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套 混戰計 第19計 釜底抽薪——火眼金睛識別謊言

不敵其力,而消其勢,兌下乾上之象。

如果不能克服敵人剛強的力量,就可以削弱敵人力量的來源,從履卦的原理出發,分離至剛至陽的乾的力量。

「釜底抽薪」計的策略思想淵源,可追溯到戰國時代成書的《尉繚子》。該書《戰威第四》說:民之所以戰者,氣也;「氣實則斗,氣虛則走」、「僵武料敵,使敵之氣失而師散,雖形全而不為之用,此道勝也」。這些話的意思是:部隊所賴以作戰的是勇氣;士兵勇氣旺盛就敢於戰鬥,勇氣喪失就會潰逃。講究武備,判明敵情,設法促使敵人喪失勇氣而軍心渙散,使敵軍雖然結構形式完整卻不能作戰,這就是靠得政治謀略取勝。

《尉繚子》在這裡提出了一個採用某種策略,以消減、削弱敵方的氣勢和鬥志,然後戰而勝之的策略思想。

後世提出的「釜底抽薪」計,應當說正是在這種策略思想基礎上發展和形成的。繼《尉繚子》之後,相繼提出或提到類似思想的,有西漢《淮南鴻烈》。

古今戰爭中,糧草為部隊生存之根本,為部隊戰鬥力的本源,因此,總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曹操與袁紹征戰,正面交鋒,曹可能永遠也無法擊敗袁,曹很聰明,燒了袁軍的糧囤,斷了袁軍之根本與能源,因而大敗了袁軍。這是極為高明的釜底抽薪。

東漢末年,軍閥混戰,河北袁紹乘勢崛起。公元199年,袁紹率領十萬大軍攻打許昌。當時,曹操據守官渡(今河南中牟北),兵力只有兩萬多人。兩軍隔河對峙。袁紹仗著人馬眾多,派兵攻打白馬。曹操表面上放棄白馬,命令主力開向延津渡口,擺開渡河架勢。袁紹怕後方受敵,迅速率主力西進,阻擋曹軍渡河。誰知曹操虛晃一槍之後,突派精銳回襲白馬,斬殺顏良,初戰告捷。

由於兩軍相持了很長時間,雙方糧草供給成了關鍵。袁紹從河北調集了一萬多車糧草,屯集在大本營以北四十里的烏巢。曹操探聽烏巢並無重兵防守,決定偷襲烏巢,斷其供應。他親自率五千精兵打著袁紹的旗號,銜枚急走,夜襲烏巢,烏巢袁軍還沒有弄清真相,曹軍已經包圍了糧倉。一把大火點燃,頓時濃煙四起。曹軍乘勢消滅了守糧袁軍,袁軍的一萬車糧草,頓時化為灰燼,袁紹大軍聞訊,驚恐萬狀,供應斷絕,軍心浮動,袁紹一時沒了主意。曹操此時,發動全線進攻,袁軍士兵已喪失戰鬥力,十萬大軍四散潰逃。袁軍大敗,袁紹帶領八百親兵,艱難地殺出重圍,回到河北,從此一蹶不振。

世間很多事物的初始與發展,和水涼水沸形式相似,生生變化之理相同。對立勢力便是如此,與對立勢力較量,道理和制止水沸相同。正面攻擊,等於熱水止沸,可能勞而無功;消除對立勢力的生存根源,便是釜底抽薪。

鍋里的水沸騰,是靠火的力量。沸騰的水和猛烈的火勢是勢不可擋的,而產生火的原料薪柴卻是可以接近的。強大的敵人雖然—時阻擋不住,何不避其鋒芒,以削弱它的氣勢?

尉繚子說:士氣旺盛,就投入戰鬥;士氣不旺,就應該避開敵人。削弱敵人氣勢的最好方法是採取攻心戰。所謂「攻心」,就是運用強大的政治攻勢。吳漢在大敵當前時,沉著冷靜,穩定了將士,乘夜反擊,獲得了勝利。這就是不直接阻擋敵人、用計謀撲滅敵人氣勢而取勝的例子。宋朝的薛長儒在叛軍氣勢最盛之時,挺身而出,隻身進入叛軍之中,採用攻心戰術。他用禍福的道理開導叛軍,要他們想想自己的前途和父母妻子的命運。叛軍中大部分人是脅從者,所以自然被他這番話說動了。薛長儒趁勢說道:「現在,凡主動叛亂者站在左邊,凡是不明真相的脅從者站在右邊。」結果,參加叛亂的數百名士兵,都往右邊站,只有為首的十三個人慌忙奪門而出,分散躲在鄉間,不久都被捉拿歸案。這就是用攻心的方法削弱敵人氣勢的一個好例子。

還有人說,敵人再強大,也會有弱點,對方突然擊敗敵人的薄弱之處,再擊敗敵人主力,這也是釜底抽薪法的具體運用。戰爭中也常使用襲擊敵人後方基地、倉庫,斷其運輸線等戰術,也可以收到釜底抽薪的效果。

