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回 祿東贊入京請婚 尉遲恭夜宴迎賓

棄宗弄贊召來祿東贊說道:「我剛才得到的消息,說長孫皇后因病而逝。你可攜帶禮物前往長安,一來為長孫皇后弔喪,二來要向大唐皇帝請婚。」

祿東贊答道:「尊主所言極是,臣正想這幾日即要動身。」

「嗯,你別忘了對我誇下的海口。你若請不來公主,就不要從長安回來了。還有,你不能讓大唐皇帝隨便打發來一個,弄個醜八怪來敷衍塞責。」

祿東贊見棄宗弄贊的口味這樣高,心中有些為難。但又一想,自己曾誇口說過要請來一名才貌雙全的大唐公主,則無法拒絕,遂答道:「臣拼著粉身碎骨,必定實現尊主之宏願。」

棄宗弄贊笑道:「你去大唐請婚,為一美事,何來粉身碎骨之語?好了,你放心去長安,我相信你的能耐。為了迎候公主來邏些,我讓人在布達拉山上依山勢修造宮殿,現在大模樣已成,待公主來時,宮殿即可完全建成。」

棄宗弄贊為大唐公主預造的宮殿,歷時二年乃成,因其建於布達拉山上,就稱其為布達拉宮。該宮起初建造的規模不大,後世屢有建築,逐步建成內有宮殿、正廳、靈廟、佛殿、經堂、平台和庭院為一體的氣勢雄偉的建築。遠遠望去,布達拉宮依山壘築,高達六十丈,東西長一百餘丈,上下分為十三層,唯見群樓高聳,崇閣巍峨。布達拉宮能成就今日之規模,棄宗弄贊實有開創之功。

第二日,祿東贊攜帶赤金五千兩,珍玩數百具,由百餘人護衛,浩浩蕩蕩奔往長安。

唐儉見吐蕃派來相國級的人物,自然殷勤接待。祿東贊開門見山談了自己的來意,讓唐儉轉呈李世民,並請定下拜見李世民的日期。

唐儉不敢怠慢,急忙入宮求見李世民。

李世民是時正與常何等宿衛一起,在兩儀殿前的闊地上拉弓射箭。常何這些年習武不輟,其射箭功夫最強,十支箭齊齊地插在靶心,是為今日冠軍。李世民拿起今天的賞物——彩絹一匹,微笑道:「常何,你今年年近四十,臂力猶不減當年,這才是為將者的樣兒。這匹絹賞給你,勿嫌太薄啊。」

常何恭恭敬敬接過匹絹,說道:「陛下的賞物哪怕是片紙,臣也奉為至寶。臣得皇上誇讚,心裡其實很不安,臣的臂力如何及得上皇上?」他扭頭喚道,「來人,把箭垛再前移五十步,侍候皇上射箭。」

李世民身邊的太監遞過他專用的弓箭來。只見此弓比尋常弓要大上一倍,箭也粗長許多。

李世民接了過來,輕輕彈了一下弓弦,相近之人可以聽到弓弦發出了細微的「嗡」的聲音。李世民手撫弓的握柄,觸手處可以感覺到象牙的溫潤,他感嘆說道:「算來這張弓隨朕二十餘年了。唉,弓弦猶在,而人已逝。」馬三寶於貞觀初年得暴病身死,算來已逝去多年了。

常何生怕李世民心傷,急忙搶言道:「陛下剛才誇臣的臂力尚可,然臣射中的箭垛為五十步,陛下的箭垛在一百步開外。僅此一點,臣等實在不及。」

李世民年輕時善射,其弓箭倍於常制,威力極大,他又能左右開弓,等閑人難近其身。當其危難之時,往往倚仗弓箭卻敵,常常收到奇效。傳說處羅可汗曾經輾轉得到李世民射出的一支大羽箭,他觀罷將其傳給手下人觀看,突厥人大為驚嘆。李世民即位後,太常寺請其大弓一、長矢五,將之藏於武庫,每遇到郊丘大禮時,再請出陳於儀物之中,以顯示武功。

李世民起身下場,邊走邊說道:「自從皇后逝去,算來有八個月未曾習弓箭,現在定是生疏得很了。」說罷,他拉開架勢張弓射箭。第一箭未中靶心,僅射中邊緣,李世民甩甩手道:「畢竟有些生疏了。」

孰料他後來射出的箭更不如意,有兩支竟然偏離箭垛,最後一支因氣力不濟,箭羽未達箭垛就軟軟地落在地上。

常何及眾宿衛見狀不敢吭聲,皆傻傻地立在當地。李世民也愕然半天,頹然說道:「朕還怪手有些生疏,怎麼力氣也如此不濟?」

常何上前接過大弓,寬慰道:「還是生疏的緣故。陛下這幾日再射幾次,定能展現陛下的百步穿楊之神技。」

李世民搖搖頭,不相信常何的話。他剛才射箭之時,已然竭盡全力,感覺體力不支,這是從來沒有的事。現在回首前事,李世民心中晃過一絲憂慮:難道我真的老了嗎?當此時,李世民年僅四十,正是壯年時候,實在稱不上老。

