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圍魏救趙」與股票多樣化

請讀者們先看一看下列的報道:—位股民因忍受不了股票下跌的經濟虧損於五月十二日下午在家自縊身亡。

居住在上海浦東陸家嘴地區41歲的康某,系某公司職工。隨著「股票熱」升溫,他和其弟於4月中旬以每股293*35元價購進上海延中實業股票107股,其中他本人73股,其弟為34股。之後,延中實業股票連續下跌,跌至每股200元左右。4月29日,康某與其弟弟商量,將不久前買進的107股延中實業股票以每股205元價賣出,兄弟二人共虧損9453,45元,康某本人虧損達6449,55元。從這以後,康某整日悶悶不樂,時常嘆氣。雖然家屬和親朋好友善言相勸,仍無濟於事。終尋短見。

這篇題為《上海一股民虧損上千自縊身亡》的文章,就登載在1992年5月15日的《解放日報》上,區區二百餘字,告訴了人們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股市高處不勝寒!

從股票投資者的心理出發,當然人人都想賺錢,但是不是通過股票交易每個人都能如願呢?國外股票市場上流行著這樣一個有趣的說法:在十個投資人中有七個人賠錢,兩個人不賠不賺,只有一個人賺錢。那麼,為什麼大家還都要爭先恐後地參加股票市場上的買賣活動呢?這是因為七個賠錢的人不甘心,要把賠掉的本錢撈回來,另外兩個人白忙了半天不賠不賺,當然要繼續努力;那一個賺錢的人還想多賺一些,所以大家的勁頭都有增無減。這種說法雖然有些過頭,但卻不無道理,它告訴人們買賣有價證券並不是這麼好賺錢的,而且賠錢的概率相當髙。因為,任何投資活動都具有一定的風險,而股票投資的風險就更大。所有股票的風險都是千真萬確的。不論你過去在股票投資中的戰績多麼輝煌,你所設想的前景多麼美好,你的投資技巧多麼高超,你都應該了解面臨風險的嚴重性,並且充分做好心理準備,想好應付的對策,否則你就不應成為股票投資人。

證券投資、特別是股票投資,是一種高度複雜、極具冒險性的活動,它既能給人帶來豐厚的利潤,又能使人傾家蕩產。作為一名投資者,必須充分了解和掌握證券投資的風險賴收益情況,盡量避免投資風險,獲得最大的投資收益,股票投資風險來源很多,從理論上概括來源主要有三種:(一)市場風險。是由於市場價格的波動而引起的,因為股票交易是按其市場價格來進行的,因此,股票市場價格的波動就可能給投資者帶來損失或收益。(二)企業風險。企業風險是指企業經營不善,企業處於危險狀況,企業經營活動受到嚴重限制,企業具有倒閉的可能性等等所帶來的風險。因為,如果企業經營狀況不佳,企業支付股息的能力就減少,而該企業發行的股票的投資價值也隨之降低。(三)購買力風險。是指由於通貨膨脹的影響,投資者定期所獲固定收入的實際購買力將會下降,通貨膨脹對股票價格的不利影響有兩方面:一方面影響公司的贏利;另一方面股息的增長速度往往趕不上物價的上漲速度,所以證券的價格最終將下跌,從而影響證券市場的穩定。

任何一種形式的投資都是有風險的。作為投資者,要慎重選擇自己的投資方式,要儘可能獲得較高的投資報酬。特別是對於我們中國的股票投資者來講,絕大多數都是有面定職並的工人、農民、教師、職員等等,他們少有時聞和精力,整天守在證券交易所里跟蹤市場的發展,研究行情的走勢,投資往往帶有很大的隨意性和盲目性。而且工薪階層的投資者大多是用自己的積蓄進行證券投資,資金有限,沒有足夠的實力又缺乏過硬的金融專業知識,極易隨風倒,糊裡糊塗地把自己的血汗積蓄賠得一乾二淨。

既然股票投資中的風險不可避免,那麼有什麼好辦法能使交易中的風險降到最小程度呢?

讓我們來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你與你的朋友各有10萬元現金,都想把這筆錢用於股票生意。所不同的是:你一股腦地把這筆錢全部購買了六公司的股票,而你的朋友卻用這10萬元買了A、B、C三個公司的股票。不巧,一個月後,由於八公司經營管理不善,它所發行的股票價格下跌很快,很明顯,由於你和你的朋友都買了這家公司的股票,你們就都在經濟上蒙受了損失。那麼,你和你的朋友究竟誰的損失更大一些呢?

