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套 勝戰計 第02計 圍魏救趙——直擊客戶真實需求

共敵不如分敵,敵陽不如敵陰。

與其攻打集中的正面之敵,不如先用計謀分散它的兵力,然後各個擊破;與其主動出兵攻打敵人,不如迂迴到敵人虛弱的後方,伺機殲滅敵人。

公元前354年,趙國進攻衛國,迫使衛國屈服於它。衛國原來是入朝魏國的,現在改向親附趙國,魏惠王不由十分惱火,於是決定派龐涓討伐趙國。不到一年時間,龐涓便攻到了趙國的國都邯鄲。邯鄲危在旦夕。趙國國君趙成侯一面竭力固守,一面派人火速奔往齊國求救(此時,趙國與齊國結盟)。齊威王任命田忌為主將,以孫臏為軍師,率軍救趙。孫臏出計,要軍中最不會打仗的齊城、高唐佯攻魏國的軍事要地——襄陵,以麻痹魏軍。而大軍卻繞道直插大梁。龐涓得到魏惠王的命令只得火速返國救援。魏軍為疲憊之師,怎能打過齊國以逸待勞的精銳之師。所以在半路上,龐涓遭到齊軍的伏擊,幾乎全軍覆沒。

古人云:「治兵如治水。」面對來勢兇猛的強敵,一味硬碰,無異於以卵擊石。所以應當避其鋒芒,採用分導引流的辦法:或者攻擊敵人的薄弱之處牽制它,或者襲擊敵人的要害部位威脅它,或者繞到敵人背後打擊它。如此一來,敵人就不得不放棄原來的目標。所以當齊救趙時,孫子對田忌說:「想理順亂絲和結繩,只能用手指慢慢去解開,不能握緊拳頭去捶打;排解搏鬥糾紛,只能動口勸說,不能動手參加。對敵人,應避實就虛,攻其要害,使敵方受到挫折,受到牽制,圍困可以自解。」

在此計中,「圍魏」是「救趙」的前提條件,不論是真圍還是假圍,不論是明圍還是暗圍,「圍魏」必須能夠引出「救趙」這個後果。也就是說,「圍魏」與「救趙」之間具有直接的因果關係。否則,「圍魏救趙」只能是一廂情願的美好打算。在銷售中,銷售員應抓住顧客需求這個關鍵,全力圍擊,不要白白把精力消耗在不著邊際的外圍攻擊上。

「圍魏救趙」有三種含義:

避實擊虛。《孫子兵法·虛實篇》認為,水的流動規律是避開高處而流向低處,同樣道理,銷售的要訣是避開顧客的堅實之處而攻擊其薄弱之處。避實擊虛永遠是克敵制勝的法寶。

以攻為守。在銷售中,進攻是最積極的防禦。在顧客對銷售有所抗拒的情況下,如果一味地防禦,就會愈來愈被動。應當利用一切機會發動進攻,讓顧客動搖進而接受推銷,從而變被動為主動。

以迂為直。我們知道在幾何學中,兩點之間的直線是最短的。但在戰爭中,最直接的方式不一定有效。這就好比上山一樣,如果從山下直接向上攀登,路途雖近但危險頗大。假如繞山盤旋而上,雖然多走了一段路,卻能夠平安地到達山頂。

《百科全書》推銷員

美國一位經銷《百科全書》公司的推銷員,在上門推銷一部兒童《百科辭典》時,碰上了一位非常固執的太太。她說什麼也不願掏錢為孩子買一部《百科辭典》。現在摘錄的只是推銷員與這位太太的一小部分對話。

「我的孩子對書根本不感興趣,為他花那麼多錢買一部《百科辭典》,還不是浪費嗎?」這位太太說道。推銷員環顧了一下太太家中的陳設,說道:「太太,我敢擔保,您的這幢房子至少已有50年以上的歷史了,可它至今仍這樣堅固,當初地基一定打得很好。要想孩子長大有出息,就得從小打下良好的基礎才行,而我們的《百科辭典》,正是為孩子們打基礎用的。」

「我的孩子討厭讀書,請您不要逼我花冤枉錢吧!」

「我怎麼會逼您呢?」推銷員柔聲說道:「夫人,熱愛孩子難道不是母親的天性嗎?如果您的孩子得了感冒,或四肢發育不良,您會對他不聞不問嗎?您一定早就帶他去醫院診治了,就是花再多的錢,您也是願意的,您說對嗎?」

「這又有什麼相干?」

推銷員這時臉色嚴肅起來:「怎麼不相干呢?感冒和四肢有病,這是身體的病。一個人頭腦也會得病,會得種種看不見的病。孩子的厭讀症就是其中的一種。我們的百科辭典正是醫治孩子厭讀症的良藥。您看,這兒的插圖多漂亮,故事多有趣!為了醫治您孩子的厭讀症。您難道就不願意花這一點錢?您就願意讓他變成一個頭腦簡單、沒有出息的人?哪怕權當智力投資,您也該為您的孩子買一部兒童《百科辭典》呀!」

