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六章 「指桑罵槐」與股市和政治的關係

在「釜底抽薪」一節中,我們曾為讀者們分析過,影響股價的因素最經常、最直接的是經濟因素,此外有政治因索,國際形勢的變化也會引起股市的暴漲暴跌。在西方經濟首領的決策中,總是把股票看作現代生活中的重要指示器。一些經濟學家也認為,股票與政治、戰爭有著直接的聯繫,有關股票市場行情與經濟危機、政府內閣的桃色新聞和一觸即發的戰爭緊密相聯的理論也隨之應運而生。

股票是隨政治經濟的變化而變化的。傳統上,股票是由債券特別是政府公債演變而來,並隨著西方經濟的逐步擴大而形成的一種有價證券形式。目前,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的首腦機關都對股價密切關注,同樣,股票與政治經濟的聯繫十分明顯,同時,股價對戰爭因素也很敏感,比如海灣戰爭斯間,在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向伊拉克發動進攻的消息傳來前三個小時,全世界股票市場上的股價都劇烈下跌,而後當人們認為戰爭會迅速結束時,又開始大幅度回升。為此,人們稱股票市場為經濟情況和政治動向的雨表。

1987年10月,美國股市發生大崩潰。風潮過後,一些政治學家紛紛出台,把這次暴跌的責任歸咎於美國總統選舉中的黨派鬥爭。因為,1988年是美國總統大選舉年,當時就任總統里根是共和黨人,民主黨要戰勝共和黨,奪取失去已久的總統寶座,首先要打倒里根,需要從人人關心的經濟方面著手。股票成為民主黨人下手的突破口。

在美國,民主黨的經濟支柱大都是華爾街的後合老闆。從美國歷史上看,民主黨的財源主要靠東部和南部財團資助,共和黨的財源大都在西部和北部。東部財團為了推薦對自己有利的政黨,造成1987年股市的大暴跌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據有關資料表明,美國自1913年至1977年,凡是民主黨總統上台,任期第一年的股票市場行情都上漲,而共和黨總統上台任期第一年的股票市場行情都下跌,只有個別年份例外。不管這個統計是否有根據,它至少告訴人們一個規律,政治對股票的影響是十分重大的,忽視了這一點,將會使自己經濟受損。

儘管沒有任何證據說民主黨造成1987年的股價暴跌,但有一點應該清楚,當人們投機心理的注意力轉移到股票上來,必須把一些政治因素揉合進去。這時,如果不考慮政治因素對股市的影響,其後果不堪設想。

社會需要通過股票這一方式來籌集資金,發展經濟,不過,有了股票就有投機。從某種意義上來看,投機不是一件壞事。怕就怕那些不了解政治和具體情況的人去盲目投機,從而導致自己的失敗。因此,投資人在進入股市之前,必須收集一些國內外政治、經濟情況及動向的資料,進入股市之後,也應隨時注意世界上的風雲變幻。中國有句俗話:「幹什麼吆喝什麼。」這句話卻並不適用於股票業。因為股票業包羅萬象,幾乎是整個社會的縮影。單有某一方面的專長,很難勝任。因此,股民們儘管無意從政,但也應對世界政治形勢做到心中有數,並逐步培養自己的洞察力和預見力,以便有效地支配自己的股市投資。正所謂:「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乎山水之間。」在《三十六計》中,這一招被稱作「指桑罵槐」。

「指桑罵槐」是《三十六計》第五套並戰計中的第二計「大凌小者,警以誘之。剛中而應,行險而順。」意思是:強大的懾服弱小的,要用警戒的手段誘導、威嚇他。剛強之道,運用得適當,可以得到擁護和敬服。調遣、駕馭下爲,若只用利益去拉攏他,反而會使他生疑,以嚴責他人之過,暗中警告,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春秋時期,齊桓公用管仲為相,國富民強,手下兵強馬壯。他見時機成熟,便向八個國家發出會盟的邀請,意欲一舉成為中原的霸主。

不料會盟時間已到,八國之中只來了四國,以魯國為育的衛、曹等國都不來參加。齊桓公見自己的威嚴受到損害,便要聯合各國共同討伐魯國。前來會盟的宋君見齊桓公如此驕橫,心有不滿,竟率手下人揚長而去。桓公得到消息,更加生氣,馬上命令調集軍隊,準備先討伐宋國。

