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社交口才讓你增添魅力 第十五章 圓場:化解別人和自己的尷尬

當人們因固執己見而爭執不休時,造成僵持局面難以緩和的原因往往已不是雙方的觀點本身,而是彼此的爭勝情緒和較勁心理。事實上,對某一問題的看法本身常常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環境的變化,角度的轉移,不同乃至對立的觀點都有可能是正確的。因此,我們在打圓場時可以抓住這一點,幫助爭執雙方靈活地分析問題,使他們認識到彼此觀點的相對性和兼容性,進而停止無謂的爭執。

清末名士陳樹屏善於用幾句話解開人們的糾紛,人稱他「片語解紛」。有一年,在他做江夏知縣的時候,清朝著名大臣張之洞在湖北做督撫。張之洞與撫軍譚繼詢不太合得來。有一天,陳樹屏在黃鶴樓宴請張、譚等人。座客里有個人談到江面寬窄問題。譚繼詢說是五里三分,張之洞就故意說是七里三分,雙方爭持不下,不肯丟自己面子認錯。

陳樹屏知道他們明明是借題發揮,狗扯羊皮說不清楚的。他心裡對兩個人這樣鬧很不滿,也很看不起,但是又怕使宴會煞風景,掃了眾人興,於是靈機一動,從容不迫地拱拱手,言辭謙恭地說:「江面水漲就寬到七里三分,而落潮時便是五里三分。張督撫是指漲潮而言,而撫軍大人是指落潮而言。兩位大人都沒說錯,這有何可懷疑的呢?」張、譚兩人本來都是信口胡說,聽了陳樹屏的這個有趣的圓場,自然無話可說了,於是眾人一起拍掌大笑,不了了之,停止了潮漲潮落之「爭」。

張、譚兩人因江面寬窄而爭執不休,致使宴會大煞風景,其實根本上是兩人的較勁心理在作怪。為了不使眾人掃興,主人陳樹屏抓住「江面寬窄」這一焦點,指出它本來就不是固定不變的常數,只要時令一變,兩人的答案就都有可能正確。經過這一處理,原來看起來二者必居其一的僵硬問題變得靈活了。張、譚兩人都沒有說錯。既然如此,兩人也就順台階而下,停止了無謂的爭執。

在現實生活中,過於嚴肅和枯燥的東西往往不易為人所接受,所以人們會想方設法把它變得靈活些、有趣些。在交際場合中也是一樣,如果某個較為嚴肅、敏感的問題搞得交際的雙方都很尷尬,甚至阻礙了正常交際的順利進行,我們同樣可以通過幽默的解說將其詼諧化,利用它把原來被它搞僵的場面激活,使交際活動得以順利推進。

20世紀50年代一次中國的國宴中,外賓見了盤肉湯菜中的筍片的樣子是法西斯納粹的標誌的形狀,感到迷惑不解,於是詢問周總理。周總理一看,發現是民族圖案「萬」翻滾後形成的,便解釋說:「這不是法西斯標誌,是中國傳統圖案,叫『萬』字,象徵福壽綿長,是對客人的良好祝願!」接著他又風趣地說:「就算是法西斯標誌也沒有關係嘛!我們大家一齊來消滅法西斯,把它吃掉!」聽了這機智巧妙的解說,賓主哈哈大笑,氣氛更加友好熱烈,這道湯菜很快被吃了個精光。

在這一外事交際活動中,中國傳統圖案「萬」字元由於與法西斯的標誌相似,結果製造了尷尬局面,這一事件當然令賓主都感到不悅。然而,機智過人的周總理使用了「將嚴肅問題詼諧化」的交際技巧,在對「萬」字元進行解說之後,號召大家吃掉「法西斯」,結果一下子令僵化的氣氛活躍起來,賓主雙方的尷尬與疑慮煙消雲散。

人們之所以在交際活動中陷入窘境,常常是因為他在特定的場合做出了不合時宜、不合情理或有辱身份的舉動,而旁人又往往不便於直接指出這種舉動的不合理性,於是進一步導致了整個局面的尷尬或僵持。在此情形下,最為行之有效的打圓場方法莫過於找一個視角或借口,以合情合理的依據來證明對方舉動在此時是正當的、無可厚非的。這樣一來,個人的尷尬解除了,正常的局面也得以繼續下去了。

有一次,一位著名演員及其丈夫舉辦一次敬老宴會,請文化藝術界許多著名前輩參加。90多歲的老畫家由他的看護陪同前來。老人坐下後,就拉著一個年輕女演員的手目不轉睛地看。過了一會兒,老人的看護帶點責備的口氣對老人說:「你總看別人做什麼?」老人不高興了,說:「我這麼大年紀了,為什麼不能看她?她生得好看。」老人說完,臉都氣紅了,弄得大家很尷尬,此時這位演員笑著對老人說:「您看吧,我是演員,不怕人看。」

