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三章 「遠交近攻」與長短線交易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聽到一些上了歲數的人,用這樣的話來教導年青人:「要把目光放得長遠一些,切忌眼光短淺。」民諺也這樣告訴我們:「放長線,釣大魚。」看來,高瞻遠矚,不急功近利,不貪圖短斯效應,已成為人們做事的一條錐則。不過,在筆者看來,這條準則在股票市場上並不適用於每個投資者。閣為,股市是千變萬化的,投資者的精力和財力、經驗各不相同,所謂長遠利益和急功近利也只能相對而言,因人而異,切不可一概而論。

從時間範圍上來劃分,投資者可分為兩類:一類以做長線交易為主,這種人在外人看來,似乎不注重眼前的利益,而重視長遠利益,他們持股時間長,短者半年、一年,長者甚至十幾年;另一類以做短線交易為主。這種人在外人看來,似乎不想長遠利益,只圖眼前賺錢,見跌就買或見漲就賣,他們持股時間短,長者兩三天,短者一兩天,手中股票即會出手。在外行人看來,前一類人似乎胸有宏簡,志不在小,而後一類人則目光短淺,難成大事。其實,內行人則懂得,無論長線或短線,都是投資者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所制訂的合情合理的交易方式,談不上誰目光遠大,誰鼠目寸光。

那麼,做長線或做短線的依據又是什+呢?這需要對股票價格變化的大勢和小勢有一個明確的判斷。

股票價格變化的大勢,即長期變化的趨勢,是由政治和經濟形勢、股份公司的經營管理狀況、股份公司的長期盈利能力、產業結構的變化等穩定、漸變的因素決定的;股票價格變化的小勢,即短期變化的趨勢,是由偶然性的政治和經濟風波、股票企業經營管理臨時出現的問題和股票投資者的心理變化等因素決定的。在實際生活中,穩定、漸變的因素和偁然、臨時的因素是交織在一起的,所以,即便是大勢呈上升趨勢的股票價格,也會因偶然、臨時的不利因素存在而出現下跌的現象,只是這種價格的暫時下跌一般不會影響它的長斯向上發展的趨勢而已;同樣,大勢呈下降趨勢購股票價格,也會因偶然、臨時的有利因素的作用而出現上漲現象,這些暫時的有利因素也同樣不會影響它們長期向下發展的趨勢。如果你對股市上各種股票價格的大勢沒有一個基本的估價,就會被小勢所迷惑,做出錯誤的判斷,導致投資失敗。

判斷股票價格的大勢,就是根據股價已經呈現的被動趨勢和當時的各方面情況資料來對該股票價格今後的變化趨勢進行預測和判斷。對大勢有了一個估計之後,投資者再自我估計,決定自己究竟選擇長線,還是短線。無論長線還是短線,都各有利弊。一般來說,時間越長,獲利越髙,這是一個十分普通的投資常識。比如,一位美國人於1916年以3600美元買進了美國鋼鐵公司的股票150股,隨後就將股票鎖入了銀行的保險柜,由於他的事務繁忙,再加上天長日久,這位先生竟把這些股票忘記了。當他於1969年死去時,親友們清理他的遺產,無意之中,發現那些半個多世紀前購買的股票,已由150股增至近8萬股,市價達3000萬美元以上。這似乎說明了做長線投資應該是最簡易的投資方式了,尤其對於那些技術不精、知識不足、精力有限,不能頻繁進入股票交易所的投資者最適合。但這種交易方法卻要求投資者具有較雄厚的資金實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因為一旦你從事這種投資方式,需要你應付的情況很多,如:資金在短斯內周轉不靈、股價短期的反向運動會使你暫時表面受損,你必須面對每天不斷出現的不利情況,承擔由於投資方向錯誤而引起的巨大損失等等。

由此看來,長線投資者一般都是一些實力雄厚、不求近利、十分沉著的人。這樣的人只要判斷正確,就能發揮自己的長處,有大宗收入進帳。假如你喜歡迅速看到自己的成就,而又沒有耐心去等待很長時間,對自己的投資十分關心,你應該做一個短線投資者。

一般地講,在股市上做短線投資的都是一些血氣方剛的年輕人,他們精力充沛,反應敏捷,能夠跟上股市價格飛快變化的節奏。短線投資主要依賴於市場的「感覺」和技術分析,隨機性很強,投資行為有時甚至需要嚴重偏離股價的大勢。如某公司經營差,連年虧損,該公司的股票價格一路下跌。但很多短線投資者認為經過一段大跌之後,該股票應該有一段技術性調整的過程,於是便蜂擁而至購買該公司的股票,受供求關係的影響,該公司的股票會暫時向上升一點。可見,短線投資方式帶有很大的炒買炒賣的投機性。因此需要耗費投資者很大的精力去學習有關的知識,研究股市每天的動向,關注市場各種信息,並進行分析判斷。但這畢竟是一種有效的投資方式,它特別適用於這樣一些投資者:精力有餘,有充裕的時間進出市場,洞悉股價動態;但資金不足,無法承擔長線投資者所帶來的負擔。對於這樣的投資者,應該選擇短線交易,與其用自己有限的資金去做遙遙無斯的長線,倒不如先利用自己的有利條件,揚長避短,在短線交易上獲得豐厚的收益。在《三十六計》中,這叫「遠交近攻。」

