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套 攻戰計 第17計 拋磚引玉——示範演示強化銷售

類以誘之,擊蒙也。

用類似的東西去引誘敵人,從而打擊被矇騙的敵人。

「拋磚引玉」一語,其來源說法不一。一種說法是相傳唐代詩人趙嘏甚有詩名,求詩者盈門。詩人常建慕其名,想求其詩,卻不得其門而入,趙嘏游蘇州時,常建料他必游靈岩寺,便先於寺壁題詩兩句。趙嘏來到寺中見壁上此詩尚

未寫完,就補了兩句,成為一首絕句。後人因趙嘏補的兩句優於常建的前兩句,邊說常建是「拋磚引玉」。然而,常建是唐玄宗開元十五年(公元727年)中的進士,而趙嘏是唐武宗會昌二年(公元842年)中的進士,兩者相距115年。可見趙嘏補詩一說是不可能的。然而由這個有悖歷史事實的訛傳,引出一個有關「拋磚引玉」一詞來源的說法,卻已是一個歷史事實。

另一種說法出自宋真宗景德年間(公元1004—1007年)高僧道原所編《景德傳燈錄》從諗禪師:「師云:比來拋磚引玉,卻引得子。」這句話也源自一個佛門故事。傳說活了120歲的唐代禪師從諗,一天晚上,同弟子們一同參禪悟道。剛入座,從諗便宣布:今晚要你們回答問題,誰對禪學有深刻理解,可以跨前一步。眾僧皆疑慮凝心,靜坐參禪,唯有一個小和尚大膽跨步向前,躬身一揖。從諗見了,緩緩說道:剛才我是拋磚引玉,不想卻引來一塊土磚坯子。

此語後來還見於元代貫雲石(公元1286—1324年)所作《鬥鵪鶉·佳偶》曲:「見他眉來眼去,俺早心滿意足:他道是拋磚引玉,俺卻道因禍致福。」

公元前700年,楚國用「拋磚引玉」的策略,輕取絞城。

這一年,楚國發兵攻打絞國(今湖北鄖縣西北),大軍行動迅速。楚軍兵臨城下,氣勢旺盛,絞國自知出城迎戰,凶多吉少,決定堅守城池。絞城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楚軍多次進攻,均被擊退。兩軍相持一個多月。楚國大夫莫傲屈瑕仔細分析了敵我雙方的情況,認為絞城只可智取,不可力克。他向楚王獻上一條「以魚餌釣大魚」的計謀。他說:「攻城不下,不如利而誘之。」楚王向他問誘敵之法。屈瑕建議:趁絞城被圍月余,城中缺少薪柴之時,派些士兵裝扮成樵夫上山打柴運回來,敵軍一定會出城劫奪柴草。頭幾天,讓他們先得一些小利,等他們麻痹大意,大批士兵出城劫奪柴草之時,先設伏兵斷其後路,然後聚而殲之,乘勢奪城。楚王擔心絞國不會輕易上當,屈瑕說:「大王放心,絞國雖小而輕躁,輕躁則少謀略。有這樣香甜的釣餌,不愁它不上鉤。」楚王於是依計而行,命一些士兵裝扮成樵夫上山打柴。絞侯聽探子報告有挑夫進山的情況,忙問這些樵夫有無楚軍保護。探子說,他們三三兩兩進出,並無兵士跟隨。絞侯馬上布置人馬,待「樵夫」背著柴火出山之機,突然襲擊,果然順利得手,抓了三十多個「樵夫」,奪得不少柴草。一連幾天,果然收穫不小。見有利可圖,絞國士兵出城劫奪柴草的越來越多。楚王見敵人已經吞下釣餌,便決定迅速逮大魚。第六天,絞國士兵像前幾天一樣出城劫掠,「樵夫」們見絞軍又來劫掠,嚇得沒命地逃奔,絞國士兵緊緊追趕,不知不覺被引入楚軍的埋伏圈內。只見伏兵四起,殺聲震天,絞國士兵哪裡抵擋得住,慌忙敗退,又遇伏兵斷了歸路,死傷無數。楚王此時趁機攻城,絞侯自知中計,已無力抵抗,只得請降。

「拋磚引玉」,就是拋出磚頭,引來玉石。這是一個比喻,磚可以泛指一切質次的、價值低的或量小的事物,相對來說,玉可以指一切質優的、價值高的或量大的事物。釣魚需用釣餌,先讓魚兒嘗到一點甜頭,它才會上鉤;敵人佔了一點便宜,才會誤入圈套,吃大虧。

發表粗淺的、不成熟的意見或者文藝作品,引出別人高明、完美的意見或作品,常被稱為拋磚引玉。日常生活中,這種現象很常見。雖然狂傲之徒高談闊論一番,待到他人發表意見或作品時,卻充耳不聞,閉目不視,但他們還是口口聲聲說是拋磚引玉。

作為一種謀人之術,拋磚引玉絕不可像交流意見與信息時那樣溫文爾雅,而是一種以小利謀大利的誘騙術、掠奪術、謀取術。磚拋出來,專等玉來,玉不來,則使用各種手段來取,或誘取,或騙取,或巧取,或用各種武力強取!

