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套 混戰計 第21計 金蟬脫殼——蠶食策略緩慢讓步

存其形,完其勢;友不疑,敵不動。巽而止蠱。

保存陣地的原形,造成還在原地防守的氣勢,使友軍不懷疑,敵人也不敢貿然進犯。在敵人迷惑不解時,隱蔽的轉移主力。

三國時期,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但一直未能成功,終於在第六次北伐時,積勞成疾,在五丈原病死於軍中。為了不使蜀軍在退回漢中的路上遭受損失,諸葛亮在臨終前向姜維密授退兵之計。姜維遵照諸葛亮的吩咐,在諸葛亮死後,秘不發喪,對外嚴密封鎖消息。他帶著靈柩,秘密率部撤退。

司馬懿派部隊跟蹤追擊蜀軍。姜維命工匠仿諸葛亮模樣,雕了一個木人,羽扇綸巾,穩坐車中。並派楊儀率領部分人馬大張旗鼓,向魏軍發動進攻。魏軍遠望蜀軍,軍容整齊,旗鼓大張,又見諸葛亮穩坐車中,指揮若定,不知蜀軍又耍什麼花招,不敢輕舉妄動。司馬懿一向知道諸葛亮「詭計多端」,又懷疑此次退兵乃是誘敵之計,於是命令部隊後撤,觀察蜀軍動向。姜維趁司馬懿退兵的大好時機,馬上指揮主力部隊,迅速安全轉移,撤回漢中。等司馬懿得知諸葛亮已死,再進兵追擊,為時已晚。

金蟬脫殼的本意是:寒蟬在蛻變時,本體脫離皮殼而走,只留下蟬蛻還掛在枝頭。此計用于軍事,是指通過偽裝擺脫敵人,撤退或轉移,以實現我方的戰略目標的謀略。穩住對方,撤退或轉移,絕不是驚慌失措,消極逃跑,而是保留形式,抽走內容,穩住對方,使自己脫離險境,達到己方戰略目標,己方常常可用巧妙分兵轉移的機會出擊另一部分敵人。

認真分析形勢,準確作出判斷,擺脫敵人,轉移部隊,絕不是消極逃跑,一走了事,而應該是一種分身術,要巧妙地暗中調走精銳部隊去襲擊別處的敵人。但這種調動要神不知,鬼不覺,極其隱蔽。因此,一定要把假象造得有逼真的效果。轉移時,依然要旗幟招展,戰鼓隆隆,好像仍然保持著原來的陣勢,這樣可以使敵軍不敢動,友軍不懷疑。

檀道濟在被敵人圍困時,竟然能帶著武裝士兵,自己穿著顯眼的白色服裝,坐在車上,不慌不忙地向外圍進發。敵軍見此,以為檀道濟設有伏兵,不敢逼近,讓檀道濟安然脫離圍困。檀道濟此計,險中有奇,使敵人被假象迷惑,作出了錯誤的判斷。

蟬越過漫長的冬伏期後,從地底下爬出來,通體土黃透亮,雅稱「金蟬」。金蟬爬上樹榦或樹枝,靜靜地歇著,開始蛻變。金殼背部裂開一條縫,新生蟬從縫裡爬出,蟬翼豐滿後飛走;金殼依然在枝頭搖曳,不站近看,不知道新蟬已經飛走,這就是金蟬脫殼。

金蟬脫殼,用來指人,是一個比喻,指在危急關頭,設法從某種境地脫身,脫身時,留下種種偽裝,製造沒走的假象,其時,人早已走了,因為有偽裝和假象,他人還以為沒有走。這實際是一種分身計,一種逃遁計。

按語似乎很注重作為分身計的金蟬脫殼。與友軍聯合作戰時,偷偷溜去,打敗另一處的敵軍以後,再回到原來的陣地。在走脫的時候,「敵不敢動,友不生疑」。這種招式,著實高明。

作為逃跑手段的金蟬脫殼,在歷史上與文學作品中,俯拾即是。畢再遇、孫堅、祖茂等人從敵軍的控制或追擊下逃脫都用的這一計謀。

「空城計」中的典例中,公子元從鄭國撤退時,為了防止敵軍追擊,命令營帳不拆,旗幡不動,神不知鬼不覺地在夜間溜出鄭國領土,也是一出相當出色的金蟬脫殼戲。

要從某種危險境地逃脫,又不被糾纏,不被追擊,金蟬脫殼的確是妙計。脫逃時不會被發現,等被發覺時,敵對勢力已經鞭長莫及了。

在銷售中使用金蟬脫殼之計的核心內容:

