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套 混戰計 第20計 渾水摸魚——製造假象大膽報價

乘其陰亂,利其弱而無主。隨,以向晦入宴息。

乘敵人內部發生混亂,利用它力量虛弱而沒有主見,使他順從我,象人隨天時而作息一樣習慣、自然。

赤壁大戰,曹操大敗。為了防止孫權北進,曹操派大將曹仁駐守南郡(今湖北公安縣)。這時,孫權、劉備都在打南郡的主意。周瑜因赤壁大戰,氣勢如虹,下令進兵,攻取南郡。劉備也把部隊調到油江口駐紮,眼睛死死地盯住南郡。周瑜說:「為了攻打南郡,我東吳花多大的代價,南郡唾手可得。劉備休想做奪取南郡的美夢!」劉備為了穩住周瑜,首先派人到周瑜營中祝賀。周瑜心想,我一定要見見劉備,看他有何打算。第二天,周瑜親自到劉備營中回謝,在酒席之中,周瑜單刀直入問劉備駐紮油江口,是不是要取南郡?劉備說:「聽說都督要攻打南郡,特來相助。如果都督不取,那我就去佔領。」周瑜大笑,說南郡指日可下,如何不取?劉備說:「都督不可輕敵,曹仁勇不可擋,能不能攻下南郡,話還不敢說。」周瑜一貫驕傲自負,聽劉備這麼一說,很不高興,他脫口而出:「我若攻不下南郡,就聽任豫州(即劉備)去取。」劉備盼的就是這句話,馬上說:「都督說得好,子敬(即魯肅)、孔明都在場作證。我先讓你去取南郡,如果取不下,我就去取。你可千萬不能反悔啊。」周瑜一笑,哪裡會把劉備放在心上。周瑜走後,諸葛亮建議按兵不動,讓周瑜先去與曹兵廝殺。

周瑜發兵,首先攻下彝陵(今湖北宜昌),然後乘勝攻打南郡,卻中了曹仁誘敵之計,自己中箭而返。曹仁見周瑜中了毒箭受傷,非常高興,每日派人到周瑜營前叫戰。周瑜只是堅守營門,不肯出戰。一天,曹仁親自帶領大軍,前來挑戰。周瑜帶領數百騎兵衝出營門大戰曹軍。開戰不多時,忽聽周瑜大叫一聲,口吐鮮血,墜於馬下,被眾將救回營中,原來這是周瑜定下的欺騙敵人的計謀,一時傳出周瑜箭瘡大發而死的消息。周瑜營中奏起哀樂,士兵們都戴了孝,曹仁聞訊,大喜過望,決定趁周瑜剛死,東吳沒有準備的時機前去劫營,割下周瑜的首級,到曹操那裡去討賞。

當天晚上,曹仁親率大軍劫營,城中只留下陳矯帶少數士兵護城。曹仁大軍趁著黑夜衝進周瑜大營,只見營中寂靜無聲,空無一人。曹仁情知中計,急忙退兵,但是已經來不及了。只聽一聲炮響,周瑜率兵從四面八方殺出。曹仁好不容易從包圍中衝出,退返南郡,又遇東吳伏兵阻截,只得往北逃去。

周瑜大勝曹仁,立即率兵直奔南郡。等周瑜率部趕到南郡,只見南郡城頭布滿旌旗。原來趙雲已奉諸葛亮之命,乘周瑜、曹仁激戰正酣之時,輕易地攻取了南郡。諸葛亮利用搜得的兵符,又連夜派人冒充曹仁救援,輕易地詐取了荊州、襄陽。周瑜這一回自知中了諸葛亮的大計,氣得昏了過去。

古人按語說:動蕩之際,數力衝撞,弱者依違無主,散蔽而不察,我隨而取之。《六韜》日:「三軍數驚,士卒不齊,相恐以敵強,相語以不利,耳目相屬,妖言不止,眾口相惑,不畏法令,不重其將:此弱征也。」是魚,混戰之際,擇此面取之。如:劉備之得荊州,取西川,皆此計也。

局面混亂不定,一定存在著多種互相衝突的力量,那些弱小的力量這時都在考慮,到底要依靠哪一邊,一時難以確定,敵人又被蒙蔽難以察覺。這個時候,己方就要乘機把水攪渾,順手得利。古代兵書《六韜》中列舉了敵軍的衰弱癥狀:全軍多次受驚,兵士軍心不穩,發牢騷,說泄氣話,傳遞小道消息,謠言不斷,不怕法令,不尊重將領……這時,可以說是水已渾了,就應該乘機撈魚,取得勝利。運用此計的關鍵,是指揮員一定要正確分析形勢,發揮主觀能動性,千方百計把水攪渾,主動權就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了。

