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中旬的一天,南京中央政府決定將國防部更名為國土防衛部,雖然在簡稱上依然是國防部,但這麼做卻是另有目的。吳紹霆希望通過將中國最高軍事指揮部門改名,來增添中國軍事的對內保障意義,而非是主張對外擴張的軍事意向。
雖然這麼做的實質影響並不大,但最起碼在官面文章上還是有一定作用。
沒過多久,剛剛完成更名換牌的國土防衛部就向總統府送來了上半年軍事發展彙報書。
在這份彙報書里,吳紹霆主要看重的是以龍戟號航空戰列艦為首的太平洋第一艦隊順利完成編製,艦隊駐紮在朝鮮濟州島,每個月將例行進行八到十次的日本海巡航檢防,主要巡防的地點就是對馬島、琉球王國北部以及台灣附近。
雖然太平洋第一艦隊完成了編製,但事實上戰鬥力仍然相當落後,因為太平洋第一艦隊的現役海軍官兵缺乏營有的大型艦艇操作經驗,每次艦隊出海時行動起來都很遲鈍。海軍部本打算將艦隊司令部設置在台灣,但就是考慮到要讓艦隊儘快熟練朝鮮、日本附近的海域地形,所以才臨時改設在濟州島。
不僅海軍部對太平洋第一艦隊寄予厚望,就連吳紹霆本人同樣希望這支艦隊能成為中國近代海軍的轉折點。在太平洋第一艦隊成立後的一次執行巡航任務時,吳紹霆還特意趕到上海為艦隊舉行服役儀式,並且深刻的告誡艦隊總司令薩鎮冰,一定要好好操練這支艦隊,儘快讓海軍人員與艦隊達成協調的素質。
為了加大培養海軍人才,海軍部還提請在台灣開辦新的海軍學院,在這份提請裡面海軍部的官員們認為,既然中國有陸軍大學(併入國防大學),那也應該有一所海軍大學,不僅能夠擴大海軍的教育規模,也能使得海軍和陸軍顯得平等。
經過會商之後,吳紹霆親自批准了這份提請,他決定由中央政府撥款、海軍部直接負責,在台灣基隆開辦一所國立海軍大學,其規模和教育模式完全仿照目前的國防大學,開設文化教育和軍事教育兩大類別,前者每年有定額對普通國民招生,旨在培養海軍文職人員;後者則是嚴格的軍事將領教育,從各地現役海軍官兵中招生,基礎要求是上尉軍銜,並在正規部隊服役三年以上。
海軍大學的招生還開創了歷史上首次跨兵種招生通道,陸軍、空軍、憲兵以及現役警察人員都可以通過這個途徑報名入讀海軍大學。其要求比正常招生要更加嚴格,不僅要通過前期的政治背景考察、文化程度認定,還需要直屬上司以及最高上司的雙重推薦。
跨兵種學員的學制長達六年,其中兩年為預科補習,在正式完成預科補習之前還不能算百分之百進入海軍大學,一旦預科補習成績不合格依然會退回原來單位。
除了太平洋艦隊成立之外,國土防衛部軍事工業管理司還遞交了明年國防預算的一份軍備採購計畫,在這份採購計畫當中,除了常規的軍事物資之外,比較引人注目的就是第二代戰鬥機的正式投入服役。
軍事工業管理司收到參謀總部的最終指示,由參謀長共同論證並且決定,向全國所有生產第二代戰鬥機的工廠分三批次採購第二代戰鬥機,合計為九百五十八架。其中海軍航空兵為一百五十八架,預計將組成四到六艘航空戰列艦的需要,當然還是會有多餘的飛機留作訓練和預備所用。
剩下的八百架則全部屬於空軍所有。根據空軍各部在戰爭結束之後做出的詳細統計,目前中國空軍戰鬥機一共有一千一百三十架,第一代戰鬥機為五百一十一架,第一點五代戰鬥機五百九十九架,第二代各種型號訓練機為二十架。等到明後兩年採購的第二代戰鬥機全部收貨之後,空軍將會徹底退役所有的第一代戰鬥機和部分第一點五代戰機。
不僅如此,在新式戰鬥機的投入服役時,空軍還將成立對應的戰術飛行隊,除了之前的攔截隊、偵察隊和強擊隊之外,應運而生的專業轟炸機大隊、運輸機大隊以及海岸巡防隊都已經在詳細起草和編製的過程中。
