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錯綜曲折的情節

情節,是小說構成的另一個要素。情節是由一系列具體的生活事件構成的。這些生活事件往往按照某種循序發展,它們之間多數具有因果聯繫,環環相扣,形成有吸引力的故事情節。

推理小說比一般小說更看重情節的作用,更講究情節的故事性。可以這樣說,在很大程度上,推理小說的作者就是憑藉富於藝術魅力的故事情節去征服人心,虜獲讀者。沒有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便沒有推理小說的藝術生命。在這個文學領域裡,什麼「無情節」或「情節淡化」論,無疑是一種天方夜譚。

那麼,推理小說怎樣才能引人入勝呢?我以為,起碼應具備三個因素:錯綜曲折的情節、令人矚目的懸念和出人意料的結局。

引人入勝的第一個因素是:錯綜曲折的情節。

推理小說的情節必須錯綜曲折,變幻莫測;切忌單調平直,一覽無餘。這是因為:一、「文貴曲折,因為人生的道路都是曲折的。」以描寫偵破案件為主要內容的推理小說,如果情節簡單,平淡,直通通的,那是不符合生活實際的。二、偵探只有在錯綜複雜的案情中尋找正確的答案,才能顯示其聰明才智。如果案情淺顯、平易,一覽無餘,我們的英雄便無用武之地。三、錯綜曲折的情節,既有可能這樣發展,也有可能那樣變化。偵探時而在漩流中搏擊,時而在逆境中幽思。讀者越往下看,就越關心案情的進展和主人公的命運,就越能激發起閱讀的興趣。

情節的錯綜曲折,主要有以下三種類型。

曲折型

所謂曲折,就是指情節的發展複雜曲折,變化多端,跌宕起伏。

美國奎恩的《希臘棺材之謎》,在情節的曲折方面,堪稱首屈一指。小說共有四個大麴折:古董商卡吉士死後,遺囑突然不翼而飛,搜遍全屋,毫無蹤影。艾勒里偵探決定開棺檢查,遺囑沒找到,卻發現棺材裡多了一具被勒死的男屍。從找遺囑轉為查兇手,這是情節發展的第一個曲折。在卡吉士的房間里,艾勒里發現領帶和茶具有疑點,從而推測已故的卡吉士是兇手。正當艾勒里得意洋洋地分析案情時,收藏家諾克斯和女秘書布萊特前來提供新證詞,推翻了艾勒里的論斷。在一封匿名信的暗示下,出現新的嫌疑對象——收藏品總庫經理史洛安。從懷疑卡吉士轉為追查史洛安,這是情節發展的第二個曲折。艾勒里剛決定要捉拿史洛安,他卻在辦公室里飲彈身亡,據判斷屬於畏罪自殺。才結案又出現新情況,在第二封匿名信的暗示下,艾勒里否定了史洛安自殺的結論,確定新的追查目標諾克斯,並將他投入監獄。從追查史洛安轉為逮捕諾克斯,這是情節發展的第三個曲折。艾勒里公開舉行演講會,向各界人士講述諾克斯作案的詳情細節,暗地裡卻加緊調兵遣將,設置陷阱,誘捕罪犯佩珀副檢察長。從囚禁諾克斯轉為誘捕佩珀,這是情節發展的第四個曲折。

這些曲折展示了案情的錯綜複雜,反映了偵破工作的艱難險阻,表現了偵探和罪犯雙方智力的大較量。正如艾勒里所說:「一共有過四次結論..在卡吉士結論上,我是被佩珀牽著鼻子走的;在史洛安結論上,不妨稱之為佩珀跟我之間相持不下..在諾克斯結論上,是我牽著佩珀先生鼻子走的。你們看吧,這是打成了平局;至於這次佩珀結論,這才是正確的結論。」經過四次深刻、艱巨的智力較量,最後以小艾勒里制服老佩珀而告終。

阿加莎的《海濱古宅險情》,情節發展也是屬於曲折型。開頭是尼克小姐的生命受到威脅,接著是她的堂妹瑪吉被槍殺,再來是尼克小姐在醫院險些被毒死,情節相當複雜曲折。從第十九章「波洛編導的一場戲」起,到第二十二章「故事的結局」止,情節尤其變幻莫測。在古宅的客廳里,在很短的時間內,連續出現三個嫌疑對象:先是偽造遺囑的騙子手克洛夫特夫人被波洛當眾撕開嘴臉。緊接著,萊斯夫人在客廳遭丈夫槍擊,隨後她丈夫又自殺身亡。最後,波洛才當場宣布尼克小姐是殺害瑪吉的真正兇手。

三次轉換嫌疑對象,造成三次跌宕起伏,這是情節發展的三次大麴折,其錯綜複雜,變化多端,簡直令人眼花繚亂,動魄驚心。阿加莎的中長篇推理小說的故事情節,有不少是屬於這種類型。

