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社交口才讓你如魚得水 第二十三章 和朋友交談:交友的基礎是互惠雙贏

什麼樣的朋友才算真正的朋友?交上對你忠誠的朋友才算交對朋友。忠誠的朋友給你帶來的是穩定的信任,你在任何時候都可以向他發出求救的信號。

「誰要是找到了忠誠的朋友,誰就是找到了珍寶。」友誼不能買賣,也不能用金錢來計算朋友的價值。中國古代有一個這樣的故事:

白敏中與賀拔綦是好朋友,兩人同到長安(今陝西西安)參加科舉考試。這年的主考官是王起。王起知道白敏中出身望族,文才皆上品,甚為賞識,有意取他為狀元;但又嫌他與貧寒的賀拔綦交往過密,有點猶豫,便私下派人去勸說,暗示他:「只要你不再同賀拔綦來往,王主考就取你為狀元。」白敏中聽著,皺起眉頭,沒有答話。恰好這時賀拔綦來訪,家人把他打發走了。白敏中得悉大發雷霆,立即把賀拔綦追了回來,如實地將情況告訴他,並說:「狀元有什麼稀奇的,怎麼也不能不要朋友呀!」說畢,命家人擺起酒宴,與賀拔綦開懷對酌。

說客看在眼裡,氣在心裡,回去便一五一十地回稟王起,並從旁慫恿:「這小子捨不得賀拔綦,咱也不給他狀元。」誰知王起一反初衷,既取了白敏中,又取了賀拔綦。

原來白敏中寧要朋友不要狀元的精神,融化了王起那顆浸透了世俗偏見的心,他那真誠待人恪守信義的品格贏得了人心,令世人敬仰。

亞遜斯有一次來到了阿爾卑斯山下,遇到了幾位天神,天神說:「亞遜斯,你有過朋友嗎?」亞遜斯說:「有,他愛我勝過愛你們。」這句話激怒了天神們,他們決心殺掉亞遜斯的這位朋友,便詢問這位朋友是誰。亞遜斯看出了天神們的用意,就隱瞞不談。天神們拿出了各自的寶貝引誘亞遜斯,許諾他將有一位美貌無比的妻子,成為一個威嚴無比的國王,等等。所有這一切都未能打動亞遜斯的心。但神通無比的天神們還是抓到了亞遜斯的朋友,他們沒有立刻殺死他,對亞遜斯的話,他們並不十分相信,於是以同樣的手段去引誘亞遜斯的朋友,只要他同意背叛亞遜斯,他將得到他所要的一切,美色、財富、權勢。和亞遜斯一樣,這位朋友也絲毫未動心,天神們既羨慕又慚愧,沒有一位天神去殺他們,而是悄悄地將他們放下了山。亞遜斯對他的朋友說:「我們彼此忠誠、信任,沒有什麼比我們的友誼更重要。」

他們忠誠的友誼震驚了天神,為世人傳頌。而忠誠是友誼的標誌。對朋友的忠誠說明你對友情的確認。你對朋友的忠誠也會換回朋友對你的傾心報答。

俗話說,多個朋友多條路,朋友多了路好走。朋友相交以「誠」相待,此乃至理,那為何又要將朋友分「等級」?那不就不誠了嗎?

有個地方官員,朋友無數,三教九流都有,他也曾向人誇耀,說他朋友之多,天下第一。他的鄰居,當然也是他的「朋友」之一,曾問他,朋友這麼多,你都同等對待嗎?他沉思了一下,說:「當然不可以同等對待,要分等級的。」

他說他交朋友都是誠心的,不會利用朋友,也不會欺騙朋友,但別人來和他做朋友卻不一定是誠心的。在他的朋友中,人格清高的朋友固然很多,但想從他身上獲取一點利益,心存惡意的朋友也不少。

「心存惡意,不夠誠懇的朋友,我總不能也對他推心置腹吧,那隻會害了我自己呀。」

所以,在不得罪「朋友」的情況下,他把朋友分了「等級」,有「刎頸之交級」、「推心置腹級」、「可商大事級」、「酒肉朋友級」、「點頭哈哈級」、「保持距離級」等等。

他就根據這些等級來決定和對方來往的密度和自己心窗打開的程度。

他說,「我過去就是因為將人人都當好朋友,受到了不少傷害,包括物質上的傷害和心靈上的傷害,所以今天才會把朋友分等級」。

把朋友分等級聽來似乎現實無情,但聽了那位官員的話,你是否也覺得分等級的確有其必要,因為這可以保護自己免受別人的傷害?