雖然說,空軍人才的培訓比起海軍要簡單迅速的多,但是隨著第二代戰鬥機的服役,一所露州航校顯然不足肩負空軍培訓的任務。而且之前露州航校設計完全是匹配第一代戰鬥機的訓練,充其量也只能用在第一點五代戰機上面,學校的規模太過局限,像悍將式空炸雞以及鐵馬式運輸機連起飛降落都很困難。
新式飛機當然需要新式的航校,甚至連全國各地的機場都要經過徹頭徹腦的改建。
空軍部代理總司令李勝如刻意等了一段時間,等基隆國立海軍大學的事情過去十多天之後,才將開設新式空軍學校的呈請上報到國土防衛部辦公廳,由辦公廳轉交到總統府。
吳紹霆看過這份呈請之後有幾分哭笑不得,他當然不會因為李勝如刻意等了幾天就不把這件事與海軍大學的事情牽扯到一塊,如今國內處於大發展階段,海陸空三大軍種都希望能擴大自身軍種的勢力,真不知道該不該說是跟風而為。不過嚴格的來說,無論是海軍大學還是空軍新式學校,這兩個項目的的確確是有必要性。
最終,吳紹霆沒有任何猶豫,直接召開了一次短暫的討論會議,確定在南京開設中國空軍第二所專業學校,不過在規模和教育模式上面還是略遜於國防大學和海軍大學。新的空軍專業學校被定名為「國立南京高等航空專門大學」,學制設為三年,招生學員必須經過露州航校培訓,或者是各省陸軍中學、講武堂以及普通高級中學畢業生。
南京航空專門大學分為兩大學院,其一是軍航學院,其二是民航學院。當然,考慮到實際的需要,前者的招生規模要遠遠超過後者的招生規模。
之所以開辦民航學院,自然是為了鼓勵和發展民用航空技術的應用。吳紹霆已經打算在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由張盛霆公司出資成立中國第一家民航公司,而在這家正式的民航公司成立之前,則由交通部負責成立一個前身的代辦公司,負責先行運營飛艇航線。等到民航公司落實之時,再將前身公司收納合併。
吳紹霆很清楚,不管是客運飛機還是客運飛艇,在短時間內是很難讓民眾接受和適應的,畢竟民智初開的人們對天空的畏懼根深蒂固,而且空中運輸的費用不菲,根本不是普通老百姓消費的起。但是他之所以毅然要成立民航公司,關鍵不是用來載客,而是開闢空中物流系統,幫助民間商戶運輸物資,同時提高郵政來往的效率,這一部 分內容當然也屬於民航事業。
有了空中物流,中國各省各地的聯繫會更加密切,尤其對南亞殖民地的發展大有幫助。不僅如此,快速的物流也能幫助很多企業提高工作效率。換句話說,當其他國家的企業還在走路的時候,中國的企業已經在飛了。
隨著海軍大學、南京航空專門大學的相繼批准建設,吳紹霆正好趁著這次軍事學院擴充之際,擬定了一份關於軍事教育和民用教育的規劃書。
他決定嚴格規劃軍事學校和教育學校的管理方式,所有軍事學校由國土防衛部直轄,所有公立學校由當地教育部直轄,所有國立學校由中央教育部直轄,只有這些官方直轄的學校,畢業證書才是由教育部或者國土防衛部頒發。不過正如同之前頒布的教育改革方案,國家鼓勵民辦高等學府,也就是說民辦高等學府的教育證明由該校頒發。
這樣一來不僅賦予了民辦高等學府更多的教育價值,也為其提供了更多的競爭條件。
民辦高等學府會通過提高自身辦學素質,來增加本校教育證明的價值,從而擴大、穩固學校在社會的聲譽。
吳紹霆制訂這樣規劃的目的,只是希望由國家來控制國民的基礎教育,一方面可以中規中矩的保證中、小學的教育質量,為國民打下普通文化的基礎,另外一方面則是盡一切可能保證高等教育的自由化,重視人格和素質的教育,讓中國的高等教育更有張力、更有彈性,所培養的人才都具備創造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