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唇槍舌劍,各顯神通 第六章 辯論者的素質培養

★辯論者語言能力的培養

語言是架設在辯論者與自己的對手、聽眾和評委之間的一座橋樑,是一種媒介。缺少了這個橋樑,缺少了這個媒介,我們的思想就無法傳遞到對手那裡,也無法到達聽眾和評委那裡,整個辯論其實就不會發生。

在語言能力的培養方面,應該首先解決的是語言的速率問題。辯論的語速不同於其他使用的場合。相對來說,在幾種語言藝術中,朗誦的語速最慢,演講的語速快於論述性文章的播音。在辯論賽規則中,對每一位辯手在陳辭中所用的時間,每個隊在自由辯論中所用的時間都有著嚴格的限定。因此,有的辯手以加快語速作為一種策略,以求達到在有限的時間內包含最大的語言容量。儘管,辯論語速比日常語言的語速要快一些,可是,快也有一個度。在吐字清晰的前提下,採用什麼語速才合適也要因人、因時、因景而異。活潑熱情的選手語速可以快一點,沉穩、理性的選手語速則可以慢一些;在陳詞提問、申訴要點與論據時,語速可適當慢一些,關鍵字眼甚至可以一字一頓加以突出;而在反擊對方進攻時語速可快一點,以顯示己方的鋒芒。同一場辯論,甚至同一個辯手,語速也不應一成不變,應該視具體情況有所變化。

其次,我們還要注意辯論的語調。要注意語音、語調、語速三者的協調統一。就辯論賽而言,陳詞說理階段要慷慨激昂,以示己方立論基礎的紮實;反擊對方進攻要堅決有力,以示己方的信心和力量;調侃幽默時語速、語調可以有大的起落變化,以渲染氣氛,調動聽眾情緒。自己覺得在把握不是很大、暫避對手鋒芒或不得不應對時,語速可適當快一點,但語調一定要乾脆利落、吐字吐詞果斷,不能顯露出猶豫或無把握。

另外,男女辯手在語言的把握上也應有明顯的區別。女性選手柔而不軟,柔中有剛;男性選手剛而不凶,既剛且韌。必要時,男性選手可咄咄逼人,多用「勢」,而女性選手宜親切,多用「情」;男性選手要在堅毅中見機智,詼諧調侃,但不能油滑,女選手於恬靜之中藏機鋒,可略有幽默,卻不宜調侃。整場比賽剛柔相濟,以生變化。

辯論語言必須做到言之有物,詞能達意,緊扣辯題,不講廢話。同時,還要儘可能做到言而有序。這裡所謂的序,就是指要有邏輯層次,條理分明。最後,要「持之有故,言之有理」,也就是所言所辯有根有據,順理成章,不要把辯論變成詭辯。我們把上述三個要求歸納起來,就是辯論時遣詞造句要得當,言簡意賅;適當引用成語、詩詞、格言、警句。

幽默是其中最絢麗的火花,它能給辯論增色,給人以愉悅和啟迪。幽默不同於逗笑逗樂,更不是嘩眾取寵。幽默是一種機智,所用比喻緊扣辯論中心,觀眾或聽眾熟悉,而且極富哲理,耐人尋味。

除了運用有聲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我們也可以借用態勢語言來表述自己,這在後面會有涉及。

★應變能力的培養

在辯論這種人與人面對面的交鋒中,出色的應變能力是辯論者不可或缺的能力。在辯論過程中,辯論雙方都力圖給對方以出其不意的攻擊。只有具備出色的應變能力才有可能打敗對手。

一、敏捷性

所謂敏捷性,就是指在辯論中辯論者反應的速度要快,既能夠迅速地發現對方的弱點,又能夠快速地進行思維,快速地組織和表達語言回擊對方。

清朝乾隆年間的劉墉,身居中堂之位,以思維敏捷、能言善辯而聞名。有一天,乾隆去避暑山莊,劉墉伴駕前往。外出散步時,一行人信步走進大佛寺。乾隆見那大肚子彌勒佛沖著他笑,便問:「劉愛卿,彌勒佛為何沖朕笑?」

劉墉回答:「啟稟皇上,聖上乃文殊菩薩轉世,當今的活佛,今天來此,故佛見佛笑。」

乾隆聽了自然十分高興。當劉墉走到彌勒佛面前時,乾隆轉身問道:「那佛見卿也笑,為何?」

劉墉答道:「佛見臣笑,笑臣成不了佛。」

乾隆聽了後不由自主地也笑了。

在這個故事裡,劉墉之所以能擺脫困境,出色的應變能力起了關鍵的作用。

對於辯論來說,應變能力的敏捷性是一種極為重要的素質。反應遲鈍、呆板的人,碰到意外的情況便張口結舌,明知道對方有錯卻又不知道如何反駁,只好看著對方從中獲利。這種人在辯論中是難以取勝的,只有應變能力異常敏捷的人,才能夠在辯論中獲勝。

