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唇槍舌劍,各顯神通 第二章 辯論者的心理

★辯論者的類型

辯者有許多不同的類型,根據不同的心理素質,可以把辯者分為老練型和稚嫩型、權威型和非權威型、感情型和理智型等類型。

◎老練型和稚嫩型

老練型的辯者由於富有辯論經驗,膽大心細,處變不驚,能夠很好地適應論戰的變化,一旦出現困境,也容易迅速尋找出解脫辦法。因而老練型辯者的心態,往往是成竹在胸,充滿自信,鎮定自若,沉著應戰。而稚嫩型的辯者,大多臨戰經驗少,底氣不足,缺乏自信,一旦遇到意外情況,容易驚慌,缺乏應變能力,擺脫困境的方法也少。然而老練型的辯者也容易囿於經驗,束縛其發揮創造性;稚嫩型辯者倘若能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倒容易放手發揮能動性與創造性,有時反而會使對手出乎意料,難以招架,從而出奇制勝。

不同類型的辯者,都各具長短,倘若在辯論實踐中不斷提高修養,避其短揚其長,繼而補其短揚其長,那麼不論是什麼類型的辯者,都能將自己培養、鍛煉成為雄辯家。

◎權威型和非權威型

權威型的辯者,往往有一定的知名度,比如是專家、學者,或者是雄辯家。由於權威的彌散效應,權威甚至也包括一些擔任領導職務的人。雖然他們並不見得是某方面的行家裡手,也不見得具有高超的辯論修養,只因為他們是領導,也會被人們視為權威型的辯者。權威型的辯者對於對立方的辯者,容易形成一種壓力,使之產生一定的畏懼感,這就便於權威型的辯者在辯論中取得主動。對於受眾,權威型的辯者也容易受到尊重與信任。這些都是權威型辯者優於非權威型辯者的地方。但是權威型辯者往往自己也有一定的心理壓力,他會擔心一旦有所失誤就會損害自己的權威形象,所以這種權威性會成為他的負擔,他的辯論往往會顯得拘謹,可能影響他的辯才的充分發揮。加之,正因其是權威型的辯者,對手可能會更加慎重地進行充分的辯論準備,更加周密地謀劃策略,更加謹慎地應付他們之間的辯論,這樣就會使權威型的辯者面對更加嚴峻的辯論情勢。另外,正因他是權威型的辯者,所以受眾對他的期望值也高,倘若他不能滿足這種期望而使受眾失望,那麼就容易失去支持,而置自己於窘境,終至敗北。因此,權威型辯者參辯,取勝的難度自然也會增大。而非權威型辯者,卻不像權威型辯者那樣存在種種心理負擔,也不會具有那些難度,反而顯得無拘無束;倘能無所畏懼,保持良好的競技心理狀態,則更容易充分發揮自己的辯論才華。

◎感情型和理智型

感情型辯者的情緒很容易處於高度興奮之中,不僅在語言上,而且在非語言表達上,感情色彩都非常強烈。他的語言充滿感情,面部表情和體態動作也有豐富的感情,常常能夠感染對立方的辯者,也能使受眾為之動容。感情型的辯者能夠使辯論氣氛非常活躍,給人以深刻的強烈的印象。但是感情型的辯者,由於高度興奮,感情奔涌,往往容易離題,旁逸斜出,而且在論證時也易於忽略邏輯的嚴密。受眾雖然可能受其感染而感情激蕩,卻不一定能夠真正抓得住他的辯論的精華;對手呢,雖然也可能在感情上接受他的影響,但稍加鎮定,冷靜下來,不難發現其論證的弱點和破綻,而組織有力的反擊。感情型的辯者不易使對手完全折服。

理智型的辯者並非毫無感情色彩,而是他們能更多地運用智慧,以理服人。他們的辯論往往邏輯性強,論證也頭頭是道,讓人感到合情合理,無懈可擊。但是理智型的辯者進行辯論時,不能像感情型辯者那樣使氣氛活躍,往往顯得有些呆板,不易喚起受眾的興趣。但理智型的辯手卻常常能以他們嚴密的邏輯力量震懾對手。

感情型辯者的辯論對於受眾的影響往往立見成效;而理智型辯者的辯論對於受眾的影響,一旦發揮作用,就會相當穩定地使其形成與自己共同的趨向。

★辯論者的控制能力

論辯最需要的是理智,越是在論辯最激烈的時候越需要理智,決不能讓論辯純受感情的支配。

◎控制場面好成功

雙方平等、理由充足、服從真理是論辯的三原則。辯題必須具備現實性、可辯性和生動性。求同存異是合作的基礎,而論辯過程就是求同存異的過程。然而,由於論辯的任何一方都想推翻對方的看法,樹立自己的觀點,所以辯論在日常生活中是帶有敵意的語言行為,有所謂唇槍舌劍之說,極易淪為意氣之爭。