要把朋友分等級並不容易,因為人都有主觀的好惡,因此有時會把一片赤心的人當成一肚子壞水的人,也會把兇狠的狼看成友善的狗,甚至在旁人提醒時還不能發現自己的錯誤,非得到被朋友害了才大夢初醒。所以,要十分客觀地將朋友分等級是十分困難的,但面對複雜的人性,你非得勉強自己把朋友分等級不可。心理上有分等級的準備,交朋友就會比較冷靜客觀,可把傷害程度減到最低。

要把朋友分「等級」,對感情豐富的人可能比較難,因為這種人往往在對方尚未把你當朋友時,他早已投入感情;而且把朋友分等級,他也會覺得有罪惡感。

不過,任何事情都要經過學習,慢慢培養這種習慣,等到了一定年紀,自然熱情冷卻,不用他人提醒,也會把朋友分等級了。

分等級,可像前述那位官員那樣分,也可簡單地分為「可深交級」及「不可深交級」。

可深交的,你可以和他分享你的一切;不可深交的,維持基本的禮貌就可以了。這就好比客人來到你家,真正的客人請進客廳,推銷員之類的在門口應付應付就行了。

另外,也要根據對方的特性,調整和他們交往的方式。但有一個前提必須記住,不管對方智慧多高或多有錢,一定要是個「好人」才可深交,也就是說,對方和你做朋友的動機必須是純正的。不過,人常被對方的身份和背景所迷惑,結果把壞人當好人,這也是很多人無法避免的錯誤。

如果你目前平平淡淡或失意不得志,那麼不必太急於把朋友分等級,因為你這時的朋友不會太多,還能維持感情的朋友應該不會太差。但當你有成就了,手上握有權和錢時,那時你的朋友就非分等級不可了,因為這時的朋友有很多是另有所圖,並非真心的。

在人際交往中,人們常常受方位的鄰近性、接觸頻率的高低性和意趣的相合性影響,交往的領域是狹窄的。

其實,決定交往對象範圍的主要因素,應該是「需要的互補性」。為了通過交往去獲得「互補」的最大效益,我們應當打破各種無形的界限,根據自己生活、事業上求進步的需要,積极參与相應的交往活動,主動選擇有益、有效的交往對象。

如果你發現自己某方面個性有缺陷而又對某人這方面的良好個性十分羨慕和敬佩的話,那麼你為什麼不可以而且應當主動找他談談,用自己的感受與苦衷去引發他談談體會與經驗呢?如果你覺得自己與某人的長短之處正好互補的話,為什麼不可以通過推心置腹的交往來各取人長,各補己短呢?

選准對象,抓住時機,主動「出擊」,以己之虛心誠意去廣交朋友,這對於博採眾長,克己之短,完善自我是很有好處的。

1.立體交叉

所謂「立體交叉」,可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從思想品德的角度來說,就是不僅與比自己德高性善的人交際,也要適當與比較後進的人交際;從性格的角度來說,就是不僅與性格意趣相近者交際,還要適當與性格迥異、意趣不同者交際;從專業知識的深廣度來說,就是不只限於與同一文化層次、同一行當的人交際,還應發展與不同文化層次,專業行業不同的人的交際;從家鄉習俗的角度來說,就是不僅要與同鄉、國內的人交際,還應當發展與異鄉人、外國人的交際……

日本組織工學研究所所長系川英夫曾這樣談到「人事關係上的乘法」:「通過與不同類型的各種人物交往,可以獲得大量的情報信息,利用這些信息,便可以進行新的創造性活動。在與各種不同類型的人交往過程中,不僅可以產生一些新的設想,而且可以使自己的思想更加活躍。」

他還作了這樣的對比:「假如有兩個人,A的能力為5,B的能力也為5,兩人是否交流,將使兩人的能力產生如下的差別:5+5=10是指兩個人未交往前的能力;5×5=25則表示兩個人交換信息後的能力。」

2.結識忘年交

青年人離不開老年人的提攜和幫助。然而,由於青年人與中老年人在思想、感情、思維方法和心理品質上的較大差異,加上青年人在青春發育成熟期心理上出現的成人感和獨立性,「代際交際」常被兩代人之間的心理障礙——代溝所阻隔了。

但這種「溝」是可能而且必須要填平的,因為任何社會階段都要靠各個年齡層次的人的相互作用來發展。這種作用既有選擇性的繼承,也有創造性的更替、繼承與創新。老年與青年的矛盾,正是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動力。要解決好這些矛盾,就要靠兩代人的努力合作,而代際交際是溝通雙方需要,實現能量互補的有效途徑。

要發展代際交際,青年人必須客觀地、辯證地認識老年人與青年人各自的長短優劣之處,看到代際交際對雙方的不同的「互補」功能。

培根就曾這樣論述過:「青年人的性格如同一匹不羈的野馬,藐視既往,目空一切,好走極端,勇於改革而不去估量實際的條件和可能性,結果常常因浮躁而改革不成;而老年人的性格則是思考多於行動,議論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