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預料的一樣,明軍在奉天的進攻非常順利。一路以招降納叛為主,沒怎麼打硬仗。奉天的清兵兵力雖多,但是現在的情勢已經深入每個清兵的心中了。大清朝夕不保,說不定第二天睡醒覺就改朝換代了。
遼東的這些漢軍也都是關內人,而這些關內人的家鄉也大都被明軍解放了。他們投降起來毫無顧忌。就算是北方軍團的八旗師,他們的家鄉就在關外,也都沒心思在頑抗了。現在北有日軍,南有明軍,奉天的清軍被夾在中間,分割得支離破碎,犬牙交錯,每個人想的都是怎樣成功投降明軍,怎樣不被日軍俘虜。
明軍的飛機天天在頭上撒傳單,傳單上都印著日軍屠殺戰俘的照片。地上的清兵們不管識不識字,照片都是看得懂的。這一手對明軍的推進大為有利,卻對日軍的推進大為不利。只要是在奉天的清軍,現在面對日軍時都拚死抵抗,面對明軍則二話不說,放下武器就投降。明軍在奉天一天能推進上百公里,拖緩他們速度的已經不是清軍的抵抗,而是鐵路和公路上的大雪了。
而日軍,自從明軍遼南登陸、開始大撒傳單後,2號、3號兩天只推進了六十公里。4號日軍終於醒悟過來,再在奉天下本錢已經沒意思了。於是果斷停止向南推進,只是守住已經佔領的地方,把主要精力投入了向北邊滿洲腹地的進攻。
在中央指揮廳里,向小強望著大地圖上的標記,托著下巴思考著。
現如今,大地圖上的標記已經不是紅藍兩種顏色,而變成了紅藍黑三種顏色了。以前是國際慣用的顏色區分,即藍色代表自己,也就是明軍,紅色代表敵軍,也就是清軍。現在,藍色依然是代表明軍,不同的是清軍換成了黑色,而紅色已經變成了日軍的標記。
統帥部內部公開的說法是:用紅色標識日軍,並不是把日軍當作敵人,而是因為紅色是日軍國旗和軍旗的顏色,這樣形象一點罷了。
但是好多人心中都有數。比如向小強。現在大家都知道在東北亞,不管在海上還是在陸地,明軍和日軍之間緊張到了什麼程度。用紅色標識日軍,即便不是故意的,夜已經很有隱喻意義了。向小強想著:國旗的顏色?大明國旗上用的紅色比日本國旗上的紅色還多呢!
……
「明公,」向小強轉頭對身旁也在看地圖的張照先說道,「現在日軍可還佔著我們奉天大量土地呢。真的不要先讓他們撤出奉天?學生擔心要是不趁著現在他們立足未穩的時候讓他們撤,再耽擱上一兩個月的,等我們消滅了北清再讓他們撤,那就難了。」
張照先搖搖頭:
「現在日軍佔領奉天一些地方,也有軍事上不得已的因素。日軍從朝鮮進入滿洲的大部分運輸線大都在奉天走的。奉天的公路比較發達,這樣他們過了鴨綠江後,能儘快地展開,從遼北繼續向北推進。要是從吉林直接過鴨綠江,那在交通上是很困難的。如果我們現在提出讓日軍撤出奉天,他們肯定會把這個理由拿出來說的。而客觀地說,這個理由還是挺充分的。
「況且當前我們的主要敵人還是北清。北清還直接控制著整個直隸和內外蒙古,名義上還控制著甘肅、烏斯藏和南北二疆,還有不少於兩百萬的軍隊。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這是一個在北方經營了三百年的大帝國,沒到它最後咽氣的那一刻,我們都必須把它當作主要敵人,不能掉以輕心。
「現在明日兩國之間比較緊張,我們真的硬逼的話,那樣就有可能鬧翻。我們不能同時面對兩個敵人。挺之你該知道,一旦你同時和兩個敵人開戰,尤其那兩個敵人又都比你弱的話,那麼它們就有很大的可能聯合起來跟你打,而不管它們之前有多大的仇。那樣我們就麻煩了。」
