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社交口才讓你增添魅力 第十九章 禮貌:優雅的談吐討人喜歡

哈佛大學前任校長伊立特說過:「在造就一個有教養的人的教育中,有一種訓練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優美而文雅的談吐。」

掌握社交技巧的人,不但能使不相識的人見了他們產生良好的印象,並且能廣結人緣,到處受歡迎。

許多人說話的本領不很高明,是因為他們不曾把談話當做一門藝術,不曾在這門藝術上用過工夫。他們不肯多讀書,不肯多思考。他們說話,寧肯隨便用粗俗的語句,而不肯「三思」而後言,將自己的意思用文雅、優美的語言表達出來。

有許多年輕人,終日只說些沒有任何意義的閑聞瑣事。面對一個陌生人,他們的這種說話方式肯定會招致別人的反感。

相傳,有家父子冬天在鎮上賣便壺(俗稱「夜壺」,舊時男人夜間或病中卧床小便的用具)。父親在南街賣,兒子在北街賣。不多久,兒子的地攤前有了看貨的人,其中一個看了一會兒,說道:「這便壺大了些。」那兒子馬上接過話茬:「大了好哇!裝的尿多。」人們聽了,覺得很不順耳,便扭頭離去。在南街的父親也遇到了顧客說便壺大的情況。當聽到一個老人自言自語說「這便壺大了些」後,馬上笑著輕聲地接了一句:「大是大了些,可您想想,冬天夜長啊!」好幾個顧客聽罷,都會意地點了點頭,繼而掏錢買走了便壺。

父子兩人在一個鎮上做同一種生意,結果迥異,原因就在會不會說話上。我們不能說當兒子的話說得不對,確實,便壺大裝的尿多,他是實話實說,但不可否認,他的話說得欠水平,粗俗的語言難以入耳,令人聽了很不舒服。本來,買便壺不俗不醜,但畢竟還有些私密的因素在內。人們可以拿著臉盆、扁擔等大大方方地在街上走,但若拎著個便壺走在街上,就多少有些不自在了。此時,兒子直通通的大實話怎會不使買者感到幾分彆扭?而那個父親則算得上是一個高明的推銷商。他先贊同顧客的話(「大是大了些」),以認同的態度拉近與顧客的距離,然後,又以委婉的話語說「冬天夜長啊」,這句看似離題的話說得實在是好。它無絲毫強賣之嫌,卻又富於啟示性。其潛台詞是:冬天天冷夜長,夜解次數多且又怕冷不願意下床是自然的,大號的便壺正好派上用場。這設身處地的善意提醒,顧客不難明白。賣者說得在理,顧客買下來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兒子一句話砸了生意,父親一句話盤活了生意,這不正說明了「善講」的重要性嗎?

說話講究措辭文雅,態度自然,同時還需使你的言辭富於同情,處處顯示你的善意。唯有充滿溫暖的同情的話語,才能夠引起他人的注意。假使你的話是冷淡而寡情的,那是引不起別人注意的。

選擇各種題目,努力去做優美而精純的談論。常常用清楚、流利、文雅的言詞去表示自己的意思,這是一種良好的訓練。多結交有學問的人,常與他們交談,耳濡目染,自然你也就會說話了。多讀書,也是提高語言藝術的一種好辦法,多讀書不但能開拓心胸,增加知識,而且能熟悉許多辭彙和語句,提高表達能力。

有一位服務於某大型電腦公司,擔任系統工程師的職員。他在公司已服務了六年,技術優秀並很關照晚輩,上級對他也另眼相待。但他卻在一次與客戶的交涉中,犯了意想不到的大錯誤。

某客戶買這家公司的電腦,因而召集員工聽該電腦公司的人講解。這位系統工程師極認真而詳細地解說電腦的操作和內容。在說明會的休息時間裡,他前往洗手間,要洗手時才發現沒有洗手用的香皂。他看見隔壁放著一塊,但正好有一位老人在用,這位工程師由於趕時間,並未向老人打聲招呼就徑自伸手將香皂取過來用,然後在隔壁隨便抓把衛生紙擦手,就匆匆走出去了。

那位老人對這位工程師的所作所為,覺得很生氣,認為不招呼一聲就隨便用別人位子上的東西,是很不禮貌的行為。而這位老人正是這家公司的董事長。

「這麼不懂禮貌的人,是哪家公司的人呢?」

這位董事長一詢問,知道就是電腦公司派來說明的工程師,結果使得原來要成交的電腦被退了回去。這麼一來,電腦公司也開始調查原因。電腦公司的總經理特地到這家公司謝罪,但還是無法挽回工程師所造成的惡果,工程師也因此而引咎辭職。