「遠交近攻」,是《三十六計》第四套混戰計中的第五計。「形禁勢格,利從近取,害以遠隔。上火下澤。」意思是:在軍事目標受到地理條件的限制時,攻取近鄰的人可以獲利,而去攻取遠隔的敵國是有害的行動。火苗是沸騰的,河水是向下流淌的,志向雖然各不相同,同樣可以結成暫時的同盟。遠方的敵國,雖然和我們有著對立的政治主張,也要同它們取得暫時的聯合,達到各個擊破的戰略目的。

在我國戰國時期,秦昭襄王在位時,相國諸侯為了擴展自己的勢力,沒有對當時的列國形勢做出客觀的分析,便向秦王獻計:我國應該攻打齊國,把他們的綱壽地方奪為己有。秦王不知底細,便準備依計行事。

當時著名的政治家范睢得知此事後,馬上去遊說秦王。他說:「現在秦國把自己封閉了十五年,沒有大的作為,其中有穣候不得力的原因,也有大王計策失誤的地方。」秦昭襄王不解其意,便問:「請問先生,我們失誤在什麼地方?」范睢便答道:「穣侯獻計,越過韓國和魏國去進攻齊國,這種作法是錯誤的。齊國強大,且路途遙遠,且不說攻打綱壽需要花費時間和巨大的人力,即便進攻得手,派兵把守這樣一個遙遠的地方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現在,大王應該同距離遠的國家修好,安撫他們,而去進攻距離近的國家。這樣,佔領哪怕是一寸土地,就立即變為秦國的土地;獲得一尺領土,便是秦國的領土。綜觀天下形勢,韓國和魏國地處中原的中心地帶,是天下的樞紐,而依據秦國如此廣闊的領土,如此強大的軍事力量,去征服弱小的韓國和魏國,就像用有名的獵犬去抓瘸腿的兔子一樣容易。因此,大王必須親自征服韓、魏這塊中心樞紐地區,以威脅楚國和趙國。楚國和趙國失去屏障,必然都來依附秦國。楚、趙都依附了秦國,那麼遙遠的齊國和燕國還能和秦國對抗嗎?」

秦昭襄王聽了范睢這番精闢的見解,心中十分高興,當下就下達了停止進攻齊國的命令。公元前266年,秦昭襄王封范睢為相國,並按照范睢的謀略,逐漸征服了臨近的國家,在將近十年的時間裡,秦國採用「遠交近攻」的計策,先滅韓國,再滅趙國,往後依次是魏、楚、燕、齊等國均被消滅,秦國最終統一了中國,成為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王朝。

范睢的良策,使秦國在統一六國的過程中避免了走彎路;同樣,短線買賣,這種「遠交近攻」的交易方式,也可以使投資者獲得巨大收益。在股市中,一般把這種短線交易,形象化地稱為「搶帽子」。

所謂「搶帽子」,是指當天先低價買進股票,然後再高價賣出相同種類、相同數量的股量,或當天先賣出股票,然後再以低價買進相同種類、相同數量的股票,以求賺取差價利益。在香港和台灣證券交易所大量存在這種情形,以致這一術語至今仍被大眾所沿用。

「搶帽子」可以說是一種技術,投資人要對當天影響行情起落的因素進行判斷,同時也需要觀察行情的走勢。如果是看漲,就先買進後再賣出,如果是看跌,就先賣出後買進。如果判斷不準確,「斷頭」與「吊空」也是常有的事。搶多頭帽子,買進股票,而股票當天未上漲,反而下跌,只好低價賠錢賣出,稱為「斷頭」;搶空頭帽子,賣出股票,而當天未下跌,反而上漲,只好髙價賠錢買回,稱為「吊空」。此外還會出現「多殺多」與「軋空」的情況。多殺多即普遍認為當天股價將上漲,於是搶多頭帽子的人特多,然而股價並沒有大幅度上漲,無法髙價賣出,等到交易快到結束時競相賣出,因而造成收盤時股價大幅下跌的情形;軋空即普遍認為當天股價將下跌,於是都搶空頭帽子,然而股價並沒有大幅下跌,無法低價買進,臨收盤時,只好競相補進,致使股價大幅度升高的情形。或者有力多頭暗中操縱市場,使空頭於交割時無法獲得其應交數量,只得在價格上滿足多頭要求的條件下,忍痛進行了結。此時空頭受軋,急欲脫身,而多頭則任意抬價,獲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