答案也是很明顯的:當然是你。因為你孤注一擲,用10萬元買了A公司的股票,而你的朋友購買A股票的金額只是你的幾分之一,因此,損失自然也就比你小得多。而且,由於你手中只握有公司一種取票,因此,你挽回損失的唯一希望在於A公司經營狀況好轉,股票價格回升,而這是不以你的意志為轉移的,這樣,你的命運揮在別人手中,你就成了一名非常被動的股票投資者,干著急,使不上勁兒。而你的朋友則不同,他的手中除了我公司的股票之外,還握有B、C兩種股票,只要這兩種股票價格穩定,那麼他的損失就會大大得到緩解,甚至如果B、C兩種股票價格看好的話,他在股票中的損失完全有可能從這兩種股票中彌補回來。這樣一比,買一種股票和同時買幾種股票,這兩種做法孰優孰劣不是一目了然了嗎!試想,在本節剛開始提到的那位不幸的康某,如果他不是傾其所有隻買了延中實業股票這一種,而是多買幾種的話,那麼,他的損失毫無疑問將會小得多,他的下場也就不會那麼悲慘了。

可見,股票多樣化,確實是降低風險的靈丹妙藥。其實,這個辦法,我們也可以從《三十六計》中找到它的影子,這就是「勝戰計」中的第二計:圍魏救趙。

這條計策,出於中國古代一個著名戰例,即桂陵之戰,也發生在戰國時代。

公元前353年,魏惠王派手下的大將龐涓率重兵進攻趙國,魏軍來勢兇猛,很快便圍住了趙國都城邯鄲,龐涓想一鼓作氣滅掉趙國,而趙軍依據堅固的城防,拼力死守。雙.方在邯鄲城下激戰了一年多,打得兩敗俱傷,但仍難分勝負,趙國的國君趙成侯便派使者到齊國去求救,並情願把從魏國拿來的中山送給齊國為謝禮,齊威王便拜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率八萬大軍前往救援趙國。

孫臏是春秋末年大軍事家孫武的後代,曾拜鬼谷子為師學習兵法,為人勤奮好學,足智多謀,他曾流落魏國,他的同學龐涓因嫉妒他的才學,設計陷害,使他受別刑(剜去膝蓋)之苦,成為殘廢,後來,孫臏裝瘋才逃到齊國,得到了齊王重用。此次帶兵援趙,主將田忌主張發兵直趨邯鄲,而孫臏則有不同的見解,他認為:「要解趙國之圍,如同要解開一個紛亂而沒有頭緒的繩結,如果我軍直接進軍邯鄲,就如同用重拳去打這個繩結,恐難以見效。要排解激烈的爭鬥,不能直接參加進去廝打,而要避實就虛,才能擊中要害,解決糾紛。目前,魏國的兵烏已經把邯鄲圍了一年多,我們此刻去救邯鄲恐怕已經晚了。可是如今魏軍的精銳國而出,國內兵力必定十分空虛,我軍應向魏國進兵,猛攻它空虛的都城大梁,龐涓必然回師救援,我們在半路埋伏,定徒擊敗魏軍,趙國之圍自然化解。」

田忌採納了孫臏的計策,他命令齊軍一面佯攻魏都大梁,一面在魏軍必經的桂陵(在山東省菏澤縣東北)之旁,埋伏下重兵等待龐涓。龐涓正在加緊圍攻邯鄲,忽然得到消息說國都大梁告急,趕忙從邯鄲撤兵回國。由於形勢緊迫,魏軍長途晝夜奔波,人困馬乏,當他們途經桂陵之時,早已埋伏好的齊軍以逸待勞,把魏軍殺得大敗。龐涓折損人馬兩萬多,帶殘兵逃回大梁,齊軍大勝,趙國之圍不戰面解,孫臏也報了龐涓當初陷害之仇。這便是桂陵之戰——圍魏救趙計策的來歷。

關於這條計策,《三十六計》書曰:「共敵不如分敵,敵陽不如敵陰。」意思是:「攻打集中的敵軍比攻打分散孤立的敵軍困難。急於出擊不如後發制人取勝的把握大。」治兵如治水,對於來勢兇猛之敵,要避其鋒芒,用分導引流的辦法,各個擊破。運用這條計策的首領,我們可以從桂陵之戰齊軍取勝的原因中獲得啟示:一是齊軍出擊選擇在魏趙相爭,精疲力竭的有利時機;二是選擇了敵軍空虛的地方進行攻擊,誘敵疲於奔命,陷於被動挨打的處境,正所謂攻其所必救,殲其救者攻其所必退,殲其退者,就能戰勝強敵。

由此可見,圍魏救趙應用在軍事上,是解救盟友,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的妙計,而正如前面所寫的,如果把這條計策應用於股票生意上,那麼在危急時刻,它也是一劑解救危難的靈丹妙藥,特別是對於我們中國的投資者來說。

中國股市目前正方興未艾。1984年11月,上海飛樂音響公司公開向社會個人發行股票,這是全國最早的可交易股票,1987年4月,深圳的發展銀行也公開在社會上招股。1990年12月19日,上海成立證券交易所,其後,深圳股票交易所也正式掛牌開業。據統計,上海、深圳兩地最初下海的兩三萬股民,大約有半數以上都不同程度地發了財,上海有個楊百萬,最初用幾萬元資金從事國庫券和股票買賣,現在已有百萬資產,雇了34個人抄錄,分析行情表,專業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