第二十計「渾水摸魚」和第五計「趁火打劫」似乎很相像,但它們之間又有區隔。「趁火打劫」的中計者直接受到生死存亡災難抑或不幸的打擊,他或其親屬的生命財產都處於極其危險的境地。按計語理解,「趁火打劫」中的這種生存困境並非由施計者所造成的,只是他「利用」了這種生存困境。而「渾水摸魚」中的「混水」是由施計者自己抑或第三者造成的。而且處於惡劣狀態下的並非中計者本人,而是其周圍的環境;中計者在其直接的生存中起初並沒有被打擾,只是在周圍環境受到干擾的情況下才處於窘境。「渾水摸魚」和「趁火打劫」之間的區別首先在於中計者所面臨威脅危險的強度和直接的程度。但是中國文本所舉例證中也將精神狀態渾濁,亦即直接的損害納入「渾水摸魚」的範疇,然而「精神渾濁」的狀態不是以「火」的形態出現。在這裡還是達不到「趁火打劫」的強度。在辨別第五計「趁火打劫」和第二十計「渾水摸魚」時還有一個雖然不算太重要,但還是值得注意的是,「火」所觸及的是某一具體的對方,而「混水」所觸及的則是偶爾聚合在一起的無名的集體

「渾水摸魚」這一計的運用要分為兩步走:第一步,要設法把水攪混;第二步要設法趁機撈魚。「渾水摸魚」一計要比「趁火打劫」一計具有更深的謀略性,在實施的過程中,要求指揮員發揮理大的主動性。

在社會動蕩不安或軍隊心不穩之時,各種力量就會互相衝撞,而弱小的一方屈從和反對還沒有確定,此時應將弱小的一方爭取過來,以擴充力量、奪取勝利,或者乘亂取利。

在錯綜複雜的市場競爭中,道理也是一樣。慧眼獨具、手腕靈活的經營者常趁著競爭對手內部或市場混亂之際,乘機兼并那些力量弱小而動搖不定的勢力,以擴充自己的力量甚至形成企業集團,使自己的經營更加便利、更加有效,有的甚至還會製造混亂,從中漁利。

中國古代的軍事家在運用「渾水摸魚」這一計謀時,大都採取主動把水攪混,然後再利用敵人互相混戰之機,一個個消滅掉。三國時期,蜀漢皇帝劉備的發跡史便是一例。

在銷售中運用此計的核心內容是:

把水弄渾,然後去捉失去清晰視線、並掙扎著吸氣的魚;多重報價,混淆客戶的視線,然後從中取利。

大膽報價多方取利

銷售員王飛所在的公司準備發行一套印刷品,已經簽了幾家大企業的團購單。這個時候,有一家做商務卡的公司通過別人的介紹找上王飛,希望能通過他們的發行渠道,貼上他們的卡。

這種事情王飛正求之不得,因為又不增加成本,隨便收個2萬~3萬塊錢也挺好。但是王飛仍然記得優勢談判里關於談判的開篇就是要大膽報價,於是他就報了8萬元。對方負責人顯得很驚訝,他不斷轉著手中的筆說:「這個價錢太高了吧!這讓我很為難,我很想跟你們公司合作,不過這個價格太高,我不太好跟老闆交待。」王飛知道這位負責人在公司有主導權,於是就說:「張總,我知道貴公司這部分事務一直是您全權負責,您拍板同意的話,我們的合作一定沒問題。」他果然笑了笑說:「不瞞您說,我的許可權只有4萬元,您的報價太高了。」王飛故作為難,最後勉強答應4萬元成交,這比他開始預想的2萬~3萬已經高了不少。

下浮12個點的報價

銷售員張承接到一個電話,一個客戶想買四台切割機,現在向他詢價。張承於是故意報了一個高價,電話里對方很吃驚,他說張承報的價格有點偏高,他的領導肯定接受不了云云。而張承告訴他這個價格已經不高了,因為這一型號的切割機就剩下了14台,好多客戶都跟他問過。

10分鐘的溝通後,張承了解了情況,心裡有了底,最後說這事得向老總彙報一下,才能給他答覆,但會盡量給他爭取,客戶聽了非常高興,連說要張承和老闆好好商量下,並表態說如果這次能夠做進去的話,將來的業務全部和張承合作。

掛上電話,張承向經理彙報了經過,他聽了後也很高興,說還可以下15個點。想到還有15個點的下浮空間留給自己,張承想這個客戶成交是毋庸置疑了,可是如果一下子下浮15個點,那會……張承決定試探一下把底線調高。

一個多小時後,張承給客戶拔去了電話,電話里客戶急切地問和老總溝通的怎麼樣了,張承語氣興奮地說已向老闆把情況向他彙報了,老總為了今後的長久合作,所以破例給你下浮8個點,為了給你爭取更多的實惠,自己又和老闆磨了好久的嘴皮子,最後他終於答應再下12個點,也就是說給你下浮了12個點,這已是史無前例了。

客戶在電話那頭聽了,高興得不得了,連說:「謝謝、謝謝你了,下次你到我這裡來,我請你喝酒,咱們好好地痛飲幾杯。」

多重報價把握最大利益

銷售中,不論是賣產品的三流銷售,還是賣概念的一流銷售,最終都得老老實實地回到與客戶討價還價的階段。在此之前,是銷售拿產品的價值說事,然後就是客戶拿產品的價格說事了。

怎樣才能讓客戶不斤斤計較,在價格問題上還個昏天黑地呢?戰略談判公司Thi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