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章 「反客為主」與股市理論的靈活運用

中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古國,山於封建社會的漫長,氐期以來,我們國家逐漸形成了一整套上下尊卑的等級制度。如:一國之間,有君臣之分;家庭之中,有父子、夫妻之序;朋友交往中,也有所謂主客之分。隨著社會的進步,這些繁文縟節大都已被人們擯棄。而主客之間的關係則大致未變,「客隨主變」,不可「喧賓奪主」也是我們沿用至今的準則。主與客,是人與人之間禮儀上的名分區別,不能混淆,一混就是主客不分,孔子所說的「必也正名乎」就是這個道理。不過,如果施用於鬥爭的場合,主與客並沒有什麼界限,總之,能支配人的就是主,受人支配的是客,能從被動中爭取到主動的就是「反客為主」。

「反客為主」,是《三十六計》第五套並戰計中第六計。「乘隙插足,扼其主機,漸之進也。」客者,奮幾等之分,不能立足者為暫客,能立足者為久客,客久而不能主事者為賤客,能主事則可漸握機要,而為主矣。要反客為主,第一步須爭客位;第二步須乘隙?第三步須插定;第四步須握機;第五步乃成為主。這在軍事實踐中是講變被動為主動,爭取先機之利。

春秋時期,秦國大將孟明視等人率重兵偷襲鄭國,想乘鄭國不備,一舉滅掉它,所以一直秘密進軍。

正巧,鄭國有一位牛販子名叫弦高,他買了幾百頭牛到周京去賣,走到陽津地方,遇上了一個朋友名叫蹇他,剛從秦國回來,兩人閑談之中,弦高詢問秦國可有什麼新聞,蹇他便說:「秦軍已奉命去打鄭國,十二月丙戌日出發,恐怕這幾天會由此處經過。」弦髙大驚,心想鄭國乃自己父母之邦,一旦滅於秦,豈不受辱於人。他想回國報信,但時間已不允許,情急之中,他心生一計,當下辭別了蹇他,一面派人趕回鄭國報信,一面自己準備好勞軍禮物,選帶了二十隻肥牛,單獨去迎秦軍。

當弦髙走到延津之時,恰好碰見秦軍的前哨,他連忙攔住了去路,對秦國士兵說:「我是鄭國的使臣,有事要見主帥。」秦兵把這事報告主帥,盂明視大吃一驚,心想,「鄭國怎麼知道我軍的行蹤?」他讓人請弦高入見。弦高見了盂明視,便假傳鄭國國君之命,說:「我國知道將軍要率軍辱臨敞境,特派下臣弦髙前來迎接勞軍。」便把禮單呈上。盂明視故作鎮靜地問:「既然是來勞軍,怎麼沒有你們國君的信函呢」?弦高對答如流:「將軍在十二月兩戌日出發,時間非常匆忙,來不及寫信,只托我口頭向將軍致意。」盂明視見他居然說出了自己的發兵日期,更加吃驚。愣了一會兒,便對弦高說,「我們不是往鄭國去的,此去是要攻打滑國,煩你回去多謝鄭侯一聲。」弦髙便告退。

盂明視心想,再向前攻鄭,已沒什麼便宜可占,不如真的去打滑國,也不枉此行。於是便揮師攻滑,由於弦高的機智,鄭國才避免了這場滅頂之災。

可見,「反客為主」的目的在於爭取主動,控制對方。在軍事鬥爭中,可以採取變客為主,變主為客之術,鑽空子突然攻擊,而不必一定要循序漸進,拘泥於常理。以中國歷史為例:皇帝是世襲的君王,當然是無可爭辯的「主」,而歷代的造反奪權者則是「客」,如果照主客不可混,實不能奪主的常理來看,恐怕現在還是夏朝的天下,中國的英雄也不會如此之多。然而,中國人畢竟聰明,他們不拘泥於常理,仍然代代有奪權之舉,朝朝有造反之事。每每「反客為主」。因此,運用此計的關鍵,在於隨機應變,而不必拘泥於教條。「反客為主」對於廣大股民來講,也是非常重要的。股票市場千變萬化,令人捉摸不定,因此,很多行家花費了大量的心血,研究其規律,來指導股票投資。這些理論從不同的角度來描述股票操作規律。如道氏理論、傳統股價理論、傳統信息學說以及技術分析理論等,影響很廣。不過,也有許多人對此不以為然,認為在股市的實際操作中,按投資理論的原則進行投資總是難以靈驗。因為影響證券投資的因索太多了,難以用一種或幾種投資法加以概括,要是遇事不能變通思路,僅僅拘泥於書本理論,受傳統思維的束縛,那無異於拿自己手中的鈔票打水漂。

