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統一戰爭 第559章 傳說中的日本老特務

進入了十二月,天氣開始漸漸轉壞了。

12月1日、2日兩天,陝西和山西北部迎來了第一場大雪。接連兩天,白天天空陰沉沉的,烏雲又厚又濃,壓得低低的,像鉛塊一樣。西北風凌厲無比,刮在臉上就像割肉一樣。空氣冰冷,吸入肺中很重。夜間則是鵝毛大雪,夾著冰冷的狂風,一夜過去地上的雪能積到半米厚。

西北的第一場雪來的太突然了,明軍左路集團軍群還沒有完全做好準備。他們兵力不足,補給線又太長,一大半的路程沒有鐵路,汽車數量也不足,已經無力向前推進了。現在,左路集團軍群處於駐防狀態。

但是第二階段的閃擊戰只打了幾天,山西明軍從太原以南、一路推進到大同以北,一下向北推進了近三百公里,根本沒有時間修建冬季營房。太原以南的明軍部隊基本都住進了冬季營房,但是太原以北的大部分士兵還睡在帳篷里。薄薄的帳篷根本無法抵禦寒風,而睡袋也起不了什麼作用。明軍官兵又都是南方人,和曾經受過這等嚴寒。一時間,大量士兵病倒。

好在山西到處都是山,不缺乏木料。這兩天左路明軍白天的「主要工作」就是上山砍樹,修冬季營房。大樹拿來搭窩棚,也就是冬季營房,小樹拿來生火取暖。軍需官每天開著卡車四處跑,到附近的城市、縣城、礦山去搞煤炭,拉回來給部隊烤火。好在山西盛產煤炭,因為打仗,今冬的大量煤炭沒運出去,至今還囤積在原北清官辦的壟斷商手裡。

原北清官商手裡的煤炭,被明軍全部徵用。除了給部隊取暖用,剩下的大量煤炭就用來和當地百姓交換物資。本來按道理說,山西的大量煤炭都要運回南方的。南方煤炭產量少,工業又發達,耗煤量又很大,自產不夠。但是現在運力不足,有限的車輛都被用來運輸軍隊補給品了:加厚的冬衣、棉被毯子、藥品、北方缺乏的蔬菜水果……至於煤炭,就只能現在山西擱著了。用它當「一般等價物」也不錯,能夠在北方當地交換其他物資,比如棉被、毛毯、玉米、高粱、大白菜、土豆、蘿蔔、蘋果什麼的。這也能就地解決一些補給,節省了一部分運力。

……

東部戰場稍微幸運一些,不過也幸運不到哪裡去。

東部沒有向西部那樣下大雪,但是氣溫也將到了新低點,雲塊整天壓著,只不過沒有西北那麼大的風就是。更糟糕的是,從2日開始,河南、皖北、蘇北一帶,開始下起了小雨。

一年四季都下雨,最不讓人討厭的就數春雨。「春雨貴如油」,點到即止,而且每下一場就會更暖和一些,不讓人討厭。

其次是夏雨。夏雨電閃雷鳴,乾脆利索,酣暢淋漓,時間短暫,而且雨停之後立刻涼爽了許多。

再次是秋雨。秋雨就很讓人討厭了,一下就是沒完,此雨綿綿無絕期,讓人心情煩悶,東西發霉。

最令人難以忍受的就是冬雨。冬雨雖不像秋雨那樣連綿不絕,但是它卻讓冬季本來就糟糕的天氣更加糟糕。透骨的濕冷,無論穿多厚都不會暖和。讓人只想整天躲在屋裡,抱著爐子取暖。

現在,明軍右路集團軍群遭遇的,就是最最難受的冬雨。陰冷小雨不停的下著,雨水順著鋼盔流到臉上、脖子里、順著雨衣流遍全身。士兵們凍得哆嗦著,手指頭蒼白,抓著冰冷的槍,在泥濘的田野里艱難跋涉,冒雨向西進攻徐州方向。

這種天氣,完全沒有了空中支援。而地面上,又因為下雨的原因,交通狀況一團糟。北清的道路,柏油的不多,而且質量極差。下雨的時候路面就會形成一個一個的大水坑。這倒還好,是水坑。更糟糕的是一些次要的土公路,不但有坑,而且全是泥漿坑,而且更多,還不時就會被壓出來一個新的。

明軍的重型卡車和重炮從這些土路上行駛,每一輛開過,土路上的車轍就會更深一些。幾輛接連開過,路面上的就已不是車轍,而成了深深的水溝。濃稠的泥湯混在這些水溝里,分不清哪是水、哪是泥。所有的車輛、火炮的下半段,都被糊上厚厚的泥漿,根本看不出原本的顏色。

坦克和履帶車輛還好,雖然在田野里行駛,但仍沒受多少影響,只不過單位油耗稍高了些。但是輪式車輛雖然在公路上行駛,還是經常會陷入泥坑裡。有時候自己能開出來,如果開不出來,就要前邊的車將它拖出來。整體行軍速度都很受影響。