這位本來很有前途的優秀工程師,若能在洗手時多說一句:「對不起,讓我先用一下好嗎。」整個情形都將為之改觀。由此可見,短短的一句話,也是不容忽略的。

倘若經常覺得「這種小事不說也無妨,對方一定會知道的」或認為「芝麻小事,不說也罷」,這就錯了。

自己這樣想,對方是不是也這麼想呢?所以,雖然是芝麻小事,但仍是要經由嘴裡講出對方才能明白,諒解。

雖然電腦公司的人前去向生氣的董事長道歉,但並沒有緩和彼此間的氣氛,反而加深其間的裂痕,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

前去道歉的人,心裡總是難過,頭也是垂下的。道歉之前,總想先解釋事情,結果往往忘了說幾句對不起的話,反而更引起對方的不滿。

所以去道歉的人,看到對方馬上要先說:「真對不起,我錯了。」然後再說明事情也不遲。在說明時,也不要忘記強調歉意,並說:「真的很抱歉」,「你所說的很有道理。」或說:「我了解你的意思。」聽對方說話時,在必要時候,還要點頭附和,這樣對方的火氣才會降下來,並通過這次會談使彼此溝通意見更加順暢。在這種與人交涉方面很能幹的人,在公司容易受上級看重,並受客戶歡迎。

在適當時候說適當的話,會使不利的局面轉為有利。在交涉中若有意見,一定要誠懇地說出來,如此一來,相互的依賴感才會加深一層。

語言是思想的衣裳,它可以表現出一個人的高雅或粗俗。如果你要接通情感的熱流,使社交暢通無阻,就應得體地運用禮貌謙詞。

很早以前,有位士兵騎馬趕路,至黃昏時還找不到客棧,見前面來了位老農便高喊:「喂,老頭兒,離客棧還有多遠?」老人回答:「五里!」士兵策馬飛奔十多里,仍不見人煙。「五里、五里!」他猛地醒悟過來,「五里」不是「無禮」的諧音嗎?於是他掉轉馬頭趕回來親熱地叫了一聲:「老大爺。」話沒說完,老農便說:「你已經錯過路頭,如不嫌棄,可到我家一住。」

交際談話中如能用禮貌語言,就會讓人感到「良言一句三冬暖」,使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很快地融洽起來。例如:您好,謝謝,請,對不起,別客氣,再見,請多關照,等等。

在我國,同人打招呼常習慣問:「你吃飯了嗎?你到哪裡去?」似乎太單調,也有點不雅緻,在這方面,我們應豐富自己的禮貌語言。如見面時稱道「早安」、「午安」、「晚安」、「你夫人(先生)好嗎」、「請代問全家好」等。語言務必要溫和親切,音量適中。若粗聲高嗓,或奶聲奶氣,別人就難有好感。運用禮貌語,還要注意儀錶神態的美,當你向別人詢問時,態度尤其要謙恭,挺胸腆肚,直呼其名,或用鄙稱,必遭人冷眼,吃「閉門羹」。

在交往中得體地使用禮貌語言和謙詞,可以給對方留下良好的印象。

你和人相見,互道「你好」,這再容易不過了。可別小瞧這聲問候,它傳遞了豐富的信息,表示尊重、親切和友情,顯示你懂禮貌,有教養,有風度。

美國人說話愛說「請」,說話、寫信、打電報都用,如請坐、請講、請轉告。傳聞美國人打電報時,寧可多付電報費,也絕不省掉「請」,因此,美國電話總局每年從「請」字上就可多收入一千萬美元。美國人情願花錢買「請」字,我們與人相處,說個「請」字,既不費力,又不花錢,何樂而不為呢?

英國人說話少不了「對不起」這句話,凡是請人幫助之事,他們總開口說聲「對不起」:對不起,我要下車了;對不起,請給我一杯水;對不起,佔用了您的時間。英國警察對違規司機就地處理時,先要說聲「對不起,先生,您的車速超過規定」。兩車相撞,大家先彼此說對不起。在這樣的氣氛下,雙方的自尊心同時獲得了滿足,爭吵自然不會發生。

成功人士說話非常注意用禮貌語言,如:你好、請、謝謝、對不起、打攪了、歡迎光臨、請指教、久仰大名、失陪了、請多包涵、望賜教、請發表高見、承蒙關照,謝謝、拜託您了,等等。禮貌用語,令人心花怒放,滿面春風。

假若你到一個朋友家裡,你的朋友對你異常客氣,你每說一句話,他只有「嗯、嗯」而答,每當和你說話時,總是滿口客套,唯恐你不高興,唯恐開罪於你。如此一來,你一定覺得如芒刺在背,坐立不安。

這樣的情形你大概經驗不少,同時你就得想想,你如此對待過你的客人嗎?

雖然是客氣,但這客氣給人的顯然是痛苦。開始會面時的幾句客氣話倒不成問題,若繼續說個不停就太不妥當了。談話的目的在於溝通雙方的情感,增加雙方的興趣。而客氣話,則恰恰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