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93

你乾淨吧?你肯定比我乾淨,但是你比很多古人還臟。

梁朝時候,有一個叫做何佟之的人很愛乾淨,一天總要洗十幾次,還嫌不夠,當時的人們把他叫做「水淫(戀水癖)」。

元末時候,有個人叫做倪瓚,身兼有錢人、聰明人、乾淨人三職,他是靠最後一個職業出名的。他有兩個書童在他的書房輪流拂塵,一刻也不能停下。院子里有一棵梧桐樹,倪瓚吩咐書童每天早晚擔水清洗,生怕梧桐樹沾染上一點灰塵,後來梧桐樹死了。

《古今笑》的「怪誕部(被記到這個部里都是可憐兒人)」里記載了他的笑話。那時候有個出名的妓女叫趙買兒,長得很好看。倪瓚喜歡她,買她在別墅里過夜,擔心她身上不幹凈,就讓她去洗澡,趙買兒洗了好長時間,倪瓚摸了一摸,又聞了一聞,還是覺得她沒有洗乾淨,又讓她去沐浴,她只好下床去用香湯沐浴。據不完全統計,趙買兒一共洗了四次澡,洗乾淨的時候,天已經亮了,倪瓚沒能和趙買兒做成正事。

當時的文人最喜歡聽這個笑話,每次都能讓他們笑得樂不可支。我倒不覺得有什麼還笑的,因為我要是生在古代,我也會是個戀水癖,只因為當時洗澡太舒服了。《禮記·玉藻》教我們怎樣洗澡:沐浴出水後,要分用乾淨的精、粗兩巾擦拭身子,然後再用熱水淋身,披上專門的布衣,以侯身燥,其間還要喝一些飲料,以止口渴。

要是沒有這些戀水癖,歷史將變得臭氣熏天……其實,就算有了戀水癖,歷史還是臭氣熏天的。晉代名士稽康很得意地宣布自己「頭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太悶癢,不能沐也」,南朝濟陰冤句人卞彬,專門寫了一篇《蚤虱賦序》,表揚自己身上張滿虱子。中世紀的歐洲,最受崇拜的是那些衣服已經硬掉的臟人,聖亞伯拉罕隱士五十年不洗臉,不洗腳;在一所女修道院里,裡面的130多個修女,她們從不洗腳,而且一聽說「洗澡」這個詞就作嘔。

人們是先學會了洗澡,然後才學會不洗澡。因為不洗澡比洗澡需要更大的勇氣,不洗澡是克制是容忍也是一種身體暴力。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洗澡不是現代人先進的標誌。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