迷惑型

所謂迷惑,就是指情節的發展撲朔迷離,變幻莫測,疑竇叢生。

《斯泰爾斯莊園奇案》的情節,是迷惑型的傑出範例。莊園女主人被烈性毒藥士的寧毒死,新遺囑被燒毀。大偵探波洛接辦此案,經過幾天調查,發現幾條線索:一、約翰線索。有人在藥店買了士的寧,簽的是死者丈夫英格里桑的名字,但經簽定,簽字乃出自死者大兒子約翰的手筆;又在他房間搜出毒藥瓶;他向母親要錢沒要到,吵翻了臉,有作案動機。二、勞倫斯線索。約翰的弟弟勞倫斯到過藥房,動過葯櫃里裝士的寧的瓶子,留下指印;有人證明他郵購一副化裝用的黑鬍子,後來這副黑鬍子在家裡的舊衣箱底被發現,有化裝作案的嫌疑。三、英格里桑線索。藥店職員作證,買毒藥者外表很像死者丈夫英格里桑,簽的就是他的名字;慘案發生前,有人聽見他與妻子吵架,有作案的嫌疑。四、瑪麗線索。約翰的妻子瑪麗曾與婆婆爭吵過;在婆婆飲料里放了安眠藥;半夜又闖入婆婆卧室翻找東西。五、鮑斯坦醫生線索。他是毒藥專家,出事那天來過莊園,有往飲料里投毒的機會。六、辛西婭線索。她是死者的義女,在工作時可拿到毒藥,她的房間與死者卧室相通。

這些線索形成大大小小的疑團,使讀者對事態發展的前景感到迷惑。小說中的敘述者「我」是波洛的助手哈斯丁,在介紹波洛偵查過程時,不是按次序地講完一條線索再提另一條線索,而是幾條線索交錯地進行敘述,並時而加進「我」的分析和判斷。因此,當「我」提到某甲的可疑行蹤時,讀者就對某甲產生懷疑;當說到某乙的反常情態時,讀者又把懷疑的眼光移到某乙身上。顯然,作者故意讓智力平庸、老實巴交的哈斯丁來講述疑案,以便把水攪渾,布下重重迷霧,使情節發展的前景更顯得撲朔迷離,變幻莫測。面對錯綜複雜、疑點叢生的案情,讀者如墜五里霧中,雖也費盡心力去思索、分析、判斷,但終究不得要領,難於辨明誰是真兇。

王志欽的《五個可疑者》(《布谷鳥》一九八七年第五期),其情節發展也是屬於迷惑型。有六位友人聚集在護士袁霞家敘談、吃茶點,突然,其中一位中毒倒地身亡。正如標題所示意的,在場的五個人都是可疑者。他們不但有作案的時間,而且經過調查,發現他們都有各自的作案動機。由於作者故布疑團,使讀者一時很難辨方向,看準目標,作出準確的判斷。直到最後揭示謎底,讀者才恍然大悟,弄清楚誰是罪犯。像這樣的迷惑型小說,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推理小說的熱心讀者,大都有這樣一種心理特徵:想在疑難案情中考察自己的思辨能力,因此,越是難解的疑團,就越想探明其中的奧妙。作者正是抓住讀者這種心態,有意識地在小說里散布重重迷霧,讓你彷彿看見一線光明,而又往往迷失方向,在執著的追求和迫切的期待中,不知不覺地將你引入小說描繪的勝境。

驚險型

所謂驚險,就是指情節奇險驚心,讓人驚奇緊張。

驚險型的情節又可分為兩類:

一、行動驚險。所謂行動驚險,是指小說中的人物為實現某種意圖,或處於危險境地,或與對手發生暴力衝突而採取的一系列具有冒險性的行動。

柯南道爾的中篇小說《巴斯克維爾的獵犬》,稱得上是行動驚險的範本。小說的情節,從頭到尾瀰漫著神秘、恐怖、驚險的氣氛。如:對亨利爵士回巴斯克維爾莊園提出危險警告的匿名信。坐著馬車盯梢的生著一綹濃密黑鬍鬚的神秘人物。漆黑的沼地里出現逃犯的暗號燈光。華生和亨利爵士為追拿逃犯而險些被擲來的石塊砸死。月光下站在岩石崗嶙峋的尖頂上的又高又瘦的男人身影。看著那脖子扭來扭去的發出痛苦哀鳴的小馬活活地被沼地的泥潭所吞沒。這一切神秘驚險的情景,讓人感到驚奇緊張。而出沒於沼澤地的那隻嘴裡噴火、眼睛發亮、頸毛閃光的像魔鬼的黑色獵狗,尤其使人感到驚恐。小說多次提到這隻魔犬,其中以福爾摩斯為拯救亨利爵士而追殺魔犬的情節最為驚心動魄。小說這樣描寫:

由徐徐前進的霧牆裡傳來了不斷的輕輕的叭嗒叭嗒的聲音。那雲狀的濃霧距我們藏匿的地方不到五十碼遠,我們三個人都死死地朝那裡瞪大著眼睛,不知道那裡將出現什麼可怕的東西。我當時正在福爾摩斯的肘旁,我朝他的臉上望了一眼。他面色蒼白,但顯出狂喜的神情,雙眼在月光照耀之下閃閃發光。忽然間,他兩眼猛地向前死死盯住了一點,雙唇因驚異而大張著。就在那時,雷斯垂德恐怖得叫了一聲就伏在地上了。我跳了起來。我那已經變得不靈活的手緊抓著手槍。在霧影中向我們竄來的那形狀可怕的東西嚇得我魂飛天外。確是一隻獵狗,一隻黑得像煤炭似的大獵狗,但並不是一隻人們平常看到過的那種狗。它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