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鬼沙合斯到我家店裡打醬油,真是令人驚訝。我媽問他:「為什麼不是來打酒的?」他回答得挺痛快:「二〇〇〇年了嘛,喝酒的任務嘛,基本上完成了嘛!」
可是才過幾個小時工夫,這傢伙又來了,他把我們家商店門「砰」地一腳踢開,眼睛通紅,頭髮蓬亂,外套胡亂敞著,上面的扣子一顆也沒有了。他繞著很複雜的曲線走向我,把手裡的瓶子往櫃檯上重重地一蹾——又來打醬油。
一直都想不通酒到底有什麼好喝的。才開始我還以為他們酗酒是為了打發無聊,一堆人湊在一起借酒裝瘋可能會很熱鬧。
可是後來又發現,其實還有很多人更願意孤獨地喝酒。比如傑恩斯別克,總是悄悄地來店裡買一瓶二兩裝的二鍋頭,靠著櫃檯享受似的慢慢啜飲。冷不丁有人掀門帘進來,就迅速把瓶蓋一擰,口袋裡一揣,若無其事地和來人打招呼,耐心地等著對方離開。然後再繼續掏出來享受。跟個饞獨食的孩子一樣。顯然,酒帶給他的樂趣肯定不是那種電視劇和小說里通常所解釋的「麻醉」呀「逃避」呀之類。
更多的人是只讓我給斟一杯散酒,接過去一飲而盡,然後咂著嘴付錢,滿意離去,掀開厚重的門帘大步走進外面的隆冬之中。那樣的一杯酒我們賣五毛錢。
我喜歡那樣喝酒的人,我覺得他們真的把酒當成了一樣好東西來品嘗。在他們那裡,酒最次也是一種驅除寒冷的必需品。而不像群聚拼酒的人,又唱又跳,又喊又叫的,喝到最後,估計給他上點白開水他也無所謂了——甚至分不清了,照樣興奮得要死。我覺得他們不珍惜酒。
還有一類酗酒的人,佔了喀吾圖酒鬼中的大多數。這類人則總是以一種非常可怕的,簡直可稱之為「精神」的態度酗酒。他們狂飲爛醉,大部分時間卻是沉默的,而且毫無來頭地固執,鄙夷一切稍有節制的行為。
他們喝酒的狀態與程度往往有規律可循。那些在櫃檯邊站著喝或坐著喝的人,可能才剛剛開始或只喝了一瓶;盤腿坐到櫃檯上的,一般來說已經兩瓶下肚了;至於高高站到櫃檯上低頭頂著天花板的,不用說已經喝到第三瓶。假如喝到第四瓶的話,就全睡在櫃檯底下了。
當然也有例外,比如迦納爾喝到四瓶,是一定會踩著院牆上房頂的。而米列提喝到第四瓶,通常會跑到河邊從橋上往下跳。
至於其他的洋相,就更多了。
我們是裁縫,所以我家掛著一面全村最大的穿衣鏡。每天,都有各種各樣的酒鬼,從村裡的各個角落集中到我家店裡輪流照鏡子,每人還隨身帶著梳子,一個個沉默著,沒完沒了地梳頭……真讓人受不了。
鄉政府的秘書馬赫滿每喝醉一次,就到我們家訂做一套西服,還很認真地討價還價。而他平時穿著很樸素,甚至很寒磣。我想,一套體面的新衣服肯定是他長久以來都不能實現的一個願望吧。
還有河西的巴汗,每次喝醉了就挨家挨戶還債。
而我們這裡的電老虎塔什肯喝醉了,則是挨家挨戶收電費。收完電費後,再跑到房子後面挨家挨戶地掐電。我們毫無辦法,只能點著蠟燭生著氣,等他酒醒後來道歉。通常在道完歉接好線後,他還要再討一杯酒喝了才走人。
塔什肯帶的那個小徒弟也是一個小酒鬼。這小夥子,不知為什麼給人的感覺總是怪怪的,也說不上具體哪個地方怪,反正就有個地方不對勁。他那麼大的人了,臉上卻總是很自然很強烈地流溢著某種孩子才有的神情,有點像天真——對,就是天真,很無辜很簡單的天真。真是奇怪,這傢伙到底哪裡和別人不一樣呢,眼睛鼻子不都是那樣長著的嗎?於是,每次他一來,我就留心觀察。的確如此,尤其是當他張嘴一笑時,這種天真就更強烈更明顯了。等他笑完一閉上嘴,這種天真就立刻蕩然無存。於是再進一步觀察,再進一步觀察……終於明白了……咳,什麼天真呀!他嘴裡缺了兩顆門牙!
