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一回 避寒冬唐軍班師 因讒言劉洎自盡

唐軍的一次勝機被斷送後,雙方又在城牆內外相持爭奪。日子一天天地過去,轉眼已到九月。遼東之地向來比內地早寒,數場北風刮過,滿目皆是黃色的枯草,氣溫驟降,唐軍兵士身著單衣,站在野外冷得渾身發抖。

李世民此時已沒有了入遼東時的豪情萬丈。他知道,此次征伐之事只好半途而廢,再想揮師東進取平壤,眼見是不可能之事。他召來眾將,說道:「遼東早寒,馬上就要草枯水凍,兵馬難以久留,且糧食將盡,我們必須立刻班師。」

眾將默察眼前之狀,早已明白班師之事已成定局。然出征高麗是皇帝欽定,李世民不說班師,他們皆不敢先出聲。現在李世民終於提出要班師回家,懸在眾人心中的一塊石頭方才落到地上。

李世民接著道:「我們要從容班師,不給高麗人留下機會。二位高卿,你們可以先行,將遼州、蓋州、岩州人口盡數遷往內地。」唐軍攻下遼東城、蓋牟城和白岩城,李世民下詔將此三城改為遼州、蓋州、岩州。

高惠真、高延壽躬身接旨。

李世民又轉對李世、李道宗道:「這名安市城主委實不錯,朕要與他對話一番。道宗,你將朕的意思寫成一書,然後射入城內。明日辰時三刻,朕到城下與其對話。」

李道宗憂心道:「我們既然要班師,不可打草驚蛇。萬一他們尾隨追擊,對我軍從容歸去實在不利。」

李世民慨然道:「朕明日明明白白告訴安市城主,我們即日就要班師,他若有膽,盡可來追。對了,我們班師之際,所有將士須繞城一周,然後大大方方離去。」

李道宗領命前去布置。

第二日一早,朝陽驅散了晨霧,高大的城牆在陽光下巍然聳立,護城河面淡淡地泛著一些水汽。李道宗射入城內的書中,申明唐軍今日後撤半里,請安市城主到護城河橋側與李世民相見。

李世民乘坐輅車來到橋邊,身邊僅有李世、李道宗、阿史那社爾、執失思力、薛仁貴等人護衛。只見那名安市城主也在數人護衛下等在對面,李世民緩步下車,可以看見這名安市城主個子不高,然鬚髮甚濃,有些英武之氣。

李道宗大喝道:「安市城主,皇帝陛下駕臨,趕快拜見。」

安市城主聞聲躬身一揖,朗聲說道:「高麗草民拜見大唐皇帝,迎接來遲,望乞恕罪。」

李世民也朗聲說道:「安市城主,你很好嘛。朕征戰一生,攻城無數,獨你安市城巋然不動。我們雖為敵手,然朕服你之能,高麗有人如此,實在幸甚。」

安市城主躬身說道:「草民所以如此,只因忠誠於君。由此使大唐之兵在此困頓許久,我深感不安。唯盼皇帝陛下與高麗重修舊好,從此不動干戈。」

李世民厲聲道:「蓋蘇文弒主悖逆,又侵凌他國,朕不可坐視不管。朕明日就要班師,你可轉告蓋蘇文,終朕一生,定然還要前來興兵問罪。」

安市城主為一睿智之人,明白高麗非中國敵手,若中國全力來攻,高麗實屬危矣。他無法回答,只好默然不應。

李世民又說道:「朕念你守城有功,忠於汝國,特賜縑一百匹以示獎賞。」

長孫無忌將手一揮,後面的抬縑之人快步過來,將一百匹縑放在護城河側。

安市城主覺得李世民果非凡人,自己固守城池與其相抗,按說他應該滿腔怒火,不料今日得其一番誇讚不說,還得到百匹縑的獎勵。他想到這裡,衷心說道:「鄙人累皇帝陛下親征勞頓,不敢奢望陛下賞賜。陛下能知鄙人忠心事主,則我心足矣。」說完,他躬身相謝。

李世民伸手搖了一搖,說道:「人能盡忠義之心,朕不分敵我,一樣敬重。安市城主,明日為九月十八日,我軍盡數西歸,你為盡本分,盡可放兵來追。」

安市城主熟知這裡的氣候,他算著唐軍的糧食也耗得差不多了,知道唐軍班師也就在這幾日。令他想不到的是,李世民竟然能明言自己的歸期,可見他不懼本國兵來追。安市城主知道,安市所以被唐軍久攻不下,無非佔了安市城倚山而建的便宜,若高麗兵與唐兵一對一在野外對攻,高麗兵斷然不是對手。想到這裡,安市城主顯得更加謙恭有禮,躬身說道:「鄙人不敢。明日陛下西歸時,鄙人定會立在城牆上以目恭送,並戒約手下不得出城一步。」

李世民不再說話,轉身登上輅車,緩緩回歸中軍帳。

第二日,依舊是一個晴天。李世民令李世、李道宗帶領步騎四萬殿後,他們二人此時各帶領二萬人的方陣排列於安市西門之前。其餘唐兵依令繞城一周後,開始列隊向西進發。安市城主不違諾言,其帶領屬下立於城牆之上,任唐兵耀威而去,並將城門緊閉,不放一兵一卒出城。

