層次、社會背景劃分

聽眾的文化層次、社會背景不同,他們聽演講的目的也不盡相同。為了便於分析和把握,聽眾可以分成下面幾種類型。

1.組織被動型

組織被動型是由帶強制性的行政命令或其他手段而被組織到會場上去的聽眾。這種聽眾受到紀律約束,沒有太大的行動自由,雖然身已來到會場,但正式開講之前,心態都還沒有真正調整到聽演講這件事情上來。他們對演講者將向他們宣講的主體內容可能已經有所耳聞,但並不覺得有非聽不可的必要,態度消極。兩分鐘之內,沒有捕捉到值得聽下去的信息,他們就會私下裡干自己的事情或毫無意志地隨勢附和,如機械地鼓掌等。

2.隨機偶成型

有人通俗地稱隨機偶成型聽眾為「行人型」聽眾。因為他們像行走在街頭的過客,只是因為偶遇某種令其好奇的信息而主動成為臨時聽眾。他們與那種被吸引而成為圍觀雜耍的街頭觀眾屬於同類,不同之處在於他們是被吸引來聽,而不是來看的。這種聽眾來去自由,不受任何約束,非常隨意。他們聽演講的初始目的不明確,只有在他們感到值得一聽的時候,才會轉化為有定性的正式聽眾。演講者如能牢牢吸引住他們,讓他們堅持到演講終結,一般來說,他的演講就算是成功的。

3.自然轉變型

自然轉變型聽眾直接由別的群體轉變而來,如自發組成的遊行隊伍,聚集在證券交易大廳的股民,等候在車站、碼頭和機場的乘客等。這群人除了為相同的目的臨時聚在一起之外,沒有別的共同性和維繫的紐帶。他們大多彼此陌生,關係鬆散,只有一種潛在的凝聚力。他們成為聽眾都是在不正常的情況下速成的,而且大家對演講者的出現有一種潛在的渴望。一旦出現,他們迅速成為聽眾,而且注意力程度高並能維持較久。

4.積極反應型

積極反應型聽眾或是志趣相投的同一協會、俱樂部和同一政治組織成員,或是慕演講者之名而來的群體,或是首長的部隊下屬及戰士。他們是與演講者最貼心的一類聽眾,願意在所有方面積極主動配合演講的完成。

5.求知學問型

求知學問型聽眾是一群對演講期望值較高且目的最為明確的聽眾。他們涵養較高,聽講專註,交流慾望強,反饋積極,尊重講者。只要能滿足他們的求知慾和有效地促使他們理解,他們就對演講者心存敬佩。

6.情緒對立型

所謂「對立」指的是利益關係、政治態度、立場和觀念上的對立。這有兩種情況:一是演講者與聽眾對立,二是聽眾中存有不同派系的對立。這種聽眾在演講中最容易做出具有威脅性的反應,而且一個人做出的反應能產生衝擊波效應。在他們中間做演講,容易形成一種思想激烈交鋒性的對話局面。

聽眾的其他劃分方法

另外,聽眾群體的劃分還有這樣一種方法。把聽眾劃分為下面幾種類型,更有助於對聽眾群體的分析。

1.嚴密組織型聽眾

嚴密組織型聽眾本身就是一個有嚴密組織結構的團體。他們不僅有共同的目的和利益,而且受嚴格的組織紀律約束,每個成員都明確了自己應該擔負的責任。這類聽眾很少有抵觸情緒,他們早已被說服。演講內容、重點主要是布置任務和發布指示。對此,演講者要有權威感,顯然是權力的代表。

2.研討型聽眾

研討型聽眾具有較為明確的共同目的。雖然他們相互之間的觀點可能不盡相同,但是他們對演講內容都抱有興趣,能在理解演講者的觀點和提供的信息的基礎上,及時進行解釋和評價,以確定取捨。對於這部分聽眾,演講內容的深刻性具有尤為特殊的意義。演講者要顯示出堅強的信心。

3.群體聽眾

群體聽眾常常是由正式或非正式群體構成。他們有共同的興趣和價值觀,有正式或非正式的行為規範,這些規範對於群體成員都具有一定的約束力。他們能相互影響、相互依賴、相互作用。他們置身於演講的時空環境,其注意力和興趣已基本具備。演講者如何保持和鞏固,關鍵在於其演講內容是否真正切合他們的需要。

4.路人型聽眾

顧名思義,這是一種臨時性的聽眾,如同一群過路行人。這類聽眾除了身置演講場所之外,並無其他傳播紐帶或方式與演講者發生聯繫。對於這類聽眾,演講者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引起他們的注意,採取有效措施,使他們產生興趣,從而把他們吸引過來。至於以後再發展到什麼程度,就要看演講的內容和技巧了。

參加演講的聽眾並不是為了消磨時間,他們總是希望演講者能夠給他們提供某種新的信息、知識或是對今後形勢的真知灼見。他們希望得到某種具體形式的輔導和幫助。

不妨從聽眾的角度看待問題,設身處地地考慮一番:什麼才是對我有益的內容?