控制場面,不僅有利於辯者充分發揮才智,更有利於對合作的探求。

論辯必須在友好、和諧、寬鬆的氣氛中進行,一邊說話,一邊觀察對方和其他聽眾的反映,並且注意環境的變化,以適時調整演講內容和方法,使對方和其他聽眾願意聽下去。

遵循下列原則,構成了辯論控場的有效機制:

1.道德控制原則

辯論是為了交換意見,交流信息,加強對論題的多層面理解,而不像培根所批評的那樣,「只圖博得機敏的虛名,卻並不關心對真理的討論」。辯論雙方應持誠懇、謙虛、互相切磋,取長補短的態度。只有這樣才會勝不驕,敗不餒,才不會計較個人得失,才會樹立起良好的「辯德」。

2.心理控制原則

論辯者一般存在著兩種心態:一是「說服欲」;二是「表現欲」。這就需要辯論者在辯論中少用武斷語言,而代之以力量更大的溫和語氣,儘可能不要傷害和激怒對方,萬一對方激動起來,最好的辦法是沉默。

3.審美控制原則

辯論是一種藝術,具有審美價值。見解精闢,論辯機智,妙語連珠,風趣幽默,這些都能給人以美的享受,使人折服。除此之外,舉止大方、文雅,且有風度美,同樣能使人易於接受。

◎日常辯論控場的原則

在日常生活中的辯論場合而非正式的、重大的辯論場合,顯得最為現實的就是要遵循心理控制原則,把過分的「表現欲」和「說服欲」視為破壞良好辯論氣氛的罪魁禍首。

1.控制說服欲原則

說服欲即為試圖說服對方的意向。具有這種慾望的人似乎不知道對方也是誓死捍衛自己的觀點,即使他們的觀點已經陷入矛盾之中,也會千方百計地進行辯護,甚至進行詭辯。兩者共同的錯誤,就是以自己在論辯中的主觀看法取代對方的評價意向。也許對於說服欲過於強烈的人來說,更加迫切需要的不是其他,而是反省。「上士無爭,下士好爭」的說法雖然有失偏頗,但它應該為說服欲過於強烈的人士謹記。

2.控制表現欲原則

表現欲即為「自我表現的慾望」。具有這種慾望的人在論辯之前往往已經準備了一套說辭,第一個願望就是把自己的觀點統統傾倒出來,盡量把自己的長處呈現在朋友面前,如伶俐的口才,淵博的學識,溫文爾雅的舉止,尤其是要顯示他自認為比較精彩的部分。但是,適當的表現欲是自信的標誌,關鍵在於根據自己的身份、對某種技巧的掌握程度及當時的氣氛把握分寸,避免虛張聲勢。用旁若無人的高聲談笑、矯飾的表情、誇張的動作來表現自己,其結果往往適得其反。有些人為了討異性的好感,亂送秋波,貶低同性,結果卻是男性顯得油滑,女性顯得輕浮。

有效的控場,是保證論辯順利進行的重要前提。在論辯過程中,我們既要狠狠打擊對方的基本立論,又不能對對方放棄自己的立論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擺脫「表現欲」和「說服欲」的影響,就是辯論可能取勝的重要前提。

◎辯論者應有的自控能力

一、擺脫壓抑情緒

辯論中,辯者處於失利的境地,或是在口頭辯論中,現場受眾情緒低落、喪失接受興趣等,都可能使辯者產生壓抑情緒。這種情緒可以渙散辯者的鬥志,削減辯者的勇氣和趣味,嚴重者可以使辯者喪失論辯的力量。所以辯者的自控,擺脫壓抑情緒也是非常重要的。

1.及時進行調整

倘若辯者處於不利境地,應迅速改變辯論的謀略與技巧,使自己儘快脫離困境,轉危為安,振作精神,再接再厲,繼續論戰;倘若是受眾消沉,也應迅速調整辯論的內容與方法,增刪材料,提高趣味,變換技巧,使辯論更加活潑生動,再掀高潮,以喚起受眾的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儘力扭轉辯論的氣氛,以利於辯論的繼續展開。

2.樹立高度的責任感

辯者進行辯論,是為了探求真理,因此,不論遇到何種情況,不能泄氣,不能打退堂鼓,要以高度負責的精神將辯論進行到底。

3.也可進行自我暗示

或用心理的內部語言,或用不易被人覺察的小動作,提示自己努力振作,以利再戰。

二、擺脫衝動情緒

辯論激烈時,陷入困境時,論敵激將時,受眾激動或冷漠時……辯者都可能會出現情緒衝動。這時辯者或眉飛色舞,興高采烈;或垂頭喪氣,流露不滿;或捶胸頓足,怒氣衝天;或手舞足蹈,得意忘形…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