李世民此次出征高麗,共攻破玄菟、橫山、蓋牟、磨米、遼東、白岩、卑沙、麥谷、銀山、後黃十城,其間斬首高麗兵四萬餘級。高延壽、高惠真此去遷徙遼、蓋、岩三州人口,使中國又增加七萬餘戶口。總觀此戰,起初還算順利,只是後來與安市城相持日子太長,以致延誤日期入了冬季,使此戰功敗垂成。

大隊人馬入了遼州,休息一日後,就起身開赴遼水。此時,朔風日勁,有時吹得人馬東倒西歪,兵士們畢竟衣衫單薄,滿眼所及,皆是嘴唇烏青之人。長孫無忌為前鋒,觀見此狀,號令全軍加快行軍速度。

大軍渡過遼水之後,又遇到那片方圓數百里的泥淖。若讓閻立德依舊法兒布土成橋,眼瞅著寒氣一日冷於一日,衣衫單薄的將士難以撐持下去。長孫無忌此時急中生智,號令數萬人同時打草,然後填草成道,遇到水深處將車輛等輜重填入水中。李世民此時也舍車騎馬,並且親自驅馬負草以填路。眾人看到皇帝如此,頓時幹勁倍增,渾忘了自己身處寒天之中,周身似乎感覺不到寒冷。他們如此上下同心,終於在泥淖上鋪出一條草路來,使大軍得以通過。只是大軍的一應輜重,從此損失殆盡。

唐軍自九月十八日離開安市,其間停駐遼州,又渡遼水,再過泥淖,待行到一個名為蒲溝的地方,時間已進入十月。此時,寒風如刀,吹得唐兵瑟瑟發抖。李世民此時號令全軍,加快行軍速度,早日趕赴營州,並說道:「朕已在營州為大家備好十萬餘套棉衣。」

疲憊不堪的唐兵聞聽有棉衣可穿,無不抖擻精神,加力前奔。然天不遂人願。這日寒冽的冬風襲來,一直颳了兩個時辰,到了晚間,暴風裹挾大雪而至,將行走的唐兵遮得如同雪人。一路上,一些兵士渡遼水、過泥淖時,征衣盡濕此時未乾,他們遭遇暴風雪,竟至凍斃。

李世民聞知此情,即令長孫無忌派人集來柴薪,然後燃火於道,讓衣濕之人向火取暖,將衣烤乾。大軍如此艱難前行,終於到達營州。李世民看到將士們換上棉衣,心中的石頭方才落了地。

安市城主看到唐軍離去,一面讓人整修城池,一面撫恤傷亡之兵士。二日後,他也打點行裝,前往平壤面見蓋蘇文。

此時,安市城主的大名哄傳國內,被視為高麗英雄。蓋蘇文聽說他要入都城,即備下隆重的歡迎之禮,並親自出城迎接。蓋蘇文當初謀逆之時,獨安市城主不聽號令,惹得蓋蘇文親自帶兵去討,然攻城多日不能拿下。蓋蘇文無奈之間,只好修書入城,承諾只要安市城主願意歸附,可以保其位,並讓他永鎮安市。安市城主見大勢難擋,只好答應。蓋蘇文從此對安市城主另眼相待,既敬其耿直,又厭其不聽招呼,心中無可奈何。他此次出城迎接倒是一片真心,畢竟,因安市固守之功,免了平壤血光之災。

蓋蘇文設盛宴招待安市城主,席間,蓋蘇文意氣風發,對席上人說:「哼,唐朝皇帝不知好歹,想那隋朝皇帝數次來攻,皆鬧個鎩羽而歸,他認為自己比隋朝皇帝更強硬嗎?我這裡的一個安市都攻不下,何談其他呢?」

座中之人紛紛附和,恭頌蓋蘇文不已,說的話竟至肉麻。

安市城主不以為然,他待眾人語歇,方才說道:「莫離支不可小覷大唐皇帝,其此次失誤在於被安市絆住手腳。我聽說其間有人向其獻計,讓其圍困安市,再發奇兵與其舟師相會,大舉進攻平壤,惜其不聽,使我國免了此厄。」李世民班師之際,也下令舟師班師,李大亮和程名振率領手下登船返回萊州。

蓋蘇文仍不以為然:「哼,他來攻平壤,平壤是好攻的嗎?」

安市城主搖搖頭,說道:「大唐國力舉世難匹,我們這一次僥倖不敗,無非是佔了城池堅固和氣候的便宜。莫離支,我以為我國今後要與大唐修好,不可僵持下去。我聽說,唐朝皇帝不以武力侵逼四周,唯以德化感之,可見其出征我國非其初衷。希望莫離支不要再侵新羅,那唐朝皇帝沒有口實,我國即可免了刀兵之厄。」

蓋蘇文見安市城主替唐朝說話,心裡有氣,然礙於安市城主的面子,不敢造次。他默然半天,僅僅說出三個字來回應安市城主:「知道了。」

唐軍到了營州,立即更換棉衣,軍中醫生忙碌地為凍傷之人治傷。大軍自四月入高麗境,一直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