二、綜合性

前面我們說過,辯論能力是一種綜合性很強的能力,而辯論者應變能力的綜合性則表現得更為突出。第一,辯論者要具備傑出的應變能力,必須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只有在辯論中碰到意外的情況時沉著鎮定、從容不迫,才能保證辯論者才智的正常發揮。第二,辯論者還必須具備敏銳洞察力。再高明的辯手,無論說得如何振振有詞,但肯定會出現漏洞或者不能自圓其說的地方,辯論者要能迅速抓住對方的弱點。第三,辯論者還必須具有敏捷的思維能力。發現對方弱點後,必須反應靈敏,迅速決策,適時應對。第四,辯論者必須有出眾的語言表達能力,豐富的知識和閱歷,熟知各種辯論技巧並加以熟練運用的能力。這樣,才能在對方發難時,調動積累的知識經驗,迅速地組織好語言做出反應,使自己在辯論中立於不敗之地。

三、奇特性

有一個農民和學校的老師見面了,農民和老師之間有一段對話。農民:「我要教育我的兒子!免得他以後成為一個愚蠢的人。」

老師:「你做得對,但每個月要交100塊錢。」

農民:「這數目可不小,我可以買一頭小毛驢。」

老師:「如果你買了驢子,而不教育兒子,家裡就有兩頭驢了。」

這裡,老師的回答應該說是十分奇特。

所謂奇特性,就是要求辯論者在應對突然出現的意外情況時,能突出奇招,用對方意想不到的方法給對手以措手不及的回答。

★辯論者思維能力的培養

◎辯論者要有縝密的思維能力

一個人要有出眾的語言表達能力,必須首先具有卓越的思維能力。其實,道理很簡單,如果沒有對事物的真知灼見,就不會有驚人妙語。如果沒有如泉思緒,就不可能口若懸河。一個人思維能力的高低,直接關係到辯論的勝負成敗。要提高辯論能力,首先就必須提高辯論中的思維能力。辯論中的思維必須具有以下特點。

1.思維的論證性

辯論中辯論者的思維必須概念明確、判斷準確、推理合乎邏輯、敘述有條有理。從辯論的實踐來分析,凡是思維具有論證性的辯論者,都善於從聯繫中去認識事物,力求找到事物之間的聯繫,然後做出有切實充分根據,能言之成理的議論。相反,那些思維缺乏論證性的辯論者往往論證蒼白無力、有理講不出、講話根據不足,甚至講話語無倫次、前後矛盾,這樣的人是難以在激烈的辯論中取得勝利的。

2.思維的深刻性

所謂辯論思維的深刻性,是指在辯論中能透過紛繁複雜的表面現象,準確地揭示事物最本質的方面。因為寓意深刻、既尖銳又富有哲理的辯論才是征服對手的有效手段;相反,裝腔作勢、思維混亂、見解膚淺則是辯論的最大敵人。

3.思維的敏捷性

敏捷性是指辯論者能迅速地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快速地把握存在的問題,並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尤其在口頭辯論這樣即時性很強的辯論中,對方發言一結束,就必須馬上接著發言,為己方的觀點進行辯護或者反駁對方的觀點,這時反應必須十分靈敏,能對對方言論的實質意圖快速做出判斷,並能迅速地組織材料,選擇出最佳的辯論方法,立即做出回應。要做到這些,思維就必須非常敏捷。相反,如果反應遲鈍、呆板,對對方辯詞半天還搞不清楚是怎麼回事,就肯定會失去辯論的主動權,向對手舉起了白旗。

辯論對策思維的構成,必須具有三個要素:含義性、針對性、合理性。即合乎辯論者主體動機的辯論的含義性,合乎辯論對象的思想、論點和行為的針對性,合乎辯題有關實際和真理標準的合理性。

在生活中,我們一般人說話必須精確地、清晰地、系統地反映出自己的思維成果,而辯論對辯論者的思維要求更高,要求辯論者具有敏捷的應變能力,及時適應已經變換的論證和情景,機警地依賴辯論現場的觸發,對辯詞進行快速而嚴密的組織工作,並將其傳達出來。

◎培養敏捷思維的方法

一、培養自己廣泛的興趣

所謂興趣,是人們積極探究某種事物的認識傾向,這種傾向是在實踐過程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興趣能增強外界信號的刺激,引起敏捷的反應。在辯論實踐中,我們不難發現,人們對深感興趣的辯題比不感興趣的辯題反應快,這實際上就是興趣在發揮著作用。

二、注意知識積累

一個人的思維能力,與一個人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