向小強點頭嘆道:
「唉……學生明白啊……『三國原理』。可是學生擔心,如果過上那麼一兩個月,日軍在現在的土地上挖了戰壕、築了工事、修了機場、建了一連串兵站倉庫的話……那個時候……別說他們更加不想走,就算我們硬打,也要費很大的功夫了。……明公,日軍可不比清軍。清軍就算有長江防線那樣的工事,我們一頓傳單和明洋砸過去,守軍也就投降了。而日軍……就算我們有再優勢的空地火力,他們只要有幾條地道、幾座碉堡的話,就會頑抗到最後一個人,流盡最後一滴血。」
張照先目光怪異地盯著他打量了幾眼,搖頭笑道:
「唉,挺之啊,你這張嘴啊……呵呵呵。」
向小強苦笑一下,很無奈。總不能把硫磺島、沖繩島的故事將給他聽吧。那樣可能自己又要去看醫生了。
地圖上,半個吉林已經是一片紅小人了。奉天的北邊和東邊三分之一,也是一片紅小人了。明軍、清軍和日軍犬牙交錯,明軍正在攻打瀋陽,而瀋陽南邊的遼陽和本溪卻在日軍控制中。在遼陽的南邊,又有大片的清軍。簡直就像三明治。
明軍現在的戰略,就是不追求完全控制奉天,只要把一些關鍵地方控制下來、不妨礙入關就行。比如遼東半島的西側,鐵路沿線明軍是每一寸都要佔領的。遼北的瀋陽一帶,這是北清在奉天的統治中心,這裡明軍也要拿下。至於瀋陽南邊的遼陽一帶在日軍手中,明軍也不強求,只是繞行,避免和日軍發生衝突。
現在,整個遼東的明軍進軍方向,總體來說就是向西。幾條藍色的大箭頭也是從東南向西北,很有氣勢地划過去。
目前明軍高層主要和張照先想法一樣。奉天已經劃歸大明了,而明軍又這麼厲害,明軍高層自信不管是講理還是講拳頭,打完北清後都能夠要回整個奉天。現在還是要先滅了北清。北清在,日本倒還有可能趁機跟大明叫板一下。北清不在了,日本就是孤立無援,只有乖乖地退出奉天。
……
2月5日,明軍拿下瀋陽。6日,拿下錦州。拿下錦州後,明軍算是進入了遼西走廊,踏上了南下攻取山海關的道路。
進入遼西走廊後,清軍的抵抗激烈了些。這裡靠近關內了,清軍駐守在這裡的都是相對的精兵強將,清一色的八旗師。不過即便如此,明軍仍然在遼西走廊上以每天40—50公里的速度繼續推進。
7日,明軍拿下葫蘆島。8日,明軍拿下了關外最後一個重鎮:綏中縣。這裡距離清軍重鎮山海關只有60公里了。
和向小強在演講里放的話一樣,自2月2日後的一周內,明軍進逼到了山海關下。
山海關號稱「天下第一關」,歷來都是中國數一數二的軍事重鎮。遼西走廊之所以被稱作「走廊」,就是因為它西北邊是崇山峻岭,東南邊是滔滔大海,只有中間一條狹長的平地地帶。北到錦州,南到秦皇島,200公里全是這種狹長的走廊地帶,最寬的地方只有20公里左右。
而秦皇島北邊十幾公里處,則是遼西走廊最窄的地方。這裡從高山到大海,中間只有十公里左右的平地。在這裡修建的關隘,也就取名叫山海關。
山海關是大清帝國直到熱兵器時代,還下功夫經營的三大關卡之一。這三大關卡都是成群的山地工事,固若金湯。
第一座是函谷關,已經被明軍拿下了。第二座是居庸關,那是憑藉八達嶺在北邊拱衛北京的,主要是防範蘇聯的。
第三座就是山海關。在近代,山海關原是北清準備防範日本用的,也是和前兩作關隘一樣,下了大本錢去經營。到了如今,面對明軍隆隆的履帶車輪,總算再次派上用場了。
真如向小強演講中說的那樣,彷彿冥冥中自有上天安排,1644年的局勢,又在山海關重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