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回 公主事夫散唐風 唐皇出師討漠北

文成公主隨著松贊干布踏上彩橋,迎面是吐蕃臣民歡呼的笑臉,再往後,即是萬丈高的瑪積雪山。文成公主手心感覺到了松贊干布的力量,其心中如小鹿亂撞,因為身邊這位陌生的男人從此與自己要有著親密關係。他們走上橋面,文成公主忽然感到橋面有些異樣,走在上面固然平穩,然又覺柔韌,與一般的木板橋不同。她定睛一看,原來此橋面為木板,下面則是數行人肩扛木板以為支撐,浮冰撞擊的橋樁,是他們的腿腳,他們臂挽臂的身板結成一個個橋墩,抵擋著雪水的沖刷;再看橋欄杆,那是一些小孩子手拉綵綢聯結而成,他們皆面帶微笑,向公主致意。

原來這是一座人橋。公主微微側目向松贊干布看了一眼,只見他也眼含笑意,似乎在說:此橋還算妥當嗎?

原來柏海這裡河面泥沙縱橫,牛皮筏往往擱淺,人馬易陷入泥潭,這樣,坐船、騎馬都不能讓公主平安渡河,怎麼辦呢?於是就有了這座人橋。

過橋後不遠,即是松贊干布為成婚而造的「柏海行館」。

行館所在地為措日朵則草原,這裡,天藍得不能再藍,雲白得不能再白,草原綠得不能再綠,雲、水、天、草的契合,鑄成了一個水晶與翡翠的場景。今天是贊普的大婚之日,數萬吐蕃臣民在這裡觀看贊普的婚禮。入夜,一輪又大又明的月亮升起來,晶瑩的星星在不停地眨眼;地上,酥油燈燈火通明,歌聲舞影徹夜不停,吐蕃臣民向他們的贊普和王妃送去滿腔的祝福。

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成婚第二日,即動身向邏些行去。他們越過瑪積雪山,穿行於巴顏喀拉山嶺之間,乘坐牛皮彩筏渡過通天河,進入到一條美麗的溝壑之中。此溝名為勒巴溝,只見山上冰峰晶瑩剔透,山腰松杉森森,一派綠意,山麓間澗水潺潺,芳草萋萋,野花爛漫,自山頂至山腳呈現出各季的景色。文成公主行此,第一次見到如此美的高原勝景,戀戀不能去。新婚的美妙以及身旁的美景,讓她臉現笑容,懇求松贊干布在溝內休息一日,松贊干布自然滿口答應。她在溝內欣賞美景,其隨行工匠在兩側的峭壁上隨手刻下了數幅佛像和經文。自此開始,勒巴溝成為吐蕃人的神聖之谷,他們一代又一代在溝內雕刻瑪尼石、佛像、經文,使這裡的石刻藝術蔚為壯觀,成為吐蕃人引以自豪的智慧之溝。

出勒巴溝南行四十餘里,到達一個名為結古的小鎮,這裡四方環山,是河水、江水、瀾滄江的發源地,扎曲河、巴曲河橫穿小鎮,然後注入通天河。如此的山水構造,使結古形成了冬暖夏涼的氣候。松贊干布在勒巴溝見到公主愛好美景的愉悅神色,又想長途跋涉需要休息,事先令人在結古建成一座簡單的行館。公主見郎君如此體貼入微,又見這裡風光宜人,氣候適宜,心情更加甜蜜。於是,他們在這裡一住就是一個多月,過起二人的蜜月生活。

從河源到邏些,他們在路上竟然行了三個多月。二人新婚燕爾,種種甜蜜之處自不必說。公主畢竟聰明伶俐,這些日子過來,已經能很流利地用吐蕃語說話。

當文成公主進入邏些,吐蕃臣民以盛大的儀式迎接大唐公主到來。祿東贊在長安請得文成公主,並立刻派人騎快馬向松贊干布報訊兒。松贊干布聞言喜極而狂,以手加額道:「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國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為幸實多。」其得意之情,溢於言表。吐蕃雄起高原,其請得泥婆羅尺尊公主,已屬難得。現在又和大唐聯姻,無疑使吐蕃的地位大為提高。其贊普如此,臣下及百姓也高興非常,紛紛欲睹文成公主容顏。所以自柏海至邏些,凡有文成公主停駐的地方,當地百姓津津樂道,奉為神明。

松贊干布將文成公主奉入剛剛建成的布達拉宮內。那時,吐蕃人皆居於氈帳之中,身份高貴者住大帳,普通人住小帳,如今的布達拉山上起造了一座宮殿,與山下遍布的氈帳相較,顯得非常壯麗。是日晚上,松贊干布陪文成公主一同用溫泉水沐浴一番,然後著錦緞內衣進入寢殿,松贊干布著黃色,文成公主著緋紅色,其起居風格宛似一對中土的君主皇后。到了帳幔床前,松贊干布攜手與公主一同坐在床上,他輕輕問道:「公主,這裡與長安無異嗎?」

歷經了近四個月的夫妻生活,文成公主起初的羞澀已大為減少,她側眸一笑:「難得贊普如此體貼入微,竟然為臣妾起造了如此宮室。長安雖好,畢竟是娘家,邏些雖簡陋,然臣妾今日歸了贊普,即是臣妾之家。」

