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社交口才讓你如魚得水 第二十二章 和陌生人交談:尋找雙方的共同利益

對於要不要和陌生人接觸,我們大部分人恐怕從潛意識裡面都會說不。從小時候開始,我們就被灌輸了陌生人的種種可怕之處,長大之後可能多多少少受到陌生人的騷擾,所以潛意識裡大都對陌生人形成了抵觸情緒。

但是在生活中,我們卻面臨著許多不得不和陌生人打交道的情形。你在舉辦一個產品的發布會的時候,你需要面對那些跟你幾乎沒有什麼關係的記者;你在公開演講的時候,你需要面對素昧平生的聽眾;當你一個人出差或者旅遊到某地時,你需要面對陌生的當地居民;當你求職面試的時候,你需要面對著陌生的面試官……無論是工作,學習,還是生活,你都需要和陌生人交往。因此,我們不得不放下習慣的心理抵觸情緒,開口和陌生人說話,交往。這樣,我們才能從他們那裡獲取有益的資訊以及適當的指點,這無疑有助於我們的成功——甚至直接決定了我們的成功。

中國台北「身心靈成長協會」的創辦人賴淑惠開房產中介時有著利用陌生人獲取事業成功的經典案例。當時賴淑惠住在一個大廈里,同時兼營這個樓的房產中介,經她一番細心觀察後,發現凡是對大廈有興趣的買家,第一個總是先詢問大門管理員,「最近有沒有住戶要賣房子啊?價錢多少呢?」有趣的是,每次管理員的回答幾乎是:「你去問住在八樓的賴小姐,她很喜歡買賣房子,這樣就不必再去找其他中介商了。」此外,該樓誰急等錢用要賣房子的消息也總是第一個傳到她的耳朵里。也因此,賴淑惠在首都大廈一個物業上整整賺進1000多萬元。

為什麼管理員願意幫賴淑惠的忙?說穿了是她將任何人都當成家人般關心,賴淑惠每天出入大門,必會向當日值班的管理員打招呼,出差返回也會順道帶些當地名產略表心意。這樣自然就贏得了值班管理員這位看起來和賴淑惠的工作毫不相關的貴人的支持。

有很多人認為贏得陌生人的支持幾乎是不可能的。上面的例子證明了這種看法是錯誤的。其實,只要我們方法得當,我們一樣能夠得到陌生人的支持。很多人卻做不到這一點,正是因為他們對別人缺乏興趣,這是因為他們在待人接物方面既沒有與生俱有的天賦,也不願做後天的努力以資補救所致。

一見如故,這是成功交際的理想境界。無論是誰,如果具有跟大多數初交者一見如故的能耐,他就會朋友遍天下,做事就會左右逢源;反之,如果缺乏跟初交者打交道的勇氣,不善於跟陌生人交談,他就會在交際中處處受阻,事業也就難以成功。當今正處在改革開放時代,對大多數人來說,交際面越來越廣,跟初交者一見如故的交際才能越來越顯出其重要性。可以說,讓陌生人跟你一見如故,是讓陌生人支持你的最核心的思想。

和陌生人初次見面,良好的談話是打破陌生感的關鍵。那麼,怎麼才能打開和陌生人談話的局面呢?心理學表明,如果能夠找到和陌生人的共同點,就可以打開初次見面互相不熟悉且心存戒備的窘境。

1.察言觀色,尋找共同點

一個人的心理狀態,精神追求,生活愛好等,都或多或少地要在他們的表情、服飾、談吐、舉止等方面有所表現,只要你善於觀察,就會發現你們的共同點。一退伍軍人乘車同一陌生人相遇,位置正好在駕駛員後面。汽車上路後不久就拋錨了,駕駛員車上車下忙了一通還沒有修好。這位陌生人建議駕駛員把油路再查一遍,駕駛員將信將疑地去查了一遍果然找到了病因。這位退伍軍人感到他的這絕活可能是從部隊學來的。於是試探道:「你在部隊呆過吧?」「嗯,待了六七年。」「噢,算來咱倆還應算是戰友呢。你當兵時部隊在哪裡?」……於是這一對陌生人就談了起來,據說後來他們還成了朋友。而這就是在觀察對方以後,發現都當過兵這個共同點的。當然,這察容觀色發現的東西,還要同自己的情趣愛好相結合,自己對此也有興趣,打破沉寂的氣氛才有可能;否則,即使發現了共同點,也還會無話可講,或講一兩句就「卡殼」。