「我真服了你了,你真會繞!」這位太太露出了笑臉,「每月的分期付款是多少?」她問道。

推銷員成功了。他在對方表示不願購買後沒有泄氣,也沒有直接說服。而是用了一個巧妙的比喻,把話題引開,最後又自然引到讓對方買書上,水到渠成。該推銷員不著痕迹地運用了「圍魏救趙」之計。

緊緊抓住老人的消費訴求

一個40歲左右的中年人帶著自己的母親到建材超市裡買瓷磚,兩個人在展廳里一邊走一邊看,這時候兒子接了一個電話。老太太就一個人在那裡看磚,當老太太走到一款「水晶芙蓉」產品面前停住時,銷售員走上去說,「大媽,您非常喜歡這一款,是嗎?」

大媽:「是的,就是價格太貴了。」

銷售員:「大媽,我想您和我媽一樣,一輩子全為兒女了,沒用過自己舒心的東西。自己喜歡的東西買回家,自己天天看著就舒服,這人一舒服,也就能多活十幾年。您兒子還真孝順,他買磚還把您帶上一塊來,不就想讓您老人家拿主意,買您老人家看著舒服的東西。我看您兒子現在也不缺這幾個錢。」

這時候,老太太的兒子打完電話走過來。

銷售員:「這位大哥,您媽媽非常喜歡這一款,您看?」

中年人看了看那款磚,又看了看老太太,老太太眼中沒有反對的眼神,接著看了看磚的標價牌。

中年人:「貴了點。」

老太太似乎不悅,但沒說什麼話(場面似乎有點尷尬)。

銷售員:「大哥,我們到那邊坐一下怎麼樣?」

(銷售員和那位中年人走到休閑區坐了下來,另外一個銷售員倒了一杯水,遞給老太太。)

銷售員:「大哥,我覺得買這一款可以。老太太看上一件東西不容易,老太太既然看上了,鋪到家裡她就看著舒服,看著心裡舒服,老人心裡舒服,一家人心裡都舒服,老人要是心裡不舒服,一家人都會跟著難受。老太太心裡舒服就少生病,老人健康,我們做兒女的就少擔心,少擔心就能集中精力做我們自己的事情。」

中年人看了一眼還在原來地方看產品的老太太。

中年人:……

銷售員走到前台,拿過來一張合同。

銷售員:「大哥,您貴姓?」

中年人:「免貴,我姓李。」

銷售員:「您看我什麼時候可以送貨?」

中年人:「今天下午兩點半以後吧!」

在這個案例中,銷售員沒有對中年顧客進行太多價格上的勸購,而是緊緊抓住老人的消費需求,結果順利達成交易。從推銷員的銷售中,我們可以看到他緊緊抓住了兩個要點:

①「老人心裡舒服,全家人都舒服」,作為一個家庭的支柱,顧家是一個有責任感的男人對「家」的一種最基本的追求,也是一個人追求事業的前提。

②「老人舒服就會少生病,老人少生病,做兒女的就少擔心」。這句話的潛台詞是:老人不舒服的原因就是沒買「老人想要的產品」。雖然這樣的推理以偏概全,但是要知道,顧客在購買時總是具有有限理性的。導購如果巧妙地利用這種有限理性,將對導購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房子外的櫻桃樹

一對老夫婦來看一所房子,當業務員把客戶領到房間里後,客戶看到房間里的地板已經很破舊並變得凹凸不平,但當他們走到陽台上看到院子里有一棵茂盛的櫻桃樹時,兩位老人立刻變得很愉快。

老婦人對業務員說:「你這房子太破舊了,你看地板都壞了。」

業務員看到了他們對櫻桃樹的喜愛,就對客戶說:「這些我們都可以給你們換成新的,最重要的是院子里的這棵櫻桃樹,一定會使你們的生活過得更加安詳舒適。」說著業務員把老人的目光引到屋外的櫻桃樹,老人一看到櫻桃樹馬上變得高興起來。

當他們走到廚房時,兩位老人看到廚房的設備很多已經生鏽。還沒等客戶抱怨,業務員就對他們說:「這也沒有關係,我們會全部換成新的,同時,最重要的是院里的這棵櫻桃樹,會讓你們喜歡這裡的。」當業務員提到櫻桃樹時,客戶的眼睛立刻閃出愉悅的光芒。「櫻桃樹」就是客戶買下這所房子的「關鍵點」。

望聞問切把握客戶需求

對於銷售員來說,成功銷售的必要前提就是準確把握客戶最真實最迫切的需求,然後集中全力攻擊這一點,如果只是在一般的價格質量等問題上糾纏,就等於是在外圍進行無關痛癢的攻擊,銷售效果自然不佳。那麼怎樣把握客戶的真實需求呢?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