然而,股市經營中,確實存在著一些放之四海而1皆準的真理,如買股票忌貪,低價進、髙價出,投機與風險同在,選擇多種股票,分散投資風險等等。問題的關鍵楚:誰能夠按照這些投資原則去做每個投身股市的人都知道,投資是為了獲利,可是怎樣獲利呢?這才是最難解決的問題。比如低價進,髙價出,這話說得容易,可是什麼價位算低價位?什麼價位義算高價位呢?什麼價位應該買進,什麼價位又應該賣出呢?恐怕誰也說不清楚。再如買股票忌貪,也是絕對正確的道理,可是如果有人問你,我遵循了這個原則只賺了一點點,而別人孤注一擲卻成了富翁,這原則到底對不對呢?可見,光有原則卻不會運用,等於沒有原則。股價理論大多是用過去的股價來推測未來的股價,所以肯定會有差異。理論往往對長期投資者更有作用,它能對股價的大趨勢做出預測,而短期投資的股價則是隨機應變,這就得靠投資者掌握了各種股慄知識以後,再根據現實情況做出抉擇。

浪跡股市時間較長而經過大風大浪的股票投資人,由於見的場面多,飽嘗「風險」的苦頭,因故多半變得小心翼翼;同時,這些資歷比較深的投資人由於見慣了傳統的老套,對於一些不合常規的行情走勢通常覺得無所適從,所以,一旦非常的行情出現,這些投資人經常眼巴巴地望著行情一路向上飛漲,就是缺乏投身之中的勇氣,最後,往往落得兩手空空,懊悔莫及。

例如,股市老手有一種傳統觀念:股價行情漲了一段,必然出現「回檔」的現象;「回檔」之後,再看各種因素的配合程度,還能再漲一段。對於這種「回檔的必然性」的看法,他們逐漸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論,那就是最強勢的市場的回檔為上升幅度的三分之一,否則必須「回」上升幅度的三分之二。根據這個原理,行情已漲了一段了,至少該回它三分之一。而往往這些人越是弄得兩手空空等回檔下來,股價卻硬是昂揚堅挺。弄得這些投資老手毫無辦法,手上沒有股票,想追漲又有些不大心甘情願,只好眼睜睜看著那些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新手吃得腦滿腸肥。

深圳某金融研究機構的翁某,手中持有500股發展股票,等待了很長時間。當發展股的市場價漲到每股55.75元時,他苒也堅持不住了。原因是,這時的平均市盈率已高達打96%,而他認為這是極危險的信號。因為同期世界各發展中國家股市的市盈率一般在10%左右,獨領風騷的南朝鮮股市也不過34.1%,日本證券市場正是因為過商的市盈率而導致股災的。翁某認為,股市的大跌風將緊隨而至,於逛他趕緊將手中股票全部拋出。他雖然小賺了一筆錢,然而股價非但沒有像他所預料的那樣狂跌不止,反而倒一路飛漲,到12月10日,發展股的市價已經漲到每股7~95元。算起來翁某少盈利了一萬多元。這對於小本經營的他來說可不是一筆小數目,所以他非常後悔。

經營股票的老手都知道股市有一句格言:「股票市場從無過去。」這被證明是經營股票的至理名言。過去的事情往往會成為現在的羈絆,很多初涉股市的新手常愛留意過去股市所發生的情形,來作為投資時的參考。比如,過去某種股價曾漲或跌至某個程度,而以此作為根據認為某一價位應是最高或最低的價位。然而,事實上的情形並非如此,遇到了漲風或跌風時,很可能輕易超過過去的價位標準,或達不到過去的標準。

一個正常的股票市場,股價的變動畫然受外來諸多因素的影響,但總離不了市場本身的供求關係,而且一個正常的股市,總是很少受到行政方而的干預。因為股票的價格是表示發行公司本身的獲利能力,在正常的情形下,上升或下降的機會是相等的,如果有一方面受到干預而無法伸縮時,就不能充分表現出股票的真實價值。而目前的股市也是過去所沒有的,也可以說是吻合了股票市場從無過去這句格言的另一種說法。

畢業於某財經大學的上海股民顧某,對股票的理論功底頗深,他也在實踐中試過幾次,但令他後悔的是,每次把股票拋出以後,股價卻總是繼續扶搖直上。雖然小賺了一二千元,但一點快感也沒有,反而有一種失去了成千上萬元似的失落和沮喪。1992年2月,上海放開延中實業股票價格。股價急升,開始時他有些猶豫,但眼看著不少朋友一下子成了巨富,他的心裡也開始焦灼升溫了。根據他以往的經驗,以及他深厚的理論功底,他覺得延中股價上升到五六百元沒問題,於是,他不但拿出自己的全部積蓄,還充當親戚朋友的經紀人,一共籌得二三十萬元,以每股350元買入了延中股票700股。沒想到,股市風雲變幻,短短几周,顧損失了數萬元。麻煩的是,朋友親戚馬上變臉,沉重的債務負擔,加上沉重的感情負擔,使他終日長吁短嘆。又一個為理論和經驗所累者。

「股票市場從無過去」這一句格言在大漲大跌期中,有些事確實是能和這條格言相符合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