最出色的演講者總是想方設法做到這一點:讓聽眾在離開的時候能夠有所收穫。這其實也是研究分析聽眾的根本所在。

在收集整理演講材料的時候,記住:人們會開始考慮下面的問題。

1.什麼是我們付出的代價?

2.有多少信息來源需要我們關注並能有所收穫?

3.何以見得接受新想法能夠幫助我們趨利避害?

4.如果採納新想法,什麼樣的風險需要我們加以防範?

5.風險的代價是否太高?

6.如果我同意新想法,那麼我需要做出什麼承諾?

以上所列舉的是聽眾最有可能關注的問題,可以作為標準,幫助你把握選擇信息的尺度,爭取做到恰到好處。

下面我們將討論幕後動機,希望你在這方面有所認識,在實際操作中小心提防幕後動機可能造成的傷害和影響。

所謂幕後動機,指的是某些人抱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常常給演講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對於演講者來說,如何面對別有用心的人將十分困難。在演講過程中,有些人似乎總喜歡在細枝末節上糾纏不清,使得演講者很難控制演講的進程。這時,如果你能夠事先有所察覺,那麼所有的爭論就能為你所用,巧妙的應答反而能夠加重參與的氣氛,而你所做的一切不過是保證演講不偏離目標。

要想有成功的演講,演講者就必須能夠事先預見聽眾可能的反對意見或擔心。在所有的演講過程中,尤其是那些以說服為主要目標的演講中,認真地考慮和準備聽眾可能表示的反對意見或擔心是非常必要的一個工作。如果對這些採取迴避的策略,認為能夠僥倖成功,實際上是適得其反,這樣只能使整個演講變得糟糕透頂。

準備聽眾提出的問題是研究分析聽眾的重要組成部分,任何想成功的演講者都不能掉以輕心。不妨靜下心來,甚至採用集體討論的方式預先設想所有聽眾可能提出的問題。即使有些問題聽起來很怪、不可能,也不要輕易放過。要想防患於未然,充分的準備是絕對必要的。

演講中出現破綻在所難免,但事先必須預備防範措施。不妨把所有可能出現的漏洞一一列舉出來。所有的邏輯假設都應該重新進行推敲。然後,問一問你自己:萬一假設發生改變,演講內容能否隨之改變。你或許會認為自己的見解妙不可言,但在別人眼中很可能一文不值。在探討大家關心的問題時,你首先必須判斷方式是否合適。如果在演講中你認為不宜直接討論大家關心的問題,那麼你至少應該知道它們到底是什麼。如果指望靠想當然,不做任何準備,那麼我向你保證,聽眾的提問一定會讓你萬分難堪。

即使在演講中用不上,你也必須認真準備聽眾可能表示的反對意見或擔心。

或許,後備材料在後來的提問中就能派上用場。

同時,你還要想辦法確定人們參加演講的動機或原因。人們的到達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們參加演講的興趣到底有多大。例如,所有的演講者都有必要弄明白,聽眾是自己希望來,還是因為其他人的指令不得不來。有時確實有這樣的情形:管理人士自己無意前來,多數會要求下屬參加。

另外,如果你的演講將在人數眾多的大會中進行,不妨判斷一下:人們是否真的對演講的話題感興趣,還是為了利用機會到會場所在地,如聖地亞哥遊覽一番。

如果在演講中你將提出新見解或是解決問題的新方法,你就有必要指出新見解或新方法將給大家帶來什麼樣的好處,藉以取悅和吸引所有的聽眾。所謂好處將體現在你向決策者提出的建議中,如如何降低費用,如何增加贏利,如何改善服務,如何提高質量,等等。

空口無憑的建議再好也不可能說服決策者,因此,只要可能,一定要強調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如實際核算為多少美元,或是採用其他具體的評估形式。

聽眾最可能接受的信息和專業概念在對聽眾進行研究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