2.以話試探,偵察共同點

陌生人為了打破沉默的局面,開口講話是首要的,有人以招呼開場,詢問對方的籍貫、身份,從中獲取信息;有人通過聽說話口音、言辭,偵察對方情況;有的以動作開場,邊幫對方做某些急需幫助的事,邊以話試探;有的甚至借火吸煙,也可以發現對方特點,打開口語交際的局面。兩個老年人從某縣城上車,坐在一條長椅上。其中一人問對方:「在什麼地方下車?」「到終點,你呢?」「我也是,你到南京什麼地方?」「我到南京山西路一親戚家,你就是此地人吧?」「不是的,我是從南京來走親戚的。」經過雙方的「火力偵察」,雙方對縣城熟悉,對南京了解,都是走親戚的共同點就清楚了。兩個人發現對方共同點後談得很投機,下車後還互邀對方做客。這種融洽的效果看上去是偶然的,實際上也是有其必然原因的:「火力偵察」,發現共同點,向深處掘進而產生的效應。

3.聽人介紹,猜度共同點

你去朋友家串門,遇到有生人在座,作為對於二者都很熟悉的主人,會馬上出面為雙方介紹,說明雙方與主人的關係,各自的身份、工作單位,甚至個性特點、愛好等,細心人從介紹中馬上就可發現對方與自己有什麼共同之處。一位是縣物價局的股長,一位是「縣中」的教師,在一個朋友家見面了,主人對這對陌生人作了相互介紹,他們馬上發現都是主人的同學這個共同點,馬上就圍繞「同學」這個突破口進行交談,相互認識和了解,以致變得親熱起來。這當中重要的是在聽介紹時要仔細地分析認識對方,發現共同點後再在交談中延伸,不斷地發現新的共同關心的話題。

4.揣摩談話,探索共同點

為了發現陌生人同自己的共同點,可以在需要交際的人同別人談話時留心分析、揣摩,也可以在對方和自己交談時揣摩對方的話語,從中發現共同點。在廣州的某百貨商店裡,一位在南海艦隊服役的人對服務員說:「請你把那個東西拿給我看看。」還把「我」說成字典里查不到的地道的蘇北土語。另一位也是蘇北的人在廣州某陸軍部隊服役。聽了前者這句話,也用手指著貨架上的某一商品對營業員說了一句相同的話,兩句字裡行間都滲透蘇北鄉土氣息的話,使兩位陌生人相視一笑,買到了各自要買的東西,出了店門就談了起來,從老家問到部隊,從眼下任務談到幾年來走過的路,介紹著將來的打算。身在異鄉一對老鄉的親熱勁,不知情的人怎麼也不會相信是因為揣摩對方一句家鄉話而造成的結果。可見細心揣摩對方的談話確實是可以通過找出雙方的共同點,使陌生的路人變為熟人,並發展成為朋友的。

5.步步深入,挖掘共同點

發現共同點是不太難的,但這隻能是談話的最初階段所需要的。隨著交談內容的深入,共同點會越來越多。為了使交談更有益於對方,必須一步步地挖掘深層的共同點,才能如願以償。一個度假的大學生和一位在法院工作的同志,在一個共同的朋友家聚餐,經主人介紹認識後,陌生人談了起來,慢慢地二人都發現對社會上的不正之風的看法有共同點,不知不覺地展開了討論,他們從令人不滿的社會現象,談到產生的土壤和根源,從民主與法制的作用,談到對黨和國家的期望。越談越深入,越談雙方距離越縮短,越談雙方的共同點越多。事後雙方都認為這次交談對大學生認識社會,對法院同志了解外面的信息和群眾要求,增強為糾正不正之風儘力的自覺性都是大有益處的。

尋找共同點的方法還很多,譬如面臨的共同的生活環境,共同的工作任務,共同的前進方向,共同的生活習慣等,只要仔細發現,陌生人之間無話可講的局面是不難被打破的。

在陌生人敞開胸口和我們說話後,如果你要想得到他們的支持,那麼你應該接下來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怎麼讓他能夠認同我?問題的答案很簡單:恰到好處地適應陌生人的情感需求。你只有打通了陌生人的情感需求通道,才能讓他徹底放下戒心,才會打心眼兒里認同你。

1.關心他最親近的人

任何人總是關心著自己最親近的人,如果一旦發現了別人也在關心著自己所關心的人,大都會產生一種無比親近的感覺。交際就可以利用人們這種共同的心理傾向,從關心他最親近的人切入,拉近交際的距離。

曾和日本前首相佐滕榮作實力相當的河野一郎,最會利用人們的這個微妙的心理。有一次河野一郎在歐美旅行時,在紐約遇到了多年不見已顯生疏的朋友米倉近先生。兩人在互道近況後,都留下了在國內的住址和電話,知道彼此都成了家。當晚,河野一郎回到旅館第一件事,便是掛了個長途電話給米倉近太太:「我是米倉近的老朋友,我叫河野一郎,我們在紐約碰面了,他一切都很好。」

米倉近太太沒想到丈夫的這位朋友會對丈夫這麼關心、體貼,感動得熱淚盈眶。米倉近後來知道了,專程去向他表示感謝。

2.在他心中建起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