政治中也用拋磚引玉術,拋磚的方式多種多樣,引玉的方法則通常比軍事上的武取要文雅得多,含蓄得多,但經常要狠得多。古人云:「士為知己者死。」這句話反過來看,是拋磚引玉的極好例證。士,以天下興盛為己任,弘毅剛強,威武不屈,富貴不淫,不羨名利、美色與權勢,只求有人知道自己的心跡與志向,有人理解與支持自己的理想和抱負。於是,政客們便冒充士們的知己,用富麗堂皇的言辭誘使士們為自己服務,多麼巧妙與狠毒!

而在銷售活動中,我們對於拋磚引玉卻是用在正面,主要是指利用示範演示或者是產品試用,引動顧客的購買慾,從而完成銷售。這一計法在銷售中非常實用,只要行之得法就一定會有良好的銷售效果。

銷售員讓客戶感受產品

一位年輕時尚的汽車銷售員精神飽滿、面帶微笑地將客戶引到汽車的前面——

銷售員:「這款車是流線型的,最適合年輕人開,尤其是這種銀灰色,是今年最流行的顏色,開出去既炫又亮眼。」

(示意他可以摸一下。)

客戶:「看起來很不錯。」

(客戶打開門然後關上門,砰!)

銷售員:「您看多麼紮實,這輛車的結構非常安全,從關門的聲音就知道,一般的車關門聲都是空蕩蕩的,這個關門聲您都聽到了,多麼紮實,單單聽關門的聲音就很舒服!」

(銷售員再打開車門,招呼客人進到車裡。)

銷售員:「您一進來是不是就有一種緊緊被包實的感覺,當您開車的時候會覺得很安全,然後您看發動引擎,踩下油門,您有沒有聽到怒吼聲?彷彿在跟我們說:『我想要出去跑了!』」

客戶:「是啊!我感覺到了!」

銷售員:「當您擁有這樣一輛車時,您一定會得到朋友們更多的羨慕,而且很適合您的身份。」

客戶:「嗯,那就要這輛車吧。」

在上例中,這位汽車銷售員通過讓客戶觸摸車身、開關車門、坐到車子裡面等等,滿足了客戶的參與感,激發了他潛意識中對購買車子的慾望。通過強調車子的舒適性和客戶擁有這輛車後的感覺,充分調動了客戶的想像力,從而激發了客戶的佔有慾,使他對這款車子欲罷不能,最終買下了這輛車。

砸不碎的安全玻璃

有一個銷售安全玻璃的推銷員,他的業績一直都維持北美整個區域的第一名。在一次頂尖推銷員的頒獎大會上,原一平遇到了他,原一平問他說:「你有什麼獨特的方法來讓你的業績維持頂尖呢?」他說:「每當我去拜訪一個客戶的時候,我的皮箱裡面總是放了許多截成15公分見方的安全玻璃,我隨身也帶著一個鐵鎚子,每當我到客戶那裡後我會問他,『你相不相信安全玻璃?』當客戶說不相信的時候,我就把玻璃放在他們面前,拿鎚子往桌上一敲,而每當這時候,許多客戶都會因此而嚇一跳,同時他們會發現玻璃真的沒有碎裂開來。然後客戶就會說:『天哪,真不敢相信。』這時候我就問他們:『你想買多少?』直接進行締結成交的步驟,而整個過程花費的時間還不到一分鐘。」

當他講完這個故事不久,幾乎所有銷售安全玻璃的公司的推銷員出去拜訪客戶的時候,都會隨身攜帶安全玻璃樣品以及一個小鎚子。

但經過一段時間,他們發現這個推銷員的業績仍然維持第一名,他們覺得很奇怪。而在另一個頒獎大會上,原一平又問他:「我們現在也已經做了與你一樣的事情了,那麼為什麼你的業績仍然能維持第一呢?」他笑一笑說:「我的秘訣很簡單,我早就知道當我上次說完這個點子之後,你們會很快地模仿,所以自那時以後我到客戶那裡,唯一所做的事情是我把玻璃放在他們的桌上,問他們:『你相信安全玻璃嗎?』當他們說不相信的時候,我把玻璃放到他們的面前,把鎚子交給他們,讓他們自己來砸這塊玻璃。」

將兩種沙土進行直觀比較

井觀建築公司的施工人員最近常常因為沙子質量不好影響工程質量而產生抱怨。他們希望用川島廠的沙子,但井觀公司十年前曾與川島沙廠鬧了些小矛盾,為此,該公司主管一直不準再買川島廠的沙子。

川島沙廠有個推銷員認為,兩個企業不應計舊怨,應互相攜手合作,這是對雙方都有利的事情。他要求拜訪井觀公司主管,卻吃了「閉口羹」。該推銷員決心以誠心來打動井觀公司。此後一段時間,他經常去井觀公司,一邊要求接見,一邊與井觀公司的職員們混熟了,並主動幫他們辦些事情。

在推銷員的不斷要求與井觀公司職員們的幫助下,終於有一天,公司主管答應給他5分鐘時間。主管的意思是當面推辭,以使推銷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