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七章 「拋磚引玉」與股票機會成本

中國民間有句俗語,叫做「捨不得孩子套不著狼」。聽起來雖粗,但它卻告訴了人們一個很深刻的道理:干一件事情如果不事先付出一定的成本,那麼也就不可能收到相應的利益。萬事皆如此,瞬息萬變、風險莫測的股票業當然也不例外。

在經濟學的詞典中,有這樣一條名詞,稱作「機會成本」,它是指把一定的資源在用於生產某種產品時所放棄的生產另一種產品的價值,或者說,機會成本是指利用一定的資涯獲得某種收入時所放棄的另一種收入。例如,一塊土地可以種植小麥和大豆。為種植小麥而放棄的大豆的產量,便成為生產小麥的機會成本。運用機會成本的概念可以對一定資浮的不同使用所能達到的經濟收益進行比較。

那麼,股票投資的機會成本是什麼呢?股票買賣的機會成本是指:用一定數量的資金購買股票所放棄的其他投資方式可能帶來的收益。我們大家都知道,在我國居民個人投資的方式中,除購買股票之外,還有儲蓄、保險、國庫券、政府債券和企業債券等多種形式,它們與股票投資一樣,都是擺在你面前供你自由選擇的投資機會。在你選擇買賣股票這個投資機會的同時,也就放棄了其他眾多方式的投資機會。而其他投資機會可能帶來的投資收益就是你股票投資的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對於股票投資人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決策依據。一般在考慮股票投資是否划算時,往往總是看股票投資給自己帶來多少收益,而把因投資股票而放棄的其他投資機會可能帶歩的收益忽視掉了。得到的判斷很可能是錯誤的,甚至是與客觀相反的結論。例如,你用100元錢買進一張股票,兩年後以120元的價格賣出,或兩年中得到的紅利為20元,於是可得到收益20元在這種情況下,是賠了還是賺了?如果不考慮機會成本,無疑是賺了3但如果把機會成本的因素考慮進去,是賠是賺還要看成本的高低。假如股票投資的機會成本大於股票投資利益,則實際上是賠錢了。例如兩年期金融債券的年利率為仏外,兩年後可得到利息4元,你實際上是賠了4元錢。假如股票投資的機會成本小於股票投資收益,才算得上賺錢。例如,兩年期金融債券的年利率為9%,兩年後可得到利息18元。在這種情況下,才能說了「我賺了2元錢。」可見,如果不考慮機會成本,往往會出現在已經賠錢的情況下沾沾自喜的可能——投資人在購買股票時,必須計算股票投資的機會成本。

股票投資人如要更準確地計算機會成本,必須全面了解我國在目前條件可供個人選擇的投資方式及其收益率的計算方式。主要有:

銀行儲蓄存款及計算利息的方法;債券及計算利息的方法;保險,等等。

為了更準確地計算股票投資的機會成本,股票投資人在日常務必要格外注意各種投資方式利率的變化,把報紙、廣播中公布的儲蓄存款、國庫券、各種債券的現行利率記錄下來,以備決策時利用。

當然,如果請投資人在股票投資和其它投資機會中選擇,恐怕大多數人會選擇前者。因為,持有股票可能在短斯內獲得令人瞠目的收益,如果你能夠做到在股票價格低且預計會上升時大量買進,待價格高時再賣出;或當股票價格高且預計會下降時大量拋出,待價格低時再買入,你就一定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收益。而一般投資方式的獲利和股票投資獲利相比,無疑是小巫見大巫。因此,絕大多數投資者都會毫不猶豫地拋出一般投資這塊「磚」,而引入股票投資這塊「玉。」一旦你決定投資於股票市場,需要你拋出的「磚」還很多。因為股票市場錯綜複雜,各種機會並存。你必須不停地在次要利益和主要利益中做出選擇,有時,在你已穩獲主要利益的時候。你還必須忍痛捨去一些次要利益,以保住你手中的「玉」。

深圳市的股票投資者金某,用其幾乎全部積蓄5萬元買了股票,其中有近一半股是他從朋友翟某那裡轉買過來的。在他買入股票後一個星期,股票價格開始上升。它起初以每天的速度遞增,然後又以每天10%的價格遞增。金某手中股票的價值已經是面值的10倍以上。如此算來,這筆股票已為金某賺取了20萬元的利潤,沒有任何實業和商業有這麼大的利潤。

誰料智者千慮必有一失。金某從翟某那裡買進的股票並沒有過戶,分紅也只能分到翟某名下。當兩人聯繫時,翟某隻答應以一周前的價格將股票折算給金某,這使金某損失了一萬元。然而金某還是壓下怒火認可了。因為他知道,股票過戶必須出示身份證。如果翟某以出差等借口拖上一兩個星斯,那麼他的損失將以數萬元來計算。金某儘管在經濟上蒙受了不小的損失,但這卻使他保住了其餘十幾萬元的主要利益。這也是「拋磚引玉」的一例。但有所變化,可謂之「拋磚保玉。」