不用說,肯定是酒喝多了,跌掉的。
塔什肯說他的這個寶貝徒弟七年前就隨他跟師了,跟到現在,除了酒,什麼也沒學到手。也的確如此,這傢伙幫我家接個小線頭還被電打得齜牙咧嘴的。不過他會修電燈開關,我家電燈開關的拉繩有一段時間有了問題,連續拉扯五六下燈才亮,他過來修了一下,修得它只拉三四次就能亮了。
可能每個村子都會有這樣的一幫小夥子,還沒熬到可以死心塌地種地的年齡,但又沒勇氣出去闖蕩一番,便天天哼著被譯成哈文的漢族流行歌,成群結隊地四處混酒喝。他們七嘴八舌地圍攻我:「妹妹,不行呀,我們實在沒錢呀!」等喝得差不多了,就說:「嫂子,我們真的沒錢……」等徹底醉掉以後,我也就被叫成「阿姨」了。
只是令人奇怪的是,既然他們都沒錢了,我幹嗎還要把酒賣給他們?
真是,整天如此,人都被酒給醺糊塗了。
我家櫃檯下面的角落裡至今還堆著一些無法處理的寶貝,包括五件皮夾克、幾頂皮帽子、幾根馬鞭、一副皮手套、兩三個手電筒,還有一個摩托車頭盔、一大堆匕首、一疊子身份證、一個戶口簿、數不清的手錶(有一半都不能走了)。更可笑的是,還有一雙皮鞋……全是賒賬的酒鬼隨手抵在這裡的,估計酒醒後就忘掉了。
更可氣的是晚上,那些人也不知道為什麼有那麼大的毅力,冰天雪地里能連續敲幾個小時的門。他們越是這樣,我們越是不給開;我們越是不給開,他們越是要堅持到底,不煩不躁,一直叮叮咚咚敲到天亮,就回家睡覺去了,一覺睡到晚上,吃飽了飯,再來接著敲。
經常是幹活干到半夜,一出門,就給門口堵著的東西絆一跤。低頭一看,又一個醉趴下的,不知在冰天雪地里倒了多久了,於是趕緊把他拖進屋子,扔到火爐邊撂著,讓他自己醒過來好回家。可氣的是,這種人醒了以後,往往第一件事就是要酒喝,根本不為自己剛剛撿回一條命來而稍有後怕。
奇怪,為什麼要喝酒呢?酒到底有什麼好喝的?那麼辣,而且還得花錢。
我媽就有點癮,平時吃飯,一有好菜,就讓我給斟一杯。有時候我外婆也會主動討一小口喝。就我怎麼也喝不習慣。
我媽說,她年輕時在兵團,是連隊「姑娘排」的,每天都會在地里干到好晚才下工,一回到家,骨頭都散了,渾身酸脹。為了能夠睡個好覺,保證第二天的精神,宿舍里一幫子姑娘們就逮著酒瓶子一人猛灌一口,再昏昏沉沉上床睡覺。時間一久,就上癮了。
至於外婆,我想大約也是同樣的原因吧。艱苦的生活太需要像酒這樣猛烈的、能把人一下子帶向另一種極端狀態的事物了。
尤其看到那些喝醉了的人,眼神脆弱又執著,腳步踉蹌,雙手抓不穩任何東西。他們進入另外的世界裡了,根本不接受這邊世界的約束,甚至生命的威脅也不接受。真的覺得酒實在是太神奇了,溫和的糧食和溫和的水,通過了一番什麼樣的變化呢?最終竟成了如此強烈不安的液體……當我們一日三餐,吃著這些糧食,喝著這些水,溫和地日滋夜補,誰能知道它們在我們身體內部,在更為漫長的時間裡,又進行著一些什麼樣的變化……當我們一日日老去了,身體被疾病打開了各種各樣的缺口,當我們拄杖蹣跚地走,神志也漸漸模糊了……人的一生,莫非也是一場緩慢的酗酒過程?突然想到一個詞:殊途同歸。呵呵,世界太神奇了。不會喝酒,也罷。
對了,我所知道的漢族人喝醉酒後就很沒意思了,通常的情景只會是兩個人面對面跪著,沒完沒了地道歉,然後再抱在一起痛哭(額外說明的是,喀吾圖平時沒什麼漢人,這些都是夏天來打工的民工,蓋喀吾圖寄宿中學的新教學樓)。
還有那個一幹完活就跑到我們家店裡串門的小黃,平時挺好的一個小夥子,一喝醉了,就哭得一塌糊塗,非要認我媽為乾媽不可。我媽只好答應他。但到了第二次喝醉,他還要再認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