「釜底抽薪」使預防事件爆發或爆發後尋求徹底整頓的一種手段,是一種治本的辦法。在鬥爭中,釜底抽薪又是一種「兜底戰術」,主要是從對方的幕後去下功夫,側面暗算,扯其後腿,拆其後台,使它不知不覺間變成一個泄氣的皮球。不管在戰場、商場或政治舞台上,此計大用大效,小用小效,即使在情場中也不乏其例。所以說,釜底抽薪之術,是最陰險毒辣的陰謀。

在銷售中運用該計核心內容為:

剷除根源:作為一個銷售人員,我們必須練就這樣察言觀色的本領,掌握觀察他人「心口不一」的特徵。說什麼話都可以「信馬由韁」、「信口開河」,可以胡編亂造,但說話時的體態絕對騙不了人的。把握了客戶的真實想法,這樣我方就可以佔據優勢,在談判中讓客戶大幅度讓步。

趁熱打鐵做汽車銷售

一位汽車銷售人員正在某家大公司做客戶回訪,當他到飲水機邊接水時,無意中看到那位客戶的同事正在上網看一組汽車圖片,他覺得這是一位潛在客戶。於是,他對那位潛在客戶說:「您可以看看我們公司的汽車,這是圖片和相關資料。」但這位潛在客戶馬上拒絕了,他表示自己馬上要出去辦事,沒有時間。「只需要五六分鐘就看完了,而且我可以把資料留在這裡。」銷售人員急忙說道,同時他迅速拿出幾款男士比較喜歡的車型圖片,這時他看到潛在客戶的目光停留在了其中一款車的圖片上,而且剛剛準備拿著皮包要走的他又把皮包抱到了懷裡,猶豫地抿了一下嘴唇。於是銷售人員意識到,潛在客戶已經對那款車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於是開始趁熱打鐵地展開推銷……

不時看錶的客戶

一位銷售員講述了自己的一次經歷:「有一次,我在饒有興緻地向客戶介紹產品,而客戶對我的產品也很有興趣,但讓我不解的是他時常要看一下手錶,或者問一些關於合約的條款,起初我並沒有留意,當我的話暫告一個段落時,客戶突然打斷我進行到一半的商品介紹:『你的商品很好,它已經打動了我,請問我該在哪裡簽字?』

「此時我才知道,客戶剛才所做的一些小動作,已經向我說明我的推銷已經成功,後面的一些介紹無疑是多餘的。」

關注客戶的身體語言

在生活中、銷售中,我們總能碰到各種各樣的謊言。儘管謊言構成了與他人交往的組成部分,但很多時候並不善於區分一個人說的話,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這倒不是缺乏跡象,其實90%的謊言都伴隨著身體語言。身體語言就像罪犯的指紋,總要留下欺騙的痕迹。對於銷售員來說,準確識別客戶的謊言在談判中尤為重要,因此必須更多地關注客戶的身體語言。

一些銷售員不能識別客戶的謊言,因為他們在錯誤的地方尋找線索。他們注意的,往往是他們認定對方露出馬腳的部分。如果你問一問,他們何以知道客戶在撒謊,他們常常提到閃爍的眼神,或者心不在焉地玩弄手的動作。事實上,這些情況並不常常出現,要想識別客戶的謊言,在銷售談判中佔據主動,你就必須體察另外一些細微之處。

(1)注意客戶的眼睛

銷售人員應該首先從客戶的眼神中觀察其透露出的相關信息。比如,如果客戶的眼睛一直關注手頭正做的事情而不理會推銷人員的介紹,那麼這樣的客戶常常有一種拒人於千里之外的冷淡態度;如果客戶的眼睛盯著包裝精美的產品,那麼銷售人員不妨通過產品展示等方式引起客戶的關注。

客戶的眼神會隨著溝通情境的不同發生一定的變化,有經驗的銷售人員會從這些變化中捕捉到十分重要的信息。比如,當你正滔滔不絕地介紹產品性能時,卻發現客戶已經閉起雙眼,或者開始東張西望,那就表明他(她)已經對你的介紹感到厭煩,或者對你的話題沒有興趣了。此時,你就要換一個話題,或者停下來,引導客戶參與談話,以了解客戶真正關心的問題。

所以如果你想知道別人是不是撒謊,不要僅限於注意眼神的變化。當某個人比平時更專註地看著你的時候也要注意!另一個假定的撒謊信號是快速眨眼。當我們變得興奮或者思維快速運轉的時候,眨眼的頻率的確會相應增長。人普通的眨眼頻率大概是每分鐘20次,但是當我們感覺到壓力的時候,可能會提高4~5倍。人在撒謊時往往很興奮,或撒謊者在為一個笨拙的問題尋找答案的時候,他們的思維會快速運轉。在這種情況下,謊言同眨眼的確有關係。但是我們要記住,有時候一個人快速眨眼,不是因為他在撒謊,而是壓力很大。還有,有的撒謊者的眨眼頻率也非常正常。

(2)注意撒謊者的四肢動作

焦躁不安和不自然的手部動作同樣被認作是撒謊的信號。根據這種假設,人在撒謊時會變得很不安,這樣使得手也處於緊張的動作中。有一類姿勢叫做「適應動作」,包括摸頭髮、撓頭皮或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