①克服困境急難的計謀;在艱難的價格談判中,緩慢地讓步,為己方爭取最大的利益。

②留下迷惑物或誘餌以掩蓋撤退抑或逃跑的計謀;一點點地讓步迷惑客戶,其實總體讓步幅度並不大。

每天一塊三毛錢的投資

一位銷售員李海銷售新型印表機,其價格12000元人民幣,而他的客戶的預期價是10000元,這時兩人之間的價格差異是2000元。

經過一番商量後,客戶仍然不肯讓步。於是李海對客戶說:「張經理,您對我們的印表機很滿意是吧,現在我們的問題就是價格。照這樣看來,我們雙方之間的價格差距應該是2000元,對吧?現在,我認為我們應該小心地以客戶的想法來處理這個問題了。」

李海帶著客戶走到印表機樣品旁邊,跟他說:「張經理,我們這台印表機的使用年限是5年,這點你已經確定了,對吧?」

「很好,現在我們把2000千元除以5年,那麼1年貴公司的投資是400元,對吧?」「很好,貴公司1年用得到印表機的時間應該有五十周,對吧?如果你把400元除以五十周,那麼每周貴公司的投資應該是8元,對吧?」

現在你說:「某某先生,我知道貴公司的工作時間很長,你們經常加班,所以我假定這台印表機一星期要用六天應該是很合理的,對吧?麻煩你用八塊錢除以六,那麼答案是?」

一直認真聽著的客戶忍不住說了出來:「是一塊三!」說完客戶忍不住笑了一下。

李海微笑著對客戶說:「張經理,您覺得我們要讓這每天一塊三毛錢來阻礙你們公司獲得利潤、增加產量嗎?來阻礙這種超速印表機為你們帶來的擴張能力嗎?」他回答說不知道。

李海再問他:「張經理,我還要問你一個問題,這個高速印表機的功能齊全,而且還有省時的優點,我們已經談過它的優點了,這部機器在一天之內為你們公司創造的利潤,應該比一個最低工資人員在一小時里創造的利潤多,對吧?」

客戶只好回答:「對,我想是這樣的。」

過了一會,客戶在合同上籤了字,也沒有再試圖還價。

在僵局前做一點小讓步

建材銷售員黃宇正在整理提貨單,這時兩個中年男子走進了展廳。兩個人一個是甲方老闆,而另一個乙方供貨裝修的,他們準備裝修大廳,要找深色磚。

最後,他們在一款產品跟前停了好一會兒。乙方客戶開門見山地問:「這款磚的工程價是多少?」

黃宇回答說:「工程價格要根據您所需要的數量來定,請問……」

「400平方米。」他乾脆地回答,攔住了我的問題。

「我們最少的工程量為500平方米,400平方米不能算作工程,不過你們的眼光真不錯,這款產品是我們本月出來的最新產品,目前也只有我們這一家有貨,它特別顯檔次。」

「那也太貴了吧!」他的語氣很冷淡。

黃宇回答說:「是稍微貴了一些,不過這種磚是採用納米拋光的最新工藝,緻密度和光澤度都很高,而且防污、防滑性特別好!」

「還能便宜嗎?」他似乎有點不耐煩。

「我們的磚不論從廠家規模,還是產品質量,在業內都是得到專家與用戶認可的,但是價格卻是中等價位。所以這已經是最低的了!」黃宇認為乙方客戶雖然很強硬,但是最終決定權在甲方客戶,而甲方客戶明顯已經看上這款磚了。

乙方客戶很不高興,他臉一沉:「我信嗎!我做這行比你時間長多了!」

他說完轉身就走。但是黃宇沒有著急,他知道兩人肯定會回來的。因為甲方老闆看上的磚,乙方不好改變方案;這款磚只有幾家名牌有,但從花色逼真與價格方面,還是自己的比較有優勢。他們現在不買,多半是因為他們還不著急用。

過了幾天,兩人果然再次來了,這一次,兩人態度誠懇地坐下來談,而黃宇也擺出誠懇的姿態主動讓步,說:「您看,上次您走我都沒留您,實在是這款磚成本高,我也沒跟您要價。不過看您是誠心買,這樣吧,我申請工程報價給您吧!」

最終這一單以較高的價格成交。

妙用「價格蠶食」策略

銷售中,如果你想在在談判中「一口吃成一個胖子」,那麼你很可能最終什麼都得不到。想想看,當你面對一個一下子提出許多要求來讓你滿足的談判對手,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你的第一反應很可能是:這個人沒有談判經驗或者是這個人怎麼提出這樣的無理要求。接下來,你會百般提防他,以至於最終你們的談判無果而終。如果你不想你的談判對象對你產生這種印象,那麼你最好不要急功冒進。

一點一點地「啃」對方的利益,不能著急。你要知道坐在你對面的那位也是精英,他不會隨隨便便地給出許多利益,因此要想獲得更多的利益,你就要小心從事。你要明白當你每天上班遲到三分鐘的時候,每個老闆都不會過多地批評你。但是如果每個員工都這樣,長年累月地計算下來,你的老闆會哭的。

當你運用「價格蠶食」策略的時候,你要知道適可而止。談判雙方都有覺察力。所以不管出於什麼原因,你最好還是別索價過了頭。這樣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