這時候,最讓人羨慕、最幸福的,就是那些坐在軍卡里的士兵。軍卡這時候都蒙上了油帆布,一個班的士兵們坐在裡面,相互擠著,倒是非常舒服,非常暖和。最倒霉的就是那些在半摩托化的步兵師士兵,要在爛泥里徒步行軍。和他們差不多倒霉的,還有那些坐在裝甲車裡的步兵。他們雖然不需要徒步趟爛泥,但是他們的裝甲車是開敞式的,雨水照樣澆到他們身上。而且因為是坐著不動,更加寒冷刺骨。

……

下雨固然不利於明軍進攻,但也不利於清軍防禦。天氣陰霾、加上雨幕,能見度大打折扣,炮兵觀測的效果差了許多;槍炮被雨水澆濕,操作性受到影響,故障頻發;還有,在寒冷潮濕的空氣中、尤其在雨中,彈道的平直線也受到一定的影響,不如平時打得准。

這些還都是技術因素。對清軍戰鬥力影響最大的,還是士氣低落。清軍的戰壕里已經成了泥漿坑,每個士兵的雙腳都長時間泡在冰冷的泥漿里。而且清軍不像明軍那樣,每個士兵都有雨衣。清軍一般是只有軍官才有雨衣穿。絕大部分的士兵,吃飯、睡覺、大小便都在雨里淋著。

這一點對於雙方都是如此,冬雨帶來的潮濕、寒冷和泥濘,令明清雙方的軍隊都喪氣不已,仗打得一點激情也沒有。明軍機械地進攻,清軍機械地防禦,雙方士兵都希望今天就停戰,各自回家。清軍自不必說,一開始就不想打仗。明軍士兵的晴天時的豪情壯志、「光復全中國、解放受苦同胞」之類的激情,現在也被冷雨澆到爪哇國去了。

關鍵是,明軍沒有了空中掩護,仗打得比以前吃力了多。以前天氣好的時候,且不說空中掩護,明軍隔著幾百公里就能知道清軍在哪裡、有多少兵力、正在幹嘛、怎麼調動的。現在,成了兩眼一抹黑。在這個意義上,雙方倒是平等了。明軍也對摩托化偵察更依賴了。

11月結束的時候,明軍已經控制了宿遷和駱馬湖以東、贛榆縣以南的區域,主要是海州、東海縣、新沂縣、灌雲縣、沭陽縣。12月1、2兩天冒雨進攻,進展緩慢,兩天也只向西推進了20公里,2日下午剛剛拿下睢寧縣,算是有了些實質性的戰果。

拿下睢寧後,明軍前線距離徐州還有80公里。進攻阻力也愈發強了。清軍防守力量幾乎每一公里都更加雄厚,抵抗更加激烈。明軍的進攻速度也愈發緩慢,又有舉步維艱的意思了。

……

3日下午,十四格格收到一張邀請函,是自己在日本時候的高中同學淺倉佐子小姐的。淺倉佐子說她進了外務省,在日本駐明大使館工作。現在剛來大明,剛安頓好住處,想請十四格格來吃晚飯,老同學間好好聊聊。

十四格格收到邀請函後,眼睛便眯起來了,腦子也轉起來了。

淺倉佐子那傢伙,高中時候雖然和自己一個班,但是兩人並不是好朋友,關係一般,認識而已。她學習很好,是那種典型的富家乖乖女,畢業後進了東大——當然,是日本的「東大」——東京帝國大學。不過和大明不一樣,日本女孩子多數只念到中學,念大學的很少,多半也是為了鍍一下金,嫁個好人家。出來做事情的就更少了。

怎麼,貌似她沒在學校找個金龜婿嫁了,卻進了外務省?還被派來了南京?怎麼這麼巧?

自己是什麼身份、什麼地位,淺倉佐子不可能不知道。但他這個當年和自己沒什麼交情的「老同學」,就敢寫貼邀請自己一起吃晚飯?……呵呵,這不是她那個乖乖女做得出來的啊。

……

十四格格來大明、在人民衛隊擔任要職之後,大明的對日情報,漸漸就是人民衛隊這一塊做的最為出色了。這是十四格格的先天優勢,她已經不能用「日本通」來形容了。因為她獨一無二的經歷,整個大明無人能比。現在,對日情報網的中心,已經漸漸的由東廠轉移至人民衛隊了。

大明駐日使館的武官,以前都是由錦衣衛派送的,現在已經改由人民衛隊派送了。大明和日本都是內閣和軍方並列、軍隊相對獨立的國家結構,所以在外交班子中,武官這一塊尤為重要。大使代表外交部,武官代表軍隊。十四格格也就成了雙方「武官」這一塊外交的實際官方負責人。日本軍方也更願意和十四格格打交道。畢竟十四格格就是他們訓練出來的。除了彼此更加熟悉之外,用日本駐明武官的話說,「還有一種娘家和女兒的感情」。

至於日本駐明武官,十四格格也很熟悉。在日本的時候,十四格格就曾久聞他的大名。

十四格格看著手上的邀請函,思量了一會兒,微微一笑,誰也沒跟說,直接吩咐下面選上幾件禮物,晚上安排車子,前去老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