在《三十六計》第三套攻戰計第五計中寫道:「類以誘之,擊蒙也。」意思是用極其類似的東西去迷惑敵人,在敵人做出錯誤判斷、以假當真的時候,發動攻擊。

詩經有云:「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這是人與人之間禮尚往來的情感表達,並無惡意存在。但若施諸於利害相爭的計策上,卻恰恰相反,這句話應該改為「投彼以木桃,定要報我以瓊瑤。不報,取之,文取不得,武奪之」。這就是「拋磚引玉」的最實際的解釋,其手段是釣魚方式,目的在於以小易大。「拋磚」就是利用一些人貪小便宜的弱點,先給予一點甜頭,誘人上當,慢慢地把「玉」引過來。好比釣大魚一春,先用小利去誘敵上當。用極似真的東西,迎合敵人的主觀想像,這才是妙計。

前面我們已經為大家介紹了孫臏「圍魏救趙」的戰例,距那場戰役十年之後,孫臏又導演了一出「拋磚銀玉」的戰役,此次他不僅打敗了敵人,而且置自己的仇敵龐涓於死地。

公元前343年,魏惠王又拜龐潛為大將,率軍攻打韓國,韓國力弱,求救於齊。齊威王發兵五萬,仍以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救援韓國。這次孫臏故伎重演,率軍直搗魏都大梁。

龐涓得知本國告急,忙率軍回援。孫臏見敵人中計,因勢利導,採用減灶之法,第一天命手下壘十萬灶,第二天減少到五萬,第三天只壘三萬。龐涓在齊軍身後尾追三天,數完齊軍的灶之後很高興,他認為齊軍怯戰,十萬大軍只過三天便逃走過半,輕敵情緒頓生。他命令步兵在後,親率輕騎和精兵在後猛追。

孫臏仔細計算了魏軍的速度,對田忌說:「敵軍大約今晚到達馬陵道,此地道路狹窄,兩旁多是絕壁險關,我軍正好設伏。」他命令士兵進入陣地,並讓人砍去一顆大樹的樹皮,上書:「龐涓死於此樹下」七個大字,並命軍中一萬名善射軍士夾道埋伏,看到火光便一齊發射。

當夜,魏軍果然到達馬陵道,龐涓見這棵大樹奇怪,命手下火炬照明,當他發現樹上的字時,心知中計,忙令手下退兵,怎奈為時已晚,周圍的齊軍見火光萬箭齊發,龐涓死於亂箭之下,主帥既死,魏軍作鳥獸散,齊軍又獲得了一次輝煌的勝利。

「拋磚引玉」應用于軍事上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攻擊敵人。應用於股票投資則是為了獲得最大的利益,對於單個的股票投資者來說是這樣,對於那些貌似財大氣粗的股份公司來講,就顯得更為重要。

所謂股份公司,指的是通過發行股票把分散的資本集中起來進行經營活動的企業,一般可分為三大類型:一種是股份有限公司,一種是股份無限公司,還有一種兼存上述兩種股份公司特點的股份兩合公司。

一家股份公司的興旺,一方面來自企業內部的管理和創新,另一方面來自外界的支持。內部如何管理和創新,公司負責人應胸有成竹,同時,對外界的風雲要善於觀察。因為在企業經營過程中,外界的影響有時會導致企業陷入困境且:瀕臨破產。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股份公司都要竭力擴大經營業務。

為擴大經營業務,股份公司一般採取兩種方法:一是發行公司債券和新股;二是到銀行申請貸款。公司一般都是雙管齊下。這些辦法可以比較好地應付外界在各方面發生的變化,使企業經營得以擴大和發展。不過,作為企業的決策者,到銀行貸款有很大的困難,這主要是銀行貸款來得不容易,不主動和不靈活,所以,企業家們時常採用發行債券和新股的辦法來發展自己的企業。

發行債券和新股有很大的學問,用什麼方式發行則是關係到發行成本、銷售前景、還本付息負擔、公司業務前景、市場證券價格、批准可能性等多方面因素,一般的公司在發行債券和新股之前,往往要大造聲勢。並付出一定的血本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這就用得著「拋磚引玉」這條計策了,請看下面的例子。

南京有一家中外合資公司,為了在南京地區發行公司債券,他們在考慮好各種對策的前提下,搞了一個與其它公司發行債券的不同辦法。首先,他們利用我國第一座自行設計、自行施工建造的南京長江大橋為宣傳據點,連續幾天在大橋上搞彩燈展覽,惹得南京市民和新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