這時,管仲勸住了齊桓公。他說:「宋遠魯近,而且魯國不來會盟,所以應該首先討伐魯國。為了討伐魯國,我們又可以先攻打逐國。逐是個依附於魯的小國,很容易攻打。我們進攻逐國,魯國必然十分害怕。等魯國服從了我國,宋國力單,也必然會依附於我。」齊桓公於是發兵攻打逐國,沒費吹灰之力便取得了勝利。魯君得到逐國滅亡的消息,才知齊軍果然厲害,連忙讓手下準備了車馬,親口去向齊桓公謝罪。魯君一動,衛、曹二國國君也紛紛前來向齊桓公告罪。桓公一見大事將成,便寬恕了這八國不敬之罪,同時大造聲勢,揚言要率四國聯軍共同攻宋。宋君一見自己勢單力孤,急忙向齊國請求和解。結果公元前678年,齊、宋、魯、陳、衛等國會盟,齊桓公終於如願以償,做了中原的霸主。管仲之計,攻打一個小小的逐國,可以制服魯、宋兩強國,這便是典型的「指桑罵槐」。

可見,在此計中,「罵槐」才是根本目的,「指桑」不過是一種手段而已。同樣,股壇風雲變幻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政壇風雲變幻,為此,廣大股民都需要通過各種渠道,儘快盡多地掌握世界政壇的一些新動向,用意是幫助自己做出正確的投資判斷,這也是「指桑罵槐」。

那麼,股民們所應注意的政治因素都有哪些呢?政治因素通常主要指國家時事政治的風雲變幻以及各國政府制定的涉及政治、經濟、外交、軍事等方面的大政方針。政治因素對股票市場行情的影響往往具有偶然性和突發性。

對股票市場行情最常見的政治影響因素是各國政府關於金融方面的政策,例如稅收、利率、貨幣、匯率等方面。例如:1990年英國政府與歐洲經濟共同體在歐洲一體化方面發生了嚴重分歧。當時的首相撒切爾夫人指責歐共體在農業補貼、稅率、進口等方面嚴重損害了英國的利益,並拒絕在歐洲統一貨幣條約上簽字。一時間,歐洲股票市場迅速下跌,反應速度之快真是前所未有。後來,保守黨選舉新的領袖梅傑出任英國首相,才平息了英國與歐共體之間的不愉快,歐洲股市才基本恢複正常。英國與歐共體之間從摩擦到重歸於好對股市的影響,充分說明了國家經濟政策對股市的作用之大。

另外,政權交替、領導人更替、政府換屆、總統選舉等事件是影響股市行情突發性的因索。當初,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任上突發心臟病,以及肯尼迪總統遇剌身亡等事件都曾引起紐約股市的突然暴跌。前美國總統里根,遇到一個瘋狂男青年的刺殺,雖然大難不死,卻引起了國際股市的波折。《紐約時報》當時就開闢了專欄,派前線記者常駐醫院,儘快掌握第一手資料,以最快的速度在報上登出,並附加有世界各股市的行情變化,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出,股市與政治的聯繫何等密切。在台灣股市,因阿拉伯某國國王遇刺,投資者們擔心阿拉伯各國領導人就此改變石油政策,便紛紛拋售股票,導致股票價格暴跌。

種種事實都表明,政治對股票有著非常直接的影響,並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有志於從事國際股票經營的人,如果缺乏對政治局勢的全面看法,換言之,即不能事先做到「指桑罵槐」,那麼吃虧是必然的。

股民們在判斷某一股市是否健康、正常發展時,首先應該看該股市有沒有一個良好的經濟穩定環境。

任何一個國家的任何一屆政府的施政目的無非都是努力發展經濟,保持經濟穩定和繁榮,1992年以來,拉美各國證券市場普遍活躍,出現了西方報界所說的「證券市場空前繁榮」的景象。據有關方面統計,1992年前6個月,拉美各證券交易所的行情指數上升達75%,居世界首位,遠遠超過紐約、東京及倫敦證券交易所。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證券交易所每天的成交額達6000萬美元,巴西證券交易所每天成交額達6200萬美元,委內瑞拉證券日交易額從1989年的50萬美元增長到目前的600萬美元。

據行家分析,除贏利這一根本因素外,令拉美證券爲有吸引力有如下原因:

首先,拉美政局穩定,經濟開始好轉,投資環境有明顯改善。拉美經濟委員會、泛美開發銀行等國際機構都預計,90年代拉美經濟將有可觀的發展。

其次,經濟開放已成為當前拉美國家的經濟主導方針,各國紛紛減少關稅,建立小地區自由貿易區,以推動經濟發展。外向型的發展模式正在取代持續幾十年的內向型發展模式。這種轉變為外國投資者提供了新的機會。

此外,拉美國家由於沉重的外債負擔,都感到發展資金匱乏,相繼採取鼓勵外國投資和本國逃資回歸的措施,允許外國資本收買當地企業部分和全部般份。

從拉美股市活躍的例子中,我們可看出政府的經濟政策對股市所起的作用。不過,和美、日、德等國股市比較起來,拉美股市還得自認晚生後輩。通常認為,美、日、德三國佔據了世界經濟中心。由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