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02

《梁祝》的故事記錄在《宣室志》上,只有幾行字,梁山伯的墳被皇帝封為「義婦墳」——我看到這兒就會露出中年婦女的微笑。我不敢不喜歡梁祝的愛情故事。但是我記得很小的時候,第一次聽到這個故事,就感到了不對勁。祝英台實在太像男生的名字,祝家那麼守舊,反對自由戀愛,居然願意把「女兒」打扮打扮送到男校去,簡直就是羊入虎口,鼓勵「她」選夫婿,等到「她」選定了,卻忽然反悔,變成凶神惡煞不可理喻的父母。

我現在可以說出我的疑惑了,這其實是個同性戀的故事,準確一點說,是古代男校單一性別中的假性同性戀故事,最後釀成了悲劇。你可以說我亂哈拉,我也不否認我亂哈拉,因為我講的是另一個很有可能發生的梁祝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清秀的少年,叫做祝英台,他到了男校讀書,在男校里,他遇到了另一個清秀少年,叫做梁山伯,長他一歲。兩個人都很喜歡對方,漸漸地好上了,經常在校園裡牽手走路啊,一方睡著的時候會為對方蓋被子啊。這在古代的學院里並不奇怪,因為那裡有蠻多同性戀的——我是指假性同性戀,光天化日下成雙入對,還有很多爭風吃醋的情況發生,這的確只是一種戀愛的替代關係,在他們遇到了異性的時候,這段記憶也許會被自我保護的機制自動刪除,同性戀的指數自然降低,慢慢回歸到一般的人戀愛,娶妻生子。但是有些人卻改不回來,成了一個真正的同性戀。還有一些從事半合法的同性戀職業,比如「拉花(古代一些打扮成女人的戲劇演員)」。

障礙並不來自於惡霸少年馬文才(這是原故事裡根本沒有的人物),而是來自於輿論,還有「英台兄」手足無措的父母,他們不知道怎樣宣導,就逼著「英台兄」趕緊結婚,希望不治而愈,於是悲劇就發生了。

你不能說我侮蔑偉大愛情。其實,從我的角度批判封建社會,更加有力——就是因為封建社會拒絕女子和男子有同樣受教育的權利,又忽視青少年身心發育健康,才會葬送了兩個少年的性命。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現在提議恢複古式男校或者女校的人,應當留意一下我亂哈拉的梁祝故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