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上學了,就別來找我

當學生的,特別怕自己的「親友團」到學校來慰問自己。這種怕,不敢與人談起,怕人家說:「沒良心」「狼心狗肺」「忘本」。但這種怕,是發自內心,出自肺腑,有來頭,有緣由的。

范都都的媽媽最喜歡到學校來,且每次的服飾,都花樣翻新,有成熟型,天真型,歌女型。一次,她戴著一頂水晶鑲鑽的公主冠,手捧兩隻烤紅薯,一見她的兒,就把經過多重保溫措施保護的紅薯,愛護地塞進他嘴裡,我們指著范媽媽肥胖的背影,議論著:

「你覺得她好看吧?」

因為評論的是同學的母親,我們謹慎地推讓著:

「你先覺得,你覺得完了我再覺得!」

結果我們一致覺得范媽媽的妝太濃。

媽媽們已到了「女人四十一朵花(這是好聽的說法,不好的說法是「女人四十爛茶渣」)」的年齡,普遍發胖,在自己家裡看,倒也親切。到了學校,我們的身份從兒女到觀眾,好像在看自己的媽媽演戲一樣,這才發現她演得蹩腳,《櫻桃小丸子》中,大家到花輪同學的家中參觀,看到花輪同學的媽媽在彈鋼琴,班長丸尾同學回到家裡,悲痛欲絕地抱著他媽媽哭道:

「花輪同學的媽媽才25歲,小丸子的媽媽也才40歲,媽媽呀,你為什麼就60歲了呀?」

我非常理解丸尾同學對媽媽的複雜感情。同學們如果穿上校服,遠看就像一個娘生出來的。媽媽一來,就完全徹底地泄漏了家庭背景,可是,不管自己的媽媽怎樣不如別人的媽媽,比如打扮不入時,不會講普通話,也是不能更換和退貨的,還必須要愛媽媽,不然就不道德。

其實,最最叫人魂飛魄散的,是媽媽的媽媽,或者爸爸的媽媽駕到,她們從校門口開始,就一路呼喊著孫娃子的乳名:

「毛毛,你在哪裡?」

每一層教學樓都找遍了,仍然不見毛毛的身影,隨便撞開一個教室門就問:

「毛毛在這個班上吧?」

好像全世界的人,都應當認識她家的毛毛。老師問:

「你說的毛毛在幾班?」

奶奶一下子愣了,她只知道他們家有個毛毛,其他就什麼也不知道了,好在她馬上找到了些線索:

「她說在劉老師那個班,對!劉老師。」

相比之下,爸爸爺爺們就比較出得了廳堂。爸爸們視野寬闊,不會一到學校,眼裡只有自己的兒,也不會有什麼過於親昵的稱呼和動作。

媽媽們到學校,一般干三種事:送衣服,送早餐,送文具。雖然很溫暖,但沒一件是體面而且受到親生兒熱烈歡迎的。

送衣服的家長提著裝滿棉褲棉襖的塑料袋,出現在教室門口,因為不想打擾老師講課,所以用微弱的聲音,羅嗦地介紹自己的兒,早晨怎樣走得急,身子骨是怎樣地弱,自己怎樣料到將有大風雨,怎樣在百忙之中抽身前來種種送衣服的原因,往往只說到一半,就被老師猜中了八九,打斷她,直接叫來她的兒,家長一得到兒女,急忙扒下他們的衣服褲子,怕耽誤上課,動作格外粗暴。搞完了之後,還要做些瑣碎的動作,比如挽褲腳,系鞋帶,總之都需要跪下來才能夠完成,兒們不知所措地戳在同學們視線里,不知是該一塊兒跪下來,還是該直愣愣地等著這些工序快點結束,於是赫然變成了一副冷峻的臉孔。

送早餐的家長一般趕在上課之前,提著麵包或者小籠包送飯來啦!偶爾也可以看到超級溫暖的場面:媽媽提著溫飽瓶,裡面裝著野雞人身鹿茸湯,媽媽把孩兒叫到假山後、樹蔭下,總之是一些避人耳目的地方,急急忙忙地催她的兒,快點把獨食吃下去,因為上課時間快到了。同學們嗅到了食物的味道,都圍上去,形成一個包圍圈,議論著:

「我已經吃過飯了!」「我媽媽五點就起來給我做飯!」

圍觀者既饞人家的伙食,又羨慕別人的媽媽體貼到家,又鄙視這嬌慣的場景,還想起自己媽媽的好處,種種感情無以言表,化做一口清痰,狠狠地射向垃圾筒。

送文具的家長理直氣壯,因為沒帶文具的全部責任都在小孩一方,於是戳著他的太陽穴:

「你個小迷糊蛋!」

完成送貨任務後,還要磨蹭一會兒,膽大的甚至溜達一圈,看看牆報上有沒有自己孩兒的名字,趁著這千載難逢的機會,現場考察其兒的真實狀況。

還有另外的緣故來的,比如跟小孩要鑰匙的,喊小孩看牙的,更有相當一批人,又不喊小孩出去,又不進教室來,只是趴在窗台上,手搭涼棚,是純粹的觀光客。總有一些眼睛奇尖的同學發現有人,總有一些記憶力奇好的同學,只看到一個後腦勺,一個褲腿,就能判斷出是誰的媽媽光臨了,並大聲喊出來:

「誰誰誰!你媽來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