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套 混戰計 第23計 遠交近攻——把握近利緩圖遠利

形禁勢格。利從近取,害以遠隔。上火下澤。

在受到地理及形勢的限制時,從不受限制處獲取利益,對所受限制採取等待(或促使)形勢的轉變的態度。這就是睽卦的道理,雖水火不相容,旦仍能暫時共處。

遠交近攻,語出《戰國策·秦策》范睢曰:「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這是范睢說服秦王的一句名言。

戰國末期,七雄爭霸。秦國經商鞅變法之後,勢力發展最快。秦昭王開始圖謀吞併六國,獨霸中原。公元前270年,秦昭王準備興兵伐齊。范睢此時向秦昭王獻上「遠交近攻」之策,阻秦國攻齊。他說:齊國勢力強大,離秦國又很遠,攻打齊國,部隊要經過韓、魏兩國。軍隊派少了,難以取勝;多派軍隊,打勝了也無法佔有齊國土地。不如先攻打鄰國韓、魏,逐步推進。為了防止齊國與韓、魏結盟,秦昭王派使者主動與齊國結盟。其後四十餘年,秦始皇繼續堅持「遠交近攻」之策,遠交齊楚,首先攻下郭、魏,然後又從兩翼進兵,攻破趙、燕,統一北方;攻破楚國,平定南方;最後把齊國也收拾了。秦始皇征戰十年,終於實現了統一中國的願望。

古人按語云:混戰之局,縱橫捭闔之中,各自取利。遠不可攻,而可以利相結;近者交之,反使變生肺腑。范睢之謀,為地理之定則,其理甚明。

遠交近攻的謀略,不只是軍事上的謀略,它實際上更多指總司令部甚至國家最高領導者採取的政治戰略。大棒和橄欖枝,相互配合運用,不使其與自己的近鄰結盟。對鄰國則揮舞大棒,把它消滅。如果和鄰國結交,恐怕變亂會在近處發生。其實,從長遠看,所謂遠交,也絕不可能是長期和好。消滅近鄰之後,遠交之國也就成了近鄰,新一輪的征伐也是不可避免的。

「遠交近攻」,最初作為外交和軍事的策略,是和遠方的國家結盟,而與相鄰的國家為敵。這樣做既可以防止鄰國之變,又使敵國兩面受敵,無法與我方抗衡。范睢一計,滅六國,興秦朝,足見這一計謀的神通。

「遠交近攻」之計屬於製造和利用矛盾,分化瓦解敵方聯盟,實行各個擊破的謀略。其關鍵是:當軍事出有因目標受到地理條件限制時,利於先攻取就近的敵人,不利於越過近敵去攻取遠處的對手,如果能夠同遠處的對手取得暫時的聯合,更利於各個擊破。

實行「遠交近攻」之計,有助於集中力量應付眼前的敵人,並且將其置於孤立無援的境地。

在商戰中,「遠交近攻」之計可引申為:開拓鄰近的市場或與近處的對競爭,有利因素多。為了使形勢對自己有利,對遠處的對手,也可適當聯合。

以時間概念上來看,「遠交近攻」之計又可理解為順應市場需求,謀取近期利益;又可以著眼未來,作長遠打算,使企業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

從經營項目上看,「遠交近攻」之計也適用於企業的規劃發展,如果貿然從事非自己所擅長的行業。就與遠處作戰一般,必遭失敗。

銷售中應用遠交近攻之計的核心內容為:

與客戶進行友好聯盟,先圖近利再謀遠利。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化解眼前的一些不必要的矛盾,為順利成交奠定基礎。同時,遠利也可以使客戶放鬆警惕,為了達成目前的合作願意做更多讓步,有利於我們的銷售。

荷伯·科恩的公平交易

荷伯·科恩是美國著名的談判專家。有一次,荷伯·科恩開車來到城中一家電器商店,準備在這裡購買一台家庭需要的塞拉達—維森錄像機和一台有遙控的21英寸「XY」牌電視機,但他對所要購買的商品的市場行情一無所知。怎樣才能既買到稱心如意的商品,又不至於被商店老闆多賺去自己的錢呢?科恩決定先不動聲色地觀察、了解,再見機行事。

當他看到商店中空空蕩蕩、冷冷清清的只有他一個客人時,便裝作很悠閑地與老闆攀談起來:從與此商店近鄰的一家商業中心的開業,談到了客流量的增減,談到一個信譽好的商店對附近居民的重要性;商店老闆還談到了他目前的處境,談到了他不喜歡人們用賒購卡來購貨……

閑談中,荷伯·科恩裝作不經意地問店主有關錄像機的性能如何,店主給他介紹了怎樣使用,並隨口說道:「在商業中心開張前,一個經理一次就給他們企業買走了兩三台,可最近沒人來買了。」