松贊干布聞言,大為感動,他伸手將公主攬入懷中,輕聲說道:「你舍卻長安綺麗繁華來歸我,心中定有苦楚,我豈有不知?你放心,今後你的父母之愛、兄妹之情皆歸於我一身,我傾盡心力來關愛你,不讓你委屈一分。你信我言嗎?」

想起遠在萬里之外的家人,文成公主不由得一陣難受,然能夠獲得這個男人的關愛,則也相當踏實。想到這裡,她伸出雙手緊緊抱著松贊干布的腰,仰眸說道:「臣妾在長安聽說,後宮深似海,贊普有許多王妃,能保定不忘記臣妾嗎?」她說完,嘴角淺淺一笑。

松贊干布看到她那明艷的面貌以及攝人的神態,心裡更加翻起無盡的憐愛。他堅決地搖搖頭,用嘴唇輕吻了一下她那仰起的額頭,說道:「我松贊干布一生最得意事,即是臣民皆認為我是一個最重言諾之人。我說過一定要娶到大唐公主,現在你已入我懷中;我現在說一生愛你憐你,此話也當真。」

是夜,殿外寂靜無聲,殿內紅燭勁燒,偶爾燃爆的燈花兒又增添許多喜氣。二人同擁錦衾之中,愛意無限。

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二人新婚燕爾,其閨房之樂,自不必說。此外,公主為吐蕃帶來了許多東西,松贊干布又能言聽計從,其對吐蕃的影響是很深遠的。

想起何吉羅手拿吐蕃國書,竟然以中土之文寫成,公主就勸告松贊干布要創製文字,松贊干布派人入天竺求學,不久,他們根據吐蕃語的特點,參考梵文和古于闐文,製成了吐蕃文字母,從此就有了文字。松贊干布從文成公主那裡感到了中土的學識淵深,他翻檢公主帶來的詩書史籍,更生羨慕之心。遂遣大臣子弟入長安國子學修習《詩》、《書》,並向李世民請求,禮聘中土學識之人入邏些教習表章和疏奏格式。

公主到來,還帶來了吐蕃曆法的創立。吐蕃原無曆法,沒有季節和時令。公主帶來了天文曆法書籍,傳入了漢人的干支記時法。於是,吐蕃人據此以五行分陰陽配天干,以十二生肖配地支,干支配合六十年為一輪,從此有了自己的曆法。

公主入吐蕃不久,人們從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可以感受到公主的影子。吐蕃原來以放牧為主,公主到來,攜來五穀與蕪菁種子,其種植在高原上皆能成活,唯麥子與高原不適應,逐漸變種,後來成為高原獨有的「青稞」,由此改變了高原人的生活單一方式。後來,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又向李世民請求賜給蠶種及造酒、石碾、榿、紙、墨之匠,輸入中土成熟的冶金、紡織、建築、制陶、碾米、釀酒、造紙、制墨等各種技藝,直接地改變了吐蕃相對落後的面貌。

那些日子,秀兒等侍女帶領吐蕃婦人,教習她們紡絲織帛。

漸漸地,文成公主獲得了吐蕃人的真誠敬愛,每說到她的名字,許多人頂禮膜拜,幾可將她視為神人一般。

然而月有陰晴圓缺,世上的完美之事畢竟太少且不能持久。

文成公主到了二十五歲時,三十四歲的松贊干布竟然英年早逝,此時,這對神仙眷屬剛剛成婚九年。按照大唐朝廷規制,文成公主可以返回長安歸寧父母身邊。然她寸步未離吐蕃,又在這裡生活了三十餘年,其逝去後,吐蕃人舉辦了隆重的葬禮,將其送到瓊結的一座小山上,與松贊干布合葬在一起。

文成公主辭別長安,從此未再入大唐的土地一步。其心思到底如何,是因路途遙遠且艱辛,而畏難不願遠行,還是內心深處責怪李世民將她嫁到萬里異域,始終難以釋懷,因而鐵定心思與松贊干布相伴呢?

後人不得而知。

侯君集攻破高昌城的消息,經各驛快速傳遞,很快傳入京城。此加急文書由兵部送入宮中,正是早朝過後的時辰。其時,李世民在太極殿西暖閣與一幫近臣用過早膳,正與他們一起商議薛延陀的事。

李思摩率領突厥部眾越過長城,到定襄建牙帳是數月前的事。李世民見李思摩非常懼怕薛延陀,即讓執失思力攜帶璽書去見夷男讓其退出漠南之地讓給突厥,明確薛延陀與突厥以大漠為界,不得侵擾。若誰先啟釁,大唐即出勁兵征討之。夷男迫於李世民的威嚴,不敢不聽,即將薛延陀部眾移往漠北。李思摩臨行之時,心中還是懼怕薛延陀,向李世民求懇道:「臣蒙受皇恩,為部落之長,願子子孫孫為國家一犬,守吠北門。若薛延陀侵逼,請徙家入長城。」

李世民讓他放心前去。

夷男退回漠北,心裡終歸不是味兒。他這日聽說李世民東巡,遂對其大兒子說道:「李世民東巡,留下李承乾看家,這是一個無大才的主兒,應付突發的事,定然沒有李世民迅速。你可帶領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