李世民意興索然,默默地坐在一邊。

常何欲轉移李世民的注意力,他慢慢湊近李世民身前,輕聲說道:「陛下,臣自從西域回京,心中一直有個想法。」

「什麼想法?」

「臣見侯尚書、執失思力、契苾何力他們得陛下重視,往往受命領兵出征,心甚慕之。因想陛下什麼時候也給臣一個機會,讓臣領兵出外,以建功立業。」

李世民驚奇地望著常何,問道:「你這是何種想法?難道說朕僅僅重視出征在外的將帥,對你這近衛之臣就不重視嗎?須知朕之近臣,多少外人都很羨慕啊!」

「臣知道。然臣總心想武將本色,須在沙場上才能顯現。」

「你為何有此種想法?」

「臣上次奉旨前往西域求雪蓮,當經過高昌國之時,心中不是滋味,因有此心思。」

「朕讓你攜帶國書,又隨帶珍寶,那麴文泰難道還故意阻攔嗎?」

「不錯。臣見陛下這些日子以來心傷皇后,不敢再向陛下添言。臣經過高昌國之時,其接待臣的高昌屬官甚是無理。」

「怎麼無理?」

「他看都不看國書,只是對珍寶還有點興趣。其抬眼望天,說道:『念你還有點眼色,若不是沖著這堆珍寶,你只有原路返回。』臣當時怒火滿腔,心想這豈是下國待上國之禮?臣有心想當場發作起來,又念著早日取回雪蓮,方忍聲吞氣,不與他理論。」

李世民沉思片刻,說道:「看來高昌國越來越離心了。一個屬官尚且如此,何況麴文泰呢?」

常何躍躍欲試:「臣見高昌居於西域的緊要之處,其對我朝無理,正該討之。若陛下興兵,臣願意出征。」

李世民搖搖頭,說道:「興兵之事,豈能動輒為之?朕剛剛興兵征討吐谷渾與吐蕃,若再興兵,天下人會說朕不思安靜——年成剛剛好了一些,就接連對外興兵。高昌國現在對我朝確實有離心,然未徹底撕破臉皮,朕不能因此小事而妄動刀兵。常何,朕讓你護衛宮室,將宮室之安託付給你,你應當知道肩頭所擔之重。」

兩人在這裡隨意聊天,就見唐儉在通事舍人的帶領下趨步而來。

唐儉躬身說道:「陛下,吐蕃小論祿東贊來京,要求面見皇上。」

李世民在尉遲敬德轉述何吉羅的際遇時,已經注意到祿東贊這個人,遂說道:「小論?即是我朝的相國了。他來意如何?」

「臣聽他轉述其贊普之言,此來一是吊皇后之喪,二是通修好之意,請求陛下與其和親。」

「嗯,吐蕃贊普派其相國來京向皇后誌哀,看來還是懂得禮儀的。」李世民心愛長孫皇后,時至今日仍然追懷不已,外番能專門來弔喪,大合其心意。

「臣請陛下示意,何時接見祿東贊?」

李世民沉吟道:「這棄宗弄贊為了與我國通婚,第一次通使就提出此事,此後不久莫名其妙發兵來攻,既而又主動撤兵。他這次派祿東贊為使,看來志在必得。嗯,朕不忙著見他。唐卿,你回去告訴他,此事要從長計議。哼,你想要公主,耍些小孩子的把戲,朕難道就怕了不成?」看得出來,以李世民的剛強性格,以攻勢來逼迫,那是萬難有結果的。

李世民想了想又道:「不過,祿東贊來弔唁皇后,頗知禮儀,朕的禮數也不能缺少。唐卿,你要把祿東贊及其隨從安置在官驛里,這些日子要好好招待他們。」

「臣遵旨。只不過祿東贊未見臣之時,何吉羅已經將他們迎入『波斯居』歇住。」

「何吉羅見到老友,倒是殷勤備至。好吧,隨他們住在何處吧。唐卿,鴻臚寺要出面多宴請他們幾回。」

「臣明白。」

「還有,你可傳旨太子,讓他代朕接見祿東贊。這樣,我們的禮數並不缺少。」

唐儉連聲答應,然後躬身退走。

常何盯著唐儉的背影,笑對李世民道:「陛下,這名吐蕃的頭兒挺有意思,為了與我朝通婚,他不屈不撓,死纏爛打,看樣子志在必得啊。」

李世民沉吟道:「朕聽敬德轉述何吉羅之語,這名吐蕃王確實有特別之處。其先祖二十六代皆籍籍無名,到了他的手裡,以弱冠之齡嗣位,先是一統部落,既而征服鄰國羊同及諸羌,成為高原霸主,這份才能凡人難及。他還不是一名蠻幹之人,善會謀略,像求婚之事,他的國中還少了好看的女人嗎?非也。他殷勤請婚,無非想與我朝結成盟邦,這樣無疑提升了吐蕃的地位。」

「皇上這樣認為,想這位吐蕃王確實英武,乾脆答應他算了。」

李世民搖搖頭,說道:「常

返回目录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