科恩隨即問道:「如果他們買兩台以上,你是不是也跟大商店一樣打折扣?」

「當然了,買得多,我們就賣得便宜。」

到這時候,科恩才表示對錄像機感興趣,請老闆給他推薦一台。老闆很熱情地向他推薦道:「RCA是你最好的選擇,我自己就有這樣一台。」科恩看了店主給他做的演示,誠懇地說:「我信賴你,就像我相信你推薦的這是最好的型號一樣,所以,我也相信你在價格上也是公道的。我不打算跟你進行任何討價還價,你要多少錢,你出個公平價,我馬上就付給你現金。」

「謝謝你。」店主高興地說。

「我信賴你的誠實。」科恩漫不經心地說:「我以為我了解你,你出的數字我絕不還價,即使我覺得去別的商店轉轉也許更好些。」

店老闆這時寫出了一個數字,但沒有讓科恩看到。

「我希望你得到合理的利潤,但我自己也希望得到合理的價格。」科恩繼續說。

「還有,如果我還買這台帶遙控的電視機,會不會在總價上打點折扣?」

「你的意思是要一攬子交易?」

「對了,我想就是按你剛才說的。」

「等一等,」他喃喃道:「讓我把這幾個數字加一下。」

當他最後要給科恩報總價時,科恩又說道:「還有一件事,我要提一下,我希望我付給你的價格是一次公平的雙方都獲益的交易。如果是這樣的話,3個月後,我的企業也要買這麼一套,現在就可以定了。」

「當然。」老闆說,「讓我到屋裡去一下,馬上回來。」他去查了一下賬本,然後寫下了一個數字。

見此情景,科恩進一步大膽地說:「我正在考慮幾分鐘前說過的話,你說的關於你們的資金周轉問題,我現在有個主意,我原先沒有想到,我本來打算記賬,現在我給你付現金,你看是不是更方便些?」

「是的,」老闆說:「這樣會給我很大幫助,尤其在目前。」他一邊說,一邊又寫出另一個數字。最終他們以公平的價格做成了這筆交易。商店老闆不僅幫科恩把機子安裝好了,還送了一個錄像機架給他。

兩個月後,科恩實現了他的許諾:給他的公司購買了第二台錄像機設備。

借用吃飯打破談判僵局

某銷售員代表公司與一家公司洽談業務。該銷售員所在的公司委託這家公司加工生產零部件,因原材料價格上漲了一倍,這家公司提出零部件加工價格也要上漲一倍。

銷售員和對方進行了幾輪談判,但對方立場堅定,態度強硬,任銷售員磨破嘴皮,對方就是不改初衷。

在這種陷入僵局的情況下,該銷售員決定暫時停止談判,邀對方吃飯,一起旅遊。在旅途中,雙方沒有談及任何有關談判的事,而是進行感情交流,只談一些無關的話題,幾天下來,雙方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當再次坐到談判桌上的時候,對方作出了讓步,說:「咱們已經是好朋友了,我們是不會讓朋友吃虧的,你定個價格,我簽字就是了。」結果一件相當棘手的談判就圓滿解決了。後來,兩家公司一直有生意往來,互惠互利,合作得很愉快。

以誠相待友好合作

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銷售中,人們都把真誠相待作為與人交往的基礎。那麼,談判不僅僅是一種競爭,更重要的是一種合作的行為。因此,合作在談判中尤其重要。若合作,則必須以誠相待。歷史上,談判曾經被作為一種政治手段而使用。它是以非暴力的手段戰勝對方的一種形式。而今天談判已經成為人際交往的重要手段之一。

(1)以誠相待消除對方戒備心理

當談判雙方首次見面時,往往都會懷有一種戒備的心理。畢竟從來沒有接觸過,也不了解對方的真實動機和目的,出於安全的考慮,往往會將自己的真實情感隱藏起來,使談判對手無法判定對方將會採取什麼策略時,就會被迫知難而退。有時出於戒備之心,對方開始時往往會用絲毫不帶感情的外交辭令與你周旋,表面上毫無敵意,暗地裡卻在冷眼觀察你的一舉一動,試圖從中發現你的意圖。這種情形常使你尷尬不已。還有的時候,出於戒備心理,對方甚至從一開始就對你唯唯諾諾,彷彿唯命是從。但當你以為時機成熟,可以說出自己的想法時,對方卻給你來個180度大轉彎,讓你的計畫泡湯。

消除對方的戒備心理,避免在談判中出現上述的尷尬情形,最關鍵的一點就是:以誠相待。在談判中,以誠相待的原則,首先就體現在真誠地關心對方。一位從事人際關係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