在這個例子里,年輕的女演員恰當地使用了「強調事件合理性」的打圓場技巧。在有許多文化界老前輩參加的宴會上,90多歲的老畫家拉著女演員的手目不轉睛地看,這確實是有悖常理的舉動。考慮到老畫家的地位和自尊問題,女演員並沒有直接表達自己對此事的態度,而是以「自己是演員」為依據,證明老畫家看自己是正當而合理的,給老人鋪了一個舒服的台階。老人順利擺脫了尷尬,宴會就可以正常進行下去了。

生活中發生的一些猝不及防的意外事件,往往會讓當事者遭遇尷尬、不快或引發不必要的麻煩,輕則煩惱傷心,重則結下疙瘩,有的甚至在心中一生都籠罩著一層厚厚的陰雲。這時如果利用突發事件及事物與語言間的關係進行機智巧妙的闡釋,就會使當事者轉憂為喜。

1.火燒衣服——幸福無邊

一個周日,某豪華酒店正為一對青年舉辦結婚典禮。彩燈高懸,賓朋滿座,新娘新郎在爆竹聲中相依相偎緩緩而來。不料,一團火星濺到新娘的衣服上,頓時躥出了火苗。幸虧有人眼疾手快,上去將火捏滅。儘管只燒了條衣邊,但新娘還是很難過的,她覺得新婚燕爾就把衣服燒破了有些不吉利。在場的人都有憾意,卻不知說什麼好。還是一位老者見識多,他站到新娘面前說:「恭喜你!新娘的衣服邊沒了是個好兆頭,它將預示你們這對新人將來一定恩愛美滿,幸(新)福(服)無邊!」老者一句話,利用「新」、「服」與「幸」、「福」的諧音關係,巧妙地轉換成另一種吉祥的祝福,化腐朽為神奇,說得眾人都樂了,新娘也便轉憂為喜了。

2.16444——多拉發發發

前幾年,當社會上「8」字身價一漲再漲時,有家個體戶的汽車卻攤上個16444的號碼。親戚朋友都說這個數字太不吉利——一路死死死。車主也因此鬱鬱不樂。可是,鄰居的一位中學生卻說:「大爺,你這號碼很好,因為在音樂簡譜中,它們是:多拉發發發。只要你『多拉』貨,就一定能『發』財。」車主一聽,非常高興,硬是要送那中學生80元錢,獎他的好口才,謝他的巧祝福。從此之後,車主再也不嫌那個號碼了。

此例中,聰明的中學生沒有按照阿拉伯數字來解釋,而是將之轉換成音樂簡譜中的諧音,這麼一轉換,就將十分不吉利的幾個數字「變」成了祝福語。真是一語解憂!

3.酒杯筷子被碰掉地——悲去喜來,處處快樂

一年春節,王成和幾個朋友一道去看望一個剛剛病癒的朋友。在即將要吃飯時,女主人端來一個盤子,裡面是一套酒杯和一把筷子。不巧,背著身給客人點煙的男主人一轉身把盤子碰翻了,噼里啪啦,酒杯全碎了,筷子也撒了滿地。男女主人都很尷尬,一邊收拾一邊埋怨,火氣都很足。客人也不知所措。這時,王成急中生智,一邊幫著拾筷子,一邊說:「哎,哥們兒,你家從此要交好運了,這麼多酒杯打碎了,筷子撒得滿地都是,這叫悲(杯)去喜來,處處快樂(筷落)!」「好!」其他幾個朋友都幫著打圓場,兩位主人也立刻化憂為喜了。

此例中,王成由酒杯之「杯」想到悲痛之「悲」,由筷子落下想到「快樂」,真是自然天成,不露痕迹。

4.紗門裝潢——大發橫財

一天,李成去同事家裡商量一件事,正好同事家裡有個木工在裝紗門。一不留神,木工將印有花鳥圖案的紗門裝潢了。主人發現後有些不樂意,木工也很歉疚。見此情景,李成逗了一句:「老兄,你這紗門裝得妙趣橫生。把材料用橫了——看來主人家是要大發橫財了。」主人聽後,連說:「托福!托福!」木工也來了一句:「經這位先生一說,我這紗門裝得橫豎都好。」

上例中,將紗門裝潢,本是一件錯事,但經李成這麼一解釋,竟變成要「大發橫財」的預兆,主人聽了豈能不心花怒放?

5.水瓶打破——達到新水平

有一年教師節,某鄉一百多名中小學教師在學校歡聚一堂,慶祝自己的節日。參加這次聚會的還有縣教委和鄉政府的有關領導。當校長陪同各位領導來到會場時,一名熱情的學生提來一瓶開水,很有禮貌地給他們一一倒上水。快到劉書記面前時,劉書記站起來說:「讓我來。」說罷就從那同學手裡接過水瓶。由於沒拿穩,水瓶掉在地上,「呯」的一聲把會前的喧鬧驅散了,全場一下寂靜起來,大家都把視線投向劉書記,劉書記非常尷尬。大會主持人對此情景也頗感意外,飛快地考慮著對策,一分鐘後他就湊上前去對著麥克風說道:「老師們,看到了吧?這是在證明我鄉的教育在劉書記的領導下打破了一個舊水瓶(平),也預示著我們很快將達到一個新水瓶(平)。」聽到這兒,大家轟地笑起來,隨即響起一陣熱烈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